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鞠通医案
《吴鞠通医案》医案著作。四卷(或作五卷)。清·吴瑭撰。刊于1916年。收载了作者治疗温病、伤寒、杂病、妇儿科医案。作者尤其擅长于温病,能从医案的辨证治疗中示读者以规矩。书中颇多连续治疗较完整的病案,记录详明,有利于读者领会病理发展过程和治法的终始变迁。现有初刊本、铅印本、石印本、人民卫生出版社排印本。
-
蜣螂丸
主治:肛门痒,或出脓血,傍有虫生孔窍内。主治:恶漏疮经久不愈,恶肉内溃。《吴鞠通医案》卷三:方名:蜣螂丸组成:蜣螂虫1两,降香3两,小茴香3两(炒),穿山甲3两(炒),片姜黄3两,归须4两,川楝子3两,两头尖2两,海桐皮3两,口麝3两,滴乳香1两,地龙(去泥)2两。主治:痹证病久入络,夹痰饮疝瘕,六脉洪大。
-
桂枝二麻黄一汤
处方:桂枝1两17铢(去皮),芍药1两6铢,麻黄16铢(去节),生姜1两6铢(切),杏仁16个(去皮尖),甘草1两2铢(炙),大枣5枚(擘)。桂枝汤减用4分之2,麻黄汤减用4分之1,则固表护阴为主,而以发汗为复,假麻黄开发血脉精气,助桂枝汤于卫分作微汗耳。临床应用:①太阳中风《吴鞠通医案》:唐,59岁。
-
安胃丸
《吴鞠通医案》卷三处方姜半夏8钱,川椒炭6钱,广皮5钱,云苓块6钱,乌梅肉4钱,生姜5钱。功能主治呕吐不食已久,六脉弦细而弱。摘录《吴鞠通医案》卷三《卫生宝鉴》卷五处方白术5钱,干姜(炮)3钱,大麦糵(炒)5钱,陈皮3钱,青皮2钱,白茯苓(去皮)2钱,缩砂2钱,木香1钱半。主寒邪伤胃。
-
柴胡二桂枝一汤
处方:柴胡6钱,焦白芍2钱,青蒿2钱,桂枝3钱,藿香梗3钱,生姜3钱,半夏6钱,广橘皮3钱,大枣(去核)2枚,黄芩2钱,炙甘草1钱。功能主治:中焦虚寒泄泻,六脉俱弦。按六脉俱弦之泄泻,古谓之木泄,即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况加之寒热往来乎?现在寒水客气燥金司天,而又大暑节气,与柴胡二桂枝一汤。摘录:《吴鞠通医案》
-
蠲饮丸
处方:桂枝半斤,小枳实4两,干姜6两,苍术炭6两,茯苓斤半,半夏1斤,益智仁4两,广皮12两,炙甘草6两。制法:上为细末,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痰饮久聚。用法用量:每服3钱,每日3次。摘录:《吴鞠通医案》卷三
-
苏子霜
苏子霜有降气平喘之功,但无滑肠之虑,多用于脾虚便溏的喘咳患者。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清炒、蜜炙、制霜等。紫苏子的性味归经:紫苏子味辛,性温。炒苏子辛散之性缓和,多用于喘咳,如治风寒喘咳的华盖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苏子霜的炮制作用:紫苏子生品多用于肠燥便秘,如益血润肠丸(《类证活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