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
问①询问。《素问·三部九候论》:“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②论,分辨。《素问·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
眩转
眩转病状名。视物昏花而旋转。《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
-
形乐志苦
形乐志苦病状名。指形体舒适,精神苦闷。《灵枢·九针论》:“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
-
形苦志乐
形苦志乐病状名。指形体劳苦,精神愉快。《灵枢·九针论》:“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
-
歇
歇又称歇经。见郑栋庵《女科经验方传灯》。指室女初潮后,复又闭经,但其面色不改,饮食如常,身无病状者,名曰歇。不属病态,不久经能自来。
-
下迫
下迫为病状名,指急欲大便而又排便不畅的窘迫感。《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类经·疾病类》注云:“下迫,后重里急迫痛也。”
-
息微
息微病状名。呼吸浅表、气息微弱的症状。由于阳虚气衰或肺气将绝所致。
-
息鸣
息鸣病状名。指呼吸时有哮鸣音。《素问·气交变大论》:“咳喘息鸣。”
-
息利少气
息利少气病状名。呼吸通畅但气短不能达到正常的呼吸深度。《素问·调经论》:“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
-
仰息
仰息病状名。指仰面喘息。《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月少),不可以仰息。”
-
眼唇蛔虫征
眼唇蛔虫征病状名。指望诊巩膜可见蓝点,下唇部粘膜有散在、白色半透明的颗粒突起。这些征象,可作为蛔虫病诊断的参考。
-
足清
足清病状名。足部清冷。出《灵枢·五脏生成》。
-
足悗
足悗病状名。足部酸胀,行走不利。《灵枢·百病始生》:“厥气生足悗,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
-
猪痫
猪痫病名。六畜之一。《丹溪心法·证治》:“猪痫喜吐沫,以其病状偶类之耳。”即猪痫。详见六畜痫、猪癫条。
-
皱揭
皱揭病状名。皮肤干枯粗糙,皮屑如麸脱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阳明所至为皱揭,太阳所至为寝汗,痉,病之常也。”王冰注:“身皮麸象。”
-
肘网
肘网病状名。指肘部拘急,状如罗网紧收。《灵枢·经筋》:“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
-
振掉
振掉病状名。指肢体振颤,动摇不定的一种症状。《素问·脉要精微论》:“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
-
战胎
战胎病状名。见曾鼎《妇科指归》。指孕妇临近分娩时的腹痛,古人认为是转胎引起的。
-
脱肉
脱肉病状名。指肌肉夺削,形容明显削瘦。《灵枢·论疾诊尺》:“尺肉弱者,解(亻亦)安卧,脱肉者,寒热不治。”
-
怢栗
怢(tū突)栗病状名。指振寒战栗。《素问·风论》:“故使人怢栗而不能食”。王冰注:“怢栗,卒振寒貌。”张景岳注:“寒热交作则振寒,故为怢栗不食。”
-
疼酸
疼酸病状名。指酸楚不适。《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
痰粘稠
痰粘稠病状名。指痰质胶粘浓稠难咯,色白带黄,多属肺热。
-
痰稀白
痰稀白病状名。指属湿痰、寒痰。若兼咳而声音重浊,鼻塞,多为外感风寒。
-
痰多沫
痰多沫病状名。指痰带青而多泡沫,多为肝经风痰;痰多白沫,无力作咳,咳则气促,多属肺虚。
-
声如拽锯
声如拽锯病状名。指喉中痰鸣,呼吸困难而产生拉锯样声音。卒中昏仆,多见此症。亦可见于某些喉头梗阻的病证。
-
色夺
色夺病状名。指气色耗伤败坏。《素问·脉要精微论》:“徵其脉不夺色夺者,此久病也。”
-
呿吟
呿吟病状名。指痛苦呻吟的声音。呿为开口呼喊,吟为闭口低哼。《素问·宝命全形论》:“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
前后血
前后血病状名。即大小便出血。出《素问·腹中论》。
-
脐下反动
脐下反动病状名。指下腹悸动不安。《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阴之胜,心下热善饥,脐下反动,气游三焦。”
-
破(月囷)
破(月囷)病状名。丰满、隆起的肌肉被消损痿瘦。《素问·玉机真脏论》:“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身热脱肉破(月囷),真脏见。”
-
呕胆
呕胆病状名。即呕吐苦水。《灵枢·四时气》:“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
-
脑转
脑转病状名。即自觉头目旋转。相当于“旋转性头晕”。《灵枢·大惑论》:“邪中于项……入脑则脑转。”
-
冥视
冥视病状名。指目微合而视物不清。《素问·评热病论》:“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视。”
-
面脱
面脱病状名。面部肌肉消瘦如脱。属危重症候,预后不佳。《素问·玉版论要》:“色夭面脱,不治。”
-
脉暴出
脉暴出病状名。出《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指疾病过程中脉象反常,由微细欲绝突然变为显露欲出。多属病情危重,阴阳离决之候。
-
马脾风似痫
马脾风似痫为病证名,急惊风类证之一,小儿肺胀似痫。症见上气喘急,鼻翼扇动,两胁闷乱,喘喝声嘎,痰涎壅塞。病状险恶,宜急攻下,用牛黄散(《幼科发挥》)。
-
卵痛
卵痛病状名。即睾丸疼痛。《灵枢·五色》:“男子色在于面王,为小腹痛,下为卵缩。”
-
乱惑
乱惑病状名。指心情烦乱迷惑,不能自持。《素问·宝命全形论》:“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
-
挛腰痛
挛腰痛病状名。腰曲缩而痛、不能直立。《素问·厥论》:“厥阴厥逆,挛腰痛,虚满前闭谵言。”
-
胪胀
胪胀病状名。即腹胀。《广韵·九鱼》:“腹前曰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面首四肢(月真)愤,胪胀,疡痱,呕逆。”张景岳注:“胪,皮也。一曰腹前为胪。”
-
留满否塞
留满否塞病状名。指胀闷不舒,堵塞不利。《素问·五常政大论》:“卑监之纪,是谓减化……其病留满否塞,从木化也。”张景岳注:“(此)土不足而脾不运也”。
-
孔穴主对
孔穴主对指腧穴主治。出《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凡孔穴主对者,穴名在上,病状在下,或一病有数十穴,或数病共一穴,皆临时斟酌作法用之。”
-
拒按
拒按病状名。指疼痛部位因按压而增痛。属里实证。《景岳全书·杂证谟》:“痛有虚实……辨之之法,但当察其可按者为虚,拒按者为实。”多用于胸腹部。
-
酒悖
酒悖病状名。指饮酒之后的一种胆大妄为的反常状态。《灵枢·论勇》:“怯士之得酒,怒不避勇士者……名曰酒悖也。”
-
昏霿
昏霿(méng萌)病状名。霿,晦暗。指昏晦不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地气上腾,原野昏霿,白埃四起。”
-
黄白纹
黄白纹病状名。系诊法内容之一。指纹色黄白,多属伤脾、疳积等(见《医学入门·察脉》)。
-
厚白滑苔
厚白滑苔病状名。指舌苔白而厚,津液充盈。为脾阳不振,寒湿停滞之象。宜温中健脾化湿。
-
烦心
烦心病状名。指心中烦闷不畅。《素问·标本病传论》:“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
-
淡红纹
淡红纹病状名。指纹诊法内容,即指纹淡红,隐而不露,多属虚寒。
-
赤如衃血
赤如衃(pēi)血病状名。出《素问·五脏生成》。指颜色紫黑枯槁如同衃血。衃血,凝积的死血。喻心的真脏色。参真脏色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