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乳
概述:产乳:1.分娩;2.病名。分娩·产乳:产乳指分娩。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病名·产乳:产乳为病名。指临产时忽然晕厥。
-
台湾医学
吴沙(1731~在卫生行政方面,分设中央及地方卫生行政机关。(2)地方病、寄生虫病与毒蛇咬伤①甲状腺肿:此为台湾广泛分布的地方病之一,其病因与饮水中钙含量过高和碘含量过低有关,甲状腺肿在台北州浊水溪上游、新竹州大溪一带、台中州埔里地方、高雄州、台东及花莲港山地均有分布,山地人发生率最高,台湾本岛人次之。
-
自缢死
概述:自缢死为病证名。见《金匮要略·杂疗方》。《诸病源候论·中恶病诸候》:“以绳物系颈自悬挂致死,呼为自缢。若觉早虽已死,徐徐捧下,其阴阳经络虽暴壅闭,而脏腑真气,故有未尽,所以犹可救疗,故有得活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绝治法》:“凡魇寐、产乳、自缢、压、溺五者,令人卒死,谓之五绝。”
-
五绝
概述:五绝为病证名。即心绝、肝绝、脾绝、肺绝、肾绝。《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太阴气绝者,则脉不荣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危重证候之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绝治法》:“凡魇寐、产乳、自缢、压、溺五者,令人卒死,谓之五绝。”
-
胶艾汤
概述:胶艾汤同名方剂约有十二首,其中《金匮要略》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熟地黄12g、艾叶9g、当归9g、甘草6g、芍药12g、川芎6g、阿胶(烊化)9g,具有补血止血,调经安胎之功效。或劳伤胞络,胞阻漏血,腰痛闷乱,或因损动,胎上抢心,奔冲短气,及因产乳,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淋沥不断,延引日月,渐成羸瘦。
-
子水气
明·赵贞观《绛雪丹书》:“凡胎成三月后,两足渐肿至腿膝,行步难甚以致喘闷,饮食不美,状似水气,至于脚指出黄水,名曰子水气。”子气为妇科病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引《产乳集》。气滞者,宜理气行滞除湿,用天仙藤散加苍术;湿盛者,宜温阳健脾燥湿,用赤苓汤(厚朴、陈皮、苍术、炙草、赤苓、桑皮、姜);
-
子气
概述:子气:1.五行学说术语;亦名子水气。或脾肾阳虚,脾不健运,湿气内停,流注于下,以致足肿,渐至腿膝,甚至足出黄水。气滞者,宜理气行滞除湿,用天仙藤散加苍术;湿盛者,宜温阳健脾燥湿,用赤苓汤(厚朴、陈皮、苍术、炙草、赤苓、桑皮、姜);足出黄水者,宜健脾行水,用全生白术散。
-
血虚经行后期
属经行后期症型之一。血虚经行后期的病因:血虚经行后期多因素患失血,或大病、久病,或产乳过多,耗伤阴血,以致血海空虚,冲任不足,胞宫不得按时满溢,导致月经过期而来。血虚经行后期的症状:症见经期错后在七八天以上,血量较少、色淡,面色萎黄,皮肤不润,眼花心悸,小腹空痛喜按,身体瘦弱等。
-
鲁公酿酒
处方:干姜5分,踯躅5分,桂心5分,甘草5分,芎5分,续断5分,细辛5分,附子5分,秦艽5分,天雄5分,石膏5分,紫菀5分,葛根4两,石龙芮4两,石斛4两,通草4两,石南4两,柏子仁4两,防风4两,巴戟天4两,山茱萸4两,牛膝8两,天门冬8两,乌头20枚,蜀椒半升。妇人带下,产乳中风,五劳七伤。
-
喷嚏丸
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引《子母秘录》,名见《串雅内编》卷四:方名:喷嚏丸组成:半夏1两。主治:五绝。一曰自缢,二曰墙壁压,三曰溺水,四曰魇魅,五曰产乳。中风不语,尸厥,中恶,中鬼。制备方法:上为末,丸如大豆大。附注:《串雅内编》庚生按云:半夏以研细末吹入鼻中为宜。盖为丸塞鼻,每致闭气反为害矣。
-
杨归厚
杨归厚唐代官吏。知医。里贯未详。尝任凤州司马、虢州刺史。兼知医术,尝辑有《产乳集验方》,计收方九百一十一条,该书已佚。
-
血枯经闭
见《丹溪心法》。血枯经闭的病因:多因素患失血,或早婚,产多,乳众等耗伤阴血,日久乃致血枯,冲任空虚,无血下达胞宫而致经闭。因早婚而伤精者,兼见两颧发赤,午后潮热或骨蒸等虚损证候,治宜滋阴补血,方用六味地黄汤等。因产乳多而伤阴血者,治宜气血双补,方用十全大补汤等。
-
八毒大黄丸
《外台》卷三引《古今录验》处方藜芦2分(炙),大黄3分,朱砂5分,蜀椒4分,雄黄4分(研),巴豆4分(去皮,熬),桂心4分。功能主治天行病3-4日,身热目赤,四肢不举;产乳后伤寒,舌黄白,狂言妄语;温病以后,飞尸遁尸,心腹痛隔,上下不通,癖饮积聚,壅肿苦痛。注意忌生葱、野猪肉、芦笋、狸肉、生血物。
-
苘实
出处:《唐本草》拼音名:QǐnɡSh 别名:顷麻子(《产乳集验方》),茼麻子(《圣济总录》),空麻子(《江苏植药志》),磨盘树子(《江西民间草药》)。性状:干燥种子呈三角形或卵状扁肾形,一端较尖,长径3.5~附方:①治赤白痢:顷麻子一两。考历代《本草》中冬葵子、苘麻子各有专条,功用亦不相同。
-
乌头续命丸
《外台》卷七引《古今录验》:方名:乌头续命丸别名:续命丸组成:食茱萸10分,芍药5分,细辛5分,前胡(一云柴胡)5分,干姜10分,乌头10分(炮),紫菀3分,黄芩3分,白术3分,白薇3分,芎5分,人参5分,干地黄5分,蜀椒10分(汗),桂心10分。制备方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挤奶者结节
概述:挤奶者结节又称副牛痘,是因为接触患有假牛痘病毒感染的乳牛而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患牛没有永久免疫性,可在同一牛群中反复出现,但一般不影响乳牛健康及产乳。一旦发病,重点是局部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性感染。挤奶员结节;如有条件,对活组织切片或痂皮进行电镜观察可找到病毒包涵体,更有助于本病的确诊。
-
副牛痘
概述:挤奶者结节又称副牛痘,是因为接触患有假牛痘病毒感染的乳牛而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患牛没有永久免疫性,可在同一牛群中反复出现,但一般不影响乳牛健康及产乳。一旦发病,重点是局部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性感染。挤奶员结节;如有条件,对活组织切片或痂皮进行电镜观察可找到病毒包涵体,更有助于本病的确诊。
-
假牛痘综合征
概述:挤奶者结节又称副牛痘,是因为接触患有假牛痘病毒感染的乳牛而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患牛没有永久免疫性,可在同一牛群中反复出现,但一般不影响乳牛健康及产乳。一旦发病,重点是局部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性感染。挤奶员结节;如有条件,对活组织切片或痂皮进行电镜观察可找到病毒包涵体,更有助于本病的确诊。
-
亚牛痘疹
概述:挤奶者结节又称副牛痘,是因为接触患有假牛痘病毒感染的乳牛而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患牛没有永久免疫性,可在同一牛群中反复出现,但一般不影响乳牛健康及产乳。一旦发病,重点是局部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性感染。挤奶员结节;如有条件,对活组织切片或痂皮进行电镜观察可找到病毒包涵体,更有助于本病的确诊。
-
干脓散
处方:乌贼骨2钱,黄丹2钱,天竺黄2钱,轻粉2匕,麝香1字,老降真骨3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敛疮口。主乳佣已溃。用法用量:干掺疮口。摘录:《妇人良方》卷二十三引《产乳》
-
蒲蒻
出处:《纲目》拼音名:P Ru 别名:蒲黄根(《产乳集验方》),蒲笋(《日用本草》),蒲儿根(《野菜谱》),蒲包草根(《上海常用中草药》)。治孕妇劳热,胎动下血,消渴,口疮,热痢,淋病,白带,水肿,瘰疬。(《圣济总录》蒲根汤)③治遗精、白带:蒲黄根、蒴藋各一两,薴麻根,米仁根各五钱,白英、三白草各四钱。
-
刘祐
刘祐(6世纪)为隋代官吏。荥阳(今河南郑州)人。撰有《产乳书》2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