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元活血汤
具有疏肝通络,活血祛瘀的功效。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红花黄色素对炎症的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肉芽肿形成均有抑制作用,同时能提高对缺氧的耐受性,红花水提液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自由基诱发的脂质过氧化,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君药大黄具有抗精神病作用。
-
死血胁痛
死血胁痛为病证名。若跌扑胁痛者,亦是死血,宜复元活血汤、破血散瘀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死血,由恶血停留于肝,居于胁下,以致胠胁肋痛,按之则痛益甚,宜小柴胡汤合四物汤加桃仁、红花、乳香、没药。”肝郁日久并能化火。治宜解郁理气为主,兼以清泄郁火,如枳壳煮散、金铃子散、调肝散、小龙荟丸等方。
-
内伤
参见伤气、伤血、伤脏腑及脑骨伤:伤气指外伤后由于气闭、气滞引起的病。前者证见胸胁疼痛或窜痛、胀满,呼吸、咳嗽均牵掣疼痛,甚或咳血、吐血,喘促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口唇发绀,肤色苍白等危重症;初起昏迷时,治宜宣窍开闭,内服八厘散、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
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桡尺骨关节脱位
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后期恢复时宜培补肝肾,舒筋通络。又名脱位、出臼、骨出、脱髎、脱骱、骱失。以外伤性为多见。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内服复元活血汤、复元通气散或七厘散,外敷乌头膏或栀乳散;中、后期宜和营止痛,舒筋活络,内服壮筋养血汤、小活络丸,外用海桐皮汤、五加皮汤或损伤洗方浸洗。
-
大腿骨骱脱
又名胯骨出、大腿根出臼、臀骱骨出、臀骱脱臼、大腿骨骱脱、环跳骨出臼、环跳骨脱出、胯骨骱脱臼。因跌仆、坠闪所致。有粘膝和不粘膝畸形。前者即后脱臼,又称臀上出、足短形、出向外,患肢呈内收、屈曲、内旋、缩短畸形;服七厘散或复元活血汤,肿消痛减后,以五加皮汤和海桐皮汤外洗,配合功能锻炼。
-
大腿根出臼
又名胯骨出、大腿根出臼、臀骱骨出、臀骱脱臼、大腿骨骱脱、环跳骨出臼、环跳骨脱出、胯骨骱脱臼。因跌仆、坠闪所致。有粘膝和不粘膝畸形。前者即后脱臼,又称臀上出、足短形、出向外,患肢呈内收、屈曲、内旋、缩短畸形;服七厘散或复元活血汤,肿消痛减后,以五加皮汤和海桐皮汤外洗,配合功能锻炼。
-
手盘出
见《疡医准绳》卷六。即桡腕关节脱位。又名手掌根出臼。又名手腕失落、手 手腕骨出、手盘出等。多因跌仆、扭转所致。伤部肿胀明显,疼痛剧烈,掌根凸向一侧,活动受限。治宜捏腕骨入髎手法复位,并予固定。内服七厘散或复元活血汤,外敷栀乳散;肿痛好转后,可用海桐皮汤外洗,并配合功能锻炼。
-
裂缝骨折
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外贴接骨膏。治法:初期脓未成者,以消为主,宜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方选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或五味消毒饮等,局部外贴金黄散,或双柏散;
-
肱骨外上髁骨折
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肿消痛减后宜接骨续筋,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跌打丸等;外贴接骨膏。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病理性骨折应同时治疗原发病。
-
桡骨干骨折
是指以桡骨干局部疼痛、畸形,骨擦音明显,前臂活动受限,旋转功能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骨折。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肿消痛减后宜接骨续筋,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跌打丸等;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
-
腰椎骨折
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肿消痛减后宜接骨续筋,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跌打丸等;外贴接骨膏。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病理性骨折应同时治疗原发病。
-
颞颌关节脱位
概述:颞颌关节脱位(dislocationoftemporomandibularjoint)为病名。又名脱位、出臼、骨出、脱髎、脱骱、骱失。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内服复元活血汤、复元通气散或七厘散,外敷乌头膏或栀乳散;中、后期宜和营止痛,舒筋活络,内服壮筋养血汤、小活络丸,外用海桐皮汤、五加皮汤或损伤洗方浸洗。
-
指间关节脱位
概述:指间关节脱位(interphalangealdislocation)为病名。又名出臼、骨出、脱髎、脱骱、骱失。按脱出程度可分为全脱、半脱;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内服复元活血汤、复元通气散或七厘散,外敷乌头膏或栀乳散;中、后期宜和营止痛,舒筋活络,内服壮筋养血汤、小活络丸,外用海桐皮汤、五加皮汤或损伤洗方浸洗。
-
距骨脱位
概述:距骨脱位(dislocationoftalus)为病名。又名出臼、骨出、脱髎、脱骱、骱失。按脱出方向又分为前、后、上、下及中心脱臼等。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内服复元活血汤、复元通气散或七厘散,外敷乌头膏或栀乳散;中、后期宜和营止痛,舒筋活络,内服壮筋养血汤、小活络丸,外用海桐皮汤、五加皮汤或损伤洗方浸洗。
-
污血胁痛
《赤水玄珠》卷五:“跌仆损伤,瘀血停积胁内,日久作痛。”治疗:《证治准绳·胁痛》:“死血者,日轻夜重,或午后热,脉短涩或芤,桃仁承气汤加鳖甲、青皮、柴胡、芎、归之属。《杂病源流犀烛》卷十:“死血,由恶血停留于肝,居于胁下,以致胠胁肋痛,按之则痛益甚,宜小柴胡汤合四物汤加桃仁、红花、乳香、没药。”
-
胸骨伤
治宜手法复位,及伤处固定,可内服复元活血汤、七厘散;肿痛减轻后,改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后期恢复时,可服补肾壮筋汤、小活络丹,并用五加皮汤外洗,同时配合功能锻炼。如合并气、血胸及内脏损伤者,应及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抢救治疗。
-
下巴脱落
见《伤科汇纂》。颊车蹉即下颌关节脱臼。又名颊车骨脱臼、下颏脱落、脱颏、落下颏、牙关骨打落、颌颏脱下、吊下巴、下巴脱落等。通常分单侧脱与双侧脱,前者下颌歪向健侧,后者下颌向前下脱垂,影响闭口、言语及咀嚼,并常流涎。肝肾气血虚损者可服十全大补汤,或六味地黄汤;外伤者可选服复元活血汤、七厘散、跌打丸等。
-
瘀血短气
瘀血短气病证名。见《医学衷中参西录·血病门》。瘀血阻于肺或气管,使肺气升降不利而致。多见于负重憋气伤肺或郁怒伤肝,导致血络瘀滞所致。临床以胁下撑痛,呼吸气短为主症,患者多有形体羸弱,遇恼怒则胁痛增剧。治以化瘀为大法,用麦芽煎吞服参三七末或用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汤等方。
-
趾骨伤
指脚趾骨之伤折者。见《疡科选粹》卷八。症见局部肿胀,疼痛,可见有畸形或闻及骨声,功能活动受限。治宜在麻醉条件下手法复位,夹缚固定。恢复初期应以活血祛瘀消肿为主,可内服七厘散或复元活血汤;肿消痛减后,改服正骨紫金丹或接骨丸;后期服展筋丸、小活络丹,并可用五加皮汤外洗,亦须适时配合功能锻炼。
-
手指脱骱
手指脱骱为病名。多因跌仆、扭打而引致。局部疼痛、肿胀、明显凸出畸形,活动受限。一般手法为术者两手紧握脱臼指之远端,向外拔伸牵引,并用力缓缓将突出之骨端捏正以复其位,然后予以固定数日肿消者即愈。可选服复元活血汤、七厘散、云南白药等,外敷栀乳散;肿消痛减后,以海桐皮汤外洗,并进行屈伸锻炼。
-
手臂出臼
又名曲瞅骱出、肘骨出臼、臂骱落出。可分为前、后脱臼,以后脱臼为多见。《伤科补要》:“其骱名曲瞅,自肘至腕,有正辅二根,其在下而形体长大连肘尖者为臂骨,其在上而形体短细者为转骨,叠并相倚,下接于腕骨。内服复元活血汤,或七厘散、跌打丸,外敷栀乳散;肿消痛减后服补筋丸,并用五加皮汤外洗,配合功能锻炼。
-
失枕
失枕为病名。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又名失颈、落枕、项强。症见颈部酸痛不适,俯仰转动不灵;重者疼痛延及患侧肩背及上肢,头向一侧歪斜,并有患侧颈部压痛。治疗以按摩、针刺为主,并可配合热敷、温熨。因外邪所致者可内服蠲痹汤;外伤所致者,宜复元活血汤;日久不愈者,宜六味地黄丸。
-
伤脏腑
伤脏腑为病证名。前者证见胸胁疼痛或窜痛、胀满,呼吸、咳嗽均牵掣疼痛,甚或咳血、吐血,喘促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口唇发绀,肤色苍白等危重症;治宜行气活血止痛为主,内服复元活血汤或复元通气散;有内出血者,应益气补血,止血化瘀,内服当归补血汤,独参汤加参三七,云南白药等,必要时应中西医结合抢救。
-
闪挫腰痛
注解:闪挫腰痛为病证名。内服复元活血汤,复元通气散,或舒筋散加牛膝、桃仁、续断。腰痛一证,外感内伤皆可产生,其病理变化常表现出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闪挫为标的特点,因此治疗时除散寒行湿,清利湿热,活血祛瘀,舒筋活络外,多配补肾强腰的药物,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针灸治疗本病证有较好疗效。
-
内外踝伤
内外踝伤为病名。其证局部肿胀、疼痛,压之痛感剧烈,活动受限,甚则足内翻或外翻畸形。服复元活血汤、七厘散,肿痛减轻后改服正骨紫金丹或接骨丸,后期服健步虎潜丸,并配合功能锻炼。若有踝关节脱臼,甚或骨折者,证治参见骨关节骨折、脱臼之病处治。可手法复位至功能位置,作夹缚固定,局部外用热熨、消肿止痛剂即可。
-
脚膝脱臼
脚膝脱臼病名。亦名膝头骨出臼,膝盖骨离位,膝骱出。治宜用推膝盖归原手法复位,然后抱膝固定。初期用药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可服七厘散,或复元活血汤,外敷栀乳散。肿消痛减后,宜补气,养血,舒筋,可服当归补血汤加牛膝、木瓜、伸筋草、续断等,外宜用五加皮汤温洗,同时配合肢体功能锻炼。
-
跌仆胁痛
跌仆胁痛病证名。因跌仆伤损、瘀滞凝于胁肋所致。见《杂病源流犀烛·肝病源流》。胁痛的特点多为昼轻夜重,痛处固定不移;或肋下可见瘀块,午后发热,或兼见喘逆等症,脉涩或弦涩。治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络,用复元活血汤、膈下逐瘀汤等方。
-
通络止痛
通络止痛:治法。通过疏通经络而消除疼痛,适用于脉络阻痹不通所致之疼痛。常用药物如桃仁、红花、穿山甲。代表方剂如复元活血汤等。
-
蔽心骨伤
蔽心骨伤病名。指胸骨受伤者。见《医宗金鉴》卷八八。蔽心骨即剑突。该病多因跌打、压撞所致。症见局部肿胀疼痛,深呼吸及咳嗽时加剧,腰伛不起,甚则翻身困难。治宜活血化瘀,可内服复元活血汤、八厘散等,外用艾醋汤洗,敷万灵膏。
-
挫伤
是指直接暴力、跌扑撞击、重物挤压等作用于人体软组织而引起的闭合性损伤,以外力直接作用的局部皮下或深部组织损伤为主,轻者局部血肿、瘀血,重者肌肉、肌腱断裂,关节错缝或血管神经严重损伤,甚者伤及脏腑经脉和气血而造成内伤的疾病。病因病机:由于跌打、挤压、钝挫所致的软组织损伤。
-
手腕失落
出《疡医准绳》卷六。即桡腕关节脱位。又名手掌根出臼。又名手腕失落、手 手腕骨出、手盘出等。多因跌仆、扭转所致。伤部肿胀明显,疼痛剧烈,掌根凸向一侧,活动受限。治宜捏腕骨入髎手法复位,并予固定。内服七厘散或复元活血汤,外敷栀乳散;肿痛好转后,可用海桐皮汤外洗,并配合功能锻炼。
-
手㬹手腕骨出
见《证治准绳·疡医》卷六。即桡腕关节脱位之畸形较著者。又名手掌根出臼。又名手腕失落、手 手腕骨出、手盘出等。多因跌仆、扭转所致。伤部肿胀明显,疼痛剧烈,掌根凸向一侧,活动受限。治宜捏腕骨入髎手法复位,并予固定。内服七厘散或复元活血汤,外敷栀乳散;肿痛好转后,可用海桐皮汤外洗,并配合功能锻炼。
-
打损
打损为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一般体表轻伤,局部青紫肿痛;如有骨折,则伤处可见畸形,活动受限;治宜以行气、散瘀、止痛、止血、舒筋、坚骨为主,随证选方加七厘散、参黄散、复元活血汤、复元通气散、壮筋养血汤、正骨紫金丹等。治宜手法外治;伤血及损伤内脏者,以活血化瘀为主,可服桃仁承气汤。
-
出臼
即关节面失去了正常连接。又名脱位、出臼、骨出、脱髎、脱骱、骱失。按脱出程度可分为全脱、半脱;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内服复元活血汤、复元通气散或七厘散,外敷乌头膏或栀乳散;中、后期宜和营止痛,舒筋活络,内服壮筋养血汤、小活络丸,外用海桐皮汤、五加皮汤或损伤洗方浸洗。病理性脱臼除手法或手术矫正;
-
出髎
出髎为病名。又名脱位、出臼、骨出、脱髎、脱骱、骱失。按脱出程度可分为全脱、半脱;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内服复元活血汤、复元通气散或七厘散,外敷乌头膏或栀乳散;中、后期宜和营止痛,舒筋活络,内服壮筋养血汤、小活络丸,外用海桐皮汤、五加皮汤或损伤洗方浸洗。病理性脱臼除手法或手术矫正;
-
失颈
见《伤科补要》卷二。又名失颈、落枕、项强。症见颈部酸痛不适,俯仰转动不灵;重者疼痛延及患侧肩背及上肢,头向一侧歪斜,并有患侧颈部压痛。治疗以按摩、针刺为主,并可配合热敷、温熨。因外邪所致者可内服蠲痹汤;外伤所致者,宜复元活血汤;日久不愈者,宜六味地黄丸。
-
曲䐐骱出
见《伤科补要》卷二。又名手臂出臼、肘骨出臼、臂骱落出。出《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因跌仆、扭撞所致。可分为前、后脱臼,以后脱臼为多见。治宜牵推或手翻托法复位,并绷带固定。内服复元活血汤,或七厘散、跌打丸,外敷栀乳散;肿消痛减后服补筋丸,并用五加皮汤外洗,配合功能锻炼。
-
伤折
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病理性骨折应同时治疗原发病。其状无头,但肿痛而阔,其皮薄泽,谓之附骨痈也。”治法:初期脓未成者,以消为主,宜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方选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或五味消毒饮等,局部外贴金黄散,或双柏散;
-
掌骨骨折
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肿消痛减后宜接骨续筋,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跌打丸等;外贴接骨膏。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病理性骨折应同时治疗原发病。
-
指骨骨折
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肿消痛减后宜接骨续筋,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跌打丸等;外贴接骨膏。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病理性骨折应同时治疗原发病。
-
胫腓骨干双骨折
是指以患肢疼痛剧烈、肿胀、功能障碍,触摸压痛明显,纵轴叩击痛,能触及骨擦音和异常活动等为主要表现的胫骨结节、腓骨小头以下及胫腓骨远端内、外踝以上骨折。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外贴接骨膏。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
-
趾骨骨折
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外贴接骨膏。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外用海桐皮汤、五加皮汤或损伤洗方外洗,并配合功能锻炼。病理性骨折应同时治疗原发病。
-
颈椎骨折
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肿消痛减后宜接骨续筋,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跌打丸等;外贴接骨膏。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病理性骨折应同时治疗原发病。
-
胸椎骨折
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肿消痛减后宜接骨续筋,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跌打丸等;外贴接骨膏。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病理性骨折应同时治疗原发病。
-
跖趾关节脱位
概述:跖趾关节脱位(dislocationofmetatarsal-phalangealjoint)为病名。脱位即脱臼。又名出臼、骨出、脱髎、脱骱、骱失。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内服复元活血汤、复元通气散或七厘散,外敷乌头膏或栀乳散;中、后期宜和营止痛,舒筋活络,内服壮筋养血汤、小活络丸,外用海桐皮汤、五加皮汤或损伤洗方浸洗。
-
趾间关节脱位
概述:趾间关节脱位(dislocationofinterphalangealjoint)为病名。脱位即脱臼。又名出臼、骨出、脱髎、脱骱、骱失。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内服复元活血汤、复元通气散或七厘散,外敷乌头膏或栀乳散;中、后期宜和营止痛,舒筋活络,内服壮筋养血汤、小活络丸,外用海桐皮汤、五加皮汤或损伤洗方浸洗。
-
理血法
指用具有调畅血行、散除瘀血,以及止血作用的方药,治疗血瘀或出血证的治法。血热妄行出血者,宜凉血止血,常用四生丸、十灰散、小蓟饮子、槐花散等;气虚不能摄血而出血者,宜益气止血,常用归脾汤、黄土汤、胶艾四物汤等。常用药如三七、白及、小蓟、藕节、白茅根、槐花、艾叶、阿胶、血余炭、棕榈炭等。
-
下颏脱落
颊车蹉即下颌关节脱臼。又名颊车骨脱臼、下颏脱落、脱颏、落下颏、牙关骨打落、颌颏脱下、吊下巴、下巴脱落等。通常分单侧脱与双侧脱,前者下颌歪向健侧,后者下颌向前下脱垂,影响闭口、言语及咀嚼,并常流涎。肝肾气血虚损者可服十全大补汤,或六味地黄汤;外伤者可选服复元活血汤、七厘散、跌打丸等。
-
膝盖损断
膝盖损断病名。指髌骨因外伤而损折者。出《证治准绳·外科》卷六。症见局部肿胀、压痛、瘀血、膝关节活动受限、断损处压痛,可触到凹陷并可闻及骨声。可配以药物内服,初期宜服七厘散,或复元活血汤,肿痛减轻后改服接骨丸,或正骨紫金丹;断端愈合后,服补筋丸,去抱膝,用损伤洗方外洗,同时配合功能锻炼。
-
髃骨伤
指肩胛骨因外伤而损折者。见《医宗金鉴》卷八八。症见伤处肿胀疼痛,甚者臂肘亦肿,或肱骨头离位突出。对于有移位骨折者则应施行手法整复,给予固定;内治可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肿消痛减后改服接骨丸、正骨紫金丹;后期恢复时服补筋丸。外治用海桐皮汤外洗患处,并配合进行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