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彻衣
五节刺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彻衣者,尽刺诸阳之奇输也。”指治疗热性疾病针刺机体外侧及背部奇穴的方法。篇中列举对“阳气有余”“阴气不足”的热症取天府、大杼、中膂俞,及补手足太阴穴以出汗,说其效验有如脱除衣服之快,故名彻衣。
-
五节刺
《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振埃者,刺外经,去阳病也。”刺府输去府病。”篇中列举对“阳气有余”“阴气不足”的热症取天府、大杼、中膂俞,及补手足太阴穴以出汗,说其效验有如脱除衣服之快,故名彻衣(该篇还指出恶寒无汗,内外皆热,咽干欲饮的热性疾患,因奇输“未有常处”,可取用天府、大杼、中膂俞等穴治疗。
-
去爪
概述:去爪:1.古刺法“五节”之一;《类证治裁》卷七:“传为 疝,囊丸肿大如栲栳,顽痹不仁。三层茴香丸、荔枝散。”湿热者,加小茴香、栀子、黄柏等。《黄帝内经素问·脉解》:“厥阴所谓 疝,妇人少腹肿者,厥阴者辰也。”《圣济总录》:“邪气聚于阴,致阴器肿大而痛者,阴疝也,一名 疝。”
-
奇输
出《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奇输指热病五十九俞或六腑之别络。见《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彻衣者,尽刺诸阳之奇输也。”又“尽刺诸阳之奇输,未有常处也。”杨上善注为:“诸阳奇输,谓五十九刺。”而张志聪注为:“奇输者,六腑之别络也。”奇穴·奇输:奇输指奇穴。《类经图翼》有《奇俞类集》。
-
解惑
2.古刺法名。解除迷惑·解惑:解惑指解除迷惑。《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令余所访问者真数,发蒙解惑,未足以论也。”五节刺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解惑者,尽知调阴阳,补泻有余不足,相倾移也。”掌握了这种基本治则犹如解除迷惑。一曰振埃,二曰发蒙,三曰去爪,四曰彻衣,五曰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