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代
世代(generation)是指完成一个生命周期的过程。
-
世代交替
植物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二倍体世代),和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单倍体世代)有规律的交替出现的现象叫世代交替。(2)异型(不等世代型)世代交替:指生活史中孢子体和配子体在形态、大小、构造和独立生活等方面均有区别。种子植物型世代交替,孢子体发达,配子体非常简化,寄生于孢子体上不能独立生活等。
-
孢子体
1产生孢子进行无性生殖的世代称为孢子体世代(sporophyticgeneration),这个世代的生物体称为孢子体。在孢子形成中,一般伴有减数分裂。孢子体(核相2n)和配子体(核相n),在生活史上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为世代交替。(罗延俊译)2如苔藓类中,尤其是孢子囊为大形的,以至植物体几乎为孢子囊所占有的孢子体而言。
-
变化主因分析
变化主因分析指寻找居住在某个区域的种群从一个世代到另一个世代的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以及主要原因作用下的发育阶段的方法。莫里斯(1963)对野外种群获得的再生产曲线,如在两轴取对数,则大致可得直线,以此经验事实为基础,考虑预期变化主因的影响,适当变动其回归关系,就可推导出预测虫害发生量的公式(莫里斯法)。
-
突变率
突变率通常是指突变的发生率,表示每一生物体每一世代发生某一突变的频率。自发突变主要发生在DNA复制的时候,像人这样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中,某一基因座位每个配子每个世代的自发突变率一般等于成熟精子(或卵)中带有新发生突变(即不是祖先传下来的)的精子(或卵)的比例。
-
大球型
在多室性有孔虫类,同一种有大型第一小室和小型第一小室二种类型,前者称为大球型,后者称为小球型。即一个主核解体而产生许多二次核。这些二次核进行二次减数分裂后,成为有鞭毛配子,离开母体,与不同母体的配子接合形成合子。小球型成长后,以变形虫状胚子进行无性生殖,这样,大球世代和小球世代相互进行世代交替。
-
半知菌类
半知菌类是有性世代不明的真菌。在真菌生活史中,可以看到有性繁殖时期和只进行无性繁殖时期。只进行无性繁殖的为不完全型,此期为无性世代。一些半知菌,根据其菌丝和营养孢子的特征,有的也可以归入壶菌、接合菌、担子菌等类群中。对这类真菌现在是以形态学特征和分生孢子形成过程为基础,来进行人为分类的。
-
最适密度
最适密度(optimumdensity)指种群中每个个体的生存概率、*繁殖率、平均发育速度、体重、寿命等能达最高值的种群密度。繁殖率的数值显著降低、大于或小于最适密度的值,一般称为过密(overcrowding)或过疏(un-dercrowding)。
-
无配生殖
相应于高等生物的无性生殖(营养生殖)而把原生动物的无性生殖特称为无配生殖。在孢子虫类,进行这种生殖的个体称为滋养子(trophozoite),从滋养子生出的子个体称为裂殖子(或称为裂殖体)。无配生殖世代(无性生殖世代)和配子生殖世代(有性生殖世代)的交替,则为一次世代交替。
-
包括适应度
包括适应度是对断定近缘个体间带来适应度上相互作用的遗传性状,在自然选择中有利或不利的尺度而言。与S1对立的遗传性状SD对中立的,即在R=α(△α=△β=0)时,在S1比S0在自然选择中更为有利的条件下,可推测为:(△α+ν△β)>0(2)例如,从定义可知S1在利他行为的情况下,△α=-C<0,△β=B>0;
-
遗传漂变
由于某种机会,某一等位基因频率的群体(尤其是在小群体)中出现世代传递的波动现象称为遗传漂变(geneticdrift),也称为随机遗传漂变(randomgeneticsdrift)。在大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个体所生子女数的波动,对基因频率不会有明显影响。例如,太平洋的东卡罗林岛中有5%的人患先天性色盲。
-
持久饰变
持久饰变亦称为持续变异。(2)在含有钙离子的溶液中成长率的改变;在壳变形虫类(Testa-cna)的钟壳虫(Arcella),和团藻虫类的盘藻虫(Gonium)等原生动物中,以及在真菌、细菌中类似此类停止处理后变异仍能持续几代的现象是比较多的,并在果蝇中也有所发现。
-
大发生
大发生是指生物的种群密度水平比平常显著增高而言。对此曾有与太阳黑子周期有关的说法,但其关系不一定密切,现在支持这种说法的人是不多的。大发生常伴有集群迁移,在地区上扩大移动。在哺乳类虽然也有这方面的例子,但最明显的还是蝗虫类(locusts),在其大发生的过程中伴有密度效应引起的个体生理和行为上的变化。
-
异常发生
大发生是指生物的种群密度水平比平常显著增高而言。对此曾有与太阳黑子周期有关的说法,但其关系不一定密切,现在支持这种说法的人是不多的。大发生常伴有集群迁移,在地区上扩大移动。在哺乳类虽然也有这方面的例子,但最明显的还是蝗虫类(locusts),在其大发生的过程中伴有密度效应引起的个体生理和行为上的变化。
-
持续变异
持久饰变亦称为持续变异。(2)在含有钙离子的溶液中成长率的改变;在壳变形虫类(Testa-cna)的钟壳虫(Arcella),和团藻虫类的盘藻虫(Gonium)等原生动物中,以及在真菌、细菌中类似此类停止处理后变异仍能持续几代的现象是比较多的,并在果蝇中也有所发现。
-
种群的指数增长
达尔文也曾计算过繁殖缓慢的大象的个体。因为限制生物增长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即环境阻力的存在(如有限的生存空间和食物,种内和种间竞争,天敌的捕食,疾病和不良气候条件等)和生物的年龄变化等必然影响到种群的出生率和存活数目,从而降低种群的实际增长率,使个体数目不可能无限地增长下去。
-
基因型频率
基因型频率是在随机交配群体中,设一基因座有两种等位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为p和q,基因型AA、Aa和aa的频率分别为p2,2pq和q2,则该群体为遗传平衡群体,不随世代变化。维持遗传平衡的条件是:群体无限大,没有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
-
单倍性植物
单倍性植物是二倍性植物或单元二倍性植物的对应词。在一个生活史中,只有单元的配子体发达,孢子体仅是合子的植物是为单倍性植物。生活史用dH来表示,因此虽有单元或双元的核相交替,但因由于多倍接合子很快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形成多倍世代,没有世代交替( 藻,水绵)。
-
基因频率
基因频率(genefrequency)是指在某一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的数目除以该基因座位上可能出现的全部等位基因总数的值。这个原理可以推广到一般群体内婚配,如以群体中MN表型(基因型)的具体样本数被所观察到总数相除即可得到(转换)相对频率数。维持遗传平衡的条件是:群体无限大,没有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
-
钵水母类
钵水母类亦称真水母类。其水螅型称为水母水螅,体形很小,很少形成群体。而水母型是大型的钵水母,具八辐射对称结构。水螅体藉无性生殖(横裂,形成横裂体)形成碟状体。碟状体发育成熟而成为有性世代的水母(世代交替)。中胶层具细胞构造。伞缘之感觉器官为触手囊(tenta-culocyst),其平衡石起源于内胚层。
-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是公共卫生中的一个重要科目,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探讨如何预防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一门学科,它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一般来说,世代研究比病例-对照研究的结论较可靠,但世代研究耗时很长(如研究吸烟和肺癌的关系要数十年的时间),需要更多的资源。
-
传播生殖
传播生殖是孢子虫类的一种生殖类型。进入寄主体内的孢子虫等营养体(trophzoite)通过无性繁殖分裂成许多裂殖子(merozoite),由裂殖子进一步产生裂殖子的过程(裂体生殖)完成后,便形成有性的配子母细胞。然后由雌雄配子结合产生合子,进一步分裂最后变成孢子虫,又开始新的感染。
-
近亲交配
近交的基本遗传效应是导致群体中的纯合体频率上升或杂合体频率下降。假定试验以基因型为Aa的一株小麦开始(自交0代),则各自交世代的基因型及其频率变化如下:由上表可知:自交0代,1代,…对于这些天然近交生物,在生产上应尽量采用近交,以保持优良性状的相对一致性,即保持优良品种的“种性”。
-
表现型延迟现象
表现型延迟现象是新获得的性状延迟表现的现象。一般诱变剂处理后所发生的突变需要经过好几个世代才能表现出细胞性状的变化。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基因虽然发生了突变,但在突变前所产生的物质未被耗尽之前细胞不会表现出突变的性状(例如大肠杆菌中从野生型变成甲硫氨酸缺陷型这种突变)。
-
超亲分离
超亲分离指在杂种的分离世代中,出现某种性状超越双亲的个体现象。例如A,B,C,这三个同效基因,在使白花向红花形成有累加的作用,也就是显性基因的数目多少与显出红色的程度有关。这个现象表明,通过育种有可能育成比两个亲本都要优越的品种,故育成品种的高产性和早熟性等往往都是这样得到的。
-
同族鼠
同族鼠是指二个以上系统之间有一部分基因不同而其它基因都相同的纯系鼠,例如C57BL/10(H-2b)系与DBA/2(H-2d)系为不同的系统,但C57BL/10鼠的H-2基因用DBA/2的同基因置换了的B10.D2鼠,有H-2d,但其它基因与C57BL/10是相同的,称B10.D2与C57BL/10为同族。这对现代免疫学是很大的贡献。
-
同系种
同系种是根据“一起重复世代”的意思而制定的词。原生动物(尤其是纤毛虫)的分类学的种,分成被性隔离的多数群。在此群内可能进行杂交和基因交换,在遗传学上被认为是种,因为形态学的特征在各群中区别不出,所以只能用这样的词来称呼(T.M.Son-neborn,1957)。
-
雌雄异株
雌雄异株指在具有单性花的种子植物中,雌花与雄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株体而言。仅有雌花的植株称为雌株,仅有雄花的称为雄株。苔藓和蕨类植物雌雄两性的繁殖器宫是分别在不同的株体上形成的,例如槐叶(SalvinianatansAll.)和(MarsileaquadrifoliaL.)的原叶体,苔藓类植物的原丝体,最初的有性世代也称为雌雄异株。
-
维管束植物
通常认为只有由绿藻类发展而来的类群才有维管束,这种归类方法,进行系统分类困难较少,所以多把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都包括在一起使用。孢子体生活于陆地,有维管束,地上部从茎分化出叶,叶上产生孢子,最后孢子叶按一定程序集结成花。雄配子有二至多数尾鞭型鞭毛,不久消失,由花粉管完成直接受精。
-
单倍染色体数
单倍染色体数指配子及配子世代所具有的染色体数目,以n来表示。
-
无性原植体
无性原植体是绿藻及褐藻中由无性孢子发芽所生成的小形丝状体,初看与配子体相似,是生活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有时这种侧枝可以长成成体,但一般具有多子囊形态的孢子囊或单子囊分化成的小型原植体,重复若干世代,生成小型无性原植体。这种无性原植体有时也称为原丝体,但易与苔类中的原丝体混淆。
-
系谱育种
系谱育种是自交植物中采用的一种杂交育种,即从杂种的初期世代进行个体选择,把下一代作为系统进行培育鉴别。相反,在多基因遗传的性状中,此法往往有错误淘汰优良个体的危险,日本的水稻和小麦育种完全采用此法,但在高产品种的育种时,已趋向于采用群体育种法。
-
细胞周期
生命是从一代向下一代传递的连续过程,因此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从头开始的过程。分裂期又进一步分为前期、中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五个时期,间期中间夹着一个进行DNA合成的时期(S期),所以它可分为G1期、S期、G2期三个时期。一个细胞周期所需要的时间是一个世代的时间。
-
群体选择
一个种群如能分割为彼此不相同的小群,则自然选择就可能在各小群之间发生,这样的选择称为群体选择。达尔文所指的自然选择通常指个体选择。其后,哈密顿(W.Hamilton)等提出广义适合度概念。利他行为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的作用是:作出牺牲的个体,借助于自己近亲的努力,对未来世代的遗传作出了贡献。
-
进化的层次
进化的层次是生物进化所包括的等级。例如种内进化、物种形成、种上进化等。物种形成又称宏观进化(macroevolution),一般指基因频率发生了剧烈的改变、导致生殖隔离、形成新种的过程。依照达尔文主义和现代综合进化论的观点,种内进化、物种形成和巨进化的机理都是一致的,只是程度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差别。
-
选择压
选择压是指在2个相对性状之间,一个性状被选择而生存下来的优势,或者说,在2个基因频率之间,一个比另一个更能生存下来的优势。假如一个基因的选择压为0.001,那么一个频率为0.00001的显性基因只要23400个世代就可增加到0.99的频率。在自然界,当选择压高的时候,在短时期中就可以形成新的品种。
-
单位性状
单位性状指孟德尔式遗传的性状(H.K.Hayes,R.J.Garber,1927)。例如在高等动植物的双元世代中,某一个体和具有与之在形态或生理上性状不同的个体进行杂交时,在F2中具有双亲性状的个体比例为3∶1时,一般就把双亲之间的这种不同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
黄瘤孢
拼音名:HuánɡLiúBāo别名:黄麻球孢霉来源:药材基源:为丛梗孢科真菌黄瘤孢菌的孢子粉。)Fr.[MacorchrysospermumBull.]采收和储藏:夏季孢子成熟时采收,晒干。原形态:黄瘤孢菌菌丝分枝,有横隔,近透明无色,匍匐着生。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多见于夏雨连绵的季节。性味:微苦;性温归经:肺经功能主治:止血。
-
栗蚕
栗蚕是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每年完成一个世代,以卵越冬。栗蚕的生长东北各省成虫于8月下旬开始羽化,9月上中旬大批羽化,下午5-8时为羽化最盛时刻。成虫白天不动,夜间开始活动,晨3-7时为交配盛期,交配约12小时离对,一般产卵于树干基部离地1m上下的树皮隙缝中,卵成块,每块卵数不一,少则数十粒,多则百余粒。
-
席伯珍
有《席横家针灸书》《席弘赋》。先世为明堂之官。席弘(一世)——席灵阳(二世)——席玄虚(三世)——席洞玄(四世)——席松隐(五世)——席云谷(六世)——席素轩(七世)——席雪轩(八世)——席秋轩(九世)——席顺轩,字信卿;席肖轩,名友欲(十世)——席天章(十一世)——席伯珍(十二世)。
-
席灵阳
有《席横家针灸书》《席弘赋》。先世为明堂之官。席弘(一世)——席灵阳(二世)——席玄虚(三世)——席洞玄(四世)——席松隐(五世)——席云谷(六世)——席素轩(七世)——席雪轩(八世)——席秋轩(九世)——席顺轩,字信卿;席肖轩,名友欲(十世)——席天章(十一世)——席伯珍(十二世)。
-
席松隐
有《席横家针灸书》《席弘赋》。先世为明堂之官。席弘(一世)——席灵阳(二世)——席玄虚(三世)——席洞玄(四世)——席松隐(五世)——席云谷(六世)——席素轩(七世)——席雪轩(八世)——席秋轩(九世)——席顺轩,字信卿;席肖轩,名友欲(十世)——席天章(十一世)——席伯珍(十二世)。
-
席秋轩
有《席横家针灸书》《席弘赋》。先世为明堂之官。席弘(一世)——席灵阳(二世)——席玄虚(三世)——席洞玄(四世)——席松隐(五世)——席云谷(六世)——席素轩(七世)——席雪轩(八世)——席秋轩(九世)——席顺轩,字信卿;席肖轩,名友欲(十世)——席天章(十一世)——席伯珍(十二世)。
-
席顺轩
有《席横家针灸书》《席弘赋》。先世为明堂之官。席弘(一世)——席灵阳(二世)——席玄虚(三世)——席洞玄(四世)——席松隐(五世)——席云谷(六世)——席素轩(七世)——席雪轩(八世)——席秋轩(九世)——席顺轩,字信卿;席肖轩,名友欲(十世)——席天章(十一世)——席伯珍(十二世)。
-
刘资深
刘资深为元代医生。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世代为医,精通医术。擅长治疗传染病。
-
兼性滞育
兼性滞育(facultativediapause)是指病媒昆虫只在某一世代的特定虫态进入滞育,环境条件适于继续生长时不进入滞育,否则就进入滞育的情况。
-
孙相
孙相为元代医生。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元末官山西平阳府医学教授。世代业医,子思忠为明初名医,孙奉源、典科等皆继其术,曾孙孙希礼以医名世。
-
傅山
简介:傅山(1607-1684年),明末清初医学家、文学家。明亡后,居土穴中,奉母,坚不仕清。一说《傅青主女科》节自陈士铎《辨证录》等医书,系托名著作。另著有《大小诸症方论》(1673年),据顾炎武序(1673年)称“予友傅青主先生手著女科一卷、《小儿科》一卷、《男科杂症》一卷”,可见以上医书确为傅氏所著。
-
王燕昌
王燕昌为清代医学家,字汉皋。河南固始人,家中七代为医,著有《王氏医存》一书(1874年刊行)。家中世代业医,燕昌得其祖传医技,并有所发展,常能起沉疴,为时医称道。曾任幕僚,议论医药之事,常加记录,积久而成帙,集成《王氏医存》十七卷,所论有医学理论、诊断及药物,于杂病之诊治,亦颇有心得。
-
张琰
张琰清代医家。字逊玉,山东宁阳县人。世代业医,尝祖承聂久吾之种痘术,普及种痘术,为人种痘达万人。晚年撰《种痘新书》,为我国早期种痘方面的专书,内容丰富,影响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