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亦鼎
吴亦鼎为清代针灸学家。歙县(今属安徽)人。著有《神灸经纶》四卷,对针灸临床辨证论治及灸法理论都有所阐发。平时留心医药,遂精于医理,又鉴于历代医家均重药疗、针疗而忽略灸治,乃收集王焘《外台秘要》及西方子之灸法,编撰《神灸经论》。另又撰有《麻疹备要方论》,现均有刊印本行世。
-
吴砚丞
吴砚丞即吴亦鼎。吴亦鼎为清代针灸学家。亦鼎乃其派名,名步蟾,字定之,号砚丞。歙县(今属安徽)人。著有《神灸经纶》四卷,对针灸临床辨证论治及灸法理论都有所阐发。
-
灸后调养
灸后调养即施灸之后的护理调养。吴亦鼎《神灸经纶·卷之一》提出“避风寒、节饮食、慎起居、戒恼怒、平心静气,以养正祛邪”。
-
蓄艾
蓄艾指蓄藏保管艾叶。见吴亦鼎《神灸经纶·卷之一》:“凡物多取新鲜,惟艾取陈久者良……必随时收蓄风干,净去尘垢,捣成熟艾,待三年之后,燥气解,性温和,方可取用。”
-
神灸经纶
《神灸经纶》为书名,清·吴亦鼎撰著。成书于咸丰三年(1853年)。本书内容专论灸法,详列蓄艾、用艾、灸忌、经脉循行、穴位主治等。临床应用强调辨证论治。卷一论灸疗的方法、禁忌、灸后调养、经络循环及释周身部位名称;卷二为十二经、奇经八脉的经穴位置与灸法;作者认为“针之手法未可以言传,灸之穴法尚可以度识”。
-
五养说
“五养说”即养心、养肝、养脾、养肺、养肾的理论。见吴亦鼎《神灸经纶·卷之一》转引《寿世青编》。
-
晕灸
晕灸为灸法术语。指施灸过程中突然发生的晕厥现象。患者感觉头晕、恶心、目眩、心悸,继而出现面色苍白、冷汗出、四肢厥逆、血压降低、脉搏散弱,甚至突然意识丧失。多因体质虚弱、情绪紧张,或艾炷过大、壮数太多、火力过猛所引起。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与晕针相同。《寿世保元》灸法:“着火有眩晕者,神气虚也。
-
下火
下火指点燃艾条的火源。见吴亦鼎《神灸经纶·卷之一》:“灸法下火,宜用阳燧……其次用线香火,或麻油灯、蜡烛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