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农本草经
概述:《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中药著作,约成书于西汉以前。在药物理论方面,书中提出了药有君臣佐使,阴阳配合,四气五味,七情和合等药物学理论。并介绍了每种药物的别名、性味、生长环境及主治功用和宜忌等。而流传较广的为清·孙星衍等氏辑本、清·顾观光辑本及日本·森立之辑本(后三种辑本1949年后均予重印)。
-
卷柏
拼音名:JuǎnBǎi拉丁名:HerbaSelaginell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英文名:spikemoss(《中医药学名词(2004)》)别名:长生草、九死还魂草、万年松、回阳草、佛手草、老虎爪。中叶(腹叶)两行,卵状矩圆形或卵状披针形,斜向或直向上排列,叶缘膜质,有不整齐的细锯齿或全缘;性味与归经:辛,平。
-
长石
《中医大辞典》·长石:长石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性味:味辛、苦,性寒。功能主治:清热生津,下气利尿,明目祛翳。1.治发热烦渴,热甚肢厥。2.热淋,小便不利。《*辞典》·长石:出处:《本经》拼音名:ChánɡShí别名:方石(《本经》),直石(《吴普本草》),土石(《别录》),硬石膏(《纲目》)。
-
大皂角
概述:大皂角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秋季采摘成熟果实,晒干。功能主治:涤痰开窍,通便,消肿,杀虫。研末蜜调服;化学成分:本品含数种皂苷,已分离出一种皂苷元为阔叶合欢萜酸(Albigenicacid),还含鞣质、谷甾醇等。用于中风口噤,昏迷不醒,癫痫痰盛,关窍不通,喉痹痰阻,顽痰喘咳,咳痰不爽,大便燥结;
-
地胆
芫青科昆虫地胆的干燥全虫·《中医大辞典》·地胆:地胆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1.外治恶疮、鼻瘜肉。有毒归经:肺经功能主治:玫毒;症瘕痞块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敷贴,发泡或酒煮涂搽。注意:内服宜慎,体虚者及孕妇禁服。2.《别录》:蚀疮中恶肉、鼻中息肉,散结气石淋,去子,服一刀圭即下。
-
防己
防己为眼科常用祛风湿药,具有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的功效:1)用于风湿热所致目疾,如火疳、瞳神紧小等,兼见肢体疼痛者,多配伍薏苡仁、滑石、蚕砂等清热除湿之品。药理作用有抗脑缺血,解热,镇痛,抗炎,扩冠,降血压,抗过敏,平喘,抗病毒,抗真菌,抗细菌,抗肿瘤,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血小板聚集等。
-
干地黄
治温病发热,舌绛,癍疹,阴虚内热,消渴,头晕目眩,劳嗽,口干,腰酸,吐血,衄血,尿血,崩漏,月经不调,血虚肠燥,风湿痹痛。根生叶丛生;雄蕊4,2强,着生冠管的近基部处;"②《别录》:"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
-
空青
空青为眼科常用退翳障药,具有明目,去翳,利窍的功效:(1)用于黑睛翳膜,圆翳内障,内服、外用均可,内服如空青丸,外用如空青散。(《圣济总录》)④治雀目及内外障眼,风毒青盲、暴赤眼等:杨梅青(好者,水浴过,控干、研)、胡黄连(水浴过,为细末)各一分,槐芽(初出如雀舌时,不计多少,侯干为末)一钱半。
-
甘菊
《中医大辞典》·甘菊:甘菊为中药名,出自《抱朴子》,即《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菊花的别名。主治外感风热,头痛,头昏,眩晕,目赤,高血压病,疔疮,肿毒。总苞片3-4层,草质,外层总苞片条状披针形,边缘几无膜质,内层总苞片短于外层的一倍半,条状矩圆形,边缘宽膜质;主湿热黄疸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24g。
-
红豆
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中医大辞典》·红豆:红豆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赤小豆之别名。性味归经:甘、酸,微寒。药理作用:相思子毒蛋白对小鼠实验性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毒性极大,0.5mg即可使人致死,但加热至65℃以上则毒性消失,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0.20mg/kg。果期10月。
-
红梗草
唇形科植物地瓜儿苗或毛叶地瓜儿苗的茎叶·《中医大辞典》·红梗草:红梗草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泽兰之别名。菊科植物异叶泽兰的全草·《中华本草》·红梗草:拼音名:HónɡGěnɡCǎo别名:泽兰、红秆草、红升麻、黄力花、接骨草、大泽兰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异叶泽兰的全草。
-
红皮
芸香科植物橘及其变种的成熟果皮·《中医大辞典》·红皮:红皮为中药名,出自《汤液本草》,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橘皮之别名。叶片革质,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14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仅中脉被星状毛,下面密被黄褐色至灰褐色星状绒毛;性微温归经:肝;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
火焰草
《中医大辞典》·火焰草:火焰草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景天之别名。来源及产地:景天科植物景天SedumerythrostictumMiq.的全草。性味归经:苦,寒。1.治烦热惊狂,吐血,咯血,目赤涩痛。痈疮肿毒,外伤出血,捣汁涂。萼片5,披针形至长圆形,长1-2mm;凉血止血。主热毒疮疡;水火烫伤;
-
荩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荩草:拼音名:J nCǎo别名:绿竹、马耳草、马耳朵草、中亚荩草来源:禾本科荩草Arthraxonhispidus(Thunb.)Makinovar.centrasiaticusHonda,以根、全草入药。第1外稃,长圆形,先端尖,长约为第1颖的2/3,第2外稃与第1外稃等长,近基部伸出1膝曲的芒,芒长6-9mm,下部扭转;主久咳气喘;
-
四气
概述:四气:1.四性;2.运气术语。此外,还有平性药,性质比较和平,其中也有微寒微温者,仍属于四气之内,故称四气,而不称五气。寒凉性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常适用于热性病证;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即四之气。亦即由大暑至秋分,包括立秋、处暑、白露三个节气。
-
薏苡
禾本科薏苡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雄小穗位于花序上部,伸出总苞外面;10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脱粒,脱壳去皮,即为苡仁。苡仁作中药功能健脾、补肺、利湿、清热,主治泄泻、湿痹、筋脉拘挛、水肿、淋浊、白带等症。根作中药有清热、利湿、健脾、杀虫的功效,可治黄疸、水肿、淋病、带下、虫积腹痛等。
-
龙齿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龙齿:出处:出自1.《本经》:列为上品,附于龙骨项下,云"生川谷及岩水岸土穴中死龙处"(据马继兴辑注本)。长约7cm,直径0.8-3.5cm,先端断面常中空。其光性特征与内部磷灰石晶粒一致、光性方位或不相平行,为再结晶产物。凉归经:心;肝经功能主治:镇惊安神;
-
龙胆草
性味归经:龙胆味苦,性寒,归肝、胆经。功能主治:龙胆草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用于肝胆实火所致的头胀头痛,耳鸣耳聋,以及风热目赤肿痛等。用于肝胆实火或肝经湿热所致花翳白陷、凝脂翳、瞳神紧小、暴盲等。
-
龙眼根
《中医大辞典》·龙眼根:龙眼根为中药名,出自《辽宁主要药材》,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升麻之别名。主治外感风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热病身发癍疹,久泻,久痢,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胃火牙痛,齿龈腐臭,口舌生疮,痄腮,咽喉肿痛。化学成分:升麻根茎含升麻碱、阿魏酸、异阿魏酸等。齿阿米醇具解痉作用;
-
鹿藿
《全国中草药汇编》:鹿藿:拼音名:L Hu 别名:老鼠眼、饿蚂蝗[湖南]、痰切豆来源:豆科鹿藿属植物鹿藿RhynchosiavolubilisLour.,以根及全草入药。用于小儿疳积,牙痛,神经性头痛,颈淋巴结结核,风湿关节炎,腰肌劳损;④治流注,痈肿:鲜鹿藿叶适量。3.江西《草药手册》:祛痰,解毒,杀虫,祛风湿,和血气。
-
马耳草
《中医大辞典》·马耳草:马耳草为中药名,出自《吉林中草药》,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荩草之别名。功能主治:止咳定喘,解毒杀虫。原形态:饭包草多年生草本。叶片椭圆状卵形或卵形,长3-6.5cm,宽1.5-3.5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形或渐狭而成阔柄状,全缘,边缘有毛,两面被短柔毛或疏长毛或近无毛;性味:苦;
-
牛胆
气腥臭,味苦。"功能主治:清肝明目,利胆通肠,解毒消肿,治风热目疾,黄疸,便秘,消渴,小儿惊风,痈肿痔疮。治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大便之慢性秘结,肝胆性黄疸,胃部膨满。(《摄生众妙方》牛胆散)⑧治谷疸,食毕即头眩,心怫郁不安而发黄,因大饥后大食,胃气冲熏所致:苦参三两,龙胆一两,牛胆一枚(干者)。
-
牛角(角思)
是牛科动物黄牛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或水牛BubalusbubalisL.角中的骨质角髓。 ^^的炮制:生牛角鳃:牛角鳃洗净后,劈成小条,日晒夜露至无腥为度,再晒干。肠风便血;(《中华本草》)各家论述:1.《本经》:下闭血,瘀血疼痛,女人带下血。2.《药性论》:黄牛角鳃灰,能止妇人血崩不止,赤白带下,止冷痢、泻血。
-
牛髓
《中医大辞典》·牛髓:牛髓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化学成分:本品每100g含水3g,蛋白质0.5g,脂肪95.8g,灰分0.3g,维生素B1微量,维生素B20.01mg,尼克酸0.05mg。"④《纲目》:"润肺补肾,泽肌,悦面,理折伤,擦损痛。(《瑞竹堂经验方》)②治瘦病:黑牛髓和地黄汁,白蜜等分。
-
藕
《全国中草药汇编》:藕:拼音名:ǒu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nuciferaGaertn.的根状茎。用于热病烦渴,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性味:甘;生食宜鲜嫩,煮食宜壮老,用砂锅桑柴缓火爆极烂,入炼白蜜收干食之,最补心脾。若阴虚、肝旺、内热、血少及诸失血证,但日熬浓藕汤饮之,久久自愈,不服他药可也。
-
七厘丹
吐风痰,杀虫。花被片6,反折,黑紫色或深紫堇色,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7mm,宽2-3mm,基部无柄,外花被片背面被白色短毛或几无毛;摘录:《中华本草》方剂名·七厘丹:七厘丹出《疡科捷径》卷中,组成为姜黄1两,川乌2钱5分,乳香2钱5分(去油),雄黄3钱,没药2钱5分(去油),辰砂2钱5分,巴豆霜1两。
-
铅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铅丹:拼音名:QiānDān别名:黄丹、朱丹、红丹、漳丹、彰丹、朱粉、松丹、陶丹、铅黄、丹粉来源:为纯铅经加工制造而成的四氧化三铅(PB3O4)。(《圣惠方》黄丹膏)②治臁疮久不愈,并风癣疥癞血风等疮:黄丹(淘洗七次,净取)一两五钱,黄连五钱,川芎五钱,海螵蛸三钱,轻粉、潮脑、水龙骨。
-
石灰
《*辞典》·石灰:出处:《本经》拼音名:ShíHuī别名:垩灰(《本经》),希灰(《别录》),石垩(陶弘景),染灰、散灰、白灰、味灰(《石药尔雅》),锻石(《日华子本草》),石锻(《本草图经》),矿灰(《纲目》)。上药相和,研令匀,用绵扑之。(《圣惠方》)⑦治偏坠气痛:陈石灰(炒)、五倍子、山栀子等分。
-
水苏
《中医大辞典》·水苏:水苏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治感冒,痧症,肺痿,肺痈,头风目眩,口臭,咽痛,痢疾,产后中风,吐血,衄血,血崩,血淋,跌打损伤。"④《日华子本草》:"治肺痿,崩中,带下,血痢,头风目眩,产后中风及血不止。(《圣惠方》)④治吐血及下血,并妇人漏下:鸡苏茎叶煎取汁饮之。
-
万年松
别名:长生草、九死还魂草、万年松、回阳草、佛手草、老虎爪来源及产地:卷柏科植物卷柏Selaginellatamariscina(Beauv.)Spring的全草。治经闭,癥瘕,跌打损伤。温归经:肺经功能主治:透疹解毒;临床应用:治麻疹(有透发解毒作用):干燥全草加荔枝核,各五至六钱,水煎,空腹服,连服数次,视麻疹发透到脚为止。
-
蜂房
拉丁名:NidusVesp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英文名:honeycomb(《中医药学名词(2004)》)别名:露蜂房、马蜂窝、蜂巢、黄蜂窝。功效与主治:蜂房具有祛风,攻毒,杀虫的功效:蜂房治风痹,头风,百日咳,惊痫,瘾疹瘙痒:煎服,2.4~蜂房治乳痈,疔肿,瘰疬:研末调敷或煎服。性味与归经:甘,平。
-
大活
煎汤含漱。《中华本草》·大活:拼音名:DàHuó别名:独活、香大活、走马芹、走马芹筒子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的根。叶柄长达15cm,下部有管状抱茎的叶鞘,茎上部叶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 廓卵形至三角形,长15-30cm,宽10-25cm,叶柄长至15cm,下部为囊状膨大的膜质叶鞘,常带紫色;性味:味辛;
-
当门子
概述:当门子为中药名,出自《雷公炮炙论》,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麝香之处方名。性味归经:辛,温。1.治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痹痛麻木。药理作用:人工或天然麝香酮有抗炎作用,并能增强β-肾上腺素能药物的作用,对动物能升高血压,兴奋呼吸,麝香酮对小鼠有抗着床和抗早孕作用。
-
朴硝
概述:朴硝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别名:皮硝。性味归经:苦、成,寒。入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泻热,通便,软坚。1.治实热积滞,腹胀便秘。2.治小儿食积,外敷脐部;乳痈初起及哺乳妇断奶,敷乳房;目赤肿痛,取溶液点眼;化学成分:本品主含含水硫酸钠,常有氯化钠、硫酸钙、硫酸镁等杂质。
-
干归
概述:干归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当归之别名。化学成分:本品含藁本内酯(Ligustilide)、阿魏酸、樟脑酸、癸二酸、月桂烯、当归酸、黄樟醚、香荆芥酚、对甲苯酚、鞘磷脂、磷脂酰肌醇、香草酸、新当归内酯、琥珀酸、烟酸、尿嘧啶、维生素B12、维生素A类物质和β-谷甾醇等。
-
土石
概述:土石为中药名,出自《名医别录》。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长石之别名。别名:方石、直石、土石来源及产地: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的矿石。性味:味辛、苦,性寒。功能主治:清热生津,下气利尿,明目祛翳。1.治发热烦渴,热甚肢厥。2.热淋,小便不利。主成分为硫酸钙,常杂有微量的氧化铝、二硫化铁及碳酸盐等。
-
土狗
概述:土狗为中药名,出自《本事方》。别名:名土狗、地狗、地牯牛、拉拉狗、拉蛄来源及产地:蝼蛄科昆虫蝼蛄GryllotalpaafricanaPalisotetBeauvois或大蝼蛄G.unispinaSaussure的干燥全体。性味归经:咸,寒。入胃、膀胱经。1.治水肿,小便不利,石淋。药理作用:蝼蛄睾丸、血淋巴及尿中含多种游离氨基酸。
-
下马仙
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大戟之别名。别名:下马仙、龙虎草、膨胀草、天平一枝香来源及产地:大戟科植物京大戟EuphorbiapekinensisRupr.的根。主产江苏。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入肺、脾、肾经。功能主治:逐水通便,消肿散结。1.治水肿胀满,痰饮积聚,血吸虫病肝硬化及结核性腹膜炎引起的腹水,胸腔积液。
-
大荠
概述:大荠为中药名。别名:遏蓝菜、大荠、马辛来源及产地:十字花科植物菥蓂ThlaspiarvenseL.的全草。性味归经:苦、甘,平。功能主治:和中化湿,清热解毒。治消化不良,肾炎,子宫内膜炎,疮疖痈肿。本品含黑芥子苷(Sinigrin),经酶作用产生异硫氰酸烯丙酯,具有刺激作用,能使皮肤发红、温热,甚至引起水泡。
-
大头花
治目赤肿痛,目珠痛,高血压病,头痛,眩晕,急性黄疸型肝炎,肺结核,瘰疬,瘿瘤,乳痈,乳癌,腮腺炎,痈疖肿毒。化学成分:花穗含挥发油,内含右旋樟脑、右旋小茴香酮等,还含熊果酸、山柰酚,飞燕草素和矢车菊素的花色苷、报春花素和锦葵花素及芍药素各自的二葡萄糖苷等。
-
大豆卷
概述:大豆卷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经集注》。即《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大豆黄卷。)Merr.的黑色种子发芽后晒干而成。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经。功能主治:清暑解表,分利湿热。治暑湿感冒,湿温初起,汗少,胸脘痞闷,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湿痹,骨节烦疼。
-
上甲
概述:上甲为中药名,出自《证治要诀》。即《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鳖甲。性味归经:咸,平。入肝、脾、肾经。功能主治:滋阴潜阳,软坚散结。1.生用治阴虚潮热,骨蒸盗汗,热病伤阴,阴虚风动,高血压病。2.炙用治疟母,经闭,癥瘕积聚。化学成分:本品含骨胶原,中华鳖多糖、角蛋白、碘质、维生素D等。
-
上品
上品为《神农本草经》药物分类法中之一类。指没有毒性,可以多服久服不会损害人体的列为上品。没有毒或毒性不大而可治病补虚的,列为中品;有毒或性较峻烈而不能长期服用,足以祛除寒热邪气、破积聚的列为下品。这在当时有一定可取之处。但划分不够严格,如上品药中也有一些剧毒的药物在内,所以这样分类是比较粗略的。
-
山木蟹
别名:红茴香、山木蟹来源及产地:八角科植物狭叶茴香IlliciumlanceolatumA.C.Smith的叶。性味:辛,温,有毒。功能主治:祛风,解毒,杀虫。使用注意:勿近目。狭叶茴香的根及根皮名红茴香根,捣敷治跌打损伤。药理作用:莽草的毒理作用与印防亡毒素相似,作用于脑干的延脑部分,主要是痉挛、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等。
-
山田薯
概述:山田薯为中药名,出自《泉州本草》。别名:百枝、竹木、白菝葜、硬饭团、山田薯来源及产地:薯蓣科植物粉萆薢DioscoreahypoglaucaPalib.或绵萆薢D.SeptemlobaThunb福州薯蓣D.futschauensisVnine的根茎。性味归经:苦,平。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小便不利,淋浊,白带,乳糜尿。
-
山萸肉
概述:山萸肉为中药名,出自《小儿药证直诀》。性味归经:酸,微温。治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阳痿遗精滑泄,遗尿,老人尿频失禁,虚汗不止,月经过多,漏下不止。C、芳樟醇氧化物、甲基丁香油酚等,还含莫罗忍冬苷(Morroniside)、7-甲基莫罗忍冬苷、当药苷、番木鳖苷、山茱萸裂苷、熊果酸、鞣质以及皂苷。
-
川参
化学成分:本品含苦参皂苷Ⅰ-Ⅳ、大豆皂苷Ⅰ,还含右旋苦参碱、右旋氧化苦参碱,右旋槐花醇、左旋槐果碱、左旋臭豆碱、左旋甲基金雀花碱等生物碱,以及苦参黄酮(Kurarinone)、苦参黄酮醇(Kurarinol)、苦参查耳酮(Kuraridin)、苦参查耳酮醇(Kuraridinol)、红车轴草根苷、去甲脱水淫羊霍素、异脱水淫羊霍素等。
-
川断
概述:川断为中药名,出自《临证指南医案》。别名:川断、山萝卜来源及产地: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asperoidesC.Y.chengetT.M.Ai的根。性味归经:苦、辛、甘,微温。入肝、肾经。1.治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足软乏力,遗精,带下。化学成分:本品含当药苷、马钱子苷、木通皂苷等。体外试验,对肺炎球菌有抑制作用。
-
川石斛
别名:林兰、千年润、黄草、金石斛、霍石斛、川石斛。来源及产地:兰科植物金钗石斛DendrobiumnobileLindl.或黄草石斛D.chrysanthumWall.、铁皮石斛D.candidumWall.exLindl.等的茎。功能主治:滋阴养胃,清热生津。治热病津伤,虚火上炎,口干燥渴,阴虚胃痛,呕吐、呃逆,自汗,病后虚热,阴伤目暗,肾虚腰脚软弱。
-
北细辛
《中医大辞典》·北细辛:北细辛为中药名,出自《理伤续断秘方》,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细辛之药材名。性味归经:辛,温,有毒。主治感冒风寒,头痛,鼻塞,风寒湿痹,寒饮喘咳,鼻渊。使用注意:血虚头痛、肺热咳喘、阴虚干咳等忌服。化学成分:汉城细辛全草含挥发油,主要成分有:甲基丁香油酚、黄樟醚、细辛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