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为温病辨证方法之一。三焦辨证是吴鞠通在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的基础上,结合温病传变规律的特点总结出来的一种温热病的辨证方法,尤其适用于对温热病的辨证。手厥阴心包病有神昏谵语,或舌謇肢厥、舌质红绛等证。足少阴肾病有身热面赤、手足心热、心烦不寐、唇裂舌燥等证。
-
吴塘
在治法上,鞠通注重清络、清营、养阴三法,并倡辛凉法疗温病初起,咸寒苦甘法清热养阴。叶氏的《温热论》中没有收载足够的方剂,而吴鞠通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在《温病条辨》当中,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实用方剂,象银翘散、桑菊饮、藿香正气散、清营汤、清宫汤、犀角地黄汤等等,都是后世医家极为常用的方剂。
-
吴鞠通
在治法上,鞠通注重清络、清营、养阴三法,并倡辛凉法疗温病初起,咸寒苦甘法清热养阴。叶氏的《温热论》中没有收载足够的方剂,而吴鞠通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在《温病条辨》当中,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实用方剂,象银翘散、桑菊饮、藿香正气散、清营汤、清宫汤、犀角地黄汤等等,都是后世医家极为常用的方剂。
-
中焦证
中焦证为证候名。邪从燥化表现为阳明燥热伤津,临床见身热面赤,呼吸气粗,腹满便秘,神昏谵语,小便短赤,苔黄燥或焦黑起刺,脉数有力;是清·吴鞠通根据前人经验,按温热病传变情况,自上而下划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三个阶段,并作为辨证施治的提纲。手厥阴心包病有神昏谵语,或舌謇肢厥、舌质红绛。
-
下焦证
下焦证为证候名。出《温病条辨·上焦病》。或手足蠕动,或瘛疭,心中憺憺大动,甚则时时欲脱。是清代吴鞠通根据前人经验,按温热病传变情况,自上而下划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三个阶段,并作为辨证施治的提纲。手厥阴心包病有神昏谵语,或舌謇肢厥、舌质红绛。足少阴肾病有身热面赤、手足心热、心烦不寐、唇裂舌燥。
-
三焦传变
三焦传变为三焦辨证的病机,是指温热病在上中下三焦及其相关脏腑的传变。若病邪从肺卫直人心包,则为“逆传”,表明邪热亢盛,正气内虚,病情危重。三焦辨证为温病辨证方法之一。手厥阴心包病有神昏谵语,或舌謇肢厥、舌质红绛。足少阴肾病有身热面赤、手足心热、心烦不寐、唇裂舌燥。顺传为伤寒病证发展的一般规律。
-
吴瑭
简介:吴瑭(1736~18世纪90年代,吴氏游京师,正当温病流行,因重视此类疾病而对之进行深入研究,并采集过去有关文献,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体会,于1798年撰成《温病条辨》一书,提出温热病三焦辨证的理论,阐述清热养阴等治疗方法,并拟订了较多治疗温病的方剂,其中不少确有较高的效果,多为后世医家所采用。
-
上焦
概述:上焦:1.三焦分部名;其主要功能是输布水谷精气至全身,以温养肌肤、骨节,通调腠理。《难经·三十一难》:“其治在膻中。”《黄帝内经灵枢·《黄帝内经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温病三焦辨证之一·上焦:上焦为温病学三焦辨证之一。
-
下焦
下焦指下腹腔自胃下口至二阴部分,能分别清浊,渗入膀胱,排泄废料,其气主下行。《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温病学三焦辨证之一·下焦:下焦为温病学三焦辨证的一个阶段。指温病的后期或恢复期,邪已伤及肝肾。《温病条辨》:“中焦不治则传下焦,肝与肾也。”
-
伤寒学
就文献形式而言,伤寒学的内容不仅反映在历代冠以“伤寒”二字的专著中,而且还包括了诸如《内经》、《难经》、《脉经》、《千金方》、《太平圣惠方》等中医历代各种著述中的有关内容。伤寒学的主要内容:伤寒学的主要内容包括:(1)急性外感热病的病因,如风寒、风热,暑热、湿热、燥热、温毒、疠气等。
-
温热病
概述:温热病:1.泛指各种温病、热病;温病的治疗,一般按卫、气、营、血或三焦辨证理论,选用解表、清气、和解、化湿、通下、清营凉血、开窍、息风、滋阴、回阳固脱等法。因发病季节、四时之气、流行特点的不同,有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暑温、秋温、春温、温疟、秋燥、伏气温病、晚发等区别。
-
外感温病
见《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王士雄注。温病的治疗,一般按卫、气、营、血或三焦辨证理论,选用解表、清气、和解、化湿、通下、清营凉血、开窍、息风、滋阴、回阳固脱等法。因发病季节、四时之气、流行特点的不同,有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暑温、秋温、春温、温疟、秋燥、伏气温病、晚发等区别。
-
上焦证
上焦证为证候名。或身热烦渴,咳嗽,气喘,汗出,口渴,苔黄,脉数甚则高热,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謇肢厥,舌质红绛。三焦辨证为温病辨证方法之一。是清·吴鞠通根据前人经验,按温热病传变情况,自上而下划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三个阶段,并作为辨证施治的提纲。足少阴肾病有身热面赤、手足心热、心烦不寐、唇裂舌燥。
-
电子计算机辨证论治
电子计算机辨证论治是用电子计算机模拟中医的辨证论治的理论或经验,代替医师进行临床诊治的方法。祖国医学的核心是辨证论治,它是由四诊接收症状变量系统信息,根据中医理论,分析人体状态的“辨证”。因此,它是一种不打开“黑箱”来调节、控制人体“黑箱”的体系。
-
中焦
概述:中焦:1.三焦分部名;出《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篇》。《难经·三十一难》:“中焦者,在胃中脘。”其主要功能是助脾胃,主腐熟水谷,泌糟粕,蒸津液,化精微,是血液营养生化的来源。温病三焦辨证之一·中焦:中焦为温病三焦辨证之一。《温病条辨》:“但恶热,不恶寒,日晡益甚者,转至中焦,阳明温病也。”
-
辨证施治纲要
《辨证施治纲要》综合性医书。北京市中医医院编。前有概述、四诊,辨证部分包括脏腑经脉辨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亦述及审证求因等问题。治疗部分,重点介绍治法总则和常用治疗方法,末附方剂索引。196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辩证学
辩证学是论述和研究中医辨证理论和辨证方法的学科。中医辨证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八纲辨证、气血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等。在各种辨证方法中,八纲辨证是基础,其『也各种辩证方法都是对八纲辨证的深化和补充,而脏腑辨证是临床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
-
温病条辨
概述:《温病条辨》为中医温病著作。主要内容:作者仿张仲景《伤寒论》体例,汲取明、清温病学家的学术经验,以简要的文字,分篇分条论析温病三焦辨证及治法,并自加小注。卷五解产难、卷六解儿难,专论产后调治、保胎和小儿急慢惊风及痘疹、疳疾等。吴氏将温病以三焦辨症,宗法刘河间,于明·清学派中,推崇叶天士。
-
中医数字辨证机
中医数字辨证机是一种模拟中医辨证论治的计算机系统。该系统将中医临床常用的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病因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等七种辨证方法所辨识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整理,统一归纳为辨病位、辨病因病性、辨病势等三类47项基本项目。
-
温病明理
《温病明理》温病著作。恽铁憔撰。刊于1928年。本书综合前贤高论,辨析温病、伤寒之异,讨论温病概念,温病所述三焦辨证等有关专题,并对一些主要的温病学派及温病治法等予以评述,反映了作者在温病领域中西汇通的观点。现有初刊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