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乘
相乘为五行学说术语。乘,即乘虚侵袭之意。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正常制约的程度。如肝气过亢,肺金又不能对肝木加以正常克制时,太过的木便去乘土,使土更虚而发生肝气犯胃之类的症状。
-
顺
顺脉学术语。仲景十二脉之一。即母子相乘的脉象。金行乘水,木行乘火。《诊家正眼》:“曰顺者,金乘水,木乘火也。”
-
呕汁
呕汁证名。呕吐清水或涎汁。寒湿乘脾所致。《素问·痹论》:“脾痹者,四支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内经吴注》卷十二:“寒气乘之故发呕,湿气乘之故涌出涎汁。”详见吐清水、吐涎沫条。
-
新型冠状病毒交通工具密切接触者判定
飞机:1.一般情况下,民用航空器舱内病例座位的同排和前后各三排座位的全部旅客以及在上述区域内提供客舱服务的乘务人员作为密切接触者。2.乘坐通风的普通客车时,与病例同车前后3排座位的乘客和驾乘人员。如与病例接触期间,病人有高热、打喷嚏、咳嗽、呕吐等剧烈症状,不论时间长短,均应作为密切接触者。
-
风惊恐
风惊恐为病证名。《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惊恐者,由体虚受风,入乘脏腑,其状如人将捕之。心虚则惊,肝虚则恐,足厥阴为肝之经,与胆合,足少阳为胆之经,主决断众事。心肝虚而受风邪,胆气又弱,而为风所乘,恐如人捕之。”治用牡蛎汤、龙齿汤、龙骨汤等方。
-
刺烙
刺烙医疗技术名。外治法之一种。用于咽后壁脓肿切开,或熨烙乳蛾体肿大之病证。其法:系用三棱针或其它特制针刀,于灯火上烧灼,使其尖端约有1.5厘米烧红,蘸香油,乘热刺入脓肿,切开引流。或乘热熨其肿大部位,以助其脓肿自溃。
-
三华聚顶
三华聚顶气功内丹术术语。指精化为炁、炁化为神,精炁神三宝之精华融聚于上丹田。此为内丹功成。《玄微心印·三花聚顶》:“下乘炼精化气,中乘炼气化神,上乘炼神还虚。精生气,气生神,神合道,返本还原,入于太虚,是谓三花聚顶。”
-
卢复
卢复为明代医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习儒,二十岁始攻医学,后与当时名医缪希雍、王绍隆等过往甚密。精医学,兼通佛学(大乘),撰述有《芷园臆草》、《医种子》,辑录有《神农本经》等书。其子卢之颐,也是当地名医。其《本草乘雅半偈》中录有卢氏不少医论之内容。他们在医学上都表现了一定佛家思想的影响。
-
六妙门
亦称六结意。智(岂页)《六妙法门》:“六妙门者,盖是内行之根本,三乘得道之要径…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其法具有守数呼吸的特点,故又称:“数息观”,被归属于禅定的“五停心观”之一。每一环节又包括修、证两法。按以上六个环节依序修习,称“次第相生六妙门”;
-
中和集
《中和集》为气功学专著。故主张性命兼修,先性后命。如谓“先持戒定慧而虚其心,后炼精气神而保其身。”顿法即“最上一乘”,一直了性,自然了命,此仅限于夙有根基者。此外,书中对内丹术语如抽添、烹炼、九还、七返、三关、三官、玄牝、鼎炉、黄婆、金公、水火、沐浴等,均有颇为明晰的解释,值得研究内丹术参考。
-
独虎散
《杨氏家藏方》卷十三:独虎散:处方:五倍子不拘多少(炒令黄裂)。功能主治:痔疾。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用2两,以水5碗,煎汤乘热熏,候通手淋洗,拭干,次用二白散汤,须旋旋乘热添用。主治:脱肛不收。用法用量:入瓷瓶内慢火煎半,续入朴消、荆芥穗各1钱,乘热熏洗,仍以五倍子末敷之。
-
岁露
《岁露》为《黄帝内经灵枢》篇名。今岁有贼风暴雨,以衰万物,比秋风露,故曰岁露焉。”本篇主要论述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文中首先介绍疟疾的病机和症状。同时论述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所以人体在遇到“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的三虚时容易发病的道理,特别是遇到四时八节气候反常时往往会造成疾病的流行。
-
齿间出血
齿间出血证名。又名齿龈、牙宣。风热乘虚袭于阳明,血因热妄行,证见齿间出血。《诸病源候论·牙齿病诸候》:“手阳明之支脉,入于齿。头面有风,而阳明脉虚,风挟热乘虚入齿龂,搏于血,故血出也。”详见齿衄条。
-
桃枝灸
桃枝灸即神针火。神针火为灸法的一种。用桃枝沾麻油点火后,吹灭,垫绵纸,乘热熨灸患处的方法。见《本草纲目·卷六》:“神针火者,五月五日取东引桃枝,削为木针,如鸡子大,长五六寸,干之,用时以绵纸三五层衬于患处,将针蘸麻油点着,吹灭,乘热针之。”可治疗心腹冷痛、风寒湿痹等。
-
神针火
神针火为灸法的一种。又称桃枝灸。用桃枝沾麻油点火后,吹灭,垫绵纸,乘热熨灸患处的方法。见《本草纲目·卷六》:“神针火者,五月五日取东引桃枝,削为木针,如鸡子大,长五六寸,干之,用时以绵纸三五层衬于患处,将针蘸麻油点着,吹灭,乘热针之。”可治疗心腹冷痛、风寒湿痹等。
-
手朝三元
手朝三元为自我推拿的一种方法。见陶弘景《真诰》。用手指从前额部向上抚摩头部如梳头状。有活血祛风等作用。《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以手乘额上,谓之手朝三元,固脑坚发之道也。头四面,以手乘顺就结,唯令多也。于是头血流散,风湿不凝。”
-
熨痛丸
《圣济总录》卷一四八:方名:熨痛丸组成:雄黄(研)半两,矾石(熬令汁枯)半两。用法用量:遇螫,将药火上炙令热,乘热熨痛处,冷又炙,熨数次。制备方法:上为末,消蜡和,乘热为丸,如弹子大,以蜡纸收藏。
-
止痒散
《洞天奥旨》卷十五:组成:活虾蟆1个。主治:有虫痒臁疮。用法用量:剥去皮,乘热贴之,连换2-3次,其虫自出。
-
皂荚脂
《圣济总录》卷一四九:组成:猪牙皂荚。主治:蠼螋尿疮,久不愈者。用法用量:上炙令脂出,乘热以脂涂之。
-
吸筒
概述:吸筒:1.火罐之竹制者;可用于燃烧排气拔罐和蒸煮拔罐。参见拔罐疗法:拔罐疗法即拔罐治疗疾病的方法,因称。《瑞竹堂方》卷五·吸筒:组成:五倍子多用,白矾少用些子。主治:疮肿。用法用量:用慈竹削去青,和上药煮了收起,用时再于沸汤煮令热,用箸钳筒,乘热安于患处。
-
竹茹龙胆汤
《辨证录》卷七:组成:白芍1两,龙胆草1钱,半夏1钱,茯苓5钱,茵陈2钱,竹茹2钱,白术3钱。主治:胆怯而湿乘,心惊胆颤,面目俱黄,小水不利,皮肤瘦削。用法用量:水煎服。
-
羊甲散
《疡科选粹》卷五:组成:羊前蹄甲、防风、皂角、蛇床子、莲蓬壳、杜仲。主治:痔疮。用法用量:上药煎汤,乘热熏洗,每日2-3次。
-
芷桂川芎汤
《辨证录》卷二:组成:川芎1两,白芷3钱,桂枝3分。功效:止痛。主治:头痛如破,走来走去,无一定之位,此饮酒之后,当风而卧,风邪乘酒气之出入而中。用法用量:水煎服。
-
杏仁煮散
《圣济总录》卷一二一:方名:杏仁煮散组成: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地骨皮半两,胡椒1分。主治:牙齿根挺出,动摇疼痛。用法用量:量牙齿患处长短,作绢袋子,盛药逢合,用浆水2盏,煎3-5沸,取药袋子,乘热咬之,冷即易去。制备方法:上为散。
-
羌活紫神汤
《鸡峰》卷三十:方名:羌活紫神汤别名:羌活紫汤组成:羌活1两(去芦)。主治:中风口噤,身体强直。用法用量:以酒3升浸1宿,取黑豆1升淘净,炒出烟,乘热就锅内以浸药酒沃之,放温去滓,每服半盏,1日2-3次,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锉。
-
泽兰酒
《仙拈集》卷四引程氏方:方名:泽兰酒别名:泽及汤组成:泽兰1两,白及1两。主治:一切肿毒。乳痈。用法用量:捣碎,酒、水各1碗同煎,乘热服下。盖暖汗出,滓敷患处。附注:泽及汤(《疡医大全》卷二十)。
-
炙鱼涂方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方名:炙鱼涂方组成:鱼(不问色目)。主治:一切干湿癣。用法用量:涂癣上,1日3-5次。即愈。制备方法:上火上炙皮微焦,乘热去皮骨取肉,研。
-
一物汤
《普济方》卷二○六引《至道方》:方名:一物汤组成:人参2两(拍破)。主治:卒呕逆,粥饮入口即吐,困弱无力。用法用量:水1大升,煎取4合,乘热顿服,兼以人参汁煮粥食之。临床应用:反胃:徐郎中患反胃,诸方不愈,只服参而愈。
-
三厘抽筋散
《良朋汇集》卷一:方名:三厘抽筋散组成:番木鳖不拘多少(用香油炸,待浮起取出,乘热去皮)。主治:半身不遂。用法用量:每服3分,黄酒调下。汗出即愈。制备方法:上为末。
-
茄子酒
《圣济总录》卷一四三:方名:茄子酒组成:茄子种大者3枚。主治:久患肠风泻血。用法用量:暖酒空心分服。制备方法:上1味,先将一枚湿纸裹,于煻火内煨熟取出,入瓷罐子,乘热以无灰酒1升半沃之,便以蜡纸封闭,经3宿去茄子。
-
三黄白虎汤
《保命歌括》卷五:方名:三黄白虎汤组成:黄连1分,黄柏5分,生地5分,赤芍3分,知母3分,黄芩3分,甘草2分,石膏5分,淡竹叶7片。主治:心火亢盛,乘于脾胃之位,掌中热,目黄嗌干,渴而欲饮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驼粪熏方
《圣济总录》卷一四一:方名:驼粪熏方组成:驼粪不拘多少。用法用量:阴干,不得见日,用慢火煨成烟熏,候痒甚,别用下方煠洗。附注:治痔淋渫方:恶实不拘多少,淘去浮者,每用一两,以水二碗浓煎,乘热熏之,候通手淋渫。
-
洗目神散
《石室秘录》卷四:方名:洗目神散组成:黄连1钱,花椒7粒,明矾3分,荆芥5分,生姜1片。主治:火眼。用法用量:水煎半碗,乘热洗之。
-
洗眼防风汤
《圣济总录》卷一-○:方名:洗眼防风汤组成:秦皮2两,黄连(去须)2两,细辛(去苗叶)2两,黄柏半两,青盐1两。主治:眼睑肿硬痒痛。用法用量:每用1两,以水3盏,煎取1盏半,绵滤去滓,乘热通手洗眼了,避风,日3次,再暖洗之。制备方法:上锉令匀。
-
神仙敷毒失笑饼
《疡医大全》卷八:方名:神仙敷毒失笑饼组成:黄泥1大块(煨熟),连须葱1大把,蜂蜜1钟,雄黄3分。主治:初起一切痈疽大毒。用法用量:乘热敷毒上。如干了则再敷,1-2次自愈。制备方法:上杵烂,作一饼。
-
退血散
《准绳 类方》卷七:方名:退血散组成:当归、赤芍药、木贼、防风、细辛、龙胆草各等分。主治:目赤,色似胭脂。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白水煎。先乘热熏眼,后温服。
-
退斑饼
《外科证治全书》卷四:方名:退斑饼组成:黑母牛粪。功效:退斑痕。主治:杨梅疮愈后有斑痕者。用法用量:乘热贴患处,1时取去。制备方法:捻作小饼,炭火煨半熟。
-
钟乳粥
《鸡峰》卷十四:方名:钟乳粥组成:钟乳粉。主治:久泻,诸药不效者。用法用量:上以粥调半两,乘热服之,每日2次。其效如神。
-
莴苣熨方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方名:莴苣熨方组成:莴苣(切)半斤,皂荚(锉碎)3挺,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1两。主治:阴疝肿缩疼痛。用法用量:少用水煮令相得,不可太稀,乘热用布3两重裹熨肿处,冷即易,频熨自消。
-
铅砂蒸剂
《眼科锦囊》卷四:方名:铅砂蒸剂组成:铅白砂4钱,玫瑰露12钱,烧酒6钱。主治:睑浮肿。用法用量:上药煎沸,乘温熏蒸眼目。
-
清胆竹茹汤
《症因脉治》卷三:方名:清胆竹茹汤组成:柴胡、黄芩、半夏、陈皮、甘草、竹茹。主治:胆火乘脾,不得卧。
-
紫微烟
《眼科锦囊》卷四:方名:紫微烟组成:白蛇1钱,水银蜡10钱,沉香1钱,百草霜5钱。主治:梅毒之诸眼疾。用法用量:上为末,以烧酎浸红花10钱,乘湿以前药为衣,分5剂,吃烟如淡婆姑。
-
紫贝散
《续易简》卷五:方名:紫贝散组成:紫贝1个(即田螺也)。主治:斑疮丁子入眼。用法用量:上生为末,用羊子肝批开,掺末1钱,线缠,米泔煮香熟,入小口瓶器盛,乘热熏,候冷,于星月下露1宿,来早空心吃。
-
蒸饼方
《医统》卷七十五:方名:蒸饼方组成:素熟蒸饼1个,密陀僧少许。主治:体气。用法用量:将蒸饼切作两半,乘热各掺密陀僧少许,急夹在腋下。睡少时俟冷掷之。
-
糟米涂方
《圣济总录》卷一四四:方名:糟米涂方组成:酒糟2斤,糯米半升。主治:伤折,恶血不散,疼痛。用法用量:取出乘温涂患处,外封裹之,日再易。制备方法:上药相和,酒煮稀稠得所。
-
七巧汤
《良方合璧》卷上:方名:七巧汤组成:大枣2枚(去核),桂圆2枚(去壳核),甜杏仁7粒(去皮尖),荔核肉3枚,甜桔梗3斤,粳米49粒,淡姜渣3分。主治:湿痰乘邪入胃既久,邪去而胃虚,气上生呃,致兀兀不已。用法用量:水煎服。
-
庞特指数分析法
本世纪初庞特提出牙冠宽度与牙弓宽度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他以上颌四个切牙牙冠宽度之和来预测理想的上颌左右第一前磨牙近中窝间牙弓宽度和第一磨牙中央窝间的牙弓宽度,即四个上切牙冠宽度之和除以牙弓宽度再乘100得出理想的指数,第一前磨牙指数为80,第一磨牙指数为64。此结果与庞特所测结果有一定差异。
-
N-S比率
N-S比率是A.Meyer(1926)提出的表示湿润度的物理量,并赋以N/S=降水量(毫米)/(饱和水蒸气张力-实际水蒸汽张力)(毫米Hg)的定义。如下:表所示与植物群落及土壤类型的分布状况颇相一致。
-
喜克索人
喜克索人(Hyksos)由亚洲侵入埃及的游牧部族。该名起源于埃及语,意为外国的统治者。前1567)时乘中王国衰落之机,征服了三角洲地带,并以阿发里斯为中心,建立牧羊王朝,相当于埃及第十五、十六王朝,其年代约延续100余年,这一王朝在希安王和奥塞雷·阿波皮一世统治时国力强盛,特别是后者统治时间至少在50年以上。
-
安全带
安全带是能够起到限制和固定作用的装置,系上安全带之后,在发生碰撞或突然减速时能够防止因惯性或猛烈重创时驾乘人员前冲或被弹出车外而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