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巫
巫指用画符、念咒、祈祷等迷信方法作为治病手段的人。西周时期医、巫、祝已经分业。《周礼·春官》载:“司巫掌群巫之政令。”尽管这样,医与巫的斗争两千多年来一直存在。同时,巫在春秋战国后一直未取得统治地位,现基本上消灭。
-
巫咸
巫咸,上古名医、商王戊辅佐。以巫祝之方法愈疾,反映当时巫术与医道结合于一身的情况。从太甲至太戊,中经七世,国势渐衰。《吕氏春秋?勿躬》:“巫彭作医,巫咸作筮。”相传黄帝出战时,要请巫咸作筮。商王朝时,担任上帝与下帝(商王)之间媒介任务的,除了巫,还有卜、史、祝。国家政事大小,都要徵得他们的同意。
-
赣州正俗方
《赣州正俗方》医方著作。二卷。宋·刘彝撰。据《宋史·艺文志》刘彝本传记载:“刘彝……知虔州,俗尚巫鬼,不事医药,彝著《正俗方》以训斥淫巫三千七百家,使以医易巫,俗遂变”。原书已佚。
-
医
医①古代对医生的称谓,“醫”字,《说文》解释为“治病工”。并提到“古者巫彭初作医”。《后汉书·郭玉传》中也提到“毉”。“醫”字从酒,说明古代治病时多以酒为使。说明巫和医曾在相当长时间内混同。见《周礼·天官冢宰》:“医师掌医之政令”。
-
刘彝
刘彝(1017~1086)为宋代官吏。福州人。庆历六年(1046)进士,通晓水利。煦宁(1069~1077)间主管虔州(今江西赣州)时,鉴于当地风俗相信巫祝鬼神,不信医药,刘彝严禁巫医,并作《赣州正俗方》2卷,以宣传医学。
-
周湛
周湛宋代官吏。邓州穰(今河南邓县)人。进士,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曾任秘书省著作佐郎,通判戎州(今四川宜宾)。见当地病者惟以祈禳巫祝为事,遂取古方书,刻石广为传播,以禁巫术,自此当地始兴医药。《医部全录》(排印本)误“周湛”为“周洪”。
-
六不治
六不治为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提出的医疗主张。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扁鹊认为:人的病证在六种情况下不能治好或者不予治疗。即“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阴阳并藏气不定”、“形羸不能服药”、“信巫不信医”等,是为“病有六不治”。这也就间接地强调了医患合作的必要性。
-
祝登元
祝登元清代医家。龙丘(今浙江衢州)人。弱冠为诸生。平生淡仕途,医术精,察脉精而效验著。撰《心医集》二卷(1650年)。提出十种养生处世之法及与患病有关之十种时弊,指出“听巫不听医”、“用本草诸书而不深知”等,于后世医药学发展有一定影响。
-
产前十忌
产前十忌指怀孕期间,古人认为孕妇应注意的十种禁忌。出清·李小有《胎产获生篇》。第一最忌共夫寝,二忌大醉,三忌大怒,四忌不可食诸物,五忌洗浴,六忌久睡久坐,七忌负重登高,八忌药饵,九忌师巫,十忌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