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学派
北方学派为藏医学术流派之一。指以强巴·南杰札桑为主,包括米尼玛·图瓦顿旦等不同时期的医学家所创立的学术派别。擅长使用温热药,对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经验。对艾灸、放血、穿刺穴位有独特的认识,并擅长药物图谱的绘制。
-
鲍姑
鲍姑为东晋女针灸家。擅长灸法,相传用越井岗艾灸治赘疣,均能着手奏效。鲍姑为东海郡(今属山东)人。为南海太守鲍靓之女,葛洪之妻。平时擅长灸法。葛洪之著作中有甚多灸法急救术,与鲍姑之高明灸术有关。
-
吕广
吕广为三国时吴国医家。一作吕博。擅长于脉学,著有《玉匮针经》、《金韬玉鉴经》等书,均佚。兼长针灸,著有《玉匮针经》及《募腧经》等书,均佚。还注过《黄帝八十一难经》。
-
吕博
吕博为三国时吴国医家。一作吕博。擅长于脉学,著有《玉匮针经》、《金韬玉鉴经》等书,均佚。兼长针灸,著有《玉匮针经》及《募腧经》等书,均佚。还注过《黄帝八十一难经》。
-
李亮
李亮为南北朝北魏医家。曾从僧坦学医,擅长针灸。参见李修:李修为南北朝时北魏医家。字思祖。馆陶(今属河北)人。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从僧坦习针药,施医民众。后官至太医令,在宫内侍针药。
-
张维
张维为现代针灸医家。擅长用芒针治疗常见疾病。
-
忽光济
忽光济为元代针灸家忽泰必烈之子。曾为《金兰循经取穴图解》作过注释。参见忽泰必烈:忽泰必烈为元代针灸学家。名公泰,字吉甫。蒙古族人。曾任职翰林学士,擅长针灸。绘有针灸经络图,并为之注释,编成《金兰循经取穴图解》,后为滑伯仁著《十四经发挥》所本。
-
忽泰必烈
忽泰必烈为元代针灸学家。名公泰,字吉甫。蒙古族人。曾任职翰林学士,擅长针灸。绘有针灸经络图,并为之注释,编成《金兰循经取穴图解》,后为滑伯仁著《十四经发挥》所本。
-
鲍潜光
鲍潜光即鲍姑。鲍姑为东晋女针灸家。名潜光。葛洪之妻。擅长灸法,相传用越井岗艾灸治赘疣,均能着手奏效。
-
僧坦
僧坦为北魏医家李亮之师。参见李亮:李亮为南北朝北魏医家。曾从僧坦学医,擅长针灸。
-
廖逵宾
廖逵宾即廖润鸿。廖润鸿为清代针灸家。字逵宾。渌江(今湖南醴陵)人。擅长针灸,撰有《勉学堂针灸集成》四卷(即《针灸集成》)、《考正周身穴法歌》一卷。
-
万密斋医学全书
《万密斋医学全书》为中医学丛书。明·万全撰。刊于1549年。共10种,108卷。内容包括《保命歌括》、《伤寒摘锦》、《养生四要》、《内科要诀》、《幼科发挥》、《片玉新书》、《育婴秘诀》、《痘疹心法》、《片玉痘疹》、《广嗣纪要》。万氏擅长儿科,故《幼科发挥》等书对后世影响较大。
-
王诵愚
王诵愚为近代针灸家。上海川沙人。擅长针灸,兼通方药,善治杂病,对针刺手法尤为重视。
-
王翼
王翼为元代医家,阳城(今山西阳城)人。擅长诗文,旁通律历,弃儒学医。著《素问注疑难》、《伤寒歌括》等书,均佚。
-
支改斋
支改斋即支秉中。支秉中为明代医生,字改斋。履籍不详。擅长小儿科,著有《保婴直指》(佚)、《痘疹玄机)4卷。对于痘疹,主张不泥守前人的方剂,应当根据人的气血虚实寒热以及痘疹的多少轻重等不同情况,灵活施治。
-
吴立法
吴立法清代医生。浙江遂昌人。精于内科,尤擅长肝病,能断人生死,名闻遐迩。据云邻近龙泉县人为便于病家求医。特修石路一条,其声名可见一斑。
-
徐芳洲
徐芳洲(1876-1946年)近代医家。字克平。浙江永康人。擅长儿科和针灸术。著有《痘麻证治》、《针灸备要》等。
-
郑克荣
郑克荣(1874-1956年)近现代医家。浙江金华人。擅长骨折整复,重视手法与药物结合治疗,于头部损伤效果尤著。为当地名医。其门人将其经验总结而成《骨伤与穴位损伤诊治》。
-
张仁锡
张仁锡清代医家(?-1860年)。字稀白,青浦(今属上海市),后徙居嘉善(今属浙江)。精诊断法,尤擅长切诊。尝著《癍疹新论》,另有《痢症汇参》、《医案》、《医说》等。
-
唐继山
唐继山明代医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活于万历(1573-1620)年间。以医为业,擅长用温补之法治病。多获奇效。精于脉诊。著有《脉诀》一书行世。
-
钱养庶
钱养庶明末医案。号小休居士、处士。武林(今浙江杭州)人。擅长产科,尝将蕲阳(今湖北蕲春)陈氏所著保产之书,加以增订,更名为《绣阁保生书》(1631年)。该书详载难产、受胎保护、临产斟酌、产后当知等内容。可供产科临床之用。
-
黄良佑
黄良佑明代医家。字履祥。休宁五城人(今安徽休宁)。少年弃儒学医,因擅长针灸而闻名乡里。撰《麻痘秘法》、《本草类方》,未见刊行。
-
何世仁
何世仁(1752-1806年)清代医家。字元长,号澹安、福泉山人,江苏青浦人。世代为医。世仁初工篆刻书画,后又承家学,医术亦高明,愈人无数,又擅长望诊,治伤寒有殊效。尝著《治病要言》、《何氏秘本伤寒辨类》及《簳山草堂医案》等。
-
广济大师
广济大师即法坚。法坚(11世纪)为北宋医僧。以擅长医术闻名。多为上层统治阶级治病,太祖赵匡胤赐号广济大师。
-
邓乐天
邓乐天即邓旒。邓旒(liú流)为清代医家。福建邵武县人。擅长儿科,尤精于麻痘。嘉庆年间(1796~1820)曾在广东学人痘接种术,后在福建推广种痘术。晚年著有《保赤指南车》一书,对儿科杂证,尤其是麻痘有较详尽的叙述。
-
刘资深
刘资深为元代医生。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世代为医,精通医术。擅长治疗传染病。
-
汤执中
汤执中为宋代医官。随高宗赵构南渡,迁居永丰(今江西永丰县)。擅长妇科。
-
王銮
王銮明代医家。字文融,号容湖,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世医出身,得其家传,擅长儿科。所著之《幼科类萃》二十八卷,皆系撷取历代诸家说要,由受胎起直至小儿之视脉观色,都有涉及,其中亦有个人一得之见。
-
杨玉乾
杨玉乾清代医生。山西永济人。精于内科,尤擅长于脉理诊病,可预卜病之吉凶,效验神速,人皆称之。
-
张宗良
张宗良清代医家。字留仙,江苏吴县人。精研医理,尤擅长喉科,颇有治验,活人无数。著有《喉科指掌》六卷。
-
扫叶庄医案
《扫叶庄医案》为医案著作。四卷。清·薛雪撰。本书以内科时病、杂病为主,兼有外、妇、儿科治案,案语简明。薛氏擅长于湿热病,对其病因、病理、治法分析尤详,有独到的见解。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及清抄本。
-
柳樊邱
柳樊邱明代医家。字可封。贵溪(今属江西)人。擅长痘科,治病多效。曾著痘疹专著,后经谭起岩整理成《痘疹神应心书》二卷。
-
李廷璧
李廷璧清代医生。江苏上海县人。精于医术,尤擅长切脉。乾隆间大疫,廷璧以其术济人。全活甚众,人称道之。
-
王秀珍
王秀珍为现代针灸家。擅长采用刺血疗法治疗常见疾病。创立王氏刺血疗法。出版《刺血疗法》等专著多部。
-
胡仕可
胡仕可元代医家。宜丰(今属江西)人。擅长本草,尝曰:“医不读本草,何以知名德性味,养生延年。”遂择常用药按韵编类歌括,成《本草歌括》八卷。后世有何士信《补注本草歌括》、熊宗立《增补本草歌括》各八卷。
-
李潭
李潭为南北朝北魏针灸家。清河(今属河北)人。擅长针灸。事见《魏书·周澹传》。
-
杨清叟
杨清叟元代医学家。禾川(今江西吉安附近)人。精医,尤擅长外科。尝著有《外科集验方》,一作《仙传外科秘方》,专论痈疽诸症。后由其后代辗转由萧倪刊印之。
-
杨龙九
杨龙九清代医家。字鸿山,锡山(今江苏无锡)人。精医,尤擅长于喉科,著作甚多,其中有《囊秘喉书》二书行世。另有《喉科直诀》、《咽喉急症秘书》、《喉科七种》(内有《喉科秘方》、《喉科秘本》、《喉科要领》、《喉科抱珍集》、《曾氏世传喉科》、《喉科秘方二集》、《喉科全部》等,现存有抄本。
-
周钟琪
周钟琪清代医家。字采山。江苏吴县人。以医游北京,擅长儿科。尝集三十余年目睹及手验之方药,辑成《保赤正要》(1896年)。书中提出初生儿应速清胎毒及护理宜忌,并论及小儿惊痫等急症救治法。
-
施永图
施永图清代医家。字明台,秀水(今浙江秀水县)人。精医,擅长本草。著《山公医旨》二卷,《本草医旨食物类》五卷,《医方本草》等。
-
马更生
马更生清代医生。字瑞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随其岳父习医,医术渐高,擅长望色诊脉,以断生死。尝治一暴死患者,启齿灌药而苏。
-
李炅
李炅明代医生。字三英,浙江杭州人。其先祖李信为宋代名医,精于医学,尤擅长小儿科,人称为“国手”,亦曰“小儿国士”。
-
黄庭森
黄庭森明代医家。字芝石。苏州府(今江苏苏州)人。精医术,以痘科擅长,有“神医”之誉。子国熙,亦以医名。
-
邓旒
邓旒(liú流)为清代医家。号乐天。福建邵武县人。擅长儿科,尤精于麻痘。嘉庆年间(1796~1820)曾在广东学人痘接种术,后在福建推广种痘术。晚年著有《保赤指南车》一书,对儿科杂证,尤其是麻痘有较详尽的叙述。
-
蔡纯一
蔡纯一清代医生。字得阳,江苏太仓县人。医术精深,活人无数。亦擅长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