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胃
健胃是一种加强胃的消化功能的方法。针灸临床常选用胃俞、中脘、足三里、内关等穴。针用补法。
-
健胃十味丸(浩道敦-10)
健胃十味丸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健胃十味丸(浩道敦-10)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暖胃助消。3.服用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人参或其制剂。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健胃止疼五味胶囊(哈日嘎日迪-5)
健胃止疼五味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健胃止疼五味胶囊(哈日嘎日迪-5)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祛寒健胃,止疼。5粒,一日1~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忌生冷油腻食物。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橙皮酊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ChengpiDing标准编号:WS3-B-2265-96处方:橙皮(粗粉)100g乙醇(60%)适量制法:取橙皮,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3~鉴别:取本品10ml,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其他应符合酊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N)。
-
红椽木子
出处:出自《陆川本草》。叶片薄革质,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7-12cm,宽2-3.5cm,全缘或顶部有数对浅锯齿,上面光亮无毛,下面密生红棕色或黄棕色紧贴的鳞秕,二年生叶下面黄灰色或灰白色,叶中脉凹下,侧脉10-14对,支脉常不明显。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900m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性味:甘;
-
土砂仁
《中医大辞典》·土砂仁:土砂仁为中药名,出自《中药志》。来源及产地:姜科植物山姜AlpiniajaponicaMiq.的果实或种子。尚含山姜黄酮醇(Azalpinin)、山姜酮(Alpinone)及其乙酸酯、鼠李柠檬素和熊竹素(Kumatakenin)等。生境分布:产福建、广东等地。功能主治:为芳香健胃药,能行气凋中治痞胀腹痛,呕吐腹泻。
-
广西九里香根
拼音名:GuǎnɡXīJiǔLǐXiānɡGēn英文名:rootofKwangsiJasminorange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广西九里香Murrayakwangsiensis(Huang)Hunag的根。连叶柄长20-25cm,叶柄长3-5cm,叶柄及叶轴被短小的微柔毛,小叶柄长2-3m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于海拔800m左右的杂木林中。胃经功能主治:行气健胃。
-
柠檬皮
《*辞典》:柠檬皮:出处:《广西中药志》拼音名:N nɡM nɡP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黎檬或洋柠檬的果皮。果实成熟时采摘,剥取外果皮,晒干。生境分布:产广西。性状:干燥成熟的外果皮,削成2~易折断,断面颗粒性。性味:①《陆川本草》:酸辛,微温。治郁滞腹痛、不思饮食。②《广西中药志》:行气,祛痰,健胃。
-
羊蹄暗消
《全国中草药汇编》:羊蹄暗消:拼音名:Y nɡT nXiāo别名:蝴蝶暗消、藤子暗消、苦胆七、燕子尾来源:西番莲科月叶西番莲PassifloraaltebilobataHemsl.,以根、叶入药。生境分布:云南。功能主治:健胃,理气,除湿。主治腹痛,腹胀,腹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肝炎。鲜叶外用治毒蛇咬伤。除湿止泻。主脘腹痛;
-
大黄酊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DahuangDing标准编号WS3-B-2082-96本品为大黄经加工制成的酊剂。分取乙醚液,加氨试液5ml,振摇,乙醚层仍显黄色,氨试液层显持久的樱红色。功能与主治健胃药。4ml,一日3次。5ml的速度渗漉,待滤液达750毫升时,停止渗漉,压榨药滓,压出液滤过,与滤液合并,加甘油100ml与适量的60%乙醇使成1升即得。
-
假芫茜
出处:《陆川本草》拼音名:JiǎYu nQi n别名:香信,番香茜(《广西药植名录》),野芫荽(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刺芫荽的全株。60厘米,有特殊香气,基生叶革质,倒披针形,长10~功能主治:①《陆川本草》:行气,健胃。治感冒胸痛,消化不良,肠炎腹泻,蛇咬伤。
-
鹅脚木叶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 JiǎoM Y 来源:为白花菜科植物鱼木的叶。秋季采收,晒干。原形态:鱼木,又名:虎王、龙头花、鹅脚木、树头菜、鸡爪菜。种子多数。花期春季。生境分布:多栽于村落、庭园或行道旁为风景树。功能主治:清热,健胃,解毒。治斑痧热症,烂疮。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治蛇咬伤,用叶捣敷。
-
胃灵冲剂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WeilingChongji标准编号:WS3-B-1178-92处方:甘草(炙)750g海螵蛸750g白芍(炒)600g白术(炒)400g延胡索400g党参150g制法:以上六味,加水煎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状,加入糊精适量,搅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制成颗粒,干燥,制成1000gl,即得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颗粒;
-
延乌二陈汤
《杂病证治新义》:组成:延胡索、台乌药、香附、砂仁、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功效:温中理气,健胃镇痛。用法用量:水煎服。用延胡、香附、乌药以理气滞,砂仁合二陈汤以温中和胃,故可用于气滞胃脘作痛之症。若用于神经性胃痛,有健胃镇痛之作用。
-
青藏虎耳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藏虎耳草:拼音名:QīnɡZ nɡHǔěrCǎo别名:松吉斗[藏名]来源:虎耳草科青藏虎耳草SaxifragaprzewalskiiEng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青海、西藏。主治肝炎,胆囊炎,流行性感冒发热,消化不良。萼片卵形至狭卵形,先端钝,在花期反曲,边缘具褐色卷曲柔毛,3-5脉先端不汇合;性味:苦;
-
茴香粉
概述:八角茴香即大茴,为星芒状,成熟时呈棕红色,味道浓郁,具有温中健脾、理气止痛的作用。3.茴香所含的主要成分都是茴香油,能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排除积存的气体,所以有健胃、行气的功效;茴香粉适合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阴虚火旺的人不宜食用。
-
散痰汤
《辨证录》卷九:方名:散痰汤组成:桔梗3钱,紫苏2钱,黄芩1钱,麦冬5钱,半夏2钱,甘草1钱,陈皮1钱,茯苓3钱。主治:风邪塞于肺经,鼻塞咳嗽,吐痰黄浊。《辨证录》卷七:方名:散痰汤组成:白术3钱,茯苓5钱,肉桂5分,陈皮5分,半夏1钱,苡仁5钱,山药5钱,人参1钱。二陈汤只助胃以消痰,未若此方助心包以健胃。
-
檀香树
檀香的产地檀香又名白檀,属檀香科常绿乔木,原产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我国台湾、广东也有引种栽培。树干和根经蒸馏可取得檀香油,含90%的檀香醇,是名贵的天然香料。我国海南岛特产树种降香檀名为檀树,但属豆科大乔木,材质坚韧致密,色泽红润,花纹瑰丽,香气常存,心材降香木可代檀香。
-
刺芋属
中文名刺芋属拼音名ciyushu拉丁名Lasia中国植物志13(2):13描述LasiaLour.刺芋属,天南星科,2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我国有刺芋L.spinosa(L.湿生草本,叶柄、叶背和花序柄均有刺;叶具长柄,戟形,全缘或羽状深裂;肉穗花序短,圆柱形;雄蕊4-6,花丝短;子房卵状,1室,有胚珠1颗,垂悬于室顶;属下物种刺芋
-
刺蕊草属
苞片及小苞片小;属下物种北刺蕊草、苍耳叶刺蕊草、长苞刺蕊草、长柱刺蕊草、长柱刺蕊草(原变种)、刺蕊草、短冠刺蕊草、短穗刺蕊草、刚毛萼刺蕊草、广藿香、黑刺蕊草、金平变种、金平膜叶刺蕊草、宽叶变种、宽叶长柱刺蕊草、镰叶水珍珠菜、膜叶刺蕊草、膜叶刺蕊草(原变种)、水珍珠菜、台湾刺蕊草、狭叶刺蕊草、小刺蕊草
-
葎草属
中文名葎草属拼音名qucaoshu拉丁名Humulus中国植物志23(1):220描述HumulusL.葎草属,大麻科,2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全产,其中忽布H.lupulusL.的子实内含挥发油,掺入啤酒中可使其带苦味,入药有健胃之效;雌花2朵生于宿存、覆瓦状排列的苞片内,排成一假葇荑花序,结果时变成球果状体,每花有一全缘萼抱持着子房;
-
三果
三果为常用藏药名,即指诃子、毛诃子和余甘子。其中诃子清血热、涩肠、敛肺、降气、愈“赤巴”和“隆”病,治疗“培根”病、“龙”病、黄水病、“培根”综合征;毛诃子益气养血、解毒收敛、调和诸药,治疗各种虚弱、各种热证、消化不良、黄水病等;其中的诃子被认为五味俱全,是一种“圣药”。
-
八角茴香水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BajiaoHuixiangShui标准编号:WS3-B-1476-93处方:八角茴香油20ml乙醇570ml制法:取八角茴香油,加乙醇,搅拌溶解后,缓缓加入适量的水,随加随搅拌使成1000ml,加滑石粉适量,搅拌,滤过,即得。功能与主治:矫味,驱风等。用于健胃止呕,呕吐腹痛等症。贮藏:遮光,密封,置阴凉处。
-
大蒜粥
处方:紫皮大蒜30克粳米100克制法:大蒜去皮,放沸水中煮1分钟后捞出,然后取粳米,放入煮蒜水中煮成稀粥,再将蒜放入粥,同煮为粥。功能主治:下气,消炎,健胃,止痢。用法用量:可供早晚餐,温热食。注意:有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老人忌服。摘录:《食疗本草》
-
橄榄萝卜饮
处方:橄榄400克萝卜500~1000克制法:将橄榄与萝卜同煎汤。功能主治:健胃消食,止咳化痰,顺气利尿,清热解毒。适用于支气管炎、肝气郁滞、扁桃腺炎等。用法用量:代茶,随意饮服。摘录:《民间方》
-
六神粥
《惠直堂经验方》卷一:六神粥:处方:芡实肉1.5千克米仁(炒)粟米(炒)白糯米(炒)各1.5千克莲肉(去皮、心,炒)500克山药(炒)500克茯苓120克制法:共为末。功能主治:益脾健胃。治精血不足,神气虚弱。制备方法:上为末。
-
糖蜜红茶饮
处方:红茶5克蜂蜜红糖适量制法:将红茶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盖温浸10分钟,再调入蜂蜜与红糖,趁热饮用。功能主治:温中健胃,且消化。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用法用量:每日3剂,饭前用。摘录:《民间方》
-
白花龙胆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花龙胆:拼音名:B iHuāL nɡDǎn来源:龙胆科龙胆属植物高山龙胆GentianalgidaPall.,以全草入药。9月采挖带根全草,洗净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肝胆,除湿热,健胃。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目赤,烟痛,肺热咳嗽,胃炎,尿痛,阴痒,阴囊湿疹。
-
糙叶千里光
《全国中草药汇编》:糙叶千里光:别名:毛叶红杆草来源:菊科糙叶千里光Senecioasperifolius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四川、云南。性味:苦、辛,平。功能主治:健胃消炎。主治喉炎,扁桃体炎,胃痛,腹胀。外治湿疹,皮疹。外用适量,煎水外洗。
-
刺芫荽
拼音名:C Yu nSuī别名:马刺、香信、假芫荽、簕芫荽、山芫荽、大叶芫荽来源:伞形科刺芫荽属植物刺芫荽Eryngiumfoetidum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阴干或鲜用。性味:辛、微苦,温。功能主治:疏风解热,健胃。用于感冒,麻疹内陷,气管炎,肠炎,腹泻,急性传染性肝炎;外用治跌打肿痛。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大马哈鱼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马哈鱼:拼音名:D MǎHāY 别名:大马哈、大麻哈鱼来源:鲱形目鲑科大马哈鱼OncorhynchusKeta(Walb.),以全鱼入药。生境分布:黑龙江。功能主治:滋养,行水,健胃。治消化不良、膨闷胀饱:大马哈鱼籽1碗,砂仁5两,放至鱼籽上,置通风处干燥,制成粉末,每服2钱,日服3次。
-
大马哈鱼籽
拼音名:DàMǎHāYúZǐ来源:药材基源:为鲑科动物大麻哈鱼的卵。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ncorhynchusKeta(Walbaum)采收和储藏:秋季捕捞,剖腹取卵,晒干。鳃孔大,鳃耙19-25。背鳍3-4,9-11,起点距吻端与距尾鳍基约相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为生殖洄游性鱼类,原栖息于太平洋中。性味:健胃功能主治:消化不良。
-
桂木
拼音名:Gu M 别名:狗果树、白桂木、大叶胭脂来源:桑科桂木属植物桂木ArtocarpuslingnanensisMerr.,以果、根入药。性味:果:甘、酸,平。功能主治:果:清肺止咳,活血止血。用于肺结核咳血,支气管炎,鼻衄,吐血,咽喉肿痛。根:健胃行气,活血祛风。用于胃炎,食欲不振,风湿痹痛,跌打损伤。1两,水煎服。
-
蝴蝶暗消
《全国中草药汇编》:蝴蝶暗消:别名:黄木香、青藤香来源: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细尖马兜铃Aristolochiatranssecta(Chatt.)C.Y.Wu[IsotrematranssectaChatt.],以根入药。春秋采集,洗净晒干。性味:苦、涩,温。功能主治:行气健胃,祛风止痛。用于消化不良,胃痛,腹胀,风湿关节痛。
-
黄河裸裂尻鱼
原形态:黄河裸裂尻鱼,体延长,稍侧扁。背鳍短,有3根不分枝鳍条和8根分枝鳍条,最后1根不分枝鳍条为粗大硬刺。尾鳍叉形。体腔黄褐色或黑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在缓流或静水中。于深水区越冬。以着生藻类和植物腐屑等为食。性味:苦;寒归经:肺;大肠经功能主治:和血;主月经不调;消化不良;摘录:《中华本草》
-
黄缅桂果
《*辞典》:黄缅桂果: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拼音名:Hu nɡMiǎnGu Guǒ来源:为木兰种植物黄兰的果实。夏、秋采收,去皮,晒干。功能主治:健胃止痛。治消化不良,胃痛。用法用量:内服:研粉,1~
-
苦参实
《*辞典》:苦参实:出处:《唐本草》拼音名:KǔShēnSh 别名:苦参子(《纲目》),苦豆(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来源:为豆科植物苦参的种子。8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去其荚壳,晒干收藏。功能主治:①《唐本草》:明目。②《四川武隆药植图志》:为健胃剂及驱除蛔虫药。(江西《草药手册》)摘录:《*辞典》
-
蓝花葱
《全国中草药汇编》:蓝花葱:别名:野葱、天蓝韭、白狼葱来源:百合科蓝花葱AlliumcyaneumRege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西北、河北、山西、河南、湖北、四川、西藏。性味:辛,温。功能主治:发散风寒,通阳,健胃。主治风寒外感,阴寒腹痛,肢冷脉微,跌打损伤。
-
龙牙楤木
别名:刺老鸦、虎阳刺、刺龙牙来源:为五加科楤木属植物辽东楤木Araliaelata(Miq.)Seem.春秋采挖,剥皮切段,晒干备用。性味:甘、苦,平。功能主治:健胃,利水,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肝炎,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水肿。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破牛膝
《全国中草药汇编》:破牛膝:拼音名:P Ni Xī来源: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小花草玉梅AnemonerivularisBuch.-Ham.var.barbulataTurcz.,以根或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晒干。性味:辛、微苦,平。功能主治:健胃消食,散瘀消结。本品对皮肤有刺激性,不宜直接敷患处,以隔凡士林或纱布为好。注意:本品对皮肤有刺激性。
-
三品一枝花
拼音名:SānPǐnY ZhīHuā别名:米洋森、地沙来源:为水玉簪科水玉簪属植物三品一枝花BurmanniacoelestisD.Don,以根入药。秋季采集,除去茎叶,洗净晒干备用。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健胃,消积。主治小儿疳积。用法用量:2钱,蒸猪瘦肉或鸡蛋吃。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山茴芹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茴芹:拼音名:ShānHu Q n别名:拉拉柏[藏名]来源:伞形科山茴芹CarlesiasinensisDunn,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性味:甘、辛,温。功能主治:温中散寒,驱风下气,活血镇痛,健胃止痢。主治肠炎痢疾,脘腹胀痛。
-
菵米
拼音名:WǎnɡMǐ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菵草的种子。原形态:菵商草一年生直立草本。圆锥花序狭窄,由多数简短贴生或斜升的穗状花序,长10-30cm,分枝稀疏,直立或斜升;雄蕊3,花药黄色,长约lm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水旁潮湿之处。性味:甘;寒功能主治:益气健胃。摘录:《中华本草》
-
狭穗鹭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狭穗鹭兰:拼音名:Xi Su L L n别名:倒杆章[傣语]来源:兰科狭穗鹭兰HabenariabuchneroidesSchlecht.,以块根入药。生境分布:云南。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补虚,健胃益脾。主治体虚,小二消化不良,腹泻,风湿关节痛。
-
纤花千金藤
拼音名:XiānHuāQiānJīnT nɡ别名:金钱暗消、藤子暗消、铜钱暗消、一文钱、小黑藤来源: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纤花千金藤StephaniagracilifloraYamamoto,以根入药。性味:苦、辛,平。功能主治:解表,健胃,止痛,消炎。用于感冒,口腔炎,喉炎,胃痛,哮喘。备注:(1)治疗哮喘用本品5钱研粉,放入猪心内蒸服。
-
栘枍
拼音名:Y Y 别名:酸栘枍、栘枍李皮、楂子树、栘衣、栘依来源:蔷薇科栘枍属植物栘枍Docyniadelavayi(Franch.)Schneid.,以树皮、叶和果实入药。功能主治:树皮:清热解毒,收敛,接骨。用于肠炎,痢疾;外用治烧烫伤,骨折,黄水疮,湿疹,子宫脱垂。果:祛风活络,消食健胃。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
-
展枝唐松草
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拼音名:ZhǎnZhīT nɡSōnɡCǎo别名:歧序唐松草、坚唐松草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展枝唐松草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雄蕊多数;生境分布:生于草地、田边、沙地及沙丘。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健胃,制酸,发汗。附方:①治夏季头痛头晕:展枝唐松草适量,煮水服。
-
锥栗
《全国中草药汇编》:锥栗:拼音名:ZhuīL 别名:栲栗、山椎、锥子树、勒翠、桂林栲、米锥栗来源:壳斗科锥栗CastanopsischinensisHance,以壳斗、叶和种子入药。生境分布:南部及西南部各省区(云南除外)。性味:种子:甘,平。功能主治:健胃补肾,除湿热。种子:治肾虚,痿弱,消瘦。1两,水煎服。
-
紫香薷
来源:唇形科紫香薷ElsholtzialongidentataSunined.,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性味:辛,温。功能主治:发汗清暑,消肿利尿,健胃止呕。主治暑热感冒,水肿腹痛。用法用量:1~3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运脾散
《普济方》卷二十二引《十便良方》:方名:运脾散组成:缩砂1两,白术1两,人参1两,藿香1两,肉果1两,丁香1两,神曲1两,甘草5钱。功效:通中健胃消食。用法用量:以橘皮汤点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细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