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
问①询问。《素问·三部九候论》:“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②论,分辨。《素问·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
十问
十问是古人所总结的问诊十项重点内容,文献所载略有出入,一般指问寒热、问出汗、问头身、问二便、问饮食、问胸胁、问耳聋、问口渴、问旧病、问病因等。《景岳全书·传忠录》:“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因脉色察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
-
便
《灵枢·口问》:“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素问·刺疟论》:“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小便不利如癃状。”《素问·阴阳别论》:“便血一升。”《灵枢·师传》:“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灵枢·玉版》:“肩项中不便。”
-
伤寒抉疑
清·程云来问,喻嘉言答(此即《尚论后篇·答问篇》)。1768年程氏提出有关伤寒发病、病理、临床辨证和治疗等方面的疑问共16问,喻氏一一予以答辨。28年后,复由徐彬传录刊行,题名《伤寒抉疑》。现存《尚论篇全书》本。
-
近似回答症
近似回答症指患者对简单问题的回答是相似而不正确,或似一个相关的问题的应答。说明患者是理解所问问题的,但答题近似而不准确,给人一种好似故意做作的印象。因本症系Ganser首先在待审的严重罪犯中发现的,故亦称Ganser征,多见于癔症,亦见于急性精神分裂症的青春期。
-
持续言语
持续言语指患者单调地重复某一概念,或对于某些不同的问题,总是用第一次回答的话来回答,思维联想在某一概念上停滞不前。如医生问:“你多大了?”患者答:“56岁,”又问他职业,仍答:“56岁”,直到反复多次后才回答职业。见于癫痫性精神障碍或脑器质性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
鸟笼逻辑
鸟笼逻辑: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是不是死了?”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
蟠肠生
蟠肠生病名。清·周登庸《续广达生编》卷三:“问蟠肠生是何缘故,是用力过度耳,产母平日气虚,临产用力努挣,浑身气血下注,以致肠随儿下。一次如此,下次又复如此,若能等到瓜熟蒂落,焉有此怪异?”即盘肠生。
-
黄崩
黄崩病证名。《脉经》卷九:“问曰:五崩何等类?师曰:……黄崩者形如烂瓜……”指妇女阴道有大量黄色液体流出。治宜健脾除湿。方用补中益气汤加苍术、黄柏、乌贼骨。参见崩漏条。
-
许咏
许咏唐代医家。一作许詠或许泳。其生平履贯欠详。据载其曾著《六十四问》(一作《六十四问秘要方》)未见行世。
-
许詠
许詠为唐代医家。生活于8~9世纪间。曾任御医。著有《六十四问》1卷。《宋史·艺文志、》作许泳。著《六十四问秘要方》1卷。均佚。
-
行医八事图
《行医八事图》为医论著作。清·丁雄飞撰,刊于1695年。丁氏总结诊治疾病,不外乎地、时、望、闻、问、切、论、订(即审风土、按时令、望形色、闻声音、问情状、切脉理、论治法、订药物)八事,遂作图式,以利论述,辑入《檀几丛书·二集》中。
-
郑沛
郑沛(1866-1918年)清代医家。字雨仁,号问山。安徽歙县人。郑大樽之子。世以喉科为业。著《运气图解》、《问山医案》。兼工篆刻,得徽派正传。
-
徐行
徐行①明末清初医家。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因病自学医经医方。精脉诊,擅治伤寒。尝撰《伤寒论遥问》十四卷(1672年)、《伤寒续论遥问》四卷,后附有《张仲景伤寒原方遥问》。另撰《脉经直指碎金集》,未见刊行。②清代医家。字安步,一字鉴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著有《内经旁训》、《医学蒙求》四卷(1804年)。
-
朱奉议
朱奉议即朱肱。1114年(政和四年)宋王朝提倡医学,起用为医学博士。1118年,将《伤寒百问》重加校正,并加附方,刻为《南阳活人书》二十卷,对张仲景学说有所发挥和补充。主张以经络论六经,重视证脉合参和辨证处方,强调伤寒与温病有别,并汲取汉以后方药对《伤寒论》加以补充,对伤寒学有一定的发展。
-
四诊合参
四诊合参是指综合运用望、闻、问、切4种基本方法,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综合,为准确辨病辨证提供依据的中医诊断原则。辨证过程中,必须把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才能确切地判断疾病的病机所在、寒热虚实、标本缓急,正确地指导治疗。要防止片面夸大某一诊法的作用,以一诊代替四诊。
-
脉冲噪声
脉冲噪声指持续时间≤0.5s,间隔时问1s,A声级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的噪声。
-
身经通考
《身经通考》为书名。清·李潆撰。四卷。成书约雍正元年(1723年)。内容包括“身经答问”“身经脉说”等几部分。现有清·康熙间刻本。
-
指法
指法即针刺手法。《针灸大成·附辩》:“或问今医用针,动辄以袖复手,暗行指法。”
-
偏穴
偏穴与正穴相对,即不属于经穴的穴位。《针灸聚英》:“或问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其动应衣,脉宗气也,而不系于补泻之列,岂以偏穴而废之欤。”或指不经常使用的穴位。
-
干𧏾
干𧏾为病名,指虫蚀下部所致的疾患。《备急千金要方·大肠腑》:“干𧏾,不甚泄痢而下部疮痒,不问干湿,久则杀人。”
-
工巧神圣
工巧神圣指诊病的四种技能技巧。《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工巧神圣,可得闻乎?”《难经·六十一难》:“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
才蓬多吉
专攻医学,著有《秘诀千万舍利》、《四部医典尸注·水晶彩函》、《四部医典问难·银镜》等多种。又在夏却恩嘎寺中会集湟、洛、甲及阿、娘·工布等地的名议共同议论医学,联合著成《珍宝药物形态识别》、《药味铁鬘》、《甘露宝库》等著作,对药物的性味、形态、功效及作用均有较多论述。
-
习医钤法
《习医钤法》即《陆氏三世医验》,为医案著作,5卷,明·陆嶽及其子肖愚、孙祖愚撰,刊于1838年。内载一世医案66例;附陆氏自制各方。医案详载病状、病因及望、闻、问、切辨证过程,治疗能抓住主要病证,或舍证从脉,或舍脉从证,随证处方,灵活化裁。如胎逆重用大黄峻下,痢疾用补塞法等。治法寓变于常,颇有特色。
-
马昌运
马昌运为宋代医家,著有《黄帝素问入试秘宝》7卷,已佚。
-
王尚
王尚为明末医生,休宁(今属安徽)人,一说浙江富阳人。少习外科。因母病求医于浦江(今属浙江)获愈,又得授药草。后以此药治跌压折伤、气绝口噤者,启齿下药多得生。颅裂额破,敷药亦可愈。且能治腹破肠出,以桑皮线缝合。求治者踵接,不问贫富。卒于清初。
-
王文之
王文之为清代医家,字子固,籍贯不详。撰《眼科百问》一书(1657年刊)。
-
传染
传染是指疠气相互传播而造成新的感染的发病途径。《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温疫论·原序》:“崇祯辛巳,疫气流行,山东、浙省、南北两直,感者尤多,至五、六月益甚,或至阖门传染。”
-
卢经裒腋
《卢经裒腋》为书名。作者谓医道以《内》、《难》为宗,不明医经则医术无由;《难经》概括《内经》言要义密,而注之者瑕瑜互见。遂旁参诸家,择其精粹,间附己意,以成此书。其《难经》正文以滑寿《难经本义》为主,若有不足,则择诸家善者从之。后附“或问”一篇,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者,自设问答,予以辨析。
-
目夕昏
目夕昏为症状名。即目常日夕昏。谓至傍晚则目视昏矇。乃“阴血亏损,阳气消耗,以致水火不济矣,所以至日将暮而昏也”(清·王子固《眼科百问》)。属雀目范围。
-
外科问答
《外科问答》为书名。清·高憩云撰。刊于1917年。高氏以问答形式,将外科证治通则及中西治法之异汇为一集。全书凡164问,论证明晰,中西医说互参,学术、临床并重。现有《高憩云外科全书》等多种刊本。
-
司马大复
司马大复为明代医家。字铭鞠。无锡(今属江苏)人。其医得虞山缪希雍之传。希雍所著《医学广笔记》中,多载其语。言行谨饬,无问贫富,人益重之。后任职于太医院,举乡饮宾。
-
陆氏
陆氏为明代女医生。无锡(今属江苏)人。永乐(1403~1424)年间有医名。熟谙医理,临证经验丰富,验案颇多。受召入宫为太后审病问疾,侍内多年,后告老归里。
-
岁候
岁候为运气术语。每岁天地之气的始终。《素·问·六微旨大论》:“愿闻其岁候何如?”张景岳注:“岁候者,通岁之大候,……总其气数之始也。”
-
自复
自复指疫病后期,不因劳复、食复等因素,而由于病邪未尽而复发者,称“自复”。见《温疫论》下卷:“若无故自复者,以伏邪未尽,此名自复。当问前得某证,所发亦某证,稍与前药,以撤其余邪,自然获愈。”
-
点扩散函数
点扩散函数(pointspreadfunction,PSF)是用来评估一个成像系统的最小空间分辨距离的函数。PSF并不是均衡的,因而在不同的方向有不同的最小空问的分辨距离。如果受检目标正好由两个理想G点组成,其距离正好是FWHM,那么这两点就刚好可以在成像中被分辨出,这一例证正好是高斯分布的点扩散函数(GaussianPSF)。
-
远程放射学
概述:远程放射学(teleradiology)是指医学数字影像从采集点到一个远程地点,通过网信通讯系统来进行诊断和会诊的一门学科。远程放射学的目的:远程放射学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远程的实时会诊,来传播专业技术并改善放射保健。第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是责任:谁真正对患者和诊断来负责?
-
能级
量子理论预言并且用物理数据证明,很多系统中的要素(如原子)仅有一定程度状态的能量,而其他状态的能量是不允许存在的。那么,存在于原子壳电子中、原子的质子中和中子及原子核中的这种允许的能量状态称为能级(energylevel)。
-
邬有坦
邬有坦为明初医家。字直斋,别号静虚老人。新昌(今属浙江)人。从邹守益问业,遇喻崇墅,敬事之,得其秘药方书,遂精通医术,疗治多效。著《神楼秘笈》、《医学指南》、《诊视家秘》、《卫生金镜》等,未见传世。
-
齐王侍医遂
齐王侍医遂为汉代医家。习经方,学识精博,为齐王侍医。因病,自炼五石散服之。曾问于淳于意,意诊其病中热,嘱不可服五石,否则将发痈。遂不以为然,发疽而死。
-
米久才旦
米久才旦为明代藏族医学家。专攻医学,著有《秘诀千万舍利》、《四部医典尸注·水晶彩函》、《四部医典问难·银镜》等多种。又在夏却恩嘎寺中会集湟、洛、甲及阿、娘·工布等地的名议共同议论医学,联合著成《珍宝药物形态识别》、《药味铁鬘》、《甘露宝库》等著作,对药物的性味、形态、功效及作用均有较多论述。
-
安金藏
711)为唐代医家。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为太常工籍(医匠),后迁右武卫中郎将等职。载初元年(689),武则天称制,有诬皇嗣异谋者,武后诏来俊臣问状,金藏剖心以明皇嗣不反,引佩刀自剖腹,肠出被地,眩而仆。武后闻大惊,舆至禁中,命高医纳肠,以桑皮线缝合,经一宿而复苏。
-
阴证咳逆
概述:阴证咳逆为病证名。指呃逆之属寒者。见《类证活人书·问咳逆》。辨证论治:《杂病源流犀烛·呃逆源流》:“呃逆阴症,胃寒脉细虚极,宜丁香柿蒂散、羌活附子汤。”也可用乳香、硫黄、陈艾研末,用好酒一钟,煎数沸,乘热嗅病人鼻,外用生姜擦胸前;或用荔枝七个,连核烧枯,研为细末,开水调服。
-
吴门治验录
《吴门治验录》医案著作。清·顾金寿撰于1822年。本书所收医案以内科杂病为主。顾氏医案的特点有三,其一:每案记载从发病至病愈的全过程。其二:治法比较灵活,能随证而变。其三:案末以问难形式,详析病因、病理和方治。现存四种清刻本,及上海千顷堂石印本。
-
瘟
瘟瘟疫。感受疫疬之气而发生的多种流行性急性烈性传染病的总称。《素问·遗篇·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
月色皆浓
月色皆浓为病证名。见清·黄惠然《黄乔岳眼科全集》。谓目至黄昏则视物不清。本病多因阴血亏损,阳气消耗,以致水火不济而成。参见目常日夕昏:目常日夕昏为病证名。谓至傍晚则目视昏矇。乃“阴血亏损,阳气消耗,以致水火不济矣,所以至日将暮而昏也”(清·王子固《眼科百问》)。属雀目范围。
-
余元度
余元度清代医家。里籍欠详。师事“镜机子”,尽得其传。反对过分强调脉之重要性,主张四诊合参,盖因内病必形诸外,故先望、闻、问,切不可仅以切脉断病。其甥将其医论录辑为《用药心法》,未见传世。
-
易大艮
易大艮明末医生。临川(今江西抚州)人。著《医案》一卷(1644年)。治案以据脉求因,层层设问以剖析病情、病因、病理变化及处方用药为特点,治法以开郁为先,继用补益,案末附自创方11首。收入《医林指月》。
-
医级
《医级》综合性医书。又名《医级宝鉴》。清·董西园纂。本书摘录历代医著,辨证立方,作为学医入门之阶墀。卷首题《必自集》,总论医理及诊治之法,除综合前人论述外,作者也有阐发:卷一-二伤寒;卷三-五杂病;卷六女科;卷七-九类方;卷十脉诀。卷末题《无问录》,内容总论阴阳、脏腑、四诊八纲、治则等医理和治法。
-
医和
医和为春秋时期秦国医家。晋何又问其故,医和进一步阐释:“天有六气,淫生六疾,过则为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未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这是我国古代最早提出六淫致病的论述,也反映当时对疾病病因的认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