-
张涣
张涣宋代医家,里籍欠详。世代业医,以小儿科见长,至涣医术益精。后因治愈徽宗太子之痼疾而授翰林医正。尝著《小儿医方妙选》,一作《张涣编总方》,书中收方四百二十首。
-
香葛汤
《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张涣:香葛汤:处方:藿香白茯苓甘草(炙)各15克丁香干葛人参各30克功能主治:治呕吐后,津液耗伤,口渴甚者。《永类钤方》卷二十一引《集验方》:方名:香葛汤组成:干葛1两,川升麻半两,羌活半两,桔梗(微炒)半两,白芍药半两,川芎半两,白茯苓半两,白芷半两,甘草半两。加生姜,煎服。
-
鸡舌散
《幼幼新书》卷三十六引张涣方:鸡舌散:处方:鸡舌香1两,木香1两,沉香1两,麻黄(去根节)半两,海藻(洗去咸味)半两,大黄(炮)半两。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六引张涣方方出陶隐居方(见《肘后方》卷六),名见《医心方》卷四引《效验方》:鸡舌散:处方:鸡舌香2两,藿香2两,青木香2两,胡粉2两。功能主治:狐臭。
-
闻人耆年
闻人耆年为南宋针灸家。闻人耆年自幼习医,凡古人一方一技,悉心讲求其要,居乡四、五十年,以此养生,亦以此利人。学术上推崇名医张涣《鸡峰普济方》,其方虽简单易行,但皆缓急有赖之列。遂将己四十年之经验撰成《备急灸法》一卷(1266年)。尝谓:凡仓卒救人者,惟灼艾第一。故于灸法论述颇详,并附己试之方药。
-
养肺汤
处方:紫菀(焙)半夏(汤洗七次)款冬花阿胶(炙)各30克人参桂心各15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张涣《症因脉治》卷四:方名:养肺汤组成:生脉散加黄耆、当归、紫苑、甘草。功效:温养肺胃。主治:肺壅,上气痰嗽。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生姜10片,同煎至7分,去滓,微热服,不拘时候。
-
香豆散
别名:人参豆蔻散(《传信适用方》卷四)。用法用量:上药研末过筛,每服3克,用水120毫升,加生姜2片,煎至60毫升,温服。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张涣《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张涣方:方名:香豆散别名:人参豆蔻散组成:藿香叶1两,肉豆蔻1两,白扁豆半两,人参半两,甘草1分(炙)。主治:小儿霍乱烦渴。
-
香附丹
处方:大香附(刮去皮)沉香各30克槟榔雄鼠粪(烧)蟾蜍(烧)各15克制法:捣罗为末,羊髓120克煮烂,和成膏,为丸如黍米大。摘录:《幼幼新书》卷六引张涣《幼幼新书》卷六引张涣方:方名:香附丹别名:蟾蜍丸、香附丸组成:大香附子(拣净,刮去皮)1两,沉香1两,槟榔半两,雌鼠粪(烧灰)半两,干蟾(烧灰)半两。
-
通鸣散
处方:九节菖蒲远志各30克柴胡麦门冬防风各15克细辛甜葶苈各7.5克杏仁(净)27枚磁石(淬,淘赤汁)7.5克制法:研末。功能主治:治耳聋。用法用量:食后用葱汤调服1.5克,一日二次。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乳食后煎葱白汤调下,日2次。制备方法:上为末。
-
万全散
处方:沉香丁香人参五味子当归(焙)30克赤芍药白术各15克桂心7.5克制法:上为细末。或合七神散更妙。《圣济总录》卷十七:方名:万全散组成:白僵蚕1分(炒),附子1分(炮裂,去皮脐),半夏1分(汤浸7遍去滑,炒)1分,细辛1分(去苗叶),藿香叶1分,芎1分,羌活(去芦头)1分,牵牛(捣取粉)半两,干姜(炮)2钱。
-
万灵丹
主治:《博济》卷三方之万灵丹主治一切药毒,及蛊毒。五淋白浊,车前子汤送下;潮热发渴。《玉案》卷四方之万灵丹:方名:万灵丹组成:半夏2两(姜制),南星2两(姜汁炒),瓦楞子2两(煅),青礞石2两(煅),沉香(锉)2两,青皮1两2钱(醋炒),莪术1两2钱(醋煮),三棱1两2钱,香附1两2钱(醋炒),白芍1两2钱。
-
玉粉散
附注:红豆散(《圣济总录》卷七十四)。《幼幼新书》卷二十四引张涣方之玉粉散:组成:胡粉1两,白龙骨(研细,微炒)半两,水磨雄黄(研细,微炒)半两,楮木根白皮半两,漏芦半两,白马夜眼(洗净,焙干)半两。《外科理例·附方》之玉粉散:组成:轻粉2钱,银朱2钱,滑石2钱,寒水石2钱,孩儿茶2钱,片脑2分。
-
圣效散
《圣济总录》卷十八:组成:马棘叶3斤。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夏月取马棘青叶,与干末同捣,捏作饼子,晒干再为细末。《魏氏家藏方》卷九:组成:炉甘石1两(火煅),黄连半两,海螵蛸4两(水浸7日,每日换水),青盐(别研)1两,白矾(枯)1两,虢丹(水飞)1两,轻粉1两。主治:目赤,目翳。主治:诸般风热,风痒热毒;
-
圣效丹
《幼幼新书》卷二十二引张涣方:组成:当归(洗,焙干)1两,木香1两,好朱砂(细研,飞),桂心1两,甘遂(慢火煨令黄)半两,京三棱(炮,乘热锉)半两,鳖甲(酥炙)半两(以上捣罗为细末),麝香1分,蕤仁(汤浸,去皮,别研)1分,巴豆3-7个(去皮心膜,绢袋盛,酒煮1宿,取出别研)。主治:癖结诸病久不愈。
-
石胆散
《幼幼新书》卷二十五引张涣方:组成:石胆1两,地龙1分(洗净),须发(烧灰)半两,莨菪子(生用)半两。主治:鼻疳病,疳虫上蚀于鼻,赤痒及连唇生疮赤烂。《杨氏家藏方》卷二十:组成:胆矾、密陀僧、轻粉各等分。《圣惠》卷十八:组成:石胆半钱,马牙消1两,黄连半两(去须),龙脑1钱,黄柏1分(锉),角蒿1分。
-
人参半夏丹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张涣方:别名:人参半夏丸组成:人参1两,半夏(汤洗7次,焙)1两,川面姜1两,白术1两,天南星(并炮)1两。功效:消痰饮,止咳嗽。主治:小儿痰嗽。用法用量:每服10丸,生姜汤送下。百晬儿,针头大,沾乳母乳头吮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姜汁糊为丸,如黍米大。
-
玉脂散
《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张涣方:组成:白石脂1两,当归(洗,焙干)1两,丁香1两,白术(炮)1两,草豆蔻(去皮)半两,厚朴(生姜汁炙)半两。主治:冷痢,大便色青,甚则有脓。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服半钱,以粥饮调下。
-
辛夷膏
《圣济总录》卷一一六:组成:辛夷1分,白芷3钱,藁本(去苗土)半两,甘草半两,当归半两。主治:肺热鼻塞多涕,鼻中生疮。制备方法:上用羊髓、猪脂各2两,同诸药相和于石器中,慢火熬成膏,赤黄色,放冷。《嵩崖尊生》卷六:组成:羌活、防风、苍术、茯苓、猪苓、泽泻、茵陈、甘草、桑白、地骨。主治:鼻内肉赘臭痛。
-
井泉石散
《幼幼新书》卷二十五引张涣方:井泉石散:处方:井泉石1两,晚蚕沙半两,夜明砂(各微炒)半两,石决明半两,甘菊花半两,黄连(去须)半两。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五引张涣方《圣济总录》卷一八一:组成:井泉石(为末,再研,飞过)1两,蝉壳(去土)1两,蛇蜕皮(炙)1两,甘草(炙)1两。制备方法:上为散。
-
松蕊丹
《幼幼新书》(古籍本)卷六引张涣方:方名:松蕊丹组成:松花(洗,焙干)1两,枳壳(麸炒,去瓤)1两,防风(去芦头)1两,独活1两,麻黄(去根节)半两,川大黄(炮)半两,前胡半两,桂半两。主治:小儿龟背。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黍米大。附注:本方方名,原书(人卫本)作 松药丹。
-
宣毒膏
《幼幼新书》卷十八引张涣方:方名:宣毒膏组成:豮猪(腊八日取尾后刺血1升,先用新泥盆盛)1两,好朱砂(细研,水飞)1两,拣乳香(细研)1两,甘草(末)半两,马牙消半两,脑子1分,麝香1分(细研)。主治:毒盛甚,疮疹已出不快,倒黡。用法用量:煎人参汤化下。
-
顺正汤
《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张涣方:方名:顺正汤组成:白豆蔻半两,高良姜(微炮)半两,藿香叶半两,当归(洗,焙干)半两,草豆蔻(面煨,炮)半两,陈皮(去白,焙干)半两,丁香1两。功效:顺阴阳。主治:霍乱吐利。用法用量:每服半钱-1钱,温粥饮调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香甲散
《鸡峰》卷十四:方名:香甲散组成:鳖甲3分,常山3分,柴胡3分,麦糵1两,神曲1两,枳实半两,荆三棱半两,人参1两,藿香叶1两,甘松3分,黄橘皮(不去白)1两,厚朴1两,甘草3分,槟榔1枚,茯苓3分,半夏1两,桔梗1两,大腹皮半两,木香半两,乌梅7个。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生姜2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
-
香连散
《幼幼新书》卷二十三引《谭氏殊圣》:方名:香连散组成:胡黄连1钱,熊胆1钱,丁香半钱,麝半钱,芦荟半钱,五灵脂1分,赤箭芝1分,白龙骨1分。《卫生总微》卷十二:方名:香连散组成:木香1分,黄连(去须)半两(炒),诃子(煨,去核取皮)1分,肉豆蔻3个(面裹煨,去面),甘草1分(炙)。主治:小儿五疳泻痢。
-
桐律散
《幼幼新书》卷三十四引张涣方:方名:桐律散组成:梧桐律1分,黄柏(蜜炙)1分,蛤粉1分,晚蚕蛾1钱(微炒,上药捣罗为细末,次用后药),朱砂半两(细研,水飞),麝香1钱(研),龙脑半钱(研)。主治:口疮。制备方法:上研匀。
-
熊胆天麻丹
《普济方》卷三八二:方名:熊胆天麻丹组成:天麻、羌活、熊胆、蝉壳、使君子(去壳)。主治:风疳羸瘦,摇头揉目,百脉拘急。《幼幼新书》卷二十三引张涣方:方名:熊胆天麻丹别名:熊胆天麻丸组成:真熊胆1两,使君子(去壳)1两,胡黄连1两,天麻1两,羌活1两,蝉壳1两,芦荟半两,干蟾(酥炙黄)半两。
-
麝茸丹
《幼幼新书》卷六引张涣方:方名:麝茸丹组成:麝香1两,茄茸(酥炙黄)1两,生地黄1两,当归(洗)1两,黄耆1两,虎胫骨(酥炙黄)1两。用法用量:乳前服10粒,每日3次,磨沉香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羊髓4两,煮烂成膏和为丸,如黍米大。
-
麝犀汤
《幼幼新书》卷三十二引张涣方:方名:麝犀汤别名:犀麝汤组成:犀角1两,鬼箭1两,安息香1两,水磨雄黄1两,苦参半两,牡丹皮半两,麝香半两。主治:蛊毒。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大盏,煎至5分,温服。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附注:犀麝汤(《医部全录》卷四二四)。
-
乌梅丹
《幼幼新书》卷十七引张涣方:方名:乌梅丹组成:乌梅肉1两,母丁香半两,干漆(炒)半两,当归半两,桂心半两,麝1分。主治:小儿疟疾,寒而不热。用法用量:每服10丸,粥饮送下。制备方法:炼蜜为丸,如黍米大。
-
夜明丹
《幼幼新书》卷二十三引张涣方:方名:夜明丹组成:夜明砂1两(微炒),干虾蟆5个(烧存性,并为细末),芦荟半两,青黛半两,胡黄连半两,草龙胆半两,苦楝根半两。主治:五疳腹胀,目涩多睡。用法用量:每服10粒,米饮送下,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件一处拌匀,粳米饭和为丸,如黍米大。
-
双金散
《魏氏家藏方》卷七引《李防御五痔方》:组成:黄连、郁金各等分。《杨氏家藏方》卷十四:组成:乳香半两(别研),槟榔1两,黄连1两,黄丹(火飞)1两,龙骨1两,诃子(煨,去核)1两。《医方类聚》卷 八三引《修月鲁般经》:组成:黄连、郁金、乳香、没药、绿豆粉、片脑。
-
木香煎
《圣惠》卷七:组成:木香1两,干蝎半两(微炒),桂心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阿魏半两(面裹煨,面熟为度),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主治:小儿食疳,不知饥饱,积滞内停,腹大脚细,下利无度。制备方法:上拌匀,滴水于石臼中捣和为丸,如黍米大。
-
紫参散
治形寒饮冷伤肺,咳嗽喘促,胸膈不利,不得安卧。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二《圣济总录》卷七十五:方名:紫参散组成:紫参3分,肉豆蔻(去壳)1两,乌贼鱼骨(去甲)2两。《幼幼新书》卷三十引张涣方:方名:紫参散组成:紫参1两,生干地黄1两,山栀子1两,刺蓟、乱发(各烧灰)1分,蒲黄(细研)、伏龙肝(细研)1分。
-
匀胃散
《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张涣方:组成:甘草(炙)1钱,藿香1两,白豆蔻1两,人参1两,木香半两,干姜(炮)半两,厚朴(姜炙)半两,丁香半两。主治:三焦不调,停寒膈上,乳哺不消,胸膈痞满,甚则喘逆吐利,肌体痿黄;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小盏,加生姜2片,煎6分,温服。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天南星膏
方出《百一》卷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二八六:组成:大天南星1两,厚黄柏半两,赤小豆1合,皂角1挺(不蛀者,烧存性)。心肺中风。制备方法:上为末,入膏拌匀,石臼中捣成膏。附注:南星膏(《医方类聚》卷一八一引《济生方》)、南星散(《准绳 疡医》卷五)、消瘤丹(《青囊秘传》)、南星醋糊剂(《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木香桃仁丹
《幼幼新书》卷三十一引张涣方:组成:木香1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款炒香熟),黑狗脊1两,鹤虱(拣净)1两,槟榔1分,苦楝根皮半两。主治:小儿蛔虫攻心,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每服10粒,点麝香汤下,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獖猪胆汁为丸,如黍米大。
-
圣星丹
《幼幼新书》卷八引张涣方:组成:天南星(一般大)49个,活蝎49个(与上药瓦器盛,盐泥固济,吊于静室中,至腊日将蝎蜇南星酒浸1宿,焙研细末),牛黄1钱,麝香1钱,龙脑1钱,辰砂(飞)1分。用法用量:每服1-2粒,人参、薄荷汤化下。制备方法:前药末再与牛黄等四味研匀,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
芜荑丹
《准绳 幼科》卷九引张涣方:方名:芜荑丹组成:白芜荑(微炒)1两,鳖甲(涂酥炙黄,去裙襕)1两,蜗牛皮(炙令焦黄)1两,磁石(烧,醋蘸7遍,细研,水飞)1两,蚺蛇胆半两,黄连(去须,微炒)半两。主治:小儿久痢频并,大肠虚冷,肛门脱出。制备方法:上为末,用软饭为丸,如黍米大。
-
使君子丹
《幼幼新书》卷二十三引张涣方:方名:使君子丹组成:使君子(净,炒)2两,丁香1两,木香1两,厚朴(姜制)1两,没石子(南番者)1两,胡黄连1两,肉豆蔻1两,芦荟1分,麝1分。主治:脾疳,能食不生肌肉;制备方法:上为末,米饭为丸,如黍米大。附注: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 使君子丸。
-
三香丹
《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张涣方:方名:三香丹组成:藿香1两,丁香1两,半夏(洗7次,焙)半两,腻粉1分,龙脑1钱,麝香1钱。主治:挟惊呕吐。用法用量:每服10粒,人参、薄荷汤送下。制备方法:姜汁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
香矾丹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张涣方:方名:香矾丹组成:木香1两,白矾(慢火枯成粉)1两,诃黎勒皮(微炮)半两,酸石榴皮(炒黑)半两。主治:泄泻久不愈。用法用量:每服10丸,粥饮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黍米大。
-
梅肉散
《幼幼新书》卷二十四引张涣方:方名:梅肉散组成:乌梅肉(炒干)1两,绵黄耆1两,干葛1两,川黄连半两,栝楼根半两,干姜(炮)半两,甘草(炙)半两。主治:无辜疳痢,渴不止,眼生障翳,身体浮肿。《名家方选》:方名:梅肉散组成:梅肉7分半(霜),山栀7分半(霜),巴豆2分半,轻粉。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
-
清肺膏
《幼幼新书》卷三十三引张涣方:方名:清肺膏组成:瓜蒂半两,附子1枚(炮,去皮脐),赤小豆1分,细辛1分,甘草1分。主治:齆鼻不闻香臭,出气不快。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入龙脑1钱研匀,炼蜜为丸。主治:肺病并失音者。
-
清凉汤
《会约》卷十:方名:清凉汤组成:白芍1钱3分,甘草1钱,栀子1钱,茯苓1钱,泽泻1钱,黄芩1钱,枳壳1钱,木通1钱,黄连1钱。如内热甚者,加黄柏、胆草。主治:小儿面赤舌燥,鼻干饮冷,大小便秘,一切热证。《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张涣方:方名:清凉汤组成:当归1两,大黄1两,生地黄1两,芍药半两,甘草(炙)半两。
-
猪肚丹
《幼幼新书》卷二十四引张涣方:方名:猪肚丹组成:川黄连(拣净)1两,木香1两,胡黄连1两,肉豆蔻半两,白芜荑半两,芦荟半两,羌活半两,鳖甲(酥炙,去裙襕)半两。主治:小儿疳瘦盗汗,多倦少力,大便有虫。用豮猪肚1个,洗刮令净,先以好香白芷2两纳肚中,蒸极熟,去白芷不用,却入诸药缝合,再蒸如泥,取出。
-
银液乳香丸
《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张涣方:方名:银液乳香丸组成:红芽大戟、半夏2铢(用浆水煮软,切,焙干),乳香1分,贯众1分,粉霜1分,朱砂1钱,腻粉1钱,水银(砂子)1皂子大。用法用量:每1岁2丸,2岁3丸,以上量大小加减丸数,研大麻仁水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黄蜡熔化为丸,如绿豆大。
-
银箔丹
《幼幼新书》卷九引张涣方:方名:银箔丹组成:银箔10片(别研),续随子(去皮)1分,青黛(别研)1分,芦荟(别研)1分,胡黄连(末)1分,麝香(末)1钱。主治:急惊伏热潮发者。用法用量:每服1-2粒,煎薄荷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以糯米饭为丸,如绿豆大。
-
紫砂丹
主治:小儿变蒸,身热不已。《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方名:紫砂丹组成:大黄(醋制)2两,煅干漆5钱,枳壳(敖炒)1两,红花1两,五灵脂(醋炒)1两,当归1两,桃仁(去皮)2两,生白芍1两,生地1两,土鳖虫2两,香附(醋制)1两,丹皮1两,怀牛膝1两,川芎1两,古钱5钱,血竭1两,煅自然铜1两5钱。
-
犀角丹
《幼幼新书》卷十二引张涣方:方名:犀角丹组成:犀角屑1两,天南星(微炒)1两,干蝎半两(上为细末。次用),朱砂半两(细研,水飞),牛黄1分(研),麝香1钱(研)。主治:小儿惊痫闷乱。用法用量:每服15丸,煎人参汤送下。制备方法:上拌匀,水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
-
麝香饼子
《幼幼新书》卷九引张涣方:方名:麝香饼子组成:川乌头(炮去皮脐)半两,天南星(炮)半两,干蝎梢半两,白花蛇(酒浸1宿,去皮骨,焙干)半两,干赤头蜈蚣2条(酒浸酥,炙黄)以上并捣,罗为细末,次用:朱砂(细研,水飞)1分,铁粉1分,乳香1分,牛黄(并细研)1分,好真麝香半两(另研)。
-
蝎虎丹
《幼幼新书》卷二十四引张涣方:方名:蝎虎丹组成:干蝎虎(雄者,微炙)1枚,蜗牛壳1分,澱花1分,兰香根1分(以上捣罗为细末,次入),水磨雄黄1分,麝香1分,龙脑半分(细研)。主治:诸疳羸瘦,下痢证候全备,及无故疳毒。用法用量:每服10粒,乳食后煎芝麻汤调下。制备方法:上拌匀,煎米醋打白面糊为丸,如黍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