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总伤寒
《切总伤寒》为《医学五则》丛书系列之一。清·廖云溪辑。共5种医书。刊于1844年。包括《医门初步》,系胡公谈《医方捷径珍珠囊》的摘要;《药性简要》,是将《本草备要》注释药性部分编成歌括;《汤头歌括》;《增补脉诀》系在《脉诀》的基础上增补而成。
-
尸体图鉴
《尸体图鉴》为医书名,即8世纪中叶由应聘入藏的于阗名医比吉·占巴西拉翻译成藏文。《王室养生保健全书》为藏医综合性医书,8世纪中叶由应聘入藏的于阗名医比吉·占巴西拉翻译的《活体测量》、《尸体图鉴》、《伤科精义》、《甘露宝鉴》等10余种医药书合编而成。是古代藏医早期重要医学丛书。现存木刻本。
-
马哈耶那
马哈耶那唐代医僧。大乘本是佛教中的派别,金城公主入藏时,汉族医僧随之入藏,人称其大乘和尚。当时西藏已有《医学大典》、《无畏的武器》等医书存世。摩诃衍与藏族著名译师毗卢遮那合作,将金城公主带入之医书,合作编译成《月王药诊》。此书至今仍行于世,系现存最早之藏医理论,影响深远。
-
罗越峰
罗越峰清末医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藏书甚富,医书尤多,半为其祖敬轩、父履安手录。以四十年临证经验,广采诸家验方,编成《疑难急证简方》四卷(1895年)。收入《珍本医书集成》。
-
莫氏锦囊十二种
《莫氏锦囊十二种》个人医学丛书。于清·顺治、康熙年间陆续刊印。但其中也包括几种非医书,属于医书的有《医门约理》、《难经直解》、《脉学入门四言举要》、《濒湖脉学》、《脉学汇辨》、《脉诀考证》、《本草纲目摘要》等。现存乾隆刻本。
-
一见知医
《一见知医》为综合性医书。清·陈鄂辑于同治七年(1868年)。本书以临证多科疾病证治为主,摘录历代医书有关论述整理而成。卷二外体所见病症,以生理部位分类;卷三脏腑所主疾病;卷四六淫七情病、妇科;卷六痘疹、麻疹。每证列述病情,并附简易方。
-
医宗说约
《医宗说约》综合性医书。六卷(含卷首一卷)清·蒋示吉撰于1663年。本书系摘录《内经》以降多家医书,分科整理而成。卷首证治总论,记述四诊、脉法、药性、治则;卷三伤寒;卷五疡科。各科皆按疾病分类予以阐述,有论有方,流传颇广。
-
医学五则
《医学五则》医学丛书。清·廖云溪辑。共五种医书。刊于1844年。包括《医门初步》,系胡公谈《医方捷径珍珠囊》的摘要;《药性简要》,是将《本草备要》注释药性部分编成歌括;《汤头歌括》;《切总伤寒》;《增补脉诀》,系在《脉诀》的基础上增补而成。
-
弄丸心法
《弄丸心法》为综合性医书。清·杨凤庭撰于清·乾隆年间。初刊于1911年。作者谓读医书运用书中药方,有如以手弄丸,圆转自如,不可泥古。故题名《弄丸心法》。2总论脉诀;7内科杂证;卷8妇科、儿科。现存清刻本。
-
医林纂要探源
《医林纂要探源》综合性医书。清·汪绂辑于1758年。作者集诸家医书分类编辑而成。卷一医源,共47条,阐述阴阳五行、脏腑部位功能、脉象;卷二-三分析药性180余味;卷四-十选辑方剂630余首,以张仲景、李东垣方居多。全书资料比较丰富,条理清晰。然终属述而不作,无多创见。
-
家传医秘
《家传医秘》综合性医书。二卷。清·齐有堂撰于1806年。本书记述了齐氏临证经验。上卷以八纲论病证,分经治病;下卷杂证诸法及药性。其中有效经验方及单方可供借鉴。现存清刻本。本书又收入《齐氏医书四种》中。
-
跻寿馆医籍备考
《跻寿馆医籍备考》医学目录著作。日本·高岛久也、罔田元矩合撰。刊于1877年。本书将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医学校“跻寿馆”中收载大量的中国古医书,共1390部,分为二十余类,部次甲乙、条别异同、敷陈大义、介绍版本,是一部有关医书的目录学著作。
-
医宗会要
《医宗会要》综合性医书。清·湛德芬辑。刊于1864年。作者根据自身的理解,摘取历代医书的重要内容,分类编纂而成此帙。卷一人身总论,讲述人体生理、脏腑、经络、病因、五运六气;卷二-五分述外因病症、内因病症、内科杂症、妇科、五官科及儿科疾病证治和脉法;卷八本草。选辑资料冗杂,又有归类欠妥或前后雷同者。
-
高若讷
高若讷(997-1055年)宋代医家。并州榆次(今属山西)人,后迁卫州(今河南汲县)。中进士,历任龙图阁直学士、史馆修撰等职。因母病兼习医书,医术日精。曾校刊古医书,并撰有《素问误文阙义》一卷、《伤寒类要》(一作《伤寒类纂》)四卷,均佚。
-
高应麟
高应麟清代医家。字瑞和。宝山(今属上海市)人。自幼习医,研读《内经》等经典,治沉疴,有奇效。家多藏善本医书,常研习批校,每有心得。著有《医学针度》一书。子含清(字士华),继其父业,亦有医名。
-
邓文彪
邓文彪元代医家。字谦伯,江西金溪县人。生平欠详,尝著《医书集成》三卷,未见行世。
-
陈长卿
陈长卿明代医家。字养晦,楚黄人。精研仲景之学,以其学说甚难理解,难于入门,遂以己验及理解著成《伤寒五法》,现有《十竹斋刊袖珍本医书》本行世。
-
余懋
余懋为清代新安歙县人,精医,徙居于浙江嘉兴。著有《推拿述略》,收入《白岳庵杂缀医书五种》。
-
张杲
张杲为宋代医家。字季明。新安(今安徽歙县一带)人。《医说》一书的作者。书中汇集医事文献。凡历代名医、医书、针灸及治疗医案等都有载述,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熊宗立
熊宗立为明代医家。字道轩,自号勿听子。建阳(今属福建)人。著述较多,涉及范围很广。如《医书大全》《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八十一难经经络解》等。
-
熊道轩
熊道轩即熊宗立。熊宗立为明代医家。字道轩,自号勿听子。建阳(今属福建)人。著述较多,涉及范围很广。如《医书大全》《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八十一难经经络解》等。
-
王作肃
王作肃为南宋医家,自号诚庵野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人。生活于12世纪。业儒,兼习医。取《南阳活人书》为底本,博取前辈医书数十家之言,编入各条之下,撰成《增释南阳活人书》22卷。
-
王琢崖
王琢崖即王琦。王琦为清代文人兼医生,字载韩,号绎庵,又号琢崖,晚年自称胥山老人。长于诗文,兼通医学。在医学方面,辑有《医林指月》(丛书名。共收集12种医书,刊于1767年,并校注《慎斋遗书》刊于1949年)。
-
卞嘉甫
卞嘉甫即卞大亨。卞大亨(12世纪)为北宋医生。祖籍泰州(今江苏泰州),由乡举入太学。1127年(靖康末年),迁居江南,被荐为怀宁(今安徽潜山)主簿,不久隐居象山,自号松隐居士。好养生术,通晓医书,编《传信方》一百卷,已佚。
-
丘可封
丘可封为明代医生。贵溪(今江西贵溪)人。曾任国子监典簿等官,通天文,尤精于《内经·素问》,但泥于太素脉。编辑有医书和经验良方,都已失传。
-
外科摘要
《外科摘要》为书名。为《六种新编》系列丛书之一。又名《萍乡文氏所刻医书六种》或《萍乡文延庆堂六种新编》。清·文晟辑。成书于19世纪中期。内容为《内科摘录》、《外科摘要》、《慈幼便览》、《增订达生篇》、《编方补遗》、《药性摘录》。
-
外科图形脉证
《外科图形脉证》为书名。为《郑氏彤园医书四种》系列丛书之一。清·郑玉坛撰。刊于1796年。本书包括《伤寒杂病心法集解》(附《医方合编》)、《幼科心法集解》、《彤园妇科》、《外科图形脉证》(附《医方便考》)4种。系在《医宗金鉴》编次的基础上,旁采诸家医论、医方补订而成。
-
幼科心法集解
《幼科心法集解》为《郑氏彤园医书四种》系列丛书之一。清·郑玉坛撰。刊于1796年。本书包括《伤寒杂病心法集解》(附《医方合编》)、《幼科心法集解》、《彤园妇科》、《外科图形脉证》(附《医方便考》)4种。系在《医宗金鉴》编次的基础上,旁采诸家医论、医方补订而成。
-
吕建勋
吕建勋即吕震名。1852)为清代官吏兼医生。字建勋,号 村。浙江杭州人。1825年(道光五年)举人,曾任直隶州同等官职。嗜好医书,为人治病,多宗《内经》、《伤寒论》等古法,于1850年编撰有《内经要论》、《伤寒寻源》等书。
-
吕𣗪村
吕𣗪村即吕震名。吕震名(1798~1852)为清代官吏兼医生。字建勋,号𣗪村。浙江杭州人。1825年(道光五年)举人,曾任直隶州同等官职。嗜好医书,为人治病,多宗《内经》、《伤寒论》等古法,于1850年编撰有《内经要论》、《伤寒寻源》等书。
-
伤寒杂病心法集解
《伤寒杂病心法集解》为《郑氏彤园医书四种》系列丛书之一。清·郑玉坛撰。刊于1796年。本书包括《伤寒杂病心法集解》(附《医方合编》)、《幼科心法集解》、《彤园妇科》、《外科图形脉证》(附《医方便考》)4种。系在《医宗金鉴》编次的基础上,旁采诸家医论、医方补订而成。
-
阳庆
阳庆即公乘阳庆。公乘阳庆为西汉时医家。临菑(今山东临淄)人。淳于意的老师。曾把他自己收藏的多种医书、药方传授给淳于意。
-
医学纲目
概述:《医学纲目》为中医综合性医书。明·楼英撰。四十卷。刊于1565年。主要内容:《医学纲目》全书共分十部。其中第一部载刺灸,对针灸有所发挥。
-
吴希舜
吴希舜近代医家(1846-1912年)。字月槎,又字文八,浙江平阳县人。务农,暇时研读医书,亦通医术,常有神效,人呼为“八仙”,著有《医案》收藏,未曾传世。
-
徐升泰
徐升泰明末医家。字世平。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精研儒术、博览医书,对马莳《素问注证发微》一书尤有心得。晚年专门著书。编《本草正伪补遗》。已佚。
-
云林神彀
《云林神彀》为综合性医书,四卷,明·龚廷贤撰,刊于1591年。内容包括临床各科病证证治。多编成歌诀,论述较简略。但选方颇多,包括一部分内府秘方。现存多种明、清刻本。
-
医学举要
《医学举要》综合性医书,四卷。又名《注礼堂医学举要》。清·戴绪安辑于1886年。卷一脉学;卷二为五运六气,卷三汤头歌;卷四校补药性。其中以脉学叙述较详。唯运气病之推算,不免有些机械。现存光绪刻本。
-
杨守敬
杨守敬(1839-1915年)近代医家。字惺吾,号邻苏。湖北宜都人。尝任职于清政府驻日使馆。曾辑印日本丹波氏所纂《聿修堂医书》及《聿修堂医学丛书》(又称《聿修堂丛书》)。
-
朱崇正
朱崇正明代医学家。字宗儒,号惠斋,徽州(今属安徽)人,生平履贯不详。著有《仁斋直指附余方论》,附刻于《仁斋直指医书四种》中,现有刻本行世。
-
种橐
种橐病名。出《五十二病方》,阴囊肿大之病证,亦见于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医书《天下至道谈》。该书记载有治疗方剂。
-
郑谊
郑谊明代医家。一名作镒,字尚宜。开封(今属河南)人。以医为业,治病良验。年逾七十,著述不辍。著有《续医说》、《医书百朋》、《杏花春晓堂方》、《方法考》等,均佚。子名河,亦业医。
-
证治针经
《证治针经》综合性医书。四卷。清·郭诚勋辑于1823年。全书以歌赋体裁分述内科、妇科病证证治,赋文之后均有简注,各篇之末附列治疗方剂。为医学入门书。现存初刻本等清刻本。
-
识病捷法
《识病捷法》综合性医书,十卷。作者论述内科杂病及女科、五官、口齿、金疮病证,简述其病因、脉象于辨证论治较详。编次的特点,以脾胃诸证列于前,其他各病证除女科外,不列专卷叙述。现存明刻本,明抄本。
-
乾坤生意
《乾坤生意》综合性医书。二卷。明·朱权撰。约刊于14世纪末。内容分述用药大略、运气、各科病证治法以及丹药、膏药、针灸等、卷帙不多,包罗颇广。现存明刻本。
-
丘浚
丘浚明代医家。一作邱浚,字仲深,号琼台。琼山(今属海南)人。尝任官职至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等。后旁通医术,尝博览群医书共三十六家,并录其中之效方验方,成《群书抄方》一卷行世。
-
吕震名
吕震名(1798~1852)为清代官吏兼医生。字建勋,号 村。浙江杭州人。1825年(道光五年)举人,曾任直隶州同等官职。嗜好医书,为人治病,多宗《内经》、《伤寒论》等古法,于1850年编撰有《内经要论》、《伤寒寻源》等书。
-
陆心源
陆心源清代医家。字刚甫、潜园,号存斋,尝任福建盐运使。家中藏书甚多,自著《诸病源候论校》、《外台秘要校》,其《奭宋楼藏书志》及《十万卷楼丛书》,前者为医家类藏书,后者亦有部分医书包括其中。
-
李柱国
李柱国汉代医家。履贯未详。曾于汉成帝时任御医,参与校订医经、经方,计医经七家共二百十六卷,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另有神仙家(养生)。史家认为系我国校勘医书之第一人。
-
金澍
金澍清代医家。字具瞻。浙江海宁人。精儿科。遇危证常通宵不眠,翻阅医书,故治疗多效。撰有《本草分剂》,今佚。
-
黄惕斋
黄惕斋清代医家。鹤湘(今湖南芷江)人。辑《胎产集要》三卷,详论胎前、临产及产后诸症之诊断与治疗,内容多抄自《达生篇》等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