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名实图考》为中药著作。清·吴其濬撰。书中共收植物1714种,分为谷蔬、山草、 (阝显)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木等12类,对每种植物的形色、性味、用途、产地等叙述较详,绘图较逼真。吴氏另编《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共二十二卷,收编植物838种,系辑录前代文献的一部资料性著作。
-
湖瓜草
穗状花序2-3,少为4,簇生,卵形,长2-5mm,宽约3mm,具多数螺旋状排列的鳞片和小穗;鳞片倒披针形,长约2mm,先端具尾状细尖,淡绿色,具棕色条纹;各家论述:1.《植物名实图考》:湖瓜草,生沙洲上,如初夏生麦苗而细,抽茎结青实,三、四粒,实下有二叶如三棱草。2.《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民间常用以治疗小儿惊风。
-
竹头草
拼音名:ZhúTóuCǎo英文名:herbofPalmgrass别名:芩草、箬叶莩、棕茅、棕叶草、涩船草、皱茅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竹头草的全草。秆直立或基部稍膝曲,高0.75-2m,直径为3-7mm,基部可达1cm,具有支柱根。小穗卵状披针形,长2.5-4mm,紧密或稀疏排列于小枝的一侧,部分小穗下有1枚刚毛;性味:甘;
-
牛耳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耳草:拼音名:Ni ěrCǎo别名:绵还阳草、猫耳朵、石花子、崖青叶来源:苦苣苔科旋蒴苣苔属植物牛耳草Boeahygrometrica(Bunge)R.Brown,以全草入药。苞片2,卵形,长约11mm;药理作用:1.祛痰、抗菌作用牛耳草水煎液用小鼠酚红法有明显祛痰作用,但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镇咳作用不明显。
-
红花小独蒜
唇瓣3裂,侧裂片与中裂片近等长,先端钝;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草坡地、山坡路旁或杂木林中。性味:辛;温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活血调经。各家论述:1.《植物名实图考》:红花小独蒜,根如小蒜、尤如指;2.《新华本草纲要》:假鳞茎:有活血调经的功能。用于月经不调、经期腹痛。
-
水鳖
根据上述生境、植物形态和《植物名实图考》附图,即为水鳖科植物水鳖。拼音名:ShuǐBiē别名:水白、水苏、芣菜、马尿花、水旋覆、油灼灼、白苹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鳖科植物水鳖的全草。性味:味苦;此种水白,另有一个特征是叶背有一水泡状气囊组织,就是陈藏器所说的“叶下有一点水沫。”苏恭云:此有三种:大者曰苹;
-
十大功劳根
概述:十大功劳根出《植物名实图考》,为小檗科十大功劳属植物阔叶十大功劳、细叶十大功劳的根。4.5cm,顶生小叶较大,有柄,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反卷,每边有2-8枚大的刺状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大肠经”十大功劳根的功效和主治:十大功劳根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的功效。
-
乌口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乌口树:拼音名:WūKǒuSh 别名:茶山虫、土五味子、达仑木来源:茜草科乌口树Tarennaattenuata(Voigt)Hutch.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枝叶适量,以好白酒浸泡15天,用药酒外擦。全株密被灰色或褐色柔毛。单叶对生;萼简近钟形长约2mm,萼檐裂片长圆形;性味:微苦;肾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
-
宝盖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宝盖草:拼音名:BǎoG iCǎo别名:接骨草[昆明]、蜡烛扦草、莲台夏枯草、佛座草、灯笼草来源:唇形科野芝麻属植物宝盖草LamiumamplexicauleL.的全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祛风,消肿解毒。叶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肾形或圆形,基部心形或圆形,边缘具圆齿或小裂,两面被毛;主跌打损伤;
-
蜘蛛抱蛋
《全国中草药汇编》:蜘蛛抱蛋:拼音名:ZhīZhūB oD n别名:大叶万年青、竹叶盘、九龙盘、竹节伸筋、赶山鞭、斩龙剑来源:百合科蜘蛛抱蛋属植物蜘蛛抱蛋AspidistraelatiorBlume,以根状茎入药。利尿通淋。肺热咳嗽;(《贵州民间药物》)⑨治砂淋:蜘蛛抱蛋、大通草、木通,煎水服。治泄泻,经闭腹痛,跌打损伤,筋骨痛。
-
糯米条
出处: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beliachinensisR.Br.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均可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叶片圆卵形至椭圆状卵形,长2-5cm,宽1-3.5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有稀疏圆锯齿,上面疏被短毛,下面沿中脉及侧脉的基部密生柔毛。性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
钻地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钻地风:拼音名:Zu nD Fēnɡ别名:桐叶藤、利筋藤来源:虎耳草科钻地风属植物全叶钻地风Schizophragmaintegrifolia(Franch.)Oliv.,以根及藤入药。淡归经:脾经功能主治:舒筋活络,祛风活血。附方:治四肢关节酸痛:钻地风根或藤一斤半,八角枫、五加皮、丹参各半斤,白牛膝六两,麻黄五钱。
-
铁角凤尾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角凤尾草:拼音名:TiěJiǎoF nɡWěiCǎo别名:石林珠、金星草、止血草、洞里仙、鸡毛草、石蜈蚣、乌骨草、鹿仙草来源:蕨类铁角蕨科铁角蕨属植物铁角蕨AspleniumtrichomanesL.,以全草入药。调经止血。2.《峨嵋药植》:治跌打损伤及腰痛,浸酒服。4.《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疔疮热疖,捣烂敷。
-
鞭打绣球
《全国中草药汇编》:鞭打绣球:拼音名:BiānDǎXi Qi 别名:地草果、红顶珠、顶珠草、底线果、地红参、地红豆、地胡椒、月月换叶、连线草[云南]来源:玄参科羊膜草属植物羊膜草HemiphragmaheterophyllumWall.,以全草入药。经闭腹痛;(《云南中草药》)各家论述:1.《植物名实图考》:治一切齿痛,煎汤含口,吐之。
-
黄鳝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鳝藤:拼音名:Hu nɡSh nT nɡ别名:勾儿茶来源:鼠李科勾儿茶属植物多花勾儿茶BerchemiafloribundaBrongn.,以根入药。性味:微涩,温。)Brongn.var.megalophyllaSchneid.]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茎叶,鲜用或切段晒干。产后腹痛;附方:①治湿热黄疸:熊柳藤一至二两,玉柏(金不换草)四至五钱。
-
还亮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还亮草:拼音名:H iLi nɡCǎo别名:飞燕草、鱼灯苏、蛇衔草、车子野芫荽来源:毛茛科翠雀花属植物还亮草DelphiniumanthriscifoliumHance的全草。基部苞片叶状;叶灰绿色,展平后,为二至王回羽状复叶;叶片菱状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2.3-9cm,宽3.5-8cm,两面疏被短柔毛;性味:味辛;或煎汤洗。
-
豆瓣绿
《全国中草药汇编》:豆瓣绿:拼音名:D uB nLǜ别名:一柱香、岩豆瓣、豆瓣草、豆瓣如意、四瓣金钗、指甲草、豆瓣打不死来源:胡椒科豆瓣绿属植物豆瓣绿Peperomiareflexa(L.f.)A.Dietr.,以全草入药。叶柄短长1-2mm,无毛或被短柔毛;百日咳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3.《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舒筋活络。
-
水龙骨
拼音名:ShuǐLónɡGǔ英文名:JapanesePolypodyRhizome,RhizomeofJapanesePolypody别名:草石蚕、石蚕、跌打粗、石豇豆、青石莲、骟鸡尾、青竹标、人头发、岩鸡尾、青豆梗、青石蚕、绿脚代骨丹、石龙、拐枣金钗、爬岩姜、青筋、鸡尾天麻、九连环、岩尾七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水龙骨的根茎。风湿痹痛;
-
千斤拔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千斤拔: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拼音名:QiānJīnBá英文名:PhilippineFlemingiaRoot,RootofPhilippineFlemingia别名:金鸡落地、土黄鸡、老鼠尾、透地龙、牛大力、千里马、牛顿头、一条根、土黄昏、吊马桩、千斤吊、大力黄、千尾荡、三股丝、金牛尾、千金坠。叶柄有柔毛。
-
千层塔
石松科植物蛇足石松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千层塔:千层塔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功能主治:散瘀止痛,解毒,生肌。2.治毒蛇咬伤,汤火伤,捣烂敷;化学成分:本品主含千层塔烯二醇(Serratenediol)及其单乙酸酯。叶纸质,椭圆状披针形。外用治痈疖肿毒,毒蛇咬伤,烧烫伤。小毒归经:肺;跌打损伤;
-
土黄柏
别名:木黄连、刺黄芩、土黄柏来源及产地: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bealei(Fort.性味:苦,寒。1.治湿热泻痢,湿热淋浊,风湿痹痛,急性黄疽型传染性肝炎,肺炎,肺结核,支气管炎,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牙痛。狭叶十大功劳含小檗碱、掌叶防己碱、小檗胺碱、木兰花碱、药根碱等,茎还含尖刺碱、小檗胺。
-
玉蕊花
概述:玉蕊花为中药名,出自《花镜》,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西番莲之别名。来源及产地:西番莲科植物西番莲PassifloracaeruleaL.的全草。性味:苦,温。功能主治:祛风,活血,镇静,止痛。2.治骨折。花和果穗含焦性儿茶酚、没食子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肉豆蔻酸、谷甾醇等,还含白杨素苯并二氮杂类。
-
白苹
概述:白苹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整理本,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马尿花之别名。别名:水旋覆、白苹。来源及产地:水鳖科植物水鳖HydrocharisasiaticaMiq.的全草。分布河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云南等地。性味:苦、微咸,微寒。功能主治:主治赤白带下。用法用量:研末,每服3g。
-
白骨藤
概述:白骨藤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草药》,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昆明鸡血藤之别名。性味:苦、微甘,温,有小毒。主治气血虚弱,月经不调,经闭,遗精,盗汗,白带,腰膝酸软,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小儿麻痹后遗症,放射治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药理作用:昆明鸡血藤煎剂或酊剂对子宫有直接的兴奋作用。
-
白射干
概述:白射干为中药名,出自《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即《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白花射干的别名。别名:冷水丹、扁蒲扇、白射干。性味:苦,寒,有小毒。1.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肝炎,肝肿大,胃痛,乳腺炎。化学成分:根茎含鸢尾黄酮苷、鸢尾苷等异黄酮类。
-
白花益母草
概述:白花益母草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为《本草拾遗》记载的錾(zàn暂)菜之别名。来源及产地:唇形科植物錾菜LeonuruspseudomacranthusKitag.的全草。性味:甘、辛,平。功能主治:活血调经,利尿消肿。1.治产后瘀血腹痛,痛经,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肾炎水肿。2.捣敷疔疮。
-
瓜子草
远志科植物瓜子金的根或全草·《中医大辞典》·瓜子草:瓜子草为中药名,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瓜子金之别名。别名:金锁匙、辰砂草、瓜子草、小远志、散血丹、竹叶地丁。主治湿热黄疸,淋病,泻痢,肺痈,肠痈,咽喉肿痛,痈肿疮疡,毒蛇咬伤,烧烫伤,湿疹,带状疱疹。性味:甘,凉。
-
瓜槌草
概述:瓜槌草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为《本草拾遗》记载的漆姑草之别名。别名:珍珠草、羊儿草、地松、瓜槌草。来源及产地:石竹科植物漆姑草Saginajaponica(Sw.)Ohwi的全草。性味:苦,凉。慢性鼻炎,副鼻窦炎,捣烂塞患侧鼻孔,每天二至三次,连用一星期;煎剂镇痛、祛痰,兴奋兔肠平滑肌,对血压先升后降。
-
半年红
概述:半年红为中药名,出自《江苏药材志》,为《植物名实图考》夹竹桃之别名。性味:苦,寒,有大毒。功能主治:功在强心利尿。还含葡萄糖基夹竹桃属苷,16-乙酰基真地吉他林,夹竹桃苷A、G,夹竹桃叶苷等。还含齐墩果酸、熊果酸、兰香苷等。药理作用:欧夹竹桃苷丙对各种动物均现洋地黄样强心作用,属慢作用强心苷类。
-
对对花
概述:对对花为中药名,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兰香草之别名。别名:山薄荷、石上香,九层塔、对对花。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咳,散瘀。1.治感冒发热,风湿骨痛,百日咳,慢性气管炎,月经不调,崩漏,白带,产后瘀血作痛。药理作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等有抑菌作用。
-
矛盾草
概述:矛盾草为中药名,出自《贵州草药》,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瓶尔小草之别名。性味归经:甘,凉。入肺、胃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止痛。1.治肺热咳嗽,肺痈,肺痿,咯血,黄疸,胃痛,痧证腹痛。化学成分:叶含一支箭三糖苷,即3-O-甲基槲皮素-7-O-二葡萄糖苷-4’-O-葡萄糖苷。还含丙氨酸、丝氨酸等。
-
地茄
概述:地茄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为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的地菍之别名。别名:地茄、地稔、地石榴。2.治肠炎,痢疾,消化道出血,肺脓疡,尿路感染。3.治痛经,产后腹痛,血崩,带下,盆腔炎。4.治外伤出血,痈肿疔疮,蛇咬伤。药理作用:本品煎剂在体外对伤寒、痢疾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
地钮子
概述:地钮子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铜锤玉带草之别名。别名:地茄子草、地浮萍、地钮子、翳子草。)Lindl.的全草。性味:辛、甘、苦,平,有小毒。功能主治:补虚清肺,祛风利湿,活血解毒。1.治虚弱,遗精,肺热咳嗽,风湿痹痛,肾炎水肿,月经不调,子宫脱垂,白带。
-
尖惊药
概述:尖惊药为中药名,出自《贵阳民间药草》,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九头狮子草之别名。别名:九节篱、化痰青、尖惊药、蛇舌草。性味:辛、微苦,凉。功能主治:功在祛风镇惊,清热解毒,活血消肿,补虚。1.治小儿高热惊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咳嗽痰多,肺炎,头昏,失眠。2.治痈肿疔毒,毒蛇咬伤,鲜品捣敷。
-
伏地菜
概述:伏地菜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即《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附地菜的别名。别名:伏地菜、鸡肠草。来源及产地:紫草科植物附地菜Trigonotispeduncularis(Trev.)Benth.的全草。性味:微辛、苦,平。功能主治:功在止遗溺,解毒,消肿。①治遗尿,赤白痢。②捣敷发背,肿毒,漆疮,跌打损伤。
-
巡骨风
概述:巡骨风为中药名,出自上海中医学院《中草药学》,即《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寻骨风的别名。性味归经:辛、苦,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骨拘挛,跌打损伤,胃腹疼痛,疝痛。化学成分:本品含马兜铃酸A及D、绵毛马兜铃内酯(Mollislactone)、马兜铃内酯、生物碱、挥发油、内酯等。
-
吴其浚
吴其浚清代植物学家(1789-1847年)。河南固始县人。宦游各地,酷爱植物,每至一处,必搜集标本,绘制图形,并于庭院中培植野生植物,历时七年,将其实地考察及经历所得之真知,写成《植物名实图考》一书,计三十八卷,其中所收之植物共一千七百一十四种,并有附图一千八百多幅。此二书在我国植物学发展史上有重要作用。
-
番石榴干
《*辞典》:番石榴干:出处:《广西中药志》拼音名:FānSh LiuGān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未成熟的干燥幼果。夏、秋采收,晒干。5厘米,揉之有香气,革质,先端圆或短尖,基部钝至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叶脉微凹或平坦,嫩时疏生短毛,下面浅绿色,疏生小腺体,密被短柔毛,主脉隆起,侧脉7~花瓣白色,卵形,长2~
-
风寒草
出处:清代《植物名实图考》隰草类载有"临时救",云:" 春发弱茎,就地平铺。从附图上看,花聚生于茎端,其特征与报春花科聚花过路黄极为相似。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卵形、广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1.5-3.5m,宽1-2cm,先端钝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两面疏生柔毛,对光透视可见棕红色腺点,近叶缘处多而明显。性味:辛;
-
风兰
出处:凤兰载于《植物名实图考》群芳卷,曰:“风兰一名净瓶,生云南临安。文中所述“绿实”系指绿色的假鳞茎,“黄箨”当为黄色的苞片,舌“边茸茸”是指唇瓣边缘须毛状。结合附图和产地,应为须唇贝拼音名:FēnɡLán别名:净瓶、石芭蕉、大果上叶、牛骨棒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须唇贝母兰的全草或假鳞茎。
-
桂花子
《*辞典》:桂花子:出处:《江苏药材志》拼音名:Gu HuāZǐ别名:桂花树子、四季桂子(《江苏药材志》)。5月果实将成熟时采收,用温水浸泡后,晒干。生境分布:主产江苏。性状:干燥果实呈长卵形或椭圆形,长1.5~种子味苦。性味:《江苏药材志》:甘辛,温。功能主治:①《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治心痛。
-
合掌草
《中医大辞典》·合掌草:合掌草为中药名,出自《湖南药物志》,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合掌消之别名。1.治风湿痹痛,腰痛,偏头痛,跌打损伤,乳痈,睾丸肿痛,月经不调,肝炎,急性肠胃炎。化学成分:根含白前苷元B、白前苷元-单-D-黄花夹竹桃糖苷。来源:为远志科植物侧生花远志的全草。洗净,晒干。
-
合掌消
《中医大辞典》·合掌草:合掌消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1.治风湿痹痛,腰痛,偏头痛,跌打损伤,乳痈,睾丸肿痛,月经不调,肝炎,急性肠胃炎。化学成分:根含白前苷元B、白前苷元-单-D-黄花夹竹桃糖苷。蓇葖果圆柱状狭披针形,长约6厘米,基部狭而上部渐尖。②《湖南药物志》:全草:祛风,消肿,行气。
-
红泽兰
蓼科植物缺腰叶蓼的全草·《中医大辞典》·红泽兰:红泽兰为中药名,出自《贵州民间药物》,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赤胫散之别名。1.治痢疾,急性胃炎,赤白带,经闭。夏秋采收,切段,晒干。叶片披针形,长3-4cm,宽0.7-1cm,先端钝尖,基部狭楔形,两面均无毛,边缘疏钝锯齿。脾经功能主治:活血通经;化瘀行水。
-
虎头兰
出处:虎头兰载于《植物名实图考》,曰:“虎头兰硕大,多红丝,心尤斑烂,有色无香,能耐霜雪。”拼音名:HǔTóuLán别名:树茭瓜、树蕉瓜、折鹤兰、野芭蕉、牛屎别草、大甩头、黄壳鱼子兰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虎头兰的根(假鳞茎)、全草或种子。花瓣比萼片窄,宽5-12mm,浅黄绿色,基部有紫红色小斑点;
-
华山矾根
《中医大辞典》·华山矾根:华山矾根为中药名,出自《南宁市药物志》,即《南宁市药物志》记载的土常山的别名。1.治感冒发热,痢疾,肠炎,急性肾炎,疟疾,筋骨疼痛,热毒疮肿。②治疗慢性气管炎取华山矾根1两,毛冬青根1两,猪骨5钱,加水文火煎至约250毫升,每日1次温服(不宜冷服,以免引起恶心),10次为一疗程。
-
鸡公柴
《*辞典》:鸡公柴: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拼音名:JīGōnɡCh i来源:为忍冬科植物饭汤子的根。原形态:饭汤子,又名:霜降子、虎柴子、刚毛荚迷。聚伞花序顶生,径3~浆果卵形,有嘴,长约7毫米,光滑,熟时橙红色,内有种子1粒。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山谷灌丛中。功能主治:①《植物名实图考》:治白浊,和酒煎服。
-
尖尾风
《*辞典》·尖尾风:出处:《本草求原》拼音名:JiānWěiFēnɡ别名:尖尾峰、起疯晒(《生草药性备要》),赶风晒、赶风帅(《本草求原》),赤药子(《植物名实图考》),赶风柴(《岭南采药录》),大风药(《广西中兽医药植》),尖尾枫(《中国经济植物志》),雪突、牛舌癀(《福建中草药》)。单叶对生;
-
金凤毛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JīnF nɡM o别名:翠翎草(汪连仕《采药书》),茑萝松(《植物名实图考》),女罗(《汉英韵府》),锦屏封(《广州植物志》),金丝线(《广西药植名录》)。原形态:茑萝(《花历百咏》)一年生柔弱缠绕草本,秃净无毛,长可达4米。花期春至秋季。功能主治:①《纲目拾遗》:治耳疔,痔漏。
-
九龙盘
别名:蜘蛛抱蛋、一帆青、九龙盘、蜈蚣草、地蜈蚣。主治:1.治感冒高热,肺热咳嗽,疟疾,风火头痛,牙痛,风湿痹痛,腰痛,泄泻,砂淋,经闭腹痛。或浸酒饮。《全国中草药汇编》·九龙盘:别名:花棕叶、蛇退、棕巴叶来源:百合科九龙盘AspidistraluridaKer-Gawl.,以根状茎入药。风湿骨痛,肾虚腰痛,跌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