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环山
许环山即许梦熊。许梦熊为明代医生。字环山。祖籍江苏金陵。祖父曾任太医院医官,他迁居于仪真县(今江苏仪征),以医术在当地闻名,主张依五行原理而用药。
-
许梦熊
许梦熊为明代医生。字环山。祖籍江苏金陵。祖父曾任太医院医官,他迁居于仪真县(今江苏仪征),以医术在当地闻名,主张依五行原理而用药。
-
伤寒论方解
《伤寒论方解》为伤寒著作。中国医学科学院江苏分院中医研究所编著。本书诠释《伤寒论》方,除引述前人较好的方解外,并能结合现代的临床使用经验,介绍具体方剂(包括药物组成、调剂用法、原书指证、前贤阐述、拟用剂量、适应证、禁忌证、补充讲解八项)。论述简要,条理比较清晰。1959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
红杏老人
红杏老人即陈邦贤。1976)为现代医史学家。字冶愚,自号红杏老人。江苏镇江人。早年跟随丁福保学医,后专攻中国医学史。于1919年写成我国第一部医史著作《中国医学史》。陈氏治学勤勉,其医史著作于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并被译成日文出版。建国后,任中医研究院医史研究室副主任,并任政协全国委员会第四届委员。
-
吕大章
吕大章即吕夔。吕夔(kuí奎,16世纪)明代医家。本姓承,后改姓吕。江苏江阴人。先学儒,后改学医,精心研究,博访医方,医术逐渐熟练,在当地有“吕仙”之称。江苏地区疫病流行时,救治甚多,嘉靖时(1523~1566)曾在太医院任职。著有《运气发挥》、《经络详据》、《脉理明辨》、《治法捷要》等书,均佚。
-
承夔
承夔为明代医家。依舅改姓为吕,即吕夔。吕夔为明代医家。字大章。江苏江阴人。精方脉经络,人称吕仙。江苏地区疾疫流行时,救活甚多,曾在太医院任职。著有《运气发挥》《经络详据》等书,均佚。
-
吕夔
吕夔(kuí奎,16世纪)明代医家。本姓承,后改姓吕。江苏江阴人。先学儒,后改学医,精心研究,博访医方,医术逐渐熟练,在当地有“吕仙”之称。江苏地区疫病流行时,救治甚多,嘉靖时(1523~1566)曾在太医院任职。著有《运气发挥》、《经络详据》、《脉理明辨》、《治法捷要》等书,均佚。
-
吕仙
吕仙即吕夔。吕夔(kuí奎,16世纪)为明代医家。本姓承,后改姓吕。精方脉经络,人称吕仙。先学儒,后改学医,精心研究,博访医方,医术逐渐熟练,在当地有“吕仙”之称。江苏地区疫病流行时,救治甚多,嘉靖时(1523~1566)曾在太医院任职。著有《运气发挥》、《经络详据》、《脉理明辨》、《治法捷要》等书,均佚。
-
修脚术
修脚术脚病的修治技术。明《外科启玄》卷七中已有修脚人的记载。目前依各地风俗差异,大体上有三路师承,即河北路、江苏路、山东路。山东路则以济南为发展中心,技术要求全面,除修脚外,还要求掌握理发等技术。1949年后,经过发掘整理,已有专著出版,使修脚术得以重视,技术得到推广。修脚师傅之社会地位也得以提高。
-
龙青霏
龙青霏即龙柏。龙柏为清代医生。字青霏。长洲(今江苏苏州西南)人。对痧胀的证治有独到见解,撰有《脉药联珠药性考》及《古方考》(有1795年合刻本)。
-
史典
史典为清代医家。字搢臣。江苏扬州人。生平事迹欠详。辑有《愿体医话良方》一书(1838),其内容主要包括急救方法和方药。
-
史子仁
史子仁即史以甲。史以甲为清代医家。字子仁。江苏江都人。年轻时从名医袁秦邮学医,长于脉诊。著有《伤寒正宗》一书(1678),主要是对张仲景著述的注释,并附许叔微、王好古、庞安时等名家的论述。
-
史以甲
史以甲为清代医家。字子仁。江苏江都人。年轻时从名医袁秦邮学医,长于脉诊。著有《伤寒正宗》一书(1678),主要是对张仲景著述的注释,并附许叔微、王好古、庞安时等名家的论述。
-
史搢臣
史搢臣(搢音jìn晋)即史典。史典为清代医家。字搢臣。江苏扬州人。生平事迹欠详。辑有《愿体医话良方》一书(1838),其内容主要包括急救方法和方药。
-
谈允贤
1556),明代女医家。无锡(今属江苏)人。少时得祖父母指点讲解,渐通医学。祖母临终,将平素经验方及制药器具悉数授之,遂正式悬壶济世,每奏奇效。50岁时,将祖传医术参以己验,撰成《女医杂言》1卷。谈允贤与电视剧《女医·明妃传》女主角同名,年代相近(相差二三十年),祖父均为医家,疑为原型。
-
陆氏
陆氏为明代女医生。无锡(今属江苏)人。永乐(1403~1424)年间有医名。熟谙医理,临证经验丰富,验案颇多。受召入宫为太后审病问疾,侍内多年,后告老归里。
-
徐陆氏
徐陆氏为明代女医生。医士徐盂容之妻。无锡(今属江苏)人。以医名。永乐(1403~1424)年间,征召入官,后以老遣归。
-
吴普
吴普三国时医家。广陵(今江苏江都县)人。精于医术,且专长于本草学及养生。吴普向华佗学练“五禽之戏”,坚持锻炼,年九十余而尚牙齿完坚、耳目聪明。吴普且辑有本草书《吴普本草》,原书早佚,为后代某些本草及其他著作引用。近现代尚有人辑出铅印本。另又编集《华佗方》,一作《华佗药方》,已佚。
-
吴道源
吴道源清代医家。字本立,江苏常熟县人。习举子业不售,改攻医学,行医达数十年之久,名噪乡邑。尝著有《痢症汇参》、《女科切要》,现有刊本行世。
-
翁寿承
翁寿承清代医家。一字寿纯,名介寿,号南轩。江苏吴县人。曾任县医学训科。撰有《五行相胜解》一书,以日常所见之情志变化,来印证医籍中所言七情制胜之理。其文散见于《吴医汇讲》中。
-
卫朝楝
卫朝楝清代医家。字去墀,江苏青浦人。为人朴厚,尤精于针灸术,尝著《明堂分类图解》,惜未见传世。
-
王纂
王纂为南朝刘宋时针灸家。海陵(今属江苏泰州)人。据《异苑》载:他少习经方,尤妙针石,治病怪异奇验。后世针灸歌赋中多有称述。
-
王钟岳
王钟岳清代医家。江阴龙砂镇(今属江苏)人。以医名,所著有《王钟岳先生方案》,收入于《龙砂八家医案》中,与龙砂镇其他名医戚云门、姜学山等人医案编为一帙,现有排印本行世,为姜成之所编。
-
王萃农
王萃农清代医家。字聘之,江苏甘泵县人,著有《医学一贯》一卷,现有刻本行世。另有《温病辨证》,未见行世。
-
徐雄
徐雄南北朝时北齐医生。祖籍东莞姑幕(今山东诸城),寄籍丹阳(今江苏南京)。父徐文伯为名医。传家业,医术亦精。
-
徐嗣伯
徐嗣伯南北朝时南齐医家。字叔绍。祖籍东莞姑幕(今山东诸城),寄籍丹阳(今江苏南京)。为徐叔响之子。精医道,擅辨证。曾撰有《徐嗣伯落年方》三卷、《药方》五卷、《杂病论》一卷,均佚。
-
徐道度
徐道度为南北朝时期宋代医家。为徐秋夫之子,徐文伯之父,精医术。徐道度祖籍东莞姑幕(今山东诸城),寄籍丹阳(今江苏南京)。寓居钱塘(今浙江杭州)。精于医术,当时有人称宋代有“五绝”,徐道度之医术为其中之一绝,足见其医术之精。
-
谢元庆
谢元庆(1798-1860年)清代医家。吴中(今江苏苏州)人。以医名世,尤喜携药深入乡里街巷,救人贫病,故有人赠联云:“一生行脚衲,斯世走方医。”曾收集应验良方,编《良方集腋》二卷(1842年),续附一卷,以方便穷乡僻壤自选方药之用。咸丰二年(1852年)王秋樵重刻时,又增补方剂若干,易名《良方集腋合璧》。
-
夏云
夏云(1825-1904年)清代医家。字春农,又字继昭,江苏江都人。幼聪敏,师从名医杨慕昭,又与名医方华林、朱湛溪相切磋,术益精,长于喉证,投药辄效。其治喉之法,主宗陈耕道。著《疫喉浅论》二卷,《会厌论》一卷。
-
殷榘
殷榘明代医生。字度卿,号方山。仪真(今江苏仪征)人。世医出身,承家学,治病有良效,且不计酬。万历癸未(1583年)疾疫流行,仍使人昼夜调治,所活甚多。
-
叶允仁
叶允仁明末清初医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撰有《伤寒指南书》六卷,对张仲景伤寒病之六经脉证,察色诊病,伤寒证治等,均有所论述。但其中有关夹阴伤寒、夹阴中寒等内容,亦受到汪琥等医家之非议。
-
叶万青
叶万青清代医家。字奂若,吴县(今属江苏)人,为温病名家叶天士之曾孙。尝集家藏之叶天士验案,编为《叶氏医案存真》三卷,另有《叶案存真》二卷行世。
-
姚起凤
姚起凤明代医生。仪真(今江苏仪征)人。父芳林业医,名振江淮。起凤少攻举子业,不售,遂改承父业。潜心研究先人之秘书,凡《素问》、《难经》及金元四大家之书莫不研究,术日精。其治病不图名利,不以贫富异视,远近闻名。子骅、骝,均以医名。
-
姚良
姚良为明代针灸家。一作姚亮。字晋卿。吴县(今属江苏)人。据《吴县志》载:曾撰《考古针灸图经》,书佚。
-
杨小谷
杨小谷清代医生,江苏东台县人。系当时江淮一带名医,为“淮扬九仙”之一。
-
杨炜
杨炜清代医家,江苏常州人。生平欠详,著《方义指微》,现存有刻本。
-
杨弘斋
杨弘斋(1891-1971年)现代医家。字敏德,江苏高邮人。从医五十载,善治外证,常以膏药贴治多种内外证,撰有《疡科一得》,为论述其心得之医学经验杂谈。
-
诸葛颍
诸葛颍(539-615年)隋代药学家。丹阳建康(今江苏南京)人。曾任晋王广为太子时之藏药监。大业(605-616)年间,撰有《淮南王食经并目》一百六十五卷,《旧唐书》作《淮南王食经》一百二十卷(《新唐书》作一百三十卷)。另有《淮南王食目》十卷、《淮南王食经音》十三卷。
-
周孝垓
周孝垓清代医家。字平叔。吴县(今属江苏)人。尝编《内经病机纂要》。书以明代《增补内经拾遗方论》为蓝本,载《内经》病机一百四十七证。宗王冰、吴鹤皋、张介宾、马莳注说,间附己见。另著《金匮要略集解》。
-
周祜
周祜明末清初女画家。又名淑祜。江阴(今属江苏)人。画家周仲荣之女。妹周禧,又名周淑禧,自号江上女子,亦工画。姊妹共临文淑之本草图,成《本草图谱》。今有残本五卷,计彩娟药图七十三帧,图形皆源于《本草品汇精要》。
-
周广
周广唐代医生。吴(今江苏苏州)人。从名医纪朋学医,善于观察病人颜色言谈以判断疾患之深浅,治病多奇效。开元年间(713-741年)征至京师,治愈一宫人狂疾,玄宗欲赐以官爵,固辞不受。
-
仲明斋
仲明斋元代医生。江苏宝应县人。精于医术,曾官至医学教授。其子仲昶亦精医,为太医院院判。
-
中医外科临证手册
《中医外科临证手册》外科著作。苏州市中医院编。本书分总论、各论二部分。总论论述外科的范围,外症的分类、命名、病因与辨症等。各论分外痈、内痈、疽、疔疮、疖、痔、癣、皮肤病等20类,共介绍150余种的外科疾病的证治。并附医案和治疗方剂等。1965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
郑子振
郑子振清末莫厘(今江苏吴县)人。尝抄录古圣贤名言及经验良方作为“医治心身之善本”。后又编集《集善录》两卷,采录验方及急救诸法,后由同邑席锡蕃载入《惠然公坛》(1918年)。
-
张地山
张地山清代医家。江苏丹徒县人。善推拿术,以之用于男妇老幼,莫不得心应手。对明周于蕃之《推拿秘术》深有研究,在其基础上颇有个人发挥。未暇著述,其经验后由张振鋆厘正为《厘正按摩要术》行世。
-
张大燨
张大燨清代医家。一作大(口羲),字仲华,号爱庐。江苏吴县人。精于医术,善治伤寒。尝著有《爱庐医案》,此书后毁于兵火,幸得柳宝治将其收入《柳选四家医案》中传世。
-
伤寒论教学参考资料
《伤寒论教学参考资料》为伤寒著作。南京中医学院编著。本书以该院所编《伤寒论释义》为蓝本,在仲景原文后用提示和讨论的形式加以阐析,并附表格,主要用于教学参考。1959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
金匮要略译释
《金匮要略译释》金匮著作。南京中医学院金匮教研组编选。本书综合历代注本之精要,对《金匮要略》原文阐论与分析均较为详备。每篇前有概说,后有结语。对篇内条文,一般有校勘、提要、词解、语译、浅释、选注、按语等部分。方药部分多能结合古今医家的实际经验予以介绍。1959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
石念祖
石念祖近代医家。字兰孙,江苏江都县人。其生平欠详,曾对《王孟英医案》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尚有若干不足,故为之演绎补足,著成《王孟英医案绎注》,并有附录一卷行世。
-
石龙逢
石龙逢清代医生。字又岩,吴江(今属江苏)人。生平欠详。精于医术,尝著《石生医案》,但未见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