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S 296—2017 麻疹诊断
b)出疹后3d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合格咽拭子/尿液标本中麻疹病毒核酸阴性,且不符合3.1.1和/或3.1.2;微波炉加热使琼脂糖熔化;5d,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自上而下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疹间皮肤正常,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以后部分融合成暗红色,出疹时体温达到高峰,全身症状加重;
-
麻疹
除全身淋巴组织增生外,呼吸道病变也甚为突出,自鼻咽至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粘膜肿胀、充血、淋巴细胞浸润,可找到上皮多核巨细胞,管腔内充满炎性渗出物。2日,大多于出疹后1~恢复期病程第10日即可测得极高的麻疹补体结合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滴度可达到>1:1280。自动免疫: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
2010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管理方案
3.麻疹监测:加强麻疹监测,对疑似麻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发生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2.在脊灰减毒活疫苗、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以及乙脑疫苗群体性接种地区,安排疫苗和注射器所需购置经费;
-
麻科活人全书
《麻科活人全书》为麻疹专著。清·谢玉琼撰于1748年。本书系参考多种麻疹专著,予以删补编订而成。卷一总括麻疹及其辨证治疗、常用药物等;四介绍麻疹发病每个阶段的证候与变证的具体治法。每篇均有歌诀及论说,末附刘齐珍辑麻疹论及医案等。全书内容比较丰富。
-
谢玉琼
谢玉琼为清代医家。安城(今江西安福)人。雍正十二年(1734年)于友人处获静远主人《麻疹辨症》及《麻科秘本》,又补以各家麻疹论述与治麻之方,参以己验,辑成《麻科活人全书》(后有名《郑氏瘄科保赤金丹》或《郑氏瘄略》者即该书)四卷(1748年),详述麻痘病因病理,形态及治则、处方。
-
白疹
出元·滑伯仁《麻证新书》。《临证指南》卷六:“赤疹遇清凉而消,白疹得温暖而解。”白疹又名白麻。见于麻疹轻证。如兼面色 白,神疲,肢冷,则为正气虚弱,不能载毒外出。治宜益气透疹。用人参败毒散加减。出《温病条辨》。风湿郁于经络毛窍,表现为身热、身痛,汗多自利,胸腹白疹,系湿停热郁的证候。
-
丙种球蛋白注射液
药品说明书:外文名:HumanSerum适应症:本品有增强免疫功能作用,目前主要用于防治病毒性传染病,如传染性肝炎、麻疹、水痘等,还可用于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最好于接触后5日内注射,最多不超过15日,注射量:儿童按每千克体重0.1~3.治疗传染性肝炎:肌注:每次5~注意事项:1.为血清制品,应注意预防过敏反应。
-
敷鸡法
主治病症麻疹1.敷鸡退疹方(湖北中医杂志1982;功能清热解毒透疹。将鸡(鸽)剖开胸腹,不去内脏,连血和毛一起,乘热敷在患者胸部,待凉后即取下,以流出黄水为度,用消毒纱布擦净。功能清热利湿退黄。化脓性骨髓炎乳没鸡肉糊(山西中医1990;6(1):18)活鸡1只,乳番、没药各15g,血竭4g,骨碎补12g,五加皮20g。
-
敷鸽法
主治病症麻疹1.敷鸡退疹方(湖北中医杂志1982;功能清热解毒透疹。将鸡(鸽)剖开胸腹,不去内脏,连血和毛一起,乘热敷在患者胸部,待凉后即取下,以流出黄水为度,用消毒纱布擦净。功能清热利湿退黄。化脓性骨髓炎乳没鸡肉糊(山西中医1990;6(1):18)活鸡1只,乳番、没药各15g,血竭4g,骨碎补12g,五加皮20g。
-
鸽蛋
鸽蛋的别名鸽卵鸽蛋的食用量每天2个鸽蛋的营养价值鸽蛋含有优质的蛋白质、磷脂、铁、钙、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D等营养成分,亦有改善皮肤细胞活性、皮肤中弹力纤维性,增加颜面部红润(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色素)等功能。具有补肝肾、益精气、丰肌肤诸、助阳提神,解疮毒,治疗阳萎、营养不良;(《吉林中草药》)
-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关于预防接种:我国的儿童计划免疫开始于1978年,20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支持下,通过广大卫生人员的努力,先后于1988年以省为单位、1990年以县为单位、1995年以乡为单位相继实现儿童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达到85%目标。条例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
预防接种日
关于预防接种:我国的儿童计划免疫开始于1978年,20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支持下,通过广大卫生人员的努力,先后于1988年以省为单位、1990年以县为单位、1995年以乡为单位相继实现儿童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达到85%目标。条例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
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
关于预防接种:我国的儿童计划免疫开始于1978年,20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支持下,通过广大卫生人员的努力,先后于1988年以省为单位、1990年以县为单位、1995年以乡为单位相继实现儿童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达到85%目标。条例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关于预防接种:我国的儿童计划免疫开始于1978年,20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支持下,通过广大卫生人员的努力,先后于1988年以省为单位、1990年以县为单位、1995年以乡为单位相继实现儿童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达到85%目标。条例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
白麻
中药名·白麻:白麻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新修本草》记载的苘麻之别名。来源及产地:锦葵科植物苘麻AbutilontheophrastiiMedic.的全草或叶。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开窍。1.治痢疾,中耳炎,耳鸣,耳聋,睾丸炎,化脓性扁桃体炎。运用:苘麻根:煎服治痢疾,小便淋沥。又名白疹。治宜益气透疹。
-
白毫银针
概述:白毫银针,简称银针,又称白毫。还有多酚类,维生素B1、B2、烟酸、叶酸、维生素E、维生素K和维生素C,儿茶素、25种氨基酸、茶氨酸及多种矿物质等,都比其他茶叶含量丰富。1889年间,改以福鼎大白茶和政和大白茶的壮芽为原料,而以台割更新后萌发的第一批肥壮春芽最为理想。风热感冒,麻疹患者可多饮。
-
羚羊泻白散
《瘄科要略》卷上:羚羊泻白散:处方:羚羊角、苦杏仁、广橘红、炒桑皮、生甘草、桔梗、地骨皮、象贝母、炒竹茹。摘录:《瘄科要略》卷上《麻疹阐注》卷二:方名:羚羊泻白散组成:生桑皮、地骨皮、甘草、羚羊角。主治:麻疹已出而喘,鼻干口燥者;麻疹后喘急属实,气壮胸满,身热便闭而无汗者。
-
麻毒攻目
麻毒攻目病名。系指麻疹毒邪侵入眼目,白睛红赤,羞明多眵甚或黑睛生翳的疾病。本病多为麻疹恢复期。麻疹余邪袭目所致,失治可致丧明。故治宜疏风清肺除邪,方用泻白散加减;生翳者应泻肝解毒,方用谷精草汤,外点犀黄散。
-
柚树寄生
《*辞典》:柚树寄生: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Y uSh J Shēnɡ别名:柚寄生(《本草求原》),禄柚寄生(《岭南采药录》),柚子寄生(《南宁市药物志》)。切短晒干。雄花长约为雌花的一半,通常扁,花冠裂片同雌花;功能主治:祛风,止咳,清热解毒。治风湿脚肿,咳嗽,麻疹,烂眼。外用:煎水洗或含漱。
-
原瘄要论
原瘄要论麻疹专著。一卷。清嘉庆年间袁氏(佚名)撰。刊于1828年。本书简要论述麻疹(即瘄)的诊断、治疗及合并症的防治等。并附虞氏麻疹治法一文。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
麻科合璧
《麻科合璧》麻疹专著。清·杨开泰编于1740年。本书系杨氏将其师沈氏所传的《郁氏遗书》及另一师谢心阳所撰的《瘄子要领》合编为一书者。书中简要地介绍了麻证总论,对麻疹的发病规律、证状特点等予以概括。然后系统而简要地论述了麻疹各期证候的护理、将息、调治、避忌、辨证和用药,以及杂病等内容。
-
温麻
温麻病证名。出《麻证新书》。指麻疹偏于温热者,症见壮热,烦渴,疹出稠密而色鲜红等。麻疹由于感受温热、疫疠时行之气而发。治宜辛凉宣透,兼以解毒。用银翘散加减。皮疹色红,、热甚者,则宜清热解毒,用紫草红花饮(方见麻疹条)或清营汤加减。
-
除热清肺汤
《张氏医通》卷十五:除热清肺汤:处方:石膏9克黑参生地黄赤芍贝母栝楼根各3克麦门冬(去心)4.5克甘草1.5克功能主治:养阴清肺。主麻疹尽透而壮热咳嗽,大便秘结者。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麻科活人》卷二《麻症集成》卷四:方名:除热清肺汤组成:川贝、杷叶、尖生、瓜蒌、桑皮、麦冬、元参、赤芍、花粉、甘草。
-
出瘄发热
出瘄发热为病证名。为正气鼓毒外透的病证。但须知此热乃从胃腑中郁蒸而出,断不可误谓表邪,以大开其毛窍。”麻疹在疹出之前,需要发热,因发热可以鼓其邪毒外出。待麻疹全透之后,则其热势不宜过高,过高则伤津耗液,阻碍皮疹的收没。特别是素体阳旺,或夏令出麻,尤应注意。
-
天浆壳
《中医大辞典》·天浆壳:天浆壳为中药名,出自《现代实用中药》。性味:甘、辛,平。功能主治:止咳,化痰,平喘,透疹,定惊。治咳嗽痰多,气喘,百日咳,麻疹透发不畅,小儿高热惊痫。本品还可抗菌。来源:为萝藦科植物萝藦的果壳。炮制:剪去果柄,除去种子及绒毛。"③江西《草药手册》:"治肺风痰喘,损伤出血。
-
麻毒陷肺
麻毒陷肺病证名。指麻疹出疹或疹回时,感受风邪,以致麻毒内陷于肺。即麻疹合并肺炎。症见高热,咳嗽,气促,痰鸣,鼻翼煽动,面唇青紫。治宜宣肺透邪,清热解毒。用麻杏石甘汤加味。热甚者,加知母、黄芩、板蓝根、鱼腥草、金银花、连翘等;咳甚痰多者,加栝楼、桑白皮、地骨皮、桔梗等。
-
闷瘄
闷瘄(cù醋)病证名。指麻疹闭表,疹难透出。《麻疹阐注》:“闷瘄之症,有热五六日而不出者;有身上微影而头面胸背俱无者;有形迹在内而外不见形者;有皮肤隐隐紫赤者;有红紫遍身紫黑成块者。”临床分风闭、火闭、食闭、痰闭四证。
-
马蝗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蝗果:拼音名:MǎHu nɡGuǒ来源:蔷薇科马蝗果CotoneasteramoenusWils.,以根入药。单叶互生;托叶线状披针形;苞片线形,具柔毛;子房下位,先端有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900m的多石向阳山地灌木丛中。性味:苦、涩;凉归经:心;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
郑志昀
郑志昀清代医家。字容轩。江西上饶人。尝就学于豫章、经训两书院。以诗文名于时。兼习医,常起危证,有医名。著《麻疹证治要略》(1852年),强调“小儿稚阳,不可刬削为最要”。弟子黄秩柄,得其传,擅治麻疹。
-
小儿则
《小儿则》为儿科著作。此书即《景岳全书》的一部分(卷四十至卷四十一),二卷,明·张介宾撰。内容主要论述小儿杂病(不包括痘疹、麻疹)的证治。此外又有《小儿则古方》1卷,为《景岳全书》第62卷;《麻疹诠》1卷,为第42卷;《痘疹诠》3卷,为第43~
-
柴归饮
处方:当归6~9克芍药(或生或炒)4.5克柴胡3~4.5克荆芥穗3克炙甘草2.1~3克功能主治:养营透疹。血热者,加生地,防虚者,加熟地;气虚脉弱者,加人参;虚寒者,加炮姜、肉桂;火盛者,加黄芩;腹痛者,加木香、砂仁;若治麻疹,或以荆芥易干葛;阴寒盛而邪不能解者,加麻黄、桂枝。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
凌德
凌德清代医家。字嘉六,号蛰庵。归安(今属浙江吴兴)人。寓居上海。医术颇精,尤长于妇科。曾辑成《女科折衷纂要》(1892年)一书。又辑古医籍中有关咳嗽、麻疹之证治成《咳嗽经旨》四卷及《专治麻疹初编》六卷(1890年)。此三书均收入《三三医书》中。另撰《温热类编》,未见行世。
-
秤杆草
《*辞典》:秤杆草: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拼音名:Ch nɡGǎnCǎo别名:搬倒甑、野升麻、麻秤杆、白升麻、红升麻、土升麻。单叶对生;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伞房状,生枝梢,花序基部有一小苞叶;生境分布:多生于山坡向阳处草丛中及沟边。功能主治:发表散寒,透麻疹。治脱肛,麻疹不透,寒湿腰痛,风寒咳嗽。
-
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有天花、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猩红热、麻疹、流行性感冒、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腮腺炎、水痘、肺结核和支原体肺炎等。流感曾发生过多次全球性大流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1918~鉴于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播,而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大面积空气消毒方法,故其预防重点在于接种疫苗。
-
儿茶散
概述:儿茶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四首。功能主治:《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方之儿茶散主治牙根肿痛,齿龈微赤,有白泡,舌尖粉碎者。《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卷五十九方之儿茶散:处方:硼砂二钱,儿茶五钱制法:为细末用法用量:每服一匙,凉水调下。功能主治:《痘科类编》卷三方之儿茶散主治麻疹声哑无音者。
-
麻证衄血
指麻疹而口鼻出血。《麻证新书》:“夫麻证衄血,因肺胃中热毒,迫而上升,初潮得之,原是顺候,乃逆邪外移,衄血即是宣毒之意,不必遽止。倘失血太过,恐至亡阳。经云:‘夺血者亡汗’,用犀角地黄汤加茅根,泻火、润肺、凉血为主。”如麻疹已出而衄血者,须防血虚内陷,治宜降火清肺,用清营汤加贝母、麦冬。
-
清胃化毒汤
《麻疹阐註》卷二:方名:清胃化毒汤组成:石膏、连翘、元参、银花、丹皮、芥穗、防风、花粉、广皮、山楂、甘草、地骨皮。《种痘新书》卷十一:方名:清胃化毒汤组成:石膏3钱,甘草1钱,牛子1钱,连翘1钱,生地1钱,炒芩1钱,槟榔1钱,使君子肉6分,紫草6分,金银花。主治:麻后牙疳,初牙痒血出或口臭者。
-
麻证口渴
麻证口渴病证名。《麻证新书》:“麻证原是火邪,心火内亢,肺焦胃枯,津液干涸,发热之时,未有不渴,不可以冷水与饮,只宜绿豆或芝麻或陈炒米煎汤饮之。”如麻疹初起口渴、热重者,多挟温热,治宜凉透,用银翘散加天花粉。如疹出始烦渴者,为胃热,宜凉透清胃,兼以保津,用白虎加人参汤加竹叶、银花、连翘之类。
-
云实蛀虫
《*辞典》:云实蛀虫:出处:《湖南药物志》拼音名:Y nSh Zh Ch nɡ别名:黄牛刺虫(《浙扛中医》),黄寮刺虫、天牛幼虫(《浙江天目山药植志》),云实蠹虫(江西《草药手册》)。来源:为寄生于豆科植物云实树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积,麻疹透发不快,筋骨痛。①《湖南药物志》:治麻毒内陷。
-
麻疹特异性IgM
正常值:阴性。化验结果意义:阳性:麻疹、麻疹感染后状态。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病毒性传染病免疫学检测化验类别一:传染病免疫学检查化验类别二:病毒性传染病免疫学检测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药蛋滚穴法
药蛋滚穴法是用鸡蛋在病人身体的一定穴位来回滚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操作方法1.热滚法取煮制好的鸡蛋1枚,趁热于病人头、额、颈、胸、背、四肢、手足心等部以及穴位反复滚动热熨。麻疹鸡蛋透疹方(福建中医药1963;功能清热透疹。疔疮鸡蛋冷滚法(《中国民间疗法》)生鸡蛋数枚,冷水洗净,于患部反复滚动。
-
报点
报点病状名。又称报标。皮疹出现隐约露出的疹点。如麻疹初透,于发际头面部隐约可见红疹数点,一二天后麻疹才陆续出现。
-
清肺降火汤
《麻疹专论》:方名:清肺降火汤组成:石膏3g,麦冬3g,贝母3g,栝楼仁3g,地骨皮3g,生地3g,黄芩(炒)24g,杏仁24g,桑白皮24g,栀子(炒)24g,葶苈子(炒)1.5g,苏子(炒)1.5g,灯心草10根。功效:清热降火,宣肺平喘。主治:小儿麻疹喘促。
-
开豁腠理汤
《幼科折衷》卷上:开豁腠理汤:处方:防风荆芥紫苏桔梗前胡干葛升麻羌活天花粉陈皮甘草枳壳功能主治:解肌透疹。治麻疹欲出之时,腮红目赤,壮热憎寒,身体疼痛,呕吐泄泻,咳嗽烦渴。用法用量:水煎服。
-
痧麻明辨
《痧麻明辨》麻疹专著。一卷。清·华壎撰。刊于1879年。本书专论麻疹(痧麻),首为总论,次为正候、兼候、回候、变候及附候五类。每类又分若干节,介绍证治等内容。末附治痧三方。现存石印本。
-
痘疹四合全书
《痘疹四合全书》痘疹、麻疹丛书。清·吴学损辑。刊于1676年。本书系《痘疹金镜录真本》、《痘疹心法秘本》、《痘疹百问秘本》、《痘疹图像》(此书又包括《痘疹玉髓图像》及《痘疹集图善本》二种)及《麻疹心法》等书的合刊本。因前四种均为痘疹著作。故名“四合全书。”现存初刻本等。
-
透疹四紫汤
《临证医案医方》:方名:透疹四紫汤组成:紫浮萍1.5g,紫花地丁6g,紫草6g,紫菀3g,桑叶4.5g,苇根6g,蝉蜕3g,连翘4.5g,淡豆豉4.5g,山栀衣4.5g(以上为3岁儿童用量)。功效:透疹解毒。主治:麻疹出疹期,麻疹开始透标或尚未出齐时,发热,躁烦,咳嗽。
-
妊娠疹
妊娠疹病证名。指孕妇患麻疹。其症初起发热,易动胎。可按麻疹辨证治疗,但应同时注意安胎。
-
清咽滋肺汤
《麻疹专论》:方名:清咽滋肺汤组成:荆芥2.4g,牛蒡子2.4g,前胡2.4g,贝母(去心)3g,玄参3g,麦冬3g,马兜铃3g,栝楼仁3g,桑叶3g,枇杷叶3g,沙参3g,地骨皮3g,薄荷0.9g。《张氏医通》卷十五:方名:清咽滋肺汤组成:黑参、鼠粘子、荆齐、葳蕤、贝母(去心)、栝楼根、马兜铃、桔梗、麦门冬各等分,甘草减半。
-
枣麦四物汤
《麻疹备要》:方名:枣麦四物汤组成:四物汤加麦冬、枣仁、黄连、石菖蒲、淡竹叶、龙胆草、茯神、甘草。主治:麻疹发搐而见多痰者。用法用量:加灯心,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