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奉先
高奉先清代医家。字思则。河南洛阳人。因病弃儒从医,精究医理,施治多效。凡临证所得,皆记录于册,后汇成《医宗释疑》一书,凡十二卷(1895年),此书辨析医理及诸症论治。
-
引经证医
《引经证医》为综合性医书。清·程梁撰于1873年。书名“引经”,是指书中引据《内经》论证医理。2论述内科诸病,辨析医理,结合作者学术经验,有一定的发挥;4为作者的内科及妇科医案;末附《内经》原文辨讹4则,及常用方剂50余首。
-
凌堃
凌堃(kūn昆)(1795-1861年)清代医家。字厚堂,一字仲讷。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深通医理,并擅脉诊。著《医宗宝笈》一卷(约1861年),于医经医理阐述皆甚简明;颇有益于后学。
-
香顿·秀保投吉赤俄
香顿·秀保投吉赤俄宋代藏医家。约生活于11世纪。里籍未详。精通“八支”医理。与宇陀·萨玛元丹贡布同为一代名医。著有《医学通史》、《释难解障》等。门徒甚众。
-
香顿·斯杰巴尔
香顿·斯杰巴尔宋代藏医学家。生于西藏雅隆地区。深究“八支”医理,曾求学于印度。著有《经释月光疏》等。
-
严宫方
严宫方清代医家。字则庵,安徽桐城人。精于医理,尝精研古医经及历代医家诸书,研究演绎,善治奇症,治以奇方。后著《伤寒捷诀》一卷,现有刊本行世。
-
张兰阜
张兰阜清代医生。山西定襄县人,精于医理,善以脉象断人病之吉凶,果有验者。
-
沈炳荣
沈炳荣清代医生。字吟梅。浙江桐乡人,精通医理,有医技,如以六味地黄汤加犀角疗一妇人之癫疾,应手而愈。
-
齐能之
齐能之南宋时医家。字实轩,新安(今属河南)人,精研医理,尤对阴阳太素脉之类颇有研究,尝著有《太素造化脉论》、《太素脉经诗诀》,国内未见有传本。
-
毛世鸿
毛世鸿清代医家。湖南芷江县人,熟谙医理,尤精于脉学,尝注释《濒湖脉诀》,且曾增补《伤寒金口诀》、《伤寒歌句》等书,有抄本,未见刊行。
-
胡任
胡任明代医家。高安(今属江西)人。精医理,治病多良效,行医数十年,活人颇众。著《医方》,已佚。
-
胡洽
胡洽南北朝时宋医家。一作胡道洽。广陵(今江苏江都)人。爱好音乐,精于医理,毕生以拯救为事,以医术知名。撰《胡洽百病方》二卷,已佚。
-
郝怀质
郝怀质宋代医生。名医郝允之子。继父业,通医理,尤长脉诊。
-
顾儒
顾儒明代医家(1533-1618年)。字成宪,号云竹山人。江苏江阴人。弃举子业,研习医理。初师事浙东之异人,继问业于梁溪之高士,力学数载,不惮昼夜,投剂疗疾,每获良效。著《简明医要》(又作《简明医方》)五卷(1606年)。
-
顾逢伯
顾逢伯明代医家。字君升,号友七散人。古吴(今江苏吴县)人。博览儒书,精医理,兼涉兵书,常以战理妙比医药,谓“用药如用兵”。著《分部本草妙用》五卷。
-
陈时荣
陈时荣为明代针灸家。字颐春。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精于医理,尤妙针灸。据《松江府志》载:路遇一女昏厥,荣以布沾井水渍委中穴,刺出血,遂苏。
-
陈元功
陈元功清代医家。字晏如,江苏吴县人。博览群书,于医理尤有研究,尝著《本草纂要》,叙述常用药物一百八十余种,未见流传。
-
薛景福
薛景福清代医家。字鹤山,号松庄,江苏吴县人。攻经史百家,精通医理,尝著《痘毒藏脾经说》、《痘出同时论》、《回澜录》、《葵菜预解痘毒说》等学术论文,刊于《吴医汇讲》行世。
-
姚能
姚能明代医家。字懋良,号静山。海盐(今浙江海盐)人。善工诗,好吟咏,精医理。精《伤寒家秘心法》、《小儿正蒙》、《药性辨疑》等书,均佚。
-
石涵玉
石涵玉为明代儿科医生。字君泰。海盐(今属浙江)人。精医理,尤长诊治痘疹。乐善好施,不独以医术传名。子石楷,益精其业。
-
陆氏
陆氏为明代女医生。无锡(今属江苏)人。永乐(1403~1424)年间有医名。熟谙医理,临证经验丰富,验案颇多。受召入宫为太后审病问疾,侍内多年,后告老归里。
-
任尽言
任尽言即任元受。任元受为宋代医生。字尽言。精于医,生平欠详。事母至孝,亲尝汤药,并由此于医理颇见长进,医名亦噪一时。
-
吴谅
吴谅宋代医生。休宁(今安徽歙县)人。先业儒,后因愚异人,传授秘藏之医书,研之遂通医理,精于医。其子吴豫、孙吴源,均以医名。
-
翁晋
翁晋明代医家。字自昭。祖籍慈溪(今属浙江),后迁居嘉定(今属上海)。长于医理,崇祯(1628-1643)年间任太医院院判,撰《医宗指要》,已佚。
-
熊景先
熊景先元代医家。又作景元,字仲光,崇仁(今属江西)人。先儒后医,甚明医理,尤精脉理,多有治验,名噪一时。尝著《伤寒生意》,未见行世。
-
神济
神济宋代医僧。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普宁寺僧人,与师兄弟慈济得医方,精研之,遂通医理,察脉如神,皆以医名。
-
刘士材
刘士材清代医家。号梃生,江西瑞昌县人。出身世医家庭,专研医理,医术清深,且医德高尚,凡病家延请者,必自往复诊,不待再请,人咸敬之。尝著《伤寒纪效书》,未见梓行。
-
刘世桢
刘世桢近代医家(1867-1943年)。字崑湘,湖南浏阳人,少时从同邑蔺斗杓学医,云得有古本《伤寒杂病论》,遂潜心研究,并与刘瑞瀜合著成《伤寒杂病论义疏》16卷;后又著《医理探源》,均行于世。
-
李荥
李荥明代医家。字岚溪,号樵阳子。里贯欠详,有医名,深明医理。尝辑刻《心印绀珠经》行世。另又著《闺门宝鉴》、《博爱心览撮要》,合称《二难产宝》,现有多种刻本行世。
-
胡文涣
胡文涣明代医家。字德甫,号全庵,自号抱琴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精通医理,亦精诗文、音乐。曾校辑《素问心得》、《灵枢经心得》、《香奁润色》等多种医书。
-
何琏
何琏(1726-1780年)清代医家。字心逸,号漱万。江苏吴县人。精于医理,生平欠详。尝著《趋庭杂纪》,刊于《吴医汇讲》。
-
邓鸿
邓鸿为清代医生。字尔聚。云南昆明人。研习医理有所领悟,以医游于云南石屏,治病多效。
-
程本遐
程本遐清代医家。字永龄。安徽绩溪人。初习儒,工诗词。后改承家学,攻《内经》及诸家方书,精研深究,医理明彻。著有《脉证指微》、《医方类编》等。
-
艾宏
艾宏为明代医家。监利(今属湖北)人。精研医理,善诊脉,以针灸名于时。治多效验,不责其报。荐为太医院医官。
-
陈颐春
陈颐春即陈时荣。陈时荣为明代针灸家。字颐春。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精于医理,尤妙针灸。据《松江府志》载:路遇一女昏厥,荣以布沾井水渍委中穴,刺出血,遂苏。
-
孙德润
孙德润为清代医家。字慎元。浭阳(属河北丰润县)人。辑撰有《医学汇海》36卷(1820),包括医理、杂病、补论温疫、脉法等部分。
-
孙慎元
孙慎元即孙德润。孙德润为清代医家。字慎元。浭阳(属河北丰润县)人。辑撰有《医学汇海》36卷(1820),包括医理、杂病、补论温疫、脉法等部分。
-
吴德汉
吴德汉清代医家。字宗海、为章,湖南宜章人。尝辑有《医理辑要》,现有刊本行世。
-
王凤梧
王凤梧清代医学家。字鸣冈,号林山。江苏吴县人。精于医理,曾撰有学术论文《辨脾胃升降》,刊于《吴医汇讲》,于当时有一定影响。
-
俞涛
俞涛明代医生。号惠泉山人。奉化(今属浙江)人。通医理,精切脉,活人甚众,乡人敬之。子德扬、孙惟圣,皆传家业。
-
张宗良
张宗良清代医家。字留仙,江苏吴县人。精研医理,尤擅长喉科,颇有治验,活人无数。著有《喉科指掌》六卷。
-
上池杂说
《上池杂说》为医话著作。一卷。明·冯元成撰于1644年。全书共列28条,大多阐述医理和辨证论治以及其他杂论,治法偏于温补。本书收入《三三医书》中。
-
任元受
任元受为宋代医生。字尽言。精于医,生平欠详。事母至孝,亲尝汤药,并由此于医理颇见长进,医名亦噪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