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守先
李守先为清代针灸家。字善述。长葛(今属河南)人。《针灸易学》的作者。李守先字善述,河南长葛县人。尝著《针灸易学》二卷。
-
郑颉云
郑颉云(1905-1983年)现代医家。江苏南通人。幼年随父迁居河南开封,1928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校,即在开封开业行医。精儿科证治,喜用散剂,尝自制达原饮、定风散、加味三甲散等二十余种散剂,治疗以简、便、验为特点。著有《中医内科幼儿科医案辑要》、《儿科证治简要》、《伤寒新解》等。
-
孙用和
孙用和为北宋医家。本卫州(今河南汲县)人,后客居河阳(今河南孟县)。精医书,善用张仲景法治疗伤寒。曾治愈国医治疗无效的光献皇后病,而授尚药奉御。著有《传家秘宝方》3卷。子孙奇、孙兆,皆以医闻名。
-
李信
李信①宋代医生。汴(今河南开封)人。尝任太医院院判。后因随高宗南渡,移居杭州。高宗病危时,赐安车入禁中,人称“李车儿”。②明代医生,字用诚。出身世医之家,擅长幼科。尝因治愈皇子疾而赐以金钟,故人称金钟李氏。医德高尚,有求之者,无分贵贱、风雨,均亲手赴救调治。
-
李善述
李善述即李守先。李守先为清代针灸家。字善述。长葛(今属河南)人。《针灸易学》的作者。
-
李源
李源为金代针灸家。蔡邑(今河南汝南)人。精针灸之术,后传子李浩。撰有《流注指微赋》。
-
针灸治验
《针灸治验》为书名。毕福高著。1980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
针灸常用汉英词句
《针灸常用汉英词句》为书名。刘鼎业、周彩云编。1985年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张机
张机即张仲景。张仲景为东汉时杰出医学家。南群涅阳(今河南南阳)人。《伤寒卒(杂)病论》(即《伤寒论》)一书的作者。主张“六经”辨证,是对经络理论的重大发展。本书所述以药物治疗为主,也兼论温针、烧针、熏、熨各法的忌宜等。
-
实用针灸
《实用针灸》为书名。何保义编。1975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
简明适用针灸手册
《简明适用针灸手册》为书名。周中一编。1959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
撄宁生
撄宁生即滑寿。滑寿为元代著名医学家。襄城(今属河南)人。从京口名医王居中学医,对《素》《难》颇有研究。后随东平高洞阳学针法,精通针灸。著《十四经发挥》一书,对经络腧穴的考订和针灸学术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
王俣
王俣为宋代医学家,字硕父,宛丘(今河南淮阳)人。曾任工部侍郎。取本草诸药条下所载单方,分门别类,得4206方,编成《编类本草单方》(简称《本草单方》)35卷。
-
王汉皋
王汉皋即王燕昌。王燕昌为清代医家,字汉皋,河南固始人。家中七代为医,著有《王氏医存》一书(1874年刊行)。
-
邓梧主人
邓梧主人即袁句。袁句为清代医家。字大宣,别号双梧主人。河南洛阳人。于1753年撰《天花精言》一书(又名《痘症精言》)(1755年刊行),专门论述种痘法。
-
孔毓礼
孔毓礼即孔以立。孔以立为清代医家。字毓礼。黎水(属河南)人。辑有《痢疾论》一书(1752年刊行),采集历代诸家论述,列述辨证、治法、方药,论述亦颇出心裁。
-
刘全备
刘全备为明代医家。字克用。柯城(今河南黄县附近)人。生平事迹未详,著有《注解药赋》等书。
-
许敬之
许敬之即许逊。许逊为晋代医生。字敬之。汝南(今属河南)人,学道于吴猛,善养生术。治病常兼用符咒等。著《灵剑子》并附《道引子午记》一卷,现有《道藏》本行世。
-
许敬舆
许敬舆曾为夏云集所撰《保赤推拿法》著增释本,称《增图考释推拿法》(1933年刊行)。夏云集为晚清医家。字祥宇,又字英白。河南新息人。长于儿科推拿,撰有《保赤推拿法》,又名《推拿精要保赤必备》(1885年刊行),后有许敬舆(公岩)等之增释本,称《增图考释推拿法》(1933年刊行)。
-
孙希礼
孙希礼为明代医生。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世业医。曾祖相为元末医学教授。得祖传,尝为太医院博士。宣德(1426~1435)年间,治愈学正朱仲坚疾,有“神医”之称。子孙皆承祖业,誉为“世医孙氏”。
-
许逊
许逊为晋代医生。字敬之。汝南(今属河南)人,学道于吴猛,善养生术。治病常兼用符咒等。著《灵剑子》并附《道引子午记》一卷,现有《道藏》本行世。
-
杨璿
杨璿(1706-1795年)清代医家。字玉衡,号栗山。河南夏邑县人。幼而聪颖,博闻强记,初习儒,后改攻医。于伤寒、温病皆有研究。著有《伤寒瘟疫条辨眉批》、《温病条辨医方撮要》。现有多种刻本问世。
-
祝尧民
祝尧民明代医生。字巢夫,号薛衣道人。河南洛阳人。诸生,有文名。明亡,弃儒业医。曾得疡科秘方,擅疗恶疮及正骨。后入山修道。
-
郑谊
郑谊明代医家。一名作镒,字尚宜。开封(今属河南)人。以医为业,治病良验。年逾七十,著述不辍。著有《续医说》、《医书百朋》、《杏花春晓堂方》、《方法考》等,均佚。子名河,亦业医。
-
阮侃
阮侃晋代医家。字德如,陈留郡(今属河南)人。幼而聪慧好学,尝官至河内太守,尤对本草有所研究。著有《摄生论》二卷,未见传世。
-
齐能之
齐能之南宋时医家。字实轩,新安(今属河南)人,精研医理,尤对阴阳太素脉之类颇有研究,尝著有《太素造化脉论》、《太素脉经诗诀》,国内未见有传本。
-
庞铭本
庞铭本清代医家。字警庵。河南内乡人。幼习儒,长而弃儒学医,研究外科。能创立新方,凡遇奇疮异症、无名肿毒,经细心调治多能见效。著《随身录》、《有定集》等,子孙、戚友世传为用。
-
四大怀药
四大怀药是指河南产的牛膝、地黄、菊花、山药。
-
宁守道
宁守道为明代针灸家。扶沟(今属河南)人。据《扶沟县志》载:守道以针“铜人”中选,入太医院。
-
褚该
褚该南北朝时期医家。字孝通,阳翟(今河南禹县)人。自幼聪颖谨厚,尝仕梁为武宁王府参军。后仕周而为右光禄大夫,兼精医术,又授医正上士。后名医许爽殁,该更有医名,仅在姚僧垣之下。医德高尚,不自矜,有请者,皆赴救。子传其业。
-
白履忠
白履忠为唐官吏。号梁丘子。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攻读诗书文史,因厌弃仕途而未出仕。景云(710~711)年间为召书郎。开元十年(722)入阁侍读,后以病老辞,拜朝散大夫。贯知文史,曾注《黄庭内景经》,已佚。
-
李可大
李可大明代医生。字汝化,河南杞县人。初习儒,后因母病而自为医,攻读钻研,果为名医。治病多奇中,尝治一虚痢,以人参、五灵脂共入药,论者以为二物相畏,而可大则以相畏之后尚可相使,用之果愈。其治皆类此。
-
侯邦宁
侯邦宁明代医生。禹州(今河南禹县)人。精医术,治病多效,有“一剂回生”之誉。性高雅,喜收名人墨迹。曾购置园亭一座,种药载花于其中。
-
郭雍
郭雍(约1106-1187年)南宋医学家。字子和,号白云先生。其先祖为洛阳(今属河南)人,至郭雍时隐居峡州(今湖北宜昌)。早年从父习儒,晚年则专心钻研医书,尤致力于伤寒,撰《伤寒补亡论》二十卷。
-
郭思
郭思宋代官吏。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元丰(1078-1085年)年间进士。在华州(今陕西华县等)任官时,热心于普及医药验方,曾节取《千金方》诸方论说,附入所录自己和他人经用有效之方,集为《千金宝要》六卷(或作八卷、十七卷)。宣和六年(1124年)将全文刻于石碑上。该碑现存孙思邈故乡耀县药王山。
-
官医提举司
官医提举司元代医政管理机构名。“秩从六品。掌医户差役词讼。”河南、江浙、江西、湖广、陕西五省各立一司,不设司的行省则设提领所或置太医散官进行管理。元代官医提举司的设置是地方医政设置的创举,对于加强个体医户的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
高奉先
高奉先清代医家。字思则。河南洛阳人。因病弃儒从医,精究医理,施治多效。凡临证所得,皆记录于册,后汇成《医宗释疑》一书,凡十二卷(1895年),此书辨析医理及诸症论治。
-
刘祐
刘祐(6世纪)为隋代官吏。荥阳(今河南郑州)人。撰有《产乳书》2卷,已佚。
-
王燕昌
王燕昌为清代医学家,字汉皋。河南固始人,家中七代为医,著有《王氏医存》一书(1874年刊行)。家中世代业医,燕昌得其祖传医技,并有所发展,常能起沉疴,为时医称道。曾任幕僚,议论医药之事,常加记录,积久而成帙,集成《王氏医存》十七卷,所论有医学理论、诊断及药物,于杂病之诊治,亦颇有心得。
-
袁句
袁句清代医家。字大宣,号双梧主人。河南洛阳人。曾任职于刑部,精医药。凡病叩门者,皆为之诊治。因其儿女半伤于痘,乃精研痘科,历十六载,撰《天花精言》六卷(又名《痘症精言》)(1753年)。
-
崔孟传
崔孟传明代医生。号朴庵。襄陵(今河南睢县)人。幼丧父母,从族兄习医,能悟妙其理,术精。万历(1573-1619年)间,太后病笃,应诏往视,投药而愈,赐官、赐金皆不受,遂赐以“真人”号。
-
李璆
李璆宋代医家。字西美,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尝任陈州教授,徽猷阁直学士。尝于户部侍郎张致远合辑《瘴论》二卷,是为我国较早之瘴论专书。原书早佚,元代医僧继洪在纂集《岭南卫生方》时,尝辑用其部分佚文。
-
郭照乾
郭照乾宋代妇科学家。一作照乾,号文胜。原籍汴梁(今河南开封),元符三年(1100年)南迁杭州。以妇科知名。子孙承其业,世以医名。
-
滑伯仁
滑伯仁即滑寿。滑寿为元代著名医学家。晚号撄宁生。襄城(今属河南)人。从京口名医王居中学医,对《素》《难》颇有研究。后随东平高洞阳学针法,精通针灸。著《十四经发挥》一书,对经络腧穴的考订和针灸学术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
张锐
张锐宋代医家。字子刚,蜀人,后徙居郑州(今属河南)。尝任太医局教授,治病有胆识。曾治一伤寒死已半日妇人,以药灌人,使其大泻而愈。治病多有如此奇效。著有《鸡峰普济方》一书,刊行于世。
-
秦大任
秦大任清代医家。字显扬。中州朝歌(今河南淇县)人。初习儒,贡生。后立志于医,临证四十余年,经验颇丰,治则多良效。著《医贯辑要》十二卷(1811年)。
-
毛士达
毛士达清代医家。河南滑县人。精于医术,治病多有效。有著述甚多,如《经验奇方》、《本草医方》、《本草按症》、《舌苔三十六种》等多种。
-
邓仲霄
邓仲霄为宋代医官。原籍河南开封,后迁江西永丰。宣和年间(1119~1125)授翰林,升太子赞善。通医术,曾治太子及宫妃疾病,皆有效验,授太医院使,统天下郡、州、县、市、村镇之医。文天祥赞曰:“邓氏儒医两全。”
-
孔以立
孔以立为清代医家。字毓礼。黎水(属河南)人。辑有《痢疾论》一书(1752年刊行),采集历代诸家论述,列述辨证、治法、方药,论述亦颇出心裁。
-
冯国镇
冯国镇为明代医家。河南洛阳人。长于小儿科,九十余岁时,仍很健康。著有《痘疹规要》、《幼幼大全》等书,皆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