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方
方剂学·奇方:奇方为方剂学七方之一。《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儒门事亲》卷一:“奇方之说有二:有古之单方之奇方,独用一物是也,病在上而近者宜奇方也;适用于病因比较单纯而选用针对性较强的一个主穴进行治疗的疾病。例如,牙痛取合谷,腰痛取委中,痢疾取天枢、大肠俞、上巨虚等。
-
七方
七方:七方即大方、小方、急方、缓方、奇方、偶方、复方(重方)。例如,牙痛取合谷,腰痛取委中,痢疾取天枢、大肠俞、上巨虚等。如疟疾取大椎、陶道、后溪、间使即是。
-
一扫光
主治:《本草纲目》卷五十引《怪证奇方》之一扫光主治牛皮风癣。《疡科心得集·方汇》卷一方之一扫光:组成:烟膏2斤,苦参2斤,红砒1两,明矾半斤,川椒(炒)半斤,升药底半斤,硫黄半斤,樟冰4两,枯矾半斤,蛇床子半斤,小麦(炒黑)8合,大风子200粒(一方有黄柏、木鳖肉、水银、轻粉,无升药底、小麦)。
-
接骨紫金丹
《疡科选粹》卷八:接骨紫金丹:处方:土鳖(不拘多少,取采焙干,去足,净末)乳香没药自然铜(醉淬七次)骨碎补大黄血竭硼砂归梢各3克制法:上药各研为末,瓷罐收之。制法:上为极细末,鹿角胶烊化捣和为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主治:跌扑损伤,瘀血攻心,发热昏晕不省人事。骨碎者当日可服,骨断者夹缚后可服。
-
奇方与偶方
中药单味药的处方称奇方;或处方中药味为单数的,亦称奇方。由两味药或双数药味组成的处方,称偶方。
-
换形散
处方:青黛、黄柏、枯矾、雄黄、百药煎、硫黄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乳癖,起于手足,次遍腹背,缠绵不已。用法用量:先用涤垢汤洗之,后用此散搽之,湿则干搽,干则香油调搽。以愈为度。摘录:《奇方类编》卷下
-
回阳丸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回阳丸:处方:牡蛎(煅通赤)半斤,干姜(炮)半斤。制法:上为细末,生姜汁煮半夏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补益元气,悦泽肌体,开心明目。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五《奇方类编》卷下:组成:明矾1钱,火消1钱,胡椒1钱,真黄丹8分。用法用量:男左女右握在手心,以帛缚之,出汗而愈。
-
姜汁雪梨百花膏
处方:生姜1两,雪梨。功能主治:滋阴降火。主肺痿声哑,气急哮喘,久嗽。用法用量:共捣汁,去滓,加蜜4两,共煎1滚,入瓷瓶内封固,不拘时服。注意:忌萝卜。摘录:《奇方类编》卷上
-
牢牙固齿明目散
别名:固齿明目散处方:槐枝叶、柳枝叶各不拘多少。制法:切碎,水浸3日,熬出浓汁,去条、叶、渣、梗,入青盐2斤、白盐2斤,同汁熬干,研末。功能主治:牢牙固齿,明目。主用法用量:固齿明目散(《奇方类编》卷上)。
-
立效汤
方出《奇方类编》卷下,名见《仙拈集》卷三:立效汤:处方:益母草1两,归身8钱,知母5钱,川芎3钱,旱三七3钱,陈棕灰3钱。附注:立效散(《卫生总微》卷十五)。《会约》卷十九:组成:生黄耆3钱,白术1钱半,当归身2钱,小川芎5分,白芷1钱2分,苍术1钱2分,净银花1钱半,茯苓1钱,甘草1钱,车前子(去壳)8分。
-
鹿茸石斛丸
处方:鹿茸1对(浸1宿,微炙),金钗石斛(去根)1两,犀角(镑)1两,羚羊角(镑)1两,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皮),熟干地黄1两,酸枣仁1两(汤浸,去赤皮),青木香1两,菟丝子2两(酒浸3日,晒干,另捣为末,1两,生用),车前子1两,覆盆子1两,茺蔚子1两,地肤子1两,柏子仁1两,葳蕤1两,麦门冬1两。
-
人马平安散
《良朋汇集》卷三方之人马平安散:组成:川乌7个重1钱(生用),草乌7个重1钱(生用),干姜1钱,葱子(微炒)1钱,川芎1钱,硼砂1钱,麝香3分,皂角1钱5分,火消1钱5分,狗头(烧黑,用天灵盖)1钱,雄黄1钱,硇砂(煅存性)3分。主治:偏正头痛,咽喉肿痛,乳蛾缠喉,喉闭,腹内寒疼,绞肠痧,干霍乱,眼目暴发。
-
调经酒
《医方易简》卷一:调经酒:处方:全当归5两,远志肉5两,生甘草3钱(洗1-2次)。摘录:《医方易简》卷一《奇方类编》卷下:方名:调经酒组成:当归4两,川芎4两,吴萸(泡去苦味)4两,白芍(炒)3两,白茯苓3两,陈皮3两,玄胡索3两,丹皮3两,熟地6两,香附米(醋炒)6两,小茴香(盐炒)2两,砂仁2两。
-
养元汤
处方:当归川芎白芍(炒)炙甘草熟地杜仲(炒,去丝)各3克枸杞6克杏仁4.5克白茯苓4.5克金樱子4.5克(去刺)淫羊藿(酥炒,去边)3克石斛4.5克牛膝5.5克功能主治:补虚,益肾,种子。摘录:《奇方类编》卷下《医方简义》卷五:方名:养元汤组成:生地5钱,归身2钱,白术2钱,条芩(炒)1钱,黄耆2至4、5钱(蜜炙)。
-
陈壶卢瓢
《*辞典》:陈壶卢瓢:出处:《纲目》拼音名:Ch nH L Pi o别名:旧壶卢瓢(《海上方》),破瓢(《孙天仁集效方》),败瓢(《纲目》),败瓠(《食物本草会纂》)。性味:苦,平。①《纲目》:消胀杀虫,治痔漏下血,崩中,带下赤白。或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热水调服,三服,有汗为度,即上,甚者五服止。
-
马牙半支
《中医大辞典》·马牙半支:马牙半支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拾遗》。别名:酱瓣半支、酱瓣草、六月雪来源及产地:景天科植物凹叶景天SedumemarginatumMigo的全草。花瓣5,黄色,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约4毫米,先端尖锐;治痈肿,疔疮,吐血,衄血,血崩,带下,瘰疬,黄疸,跌扑损伤。"②《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
-
橡实壳
《*辞典》:橡实壳:出处:《唐本草》拼音名:Xi nɡSh K 别名:橡斗壳(《日华子本草》),橡豆子壳(《余居士选奇方》),橡子壳(《玉楸药解》)。②《日华子本草》:止肠风,崩中,带下,冷热泻痢。(《仁斋直指方》)②治肠风下血:橡豆子壳,用白梅肉填满,两个合定,铁线扎住,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米饮下。
-
鹰头
《*辞典》:鹰头:出处:《药性论》拼音名:YīnɡT u别名:车风(《余居士选奇方》)。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鹰骨条。功能主治:治痔瘘,头目眩晕。附方:①治五痔:鹰头烧灰和米饮服之。(《药性论》)②治头风眩运:鹰头一枚,烧灰酒服。(《温氏海上仙方》)③治头目虚运:车风一个(去毛,焙),川芎一两。
-
太乙种子丸
主治:阳萎不起,精少无子。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白汤送下。制备方法: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太乙救苦散
《奇方类编》卷下:组成:火消3钱,雄精(水飞)3钱,麝香5分。主治:瘟疫无汗,头疼身热,口渴心烦。用法用量:男左女右,点大眼角肉。登时出汗而愈。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入瓷罐收贮。
-
仙灵丸
《普济方》卷一五四引《余居士选奇方》:组成:威灵仙1分,没药1分,乳香1分,玄胡索1分,黑牵牛1分,破故纸(炒黄)1分,陈皮1分,巴豆(去壳,入蒜内,纸包慢火煨熟,去巴豆用蒜)1粒。制备方法:上为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普济方》卷二四○:组成:威灵仙(洗净,阴干)半斤,牛膝(净,去根,酒浸3日)半斤。
-
生肌太乙膏
《奇方类编》卷下:别名:太乙膏组成:真麻油1斤,当归2两,生地2两,生草1两。主治:已破疮毒。制备方法:以油煎3药枯,滤去滓,滴水不散;然后每油1两,下炒过黄丹5钱,慢火熬成膏,取起,再下黄鼠1两、白鼠1两,微火熬匀,再加入去油乳香、没药各2钱,搅匀。附注:太乙膏(《金鉴》卷九十)。
-
玉带膏
《奇方类编》卷上:组成:龙骨5钱,栀子仁(生)3钱,黄柏5钱(生),黄芩5钱(生)。主治:牙疼。制备方法:铜锅内熬汁,煮龙骨至干,取出为末,再用铅粉5钱,麝香3分,并龙骨末共研细末,贮碗内,加黄腊1两,坐滚汤中炖化,拌匀,用连4纸铺火炉盖上,将药刷在纸上,剪成碎条。主治:牙齿动摇不牢而痛者。
-
正真丹
《普济方》卷三十九引《余居士选奇方》:组成:硫黄1两(研),陈皮半两(去白),五灵脂1分。主治:老人气虚满闷,大便秘涩,连日不通,不敢服下药者宜服此。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米饮送下。制备方法:上先捣陈皮,次捣五灵脂、硫黄,同捣匀,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阴湿汤
《普济方》卷八十八引《余居士选奇方》:组成:白术1两,白茯苓1两,苍术(米泔浸)1两,藿香叶(去土)1两,甘草(炙)1两,橘红1两,厚朴(制)1两,半夏1两,附子6钱(炮),生姜2两。
-
朱附丹
《普济方》卷十八引《余居士选奇方》:组成:附子1两(炮,去皮脐),朱砂半两(研),茯神1两。主治:心肾不足,气不升降,惊悸,用心过度。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盐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白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延龄酒
《奇方类编》卷下:组成:枸杞子8两,龙眼肉4两,当归2两,白术(炒)1两,大黑豆半升。功效:补益延龄。用法用量:以绢袋盛之,浸无灰酒15斤,7日用之。
-
三仙延寿酒
《奇方类编》卷下:方名:三仙延寿酒别名:三仙酒组成:上好堆花烧酒1坛,圆眼肉1斤,桂花4两,白糖8两。主治:肾虚精冷。用法用量:封固经年,愈久愈妙。用药禁忌:饮不可过多。
-
治痞膏
《奇方类编》卷下:方名:治痞膏组成:葱白汁4两,姜汁4两,水胶8两。主治:痞。用法用量:贴痞处,待痞化,去药。制备方法:好黄酒2钟,同水熬成珠,摊狗皮上。
-
瓮头春酒
功效:壮阳种子,填精补髓。又将前药和入糜内拌匀,又将羊藿、红花2味各入绢袋,先置瓮底,方将此糜入瓮,按置实,落上面,用火酒10斤盖了。春、秋3日,夏1日,冬5日。第二次又用糯米2斗煮饭,拌曲末2斤,火酒50斤,入在糟内封固。过5日打扒,又封。
-
养气镇心丹
《普济方》卷十六引《余居士选奇方》:方名:养气镇心丹组成:远志(去心)2两,人参(去芦头)1两,辰砂1钱(别研),天门冬(去心)2两,石菖蒲1两(去须),生龙脑1钱(别研),白茯苓(去皮)1两。功效:补心气而实五脏。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朱砂、龙脑为衣。
-
神仙酒
《解围元薮》卷四:方名:神仙酒组成:闹羊花根3斤,生姜4两,红枣6两,醇酒2碗,酒浆10碗。《奇方类编》卷下:方名:神仙酒别名:家常八仙酒组成:川乌(烧存性)1钱2分,草乌(烧存性)1钱2分,当归1钱2分,薄荷叶1钱2分,淡竹叶1钱2分,生甘草1钱2分,良姜1钱2分,陈皮1钱2分,干烧酒10斤,甜酒5斤,红砂糖20两。
-
毓清丸
《奇方类编》卷下:方名:毓清丸组成:陈皮4两(分作4分,乳酒、甘草、水、艾汁各浸1宿,晒干),山茱萸(去核,酒蒸,晒干)2两,胡索(炒)2两,地黄4两(分作2分,酒、姜汁各浸极透,晒干),香附米8两(分作4分,童便浸1分,酒浸1分,醋浸1分,盐水浸1分,浸5日,晒干,炒),当归4两(分作2分,1分酒浸,炒;
-
毓麟酒
《奇方类编》卷下:方名:毓麟酒组成:桑椹3两,枸杞子3两,山萸肉3两,故纸(炒)4两,牛膝3两,菟丝子3两,韭子3两,楮实子3两,肉苁蓉4两,复盆子4两,蛇床子1两,莲须2两,巴戟3两,山药1两(炒),木香1两。功效:固精种子,温补肾经。制备方法:上共为粗末,麻布袋盛之,用火酒40斤,煮3炷香,去火气。
-
乌豆方
《奇方类编》卷下:方名:乌豆方组成:熟地2两,杜仲1两,青盐半斤,巴戟肉3两,菟丝子3两,枸杞子2两,山茱萸肉2两,金樱子3两(去毛),五味子1两,小茴香1两,破故纸1两(盐水炒),黄耆1两,甘草3钱,黎椒5钱。
-
费伯雄
咸同间(公元1851-1874年)以医名,远近诣诊者踵相接,所居遂成繁盛之区。持脉知病,不待问。推崇李东垣温补脾胃,朱丹溪壮水养阴之法。另著《医方论》、《食鉴本草》、《本草饮食谱》、《食养疗法》、《怪疾奇方》等。《校注医醇剩义》全文在线阅读《医方论》([清]费伯雄)全文在线阅读《食鉴本草》全文在线阅读
-
喻化鹏
喻化鹏明代医家。丰城(今属江西)人。精岐黄术,游医于宝庆(今湖南邵阳)。精研切脉、望色、听声、察形之术。诊病态度严肃谨慎,遇有疑难病证,常静夜深思,晨起即赴病家处理,不分贫富,一视同仁。所得诊酬多用于购置奇方秘论,以利提高医术。著有《医经翼XX》、《医余诗草》等,均已佚失。
-
俞焕
俞焕清代医家。江西婺源人。通药性,尝与其兄尔介、彦方共制寸金丹、催生丸、太乙灵膏等膏丹丸散,施于患者。喜抄验方,曾抄录钱峻《经验丹方汇编》,并附以其它有效之奇方,编撰成《丹方类编》(1717年刊行)。
-
医学切要全集
《医学切要全集》医学丛书名。清·王锡鑫等撰。刊于1847年。多为医学门径学。共六种:包括王氏所撰《医学切要》、《眼科切要》、《痘科切要》、《外科切要》、《奇方纂要》及清·黄为良撰《医学统一》。现存清刻本。
-
杨瑞
杨瑞明代医家。关西(今属陕西)人。学医时凡有所得,即汇成帙。后获张子麒所著之《经验秘方》,李文敏之《经验药方》,加以合编,并附以自撰之《方外奇方》、《极效数方》,名《良方类编》,现有刻本行世。
-
疮疡经验全书
《疮疡经验全书》外科著作。又名《窦氏外科全书》,旧题宋·窦汉卿撰,实为1569年窦梦麟补辑明代以前外科诸书而成。卷四手腕发背、疔毒;卷五串毒、便毒、骨疽;卷七大麻疯、疳毒、痔漏;卷十用药,脉诀·五脏图说、决生死治法;卷十一杂症奇方;他如五官科、皮肤病科、小儿科、诊断学及解剖学等也有论述;
-
任大枢
任大枢清代医生。江苏如皋人,精幼科,会咸丰年间痧疹流行。大枢以奇方制之,每获全活,邑人重之。子宗涟、宗俊俱传其学。
-
不老汤
别名神仙九气汤、九气汤、神仙不老汤处方香附子(去尽黑皮,微炒)4两,姜黄(汤浸1宿,洗净,焙干称)2两,甘草1两(炙)。功能主治免岚瘴之患。主九气:膈气、风气、寒气、热气、忧气、喜气、惊气、怒气、山岚瘴气,积聚坚牢如杯,心腹刺痛,不能饮食,时去时来,发则欲死。摘录《百一》卷四
-
罗仲光
罗仲光明代医家。字觐吾。自号青城山人。南充(今属四川)人。习儒,博览群书。因母病,遂精医术。著《伤寒补古》、《活人奇方》,均佚。
-
马兰膏
《古方汇精》卷四:马兰膏:处方:马兰头不拘多少(冬季无叶,取根亦可)。并治大人两腿赤肿,流火,或湿热伏于经络,皮上不红不肿,其痛异常,病者只叫腿热,他人按之极冷。主治:痞积。制备方法:烧净水1大锅,熬5炷香,去根再熬至4-5碗,入铜锅,再熬至半碗,退火,加阿魏3钱,麝香1钱,搅匀为度,以瓷器收贮。
-
仙灵酒
处方:仙灵脾120g菟丝子60g破故纸60g金樱子500g小茴香30g巴戟天30g川芎30g牛膝30g当归60g肉桂30g沉香15g杜仲30g白酒10000ml炮制:1.将上述药材打捣成粗末,装入纱布袋内,放入干净的器皿中;5.7日后开封,过滤装瓶备用。功效:壮阳固精,健筋骨,补精髓,广嗣延年。临事不举,梦泄遗精。附注:仙灵,以其主药而名之也。
-
七枝煎
方出《奇方类编》卷上,名见《仙拈集》卷一:组成:槐枝、桃枝、柳枝、椿枝、楮枝(即垢树)、茄枝、蕲艾。主治:中风年久瘫痪。筋骨疼痛。用法用量:上煎水3桶,大盆浸洗,如冷又添热水。以被盖出汗,避风。未愈,再洗几次。
-
主肾丸
《普济方》卷二十九引《余居士选奇方》:组成:磁石6分(研),木香6分,青盐6分(研),石亭脂1分(研),蜀椒1分(研末),羊肾1付。主治:肾气虚弱及积日月,有块,上下不定,牵引心胸胀满,吃食无味,时时发动,四肢少力。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制备方法:上以酒煮羊肾令烂。和诸药捣为丸,如麻子大。
-
生肌红玉丹
《奇方类编》卷下:别名:生肌玉红丹组成:黄丹(炒)2钱,白龙骨(煅)2钱,石膏(煅)3钱。主治:疮不收口。用法用量:掺之。制备方法:上为末。附注:生肌玉红丹(《同寿录》卷四)。
-
宁嗽煎
方出《奇方类编》,名见《仙拈集》卷一:组成:知母1钱(去皮毛,切片,隔纸炒),杏仁(姜汁泡,去皮尖,焙)5钱。主治:久嗽气急。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远姜汤送下。制备方法:水1钟半,煎1钟,次以萝卜子、杏仁等分(为末),米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