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根
《*辞典》:桑根:出处:《南京民间药草》拼音名:SānɡGēn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根。药理作用:桑树根的乙醇及丙酮浸出液在体外有抑制真菌的作用。性味:《日华子本草》:暖,无毒。功能主治:治惊痫,筋骨痛,高血压,目赤,鹅口疮。②《岭南采药录》:去骨节风痰。(《上海常用中草药》)②治赤眼:鲜桑根一两。
-
桑白皮
桑白皮治小儿鹅口疮:鲜根皮捣汁涂敷。桑白皮为眼科常用利水渗湿药,具有泻肺平喘,利尿消肿的功效:(1)用于肺经郁热所致金疳、火疳,常与地骨皮配伍,如泻白散。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细胞含草酸钙方晶。但大鼠口服则无效。而正丁醇提取物或水提取物给小鼠灌胃或腹腔注射10g/kg,或静脉注射5g/kg均未引起死亡。
-
王不留行散
桑根白皮性寒,同王不留行,蒴藋细叶烧灰存性者,灰能入血分止血也,为金疮血流不止者设也。《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方之王不留行散:组成:王不留行1两,甘遂3分(煨令微黄),石韦1两(去毛),葵子1两半,木通2两半(锉),车前子2两,滑石1两,蒲黄1两,赤芍药1两半,当归1两半(锉,微炒),桂心1两。
-
桑根白皮汤
《普济方》卷一六一:方名:桑根白皮汤组成:桑根白皮、草豆蔻(去皮)3枚,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瞿麦穗1两,苍术(去皮)1两,木通1两,桂(去粗皮)1两,当归(切,焙)1两,黄连(去须)1两,大腹皮1两半,射干1两半,牵牛子(炒)1两半,桃仁(去皮尖双仁,炒)20枚,郁李仁(去皮尖)3分,吴茱萸(炒)半两。
-
十水散
《医心方》卷十引《小品方》:组成:葶苈子、泽漆、蜀椒、桑根、巴豆、大戟、荛花、茯苓、甘遂、雄黄各等分。先从口唇肿,名曰黄水,其根在胃,大戟主之;《医心方》卷十引《深师方》:组成:芫花3分,决明3分,大戟3分,石韦3分(去毛),巴豆3分(去心),泽泻3分,大黄3分,鬼臼3分,甘遂3分,葶苈3分。
-
滑石膏
处方:滑石2两(细研),木通1两(锉),灯心10束(锉),大麦半两,小麦半两,酥半斤,葱白2-7茎,桑根白皮半两(锉)。制法:上药以酥和诸药,慢火煎,候葱白黄色,绵滤去滓,次入滑石末,更煎5-7沸,收入瓷盒中。功能主治:利水道。主膀胱虚热,下砂石涩痛。
-
蜻蜓
1.《出自《本草经集注》》:蜻蛉有五、六种,今用青色大眼者。拼音名:QīnɡTínɡ英文名:Dragonfly别名:负劳、蜻蛉、桑根、仓、胡蝶、狐梨、诸乘、胡蜊、马大头、纱羊、青娘子来源:药材基源:为蜓科动物碧尾蜓和蜻科动物赤蜻蛉、夏赤卒、褐顶赤卒、黄衣等的全体。主肾虚阴痿;2.《日华子本草》:壮阳,暖水脏。
-
玉女飞花散
《卫济宝书》卷下:组成:蜀桑根(即芫花根。取大者,不用木)。用法用量:每服1字,温酒1大盏,放药于盏,良久面上飞花,服下;敷以丝瓜汁,醋调亦可。制备方法:5月5日采,水中轻轻洗去土,烧淡醋令沸,以花根于醋中一走过,觉色变白,如寄生法。当日采,当日刮,令极细。
-
羊桃根散
《圣惠》卷六十二:组成:羊桃根1两(锉),消石1两,天灵盖半两(以慢火烧令烟绝),寒水石1两,木香半两,白敛半两。主治:发脑。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三:组成:羊桃根半斤(锉),桑根白皮半两(锉),木通半斤(锉),大戟半斤(锉碎微炒)。得大小便1时通利,2-3行为效,宜且吃浆水粥补之。
-
神仙玉粉丹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张氏家传》:方名:神仙玉粉丹组成:精明舶上硫黄1斤(去砂石尽)。主治:小儿、成人冷积暴泻。又换猪肚、桑白皮,过三伏时,不换白皮,只换猪肚,共煮七伏时,水耗以热汤添,不得用冷水,候满七伏时取出,用温水淘净,研至细,候烈日日中晒极热,再研,煮糯米粉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神降散
《直指》卷二十四:方名:神降散组成:满尺皂角(去弦核,烧存性)、麻竹、大箨(烧存性)、厚黄柏、鹰爪黄连、瓜樟叶(干)、白芷各等分。用法用量:先以桑寄生1小把、木(木臭)桑根(取皮)1握、白芷、黄连煎汤,温和,以帛蘸洗患处,候露出尽,拭干,再以麻油调药末,敷之。制备方法:上各为末。用药禁忌:谨勿吃醋。
-
桑白皮根煎
《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方名:桑白皮根煎别名:桑根白皮酒、桑根白皮汤组成:桑根白皮(东引,切)1升,狼牙3两,茱萸根皮(东行)5两。主治:肺劳热,生肺虫,在肺为病。制备方法:上切。附注:桑根白皮酒(方出《千金》卷十八、名见《普济方》卷二三九)、桑根白皮汤(《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
桑根散
《普济方》卷三○八引《十便良方》:方名:桑根散组成:蒜(细,切)、桑根白皮(取汁)。主治:蜈蚣咬伤。用法用量:涂于咬伤处。制备方法:将蒜细研,用桑根白皮汁调和。
-
润肺汤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方名:润肺汤组成: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甘草(炙,锉)1两,干姜(炮)半两,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焙)半两,知母(焙)半两,款冬花半两,桑根白皮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主治:胎妇喘咳。用法用量:水煎,温服。主治:咳逆短气。用药禁忌:切忌房劳。
-
蒜汁涂方
《圣济总录》卷一四九:方名:蒜汁涂方组成:蒜(洗,切,细研)。主治:蜈蚣咬。用法用量:上以桑根白皮汁和,涂咬处。
-
摩发膏
《圣惠》卷四十一:方名:摩发膏组成:细辛1两,防风1两(去芦头),续断1两,芎1两,皂荚1两,柏叶2两,辛夷1两,白芷2两,桑寄生3两,泽兰2两半,零陵香2两半,蔓荆子4两,竹叶(切)3合,松叶(切)3合,乌麻油4升。
-
蜈蚣中毒
蜈蚣中毒的症状:症见伤处剧痛,红肿热痛,淋巴管炎症甚至坏死。重者可伴头痛,发热,眩晕,呕吐,甚者可致昏迷。蜈蚣中毒的治疗:《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载有解蜈蚣伤毒药物,如蜗牛、蛞蝓、五灵脂、独蒜、芸苔子油、蛇含、香附、苋菜、马齿苋、蚯蚓泥、胡椒、茱萸、桑根汁、雄黄、井底泥、食盐、鸡冠血、鸡子等。
-
百合丹
《幼幼新书》卷六引张涣方:百合丹:别名:百合丸处方:桑根白皮半两,木通半两,川朴消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半两,川大黄半两,天门冬(去心)半两,百合1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小儿龟胸。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
尿灶火丹
小儿会阴部位丹赤之病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丹发膝上,从两股起及脐间,走入阴头,谓之尿灶火丹也。”类似小儿尿布皮炎。治宜用桑根白皮煎汤温洗,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为要,或内服清热解毒之轻剂。
-
川乌头丸
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引《梅师方》,名见《普济方》卷三二三:川乌头丸:处方:川乌头1斤(清油4两,盐4两,同于铜铫内熬令裂,如桑根色为度,去皮脐),五灵脂4两。功能主治:妇人血风虚冷,月候不调,或即脚手心烦热,或头面浮肿顽麻;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温酒或盐汤送下。主治:历节风疼痛,发歇不止。
-
肺伤汤
《千金翼》卷十五:肺伤汤:处方:人参2两,生姜(切)2两,桂心2两,阿胶(炙)1两,紫菀1两,干地黄4两,桑根白皮1斤,饴糖1斤。功能主治:肺气不足而短气,咳唾脓血不得卧。以水1斗5升,煮桑根白皮20沸,去滓,纳药;主治:远近一切嗽疾,浑身劳倦,胁下疼,时作潮热,饮食减少。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
汉防己煮散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引褚澄:汉防己煮散:处方:汉防己泽漆叶石韦泽泻白术丹参赤茯苓橘皮桑根白皮通草各90克郁李仁60克生姜40克制法:上十二味,研为粗散。主治:水肿上气。用法用量:以水1升半,煮散3方寸匕,取8合,去滓顿服,日3次。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 汉防己散。
-
柴胡人参汤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卷九《圣济总录》卷一六四:柴胡人参汤:处方:柴胡(去苗)3分,人参3分,生干地黄(焙)3分,桔梗(锉,炒)半两,知母半两,紫菀(去苗土)半两,桑根白皮半两,枳壳(去瓤,麸炒令黄)半两,赤芍药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当归(微炙)半两,附子大者1枚(炮裂,去皮脐)。
-
赤链蛇
体黑褐色,有51—87+12—30个红色窄横斑;P.138-139吴卯斌.赤链游蛇毒器的发现及离体毒腺的产毒最[J].蛇志,1996,8(1):15-17.李金荣、蓝海、黄晓军、陈远辉、吴卯斌,后毒牙类毒蛇,蛇志JOURNALOFSNAKE,2007年第19卷第3期。上唇鳞8片。后颏鳞与第一腹鳞间有2对小鳞。用时按瘘管口径大小,用纸捻粘赤链蛇粉末插入;
-
天灵盖饮
《圣济总录》卷八十七:组成:天灵盖(酥炙黄)1两,柴胡(去苗)1两,鳖甲(醋炙,去裙襴)1两,贝母(去心)1两,桑根1两,白皮1两,知母(炒)1两,桃枝1握,柳枝1握,青蒿1握,豉心1合(炒),甘草3分(炙),葱白7茎,薤白7茎,阿魏半两(研,炒)。制备方法:上药除阿魏外,锉如麻豆大,拌匀。
-
天蓼木浸酒
《圣惠》卷二十三:组成:天蓼木10斤(细锉,以水1硕,煎至5斗,用此水造酒,须及5斗,熟后浸后药),石斛半斤(去根),防风半两(去芦头),地骨皮半斤,桑根白皮半斤,生地黄半两,远志(去心)半斤,牛膝(去苗)半斤,菟丝子半斤,槐子半斤,白蒺藜(微炒,去刺)半升,乌蛇1条(酒浸,炙令黄),乌鸡粪5合(炒黄)。
-
伤中汤
《千金翼》卷十五:组成:生地黄半斤(切),桑根白皮3升(切),生姜5累,白胶5挺,麻子仁1升,芎窮1升,紫菀3两,麦种1升,饴糖1升,桂心2尺,人参1两,甘草(炙)1两。主治:伤中,肺气不足,胁下痛,上气,咳唾脓血,不欲食,恶风,目视(目巟)(目巟),足胫肿。用法用量:以水2斗,煮桑根白皮,取7升,去滓;
-
如圣煎丸
用法用量:服时先取清酒3升,膏子1两,煅过丹砂(研)半两,同入银石器中,熬酒至1升,分作5服,先日午温服1服,日晚1服,更后1服。制备方法:上药将后四味研如粉,用瓷盒盛之,用益母草固济,于地坑子内,用炭5斤,煅令通赤,用湿土盖,候冷取出,如粉红色为度。附注:金铁如圣煎丸(《普济方》卷九十三)。
-
妙应膏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方名:妙应膏组成:猪悬蹄壳5枚,生梧桐白皮4两,龙胆2两,生桑根白皮半两,蛇蜕皮1两,雄黄(研)1两,生青竹皮2两,生柏皮2两,露蜂房1两,蜀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3分,猬皮1两,附子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20枚,猪脂1斤。主治:胎赤眼连睫,赤烂昏暗,服药久无应者。
-
神效煮兔方
《圣惠》卷九十六:方名:神效煮兔方别名:煮兔方组成:兔1只,新桑根白皮半斤(细锉)。主治:消渴。用法用量:上剥兔去皮及肠胃,与桑根白皮同煮,烂熟为度,尽力食肉,并饮其汁,即效。附注:煮兔方(《普济方》卷二五八)。
-
桑汁涂方
《圣济总录》卷一八○:方名:桑汁涂方组成:桑根白皮汁(或桑条汁)。主治:小儿口生白疮。用法用量:上以涂儿唇口。
-
桑根白皮六味丸
《外台》卷十九引《许仁则方》:方名:桑根白皮六味丸组成:桑根白皮5两,生姜屑6两,蜀椒(汗)4两,桂心4两,升麻4两,五味子4两。主治:脚气。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附注:本方原名桑根白皮十味丸,与组成用药数不符,据《普济方》改。方中蜀椒、桂心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
补肺钟乳丸
别名:钟乳丹处方:钟乳粉1两,天门冬3分(去心,焙),桂心1两,五味子1两,桑根白皮半两(锉),白石英1两(细研,水飞过),人参1两(去芦头),干姜半两(炮裂,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薯蓣3分,白茯苓3分。制法:上为末,用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肺虚咳嗽,咯唾脓血。
-
紫菀饮
《圣济总录》卷四十九:方名:紫菀饮组成:紫菀1两半,贝母(去心)1两半,五味子1两半,木通(锉)2两,大黄(蒸三度)2两,白前1两,淡竹茹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熬)21枚。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1日2次。主治:伤寒百合病,阴阳相传,日久渐瘦,不思饮食,虚热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