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灌
灌外治法之一。古代以冷水淋浴降温的方法。《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
-
五痫风膏
《普济方》卷一一六:组成:皂角半斤(去皮弦,取净,用蜜涂于皂角上,慢火炙透,捶碎)。功效:祛风痰。用法用量:每用2-3片,入温淡浆水约1小盏浸之,须臾洗淋下药汁,用细芦筒灌病人鼻中,随时痰涎流出,待痰涎尽,吃芝麻饼子1枚,灌药缓慢,细细灌之。制备方法:以热水浸1时辰,搓成汁,漉出滓,慢火熬成膏子为度;
-
返魂浆
处方:土牛膝(红肿节者佳)。功能主治:喉风不拘,双单蛾风,及诸证临危者。用法用量:上洗净捣烂,入浓糯米泔3茶匙,同取出汗来,再将茶子仁捣烂,入妇人乳2茶匙,同取出汗来调和。双蛾风两鼻俱灌,3-5次毕竟,吐痰而愈。注意:切忌热毒物。摘录:《外科百效全书》卷二引龚应颐方
-
破棺煎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备预百要方》:方名:破棺煎组成:猪胆汁、生姜汁。主治:干呕羸瘦,多睡,面痿黄,不下食,变为陋慝。用法用量:用米醋半合和。灌下部中,以手急捻,待气上至喉中乃除手,必下五色恶物及细赤小虫子。用药禁忌:忌一切毒物。
-
黄糟
黄糟的味道:香糟味黄糟的制作:主料:榨过黄酒的糟,食盐,花椒。黄糟的做法:将榨过黄酒的糟通过轧糟机压碎、过箩,筛下的糟即为香糟原料。然后,以每100千克糟中,加食盐4000克和30克花椒,搅拌均匀后放入石臼中捣烂成糊,装入酒坛内。最后用荷叶将坛口包扎好,再用泥密封,经过1年左右即可使用。
-
银花散
《仙拈集》卷三:方名:银花散组成:金银花(微炒,研末)。若以银花1斤,甘草4两,白糖加入,和匀成膏,每日早、晚服1-2匙,解一切毒。《圣济总录》卷六:方名:银花散组成:天南星(大者,半生半炮)、白附子(半生半炮)、防风(去叉)各等分。如破伤风,先以小便温洗疮口,次用药干贴,追出风毒立愈。
-
灌鼻蒺藜汁
处方:蒺藜1把(取当道车碾过者捣)。功能主治:鼻塞,多年不闻香臭,清水出不止。用法用量:以水3升,煎取熟,先仰卧,使人满口含饭,取1合汁灌鼻中,不通再灌之。大嚏,必出1-2个息肉,似赤蛹虫,即愈。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圣惠》卷三十七
-
阆(门苑)霜
处方:青礞石(消煅)、石膏(煅)、硼砂、万年干各等分。功能主治:化痰。主咽喉诸症,痰涎壅盛,已行探吐后;用法用量:每用1匙,铁锁磨水灌下,存滓;摘录:《喉科紫珍集》卷上
-
散毒雄黄丸
《医学六要 治法汇》卷八:方名:散毒雄黄丸组成:雄黄(研,飞)1两,郁金1两,巴豆(去皮)14枚。主治:缠喉风及急喉闭,卒然倒仆,牙关紧急,不省人事。吐出顽痰立苏,未吐再服。如至死者心头上尚热,即以刀尺铁匙斡开口灌之下咽,无有不活。如小儿急惊用2-3丸,量大小加减。制备方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
-
多价痢疾噬菌体
药品说明书:用量用法:1.预防:菌痢流行前,每隔6~第2日以后按下列剂量,每昼夜服2次,至少服3昼夜;注意事项:1.如口服2日内见效,可继续服用,直至病好为止。3.服前5分钟先服碳酸氢钠0.5~4.病情严重或慢性痢疾病人,可用本品灌肠,事先清洁直肠,并将本品加温至38℃后灌入,每次灌100ml。
-
黄连汁
《圣济总录》卷一一六:黄连汁:处方:黄连(去须)2两,蒺藜苗2握。功能主治:鼻塞多年,清水出不止。用法用量:用水2升,煎至1升,取1合,灌鼻中。不过再灌,大嚏即愈。主治:小儿脑热黄瘦。用法用量:每日取清汁半合服之,量儿大小加减。制备方法:上为粗末,童便1盏,浸1宿。附注:黄连饮(《得效》卷九)。
-
樗白皮散
《得效》卷六:樗白皮散:处方:樗根白皮1握,粳米50粒,葱白1握,甘草1-2寸,豉2合。功能主治:下痢,诸药不效者。摘录:《得效》卷六《普济方》卷二一三:方名:樗白皮散组成:樗根白皮、大麻油、酢泔淀、椒豉。主治:久痢。用法用量:上以水5升,先取椒、豉煎,绞取汁2升,和樗汁、麻油、泔淀三味,分为2分。
-
去苦散
方出《本草衍义》卷十七,名见《洞天奥旨》卷十六:组成:五灵脂1两,雄黄半两。功效:解虫毒。主治:被毒蛇所伤,甚则已昏困者。用法用量:以酒调药2钱灌之,及以药滓涂咬处,良久,复灌2钱。制备方法:上为末。
-
清神返魂汤
《灵验良方汇编》卷下:方名:清神返魂汤组成:当归4钱,川芎2钱,人参1钱,桃仁10粒,炙甘草4分,荆齐4分,焦姜4分,肉桂3分(2服即去)。主治:产妇血崩,昏乱将绝,或晕厥,牙关紧。如气欲绝,灌药不下,急将鹅毛插喉,渐渐灌之,不拘帖数可活。加减:两手脉伏,或右手脉绝,加麦冬、五味子。
-
灌耳酱汁
处方:酱汁1-2合。功能主治:蚁入耳。用法用量:灌耳中即出。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
灌耳地龙汁
处方:地龙(湿者)5-7条。制法:捣取汁。功能主治:耵聍塞耳聋,强坚挑不可得出者。用法用量:数数灌之。轻挑自出。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
天元散
《痘疹仁端录》卷十四:组成:雄黄汁1-2杯主治:痘浆不灌。用法用量:加酒浆服。脓当匀灌。附注:若调下保元末,妙不可言,但多用又恐作泻,要在用之得法。
-
砂糖水
《仙拈集》卷一:方名:砂糖水组成:小青叶(洗净泥)。主治:中暑发昏。用法用量:上药入砂糖擂汁,急灌之。如无青叶,井花水调砂糖灌之。
-
竹豆汤
《圣济总录》卷七:组成:新青竹(碎如(竹弄??)子)49茎,乌豆2升。主治:中风失音不语。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令豆烂,去滓,再煎取1升。每服2合灌之;或口噤不开者,即斡口灌之。
-
矾蝴蝶散
处方:矾蝴蝶3钱,蜜陀僧3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中急风,牙关紧,不能转舌,语涩。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温水调灌之;若牙紧不能下药,即鼻中灌之。摘录:《圣济总录》卷六
-
祛狂至神丹
《石室秘录》卷一:方名:祛狂至神丹组成:人参1两,白术1两,半夏3钱,天南星3钱,附子1钱。功效:固正气,祛痰,祛邪。主治:发狂如见鬼状,或跌倒不知人,或中风不语,或自卧而跌在床下者。用法用量:水煎,大剂灌之。
-
追涎散
《魏氏家藏方》卷九:方名:追涎散组成:石绿、腊茶各等分。主治:喉闭。用法用量:用薄荷酒调下,灌入喉中。吐涎即止。
-
鸦片散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方名:鸦片散组成:真鸦片1钱,莲肉(炒)1钱。主治:小儿痘当起胀灌脓时,泄泻不止。用法用量:每服半分或1分,米饮调下。立止。
-
益母草汁
《圣济总录》卷一一四:方名:益母草汁组成:益母草1握(洗)。主治:耳聋。用法用量:少灌耳中。制备方法:上研取汁。
-
蚬壳膏
《卫生总微》卷五:方名:蚬壳膏组成:蝼蛄1个(去头翅足),麝香、轻粉各黄米许。主治:小儿阴痫,慢惊瘛疭。用法用量:以新水少许就之,用蚬壳灌之。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
-
小阿胶散
《育婴秘诀》卷一:方名:小阿胶散组成:透明阿胶(炒)2钱半,紫苏叶1钱。主治:风热,涎潮喘促,搐掣窜视。咳嗽虚者。用法用量:每服1钱,加乌梅肉少许同煎,灌下。制备方法:上为末。
-
小蒜汁
《圣济总录》卷一一五:方名:小蒜汁组成:小蒜3-2握。主治:蚁入耳。用法用量:灌入耳中。制备方法:上药研取汁。
-
山蜂酒
《普济方》卷六十六引《海上方》:方名:山蜂酒组成:蜂窝(大如斗者,烧存性)、麝香少许。主治:牙齿疼痛。用法用量:用煮酒调,以绵纸覆盖,勿令药气漏。酒灌漱,冷时吐了,再呷温者含口中,不可咽了。
-
撒豆成兵方
《喉科种福》卷四:方名:撒豆成兵方组成:巴豆1粒,葱白1个。主治:乳蛾。用法用量:捣烂,塞鼻孔。或用醋调已豆末灌鼻中。
-
心肺制备
心肺制备heart-lungpreparation是只保持心与肺相联而与其它部分完全隔离。可利用灌流液进行循环,主要用于血液循环和呼吸相关关系的研究。
-
口服安瓿剂
口服安瓿剂是中药采用适当的溶剂浸出后,浸出液经过适当精制处理灌封于安瓿中制成的药物制剂。它具有剂量小、吸收较快且特别适用于贵重滋补品的制备。如双宝素、人参蜂王浆、桂附地黄口服液等。
-
中药灌肠剂
中药灌肠剂系将中药或成方制剂制成能直接灌入或滴入直肠而起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液体制剂。
-
外用粉雾剂
外用粉雾剂是粉雾剂的一种,指药物或与适宜的附加剂灌装于特制的干粉给药器具中,使用时借助外力将药物喷至皮肤或黏膜的制剂。
-
心阳不足
心阳不足即心阳虚。除具有心气虚的证候外,还有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心区憋闷,舌尖凉感。治宜益气温阳,用养心汤加减。严重者出现心阳虚脱时,可兼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甚则神昏,脉微细欲绝。治宜回阳救急,用大剂参附汤或人参四逆汤灌服。
-
杀虫气雾剂
杀虫气雾剂(aerosol)是指以卫生杀虫剂为有效成分,与适宜的溶剂和辅助剂配制而制成的,以抛射剂为推进剂,灌装于耐压容器内,用于杀灭蚊、蝇、蜚蠊等害虫的产品。
-
蜈蚣哽喉
蜈蚣哽喉多因饮食不慎,误食蜈蚣所致。可先取生猪血饮之,少倾以清油灌口中,蜈蚣滚在血中即吐出。或即行手术剔除。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佛教著作。又名《小止观》、《童蒙止观》。佛教天台宗创始者陈隋间僧人智觊撰(一说由其弟子灌顶整理成书)。分具缘、诃欲、弃盖、调和、方便、正修、善发、觉魔、治病、证果等10章。论述佛家修禅和觉悟的原则、方法、作用、意义。所述修禅法多与传统气功相通,且下手容易、弊端较少,故较有影响。
-
下焦主出
下焦主出为生理学术语。指下焦有灌渗水液、泌别清浊、排泄二便等作用,而以出而不纳为其特征。《难经·三十一难》:“下焦者……主出而不内,以传导也。”
-
眼带
眼带指眼球外壁四周不同方位的肌肉,有活动眼球的作用。《杂病源流犀烛》:“若风寒直灌瞳人,攻于眼带,则瞳人牵拽向下。”眼带西医称为眼外肌。
-
梁革
梁革唐代官吏。太和(827-835年)初,任宛陵巡官、金吾骑曹。精医。一女子暴死,革往视之,曰:“非死,盖尸厥也。”以针刺其胸、脐下多处,又凿去齿,药灌入,果得救。
-
揩齿
揩齿(wipingtooth)为古人牙齿保健法之一。即牙龈按摩。《普济方》卷七十:“夫齿者,骨之所终,髓之所养,摧伏诸谷,号为玉池,揩理灌漱,叩琢引导,务要津液荣流,涤除腐气,令牙齿坚牢。”
-
韭汁法
韭汁法古代下胎毒法之一。见《本草纲目》。小儿初生时以韭根捣汁煮开灌之。
-
导法
导法为治疗学术语。是指通导大便的方法。与导便同义。是把液体药物灌入肠中,或把润滑性的锭剂塞入肛门内,以通下大便。如蜜煎导法、猪胆汁导法等。
-
挫喉
挫喉病名。指各种原因挫伤咽喉而致呼吸不利。《医学纲目》卷十五:“挫喉气不通者,以致水徐灌之。”
-
菖蒲汁
处方:菖蒲生根。功能主治:猝死尸厥。霍乱,心腹痛急如中恶。用法用量:绞汁,灌之。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
定惊散
处方:乌梅肉3分,朱砂3分,麝香3厘。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急慢惊风,痰厥。用法用量:母乳调灌。摘录:《仙拈集》卷三
-
独神饮
处方:青艾叶。功能主治:咽喉肿痛。用法用量:取汁,灌入喉中,立愈。摘录:《疡科选粹》卷三
-
矾飞散
处方:白矾(飞)、百草霜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木舌渐肿大满口,若不急治即塞杀人。用法用量:捻糟茄自熟水调,若口噤,挑灌之。摘录:《普济方》卷五十九引《海上方》
-
飞矾散
处方:白矾(飞)百草霜各等分制法:上研细末。功能主治:主治木舌,渐渐肿大满口者。用法用量:捻糟茄自然汁调。若口噤,挑灌之。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
-
鹤膝汤
处方:鼓椎草(又名鹤膝草)。功能主治:牙痛。用法用量:水煎,灌漱。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