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
命①生命,性命。《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素问·六节脏象论》:“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脏。”《灵枢·禁服》:“雷公再拜而起曰:请闻命于是也。”④天赋,禀受。《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间谷命太者,其耗白甲品羽。”
-
性命双修
性命双修气功内丹术术语。又称性命兼修。谓性功和命功不可或缺、配合而炼的主张。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九引北宋著名道士张伯端的话说:“道家以命宗立教,故详言命而略言性;性命双修又有先命后性、先性后命、修性自然修命等不同的修炼方式和次第,前二者分别为内丹派南宗和北宗的基本倾向。
-
中和集
《中和集》为气功学专著。故主张性命兼修,先性后命。如谓“先持戒定慧而虚其心,后炼精气神而保其身。”顿法即“最上一乘”,一直了性,自然了命,此仅限于夙有根基者。此外,书中对内丹术语如抽添、烹炼、九还、七返、三关、三官、玄牝、鼎炉、黄婆、金公、水火、沐浴等,均有颇为明晰的解释,值得研究内丹术参考。
-
悬命
概述:悬命:1.维系生命;2.经外奇穴名。《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王冰注:“命惟天赋,故悬于天。”位于口腔前庭,上唇之内侧,上唇系带中央。主治神识错乱、妄言妄语、小儿惊痫、癫狂等。一般直刺0.1~0.2寸,不留针。
-
性命
原为先秦儒学的重要哲学范畴。《易传》:“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此处性指个人情志、个性,命指天命。其后道教养生家以性命指人的生命。命指物质形体方面的气、元气。宋元以来的内丹书中,性命实际上是元神元气的代称。王重阳《授丹阳二十四诀》:“性者是元神,命者是元气。”元明以来的内丹家还取理学之说,谓性即是理。
-
小儿病原方论
《小儿病原方论》儿科著作。卷一养子真诀及小儿变蒸,重点叙述小儿护理;如将辨小儿指纹的“风、气、命”三关改为“气、风、命”三关。即以食指初节为气关,中节为风关,末节为命门。且云:“初得气关病易治,传入风命便难陈”。1958年商务印书馆将本书与《小儿痘诊方论》合刊出版,书名为《陈氏小儿病源、痘疹方论》。
-
活命散
处方:防风1分,羌活1分,独活1分,干姜1分,细辛1分,草豆蔻半两,肉豆蔻半两,川芎半两,官桂1两,吴茱萸1两,干木瓜1两。功能主治:上吐下泻,霍乱不止,面色青黑,命欲临死。用法用量:每服5钱,浓煎木瓜汤,空心调下,和滓吃。摘录:《普济方》卷二○二引《护命方》
-
羌活连翘续命汤
《保命集》卷中:组成:小续命汤8两加羌活4两,连翘6两。主治:中风,六证混淆,系之于少阳、厥阴,或肢节挛痛,或麻木不仁。
-
杂病治例
《杂病治例》,明代医书。窃叹此术,自为之固不及耶?乃延其后人,礼貌之,恳求之,慨然以《太素脉诀》、《杂病治例》见与。连日检阅研究,知其切脉辨证,疗病用药,深有奥妙,绰有法度。予读儒书,叨承上命,而为民牧,敢不以济人利物为心乎?因诀察理,循例治病,其济利岂浅浅哉。
-
沈氏尊生书
《沈氏尊生书》医学丛书。沈金鳌撰。全书共七种,即:《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杂病源流犀烛》、《伤寒论纲目》、《妇科玉尺》、《幼科释迷》、《要药分剂》。于医理、诊法、内、儿、妇各科临床证治均有论述,在治疗上除方药外,对气功疗法亦颇为重视。
-
四物汤倍芎归汤
《保命集》卷下,名见《保命歌括》卷三十:组成:四物汤4两(倍当归、川芎),加鬼箭1两,红花1两,玄胡索1两(同为末)。主治:产后血运、血结,血聚于胸中,或偏于小腹,或连于肋胁。用法用量:水煎,调没药散服之。
-
岐伯
岐伯是传说中的上古时代的医学家。相传黄帝咨于岐伯等作《黄帝内经》而创中国医药。后人常岐、黄并称,以代表中医。岐伯,相传亦为黄帝之臣,又是黄帝的太医,奉黄帝之命尝味各种草木,典主医病。他还与雷公研讨经脉。相传岐伯曾乘由12白鹿拉的绛云车,遨游于东海中的蓬莱仙山,奉黄帝之命向仙人求不死之药,十分浪漫。
-
秘传诸蛊保命丹
《保命歌括》卷二十五:方名:秘传诸蛊保命丹组成:皂矾1斤,肉苁蓉3两(2味入罐内,火煅尽烟)香附子1斤,大麦糵1斤半(炒),红枣1斤(煮熟去核,捣膏为丸)。用法用量:每服20丸,好酒送下,日3次。制备方法:前4味为细末,枣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
防风黄连汤
处方:黄连半两,大黄半两,防风半两,远志半两,茯神半两。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伤寒后,心风狂妄者。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3盏,煎服。摘录:《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
甘矾散
处方:生甘草1寸,白矾1栗子大。功能主治:太阴口疮。用法用量:放口内,含化咽津。摘录:《保命集》卷下
-
琥珀膏贴积丸
处方:大黄1两,朴硝1两。制法:上为末,以大蒜捣膏。功能主治:积聚。用法用量:贴之。摘录:《保命歌括》卷二十七
-
加剂四物汤
处方:川芎、当归、白芍、生地、槐花、黄连、御米壳各等分。功能主治:下痢。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赤水玄珠》卷八引《保命集》
-
加味白术芍药汤
处方:白术(炒)1钱,白芍药(炒)1钱,白茯苓1钱,陈皮7分,甘草(炙)5分。功能主治:痢后更衣不止者。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2盏,煎1盏,去滓温服。摘录:《保命歌括》卷二十二
-
加味钱氏异功散
处方:异功散加川苍术、香附子、白芷。功能主治:气虚之人腹痛,不可下者。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摘录:《保命歌括》卷三十一
-
加味小柴胡合四物汤
处方:小柴胡汤四物汤2方相合,加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功能主治:瘀血所致胁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保命歌括》卷三十二
-
家秘加减理中汤
处方:理中汤加熟附子共5钱。功能主治:寒吐,阴盛格阳,不纳药者。用法用量:上用水2盏,煎至1盏,去滓,入童便、豮猪胆汁半杯,煎1-2沸服之。摘录:《保命歌括》卷二十
-
五苓去桂加滑石散
《保命歌括》卷二十四:组成:五苓散去桂(末)1两,滑石(末)1两。主治:小便闭,少腹胀满有形。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乌桕树根皮煎汤调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五苓散加附子苍术木瓜汤
《保命歌括》卷四:组成:五苓散、附子、苍术、木瓜。主治:寒湿,小便自利,大便泄泻,身重自汗。
-
元霜锭
《千金珍秘方选》:组成:牙皂(煨,切片,研)240荚,玄胡索(生晒,研)3两,青黛6分,当门子1钱。主治:喉风急闭,痰如潮涌,命在顷刻。吐出顽痰即愈。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将冷水拌打成锭,每重3分。
-
四物五苓散
《保命歌括》卷八:组成:四物用赤芍、生地黄,合五苓散,去桂。功效:泻膀胱之火。主治:小便自溺孔中出,涩数作痛,或杂溺而出者。
-
四物三黄泻心汤
《保命歌括》卷八:组成:四物汤加黄芩、黄连、大黄(俱用酒制)。主治:热盛吐衄。用法用量:水煎服。
-
生半夏汤
《保命集》卷下:组成:半夏不拘多少(洗7遍,切作片)。主治:湿痰咳嗽。用法用量:每服称3钱,水1盏半,入生姜5大片,同煎至1盏,和滓食后服,1日2-3服。服3日毕,再服枳术丸,尽其痰为度。
-
如圣加吴茱萸汤
《云歧子保命集》卷下:组成:甘草5钱,桔梗5钱,吴茱萸(炒)5钱。主治:伤寒气逆而甚,无汗下证。用法用量:每服5钱,入五味子半钱,水煎服。制备方法:上锉细。
-
如圣加枳实汤
《云歧子保命集》卷下:组成:甘草5钱,桔梗5钱,枳实(炒)5钱。主治:伤寒噫气。用法用量:每服5钱,入五味子半钱,水煎服。制备方法:上锉细。
-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指在西医诊断的前提下,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它是中西医主要在诊断方面的结合,是目前中西医结合的途径和方式。在中医传统的理论和临床中,常以症状命病.根据病辨析症状的属性特点,进行辨证论治,辨证与辨病有机结合,这与本条所讲的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含义不同。
-
深浅在志
深浅在志指针刺或深或浅,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有言:“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
-
气立
气立是指人体之气正常运行,生理功能正常发挥。“气立”之气,谓生气,在人体则指真气;《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根于外者,命曰气立。”王冰注:“根于外者,生源系地,故其所生长化成收藏,皆为造化之气所成立。”
-
微风
微风病证名。指筋肉不自主地蠕动。《素问·调经论》:“肌肉蠕动,命曰微风。”多因风邪伤卫,亦可由内风所致。参见肌肉蠕动等条。
-
宣化廓
宣化廓眼之八廓名称之一。脏属肾而络通膀胱,故取其气化之名而命曰宣化廓。详参八廓条。
-
俞氏
俞氏①战国时名医。据《列子·力命篇》载,曾为季良治疾。②隋代人。著有《疗小儿方》四卷,已佚。
-
津泄
津泄病证名。水液外泄。《素问·宝命全形论》:“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
-
阴阳俱溢
溢,指脉来盈溢、洪盛。阳,人迎脉。古代脉诊寸口(脉口)属阴,人迎属阳,若人迎与寸口脉俱洪盛如溢,示邪盛正衰,病进。《黄帝内经灵枢·终始》:“人迎与脉口俱盛三倍以上,命曰阴阳俱溢。”
-
短期
短期谓死期将近。《灵枢·终始》:“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关格者与之短期。”《素问·阴阳类论》:“请闻短期。”
-
和胃白术汤
处方:白术、茯苓。功能主治:和胃止渴。主伤寒食少发渴。摘录:《保命集》卷中
-
加减二陈合四物汤
处方:二陈汤、四物汤二方相合,去地黄,加南星、青皮、香附、真青黛。功能主治:咳嗽引胁下痛。用法用量:入姜汁服。摘录:《保命歌括》卷三十二
-
麻黄六合汤
处方:熟地、当归、芍药、川芎、麻黄、生姜。功能主治:脉胀病。肺受寒邪,汗孔闭密,汗不得泄,卫强荣弱,毛窍之中,节次血出,少间不出,即皮胀如豉,口、鼻、眼目皆胀。摘录:《保命歌括》卷八
-
苍术白虎汤
处方:人参白虎汤加苍术1钱。功能主治:平生素虚及老人伤暑壮热、汗多不止。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保命歌括》卷三
-
四物柏皮汤
《保命歌括》卷二十二:组成:当归梢7分,赤芍药5分,川芎5分,黄柏3钱,黄连2钱,生地黄1钱,黄芩1钱。主治:血痢暴下。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作2服。每服水1大盏,煎7分,去滓,调益元散1钱服。
-
四物导赤散
《保命歌括》卷八:组成:四物用生地黄、赤芍,合导赤散,加条芩、山栀。主治:溺血不痛者。
-
四物合小乌沉汤
《保命歌括》卷八:组成:乌药1两,香附(醋制)2两,甘草2钱半。主治:脏毒下血。用法用量:每服1钱,煎四物汤调服。制备方法:上为末。
-
玄参寒水石汤
《保命歌括》卷六:组成:羚羊角5钱,大青5钱,玄参2两,升麻7分半,寒水石1两2钱半,射干7分半,芒消7分半。主治:大头瘟病不退。用法用量:水4升,煎1升半,入消化,分3-4服,时时呷之。
-
生姜理中汤
《保命歌括》卷十九:组成:理中汤加生姜。主治:霍乱不渴者。加减:吐多者,去术,加半夏;利多者,仍用术;心悸者,加茯苓;腹满者,去术,加附子,厚朴。
-
石膏川芎汤
《云歧子保命集》卷下:组成:石膏1两,川芎1两。主治:伤寒热病后,头痛不止。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煎服。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
芍药六合汤
《保命集》卷下:组成:四物汤内倍加芍药。主治:妇人气充经脉,月事频并,脐下痛。
-
如圣加人参藿香杏仁汤
《云歧子保命集》卷下:组成:甘草5钱,桔梗5钱,人参5钱,藿香5钱,杏仁3个(去皮尖)。主治:伤寒汗下后,喘而噫气。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煎服。制备方法:上锉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