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商
两商为少商、商阳两穴的合称。出灵枢·本输》。此系肺经井穴,脉气初发,故名。如感冒、肺炎、咳嗽气喘、鼻衄、咽喉肿痛、颌肿喉痹、声哑、中风昏迷、癫狂、手挛指痛、热病等。如青盲、耳鸣、耳聋、口干、齿痛、咽炎、扁桃体炎、腮腺炎、喉痹;配尺泽、委中放血治急性胃肠炎。一般向上斜刺0.1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
头临泣
所属部位:前头头临泣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头临泣穴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正坐仰靠取穴。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眶上动脉分布。现代又多用头临泣穴治疗急慢性结膜炎、角膜炎、泪囊炎、癫痫、中风昏迷等。《针灸甲乙经》:颊清,不得视,口沫泣出,两目眉头痛,临泣主之。
-
少冲
所属部位:指端少冲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少冲在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除有尺神经的指背支经过外,还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的指背支和掌背动脉的指背动脉形成的血管网。少冲穴可治疗本经循行所过部位之肘臂、手腕、手指疾患。少冲穴主治心痛,心悸,癫狂,中风昏迷,悲喜无常;
-
经始
少冲穴在手少阴心经中的位置少冲在上肢内侧部经穴中的位置少冲穴的位置少冲穴的位置(手少阴心经)少冲穴的位置(肌肉)少冲穴的位置(骨骼)取法:微握拳,掌心向下,小指上翘,在小指桡侧,去指甲角0.1寸处取穴。除有尺神经的指背支经过外,还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的指背支和掌背动脉的指背动脉形成的血管网。主心痛而寒。
-
十二井穴
即:少商(肺),商阳(大肠),厉兑(胃),隐白(脾),少冲(心),少泽(小肠),至阴(膀胱),涌泉(肾),中冲(心包),关冲(三焦),足窍阴(胆),大敦(肝)。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配人中治中风昏迷,休克;井穴,五行属金。有清心安神,开窍泄热作用。足:足部;
-
而明
商阳位于食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主治病症:商阳主治咽喉肿痛,耳呜耳聋,中风昏迷,热病,发热,高热,中暑,无汗,齿痛,下齿痛,青盲,颔肿,胸满,胸中烦闷,喘咳,手指麻木,食指麻木,口干,咽炎,扁桃体炎,腮腺炎,喉痹,疟疾,高热不退,缺盆痛、肩痛、臂肿痛,肩痛引缺盆,急性胃肠炎,急性腹泻,脑出血等。
-
商阳
商阳位于食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主治病症:商阳主治咽喉肿痛,耳呜耳聋,中风昏迷,热病,发热,高热,中暑,无汗,齿痛,下齿痛,青盲,颔肿,胸满,胸中烦闷,喘咳,手指麻木,食指麻木,口干,咽炎,扁桃体炎,腮腺炎,喉痹,疟疾,高热不退,缺盆痛、肩痛、臂肿痛,肩痛引缺盆,急性胃肠炎,急性腹泻,脑出血等。
-
绝阳
商阳位于食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主治病症:商阳主治咽喉肿痛,耳呜耳聋,中风昏迷,热病,发热,高热,中暑,无汗,齿痛,下齿痛,青盲,颔肿,胸满,胸中烦闷,喘咳,手指麻木,食指麻木,口干,咽炎,扁桃体炎,腮腺炎,喉痹,疟疾,高热不退,缺盆痛、肩痛、臂肿痛,肩痛引缺盆,急性胃肠炎,急性腹泻,脑出血等。
-
少泽
所属部位:指端少泽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少泽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皮肤由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背支分布。少泽主要用于热病、头目及乳房疾患等:如寒热疟疾、头痛、项强、目翳、角膜炎、喉痹、舌卷、乳痈、乳少、臂麻、手颤、小指不用、昏迷急救等。少泽穴主治中风昏迷,癫疾,瘛疭;三棱针点刺出血。
-
中冲
本穴治头痛如破、身热如火、心痛、烦满、热血攻心、掌热、心烦闷、舌肿痛、痰涎壅盛、牙关紧闭、暴仆等症,均以放血为佳。中冲穴主治心痛、昏迷、舌强肿痛、热病、小儿夜啼、中暑、昏厥。中冲配劳宫、大陵,有清心泄热的作用,主治掌中热。中冲穴研究进展:对视野的影响:针刺中冲对视野有一定影响,而且与经络感传有关。
-
少商
伏掌,在拇指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沿角平分线方向)0.1寸处,相当于沿爪角桡侧画一直线与爪角基底缘水平线交点处取穴。皮薄,由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背支分布。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阴经井穴配五行属木,应肝主风,又肺属金,可抑肝木,故肝风内动之中风昏迷、癫狂等,可用少商平肝熄风以治之。
-
少吉
微握拳,拳心向下,伸直小指,于手小指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沿角平分线方向)0.1寸,相当于沿爪甲桡侧画一直线与爪甲基底缘水平线交点处。皮肤由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背支分布。少泽主要用于热病、头目及乳房疾患等:如寒热疟疾、头痛、项强、目翳、角膜炎、喉痹、舌卷、乳痈、乳少、臂麻、手颤、小指不用、昏迷急救等。
-
小吉
概述:小吉为经穴别名,即少泽穴。微握拳,拳心向下,伸直小指,于手小指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沿角平分线方向)0.1寸,相当于沿爪甲桡侧画一直线与爪甲基底缘水平线交点处。少泽主要用于热病、头目及乳房疾患等:如寒热疟疾、头痛、项强、目翳、角膜炎、喉痹、舌卷、乳痈、乳少、臂麻、手颤、小指不用、昏迷急救等。
-
手心主
本穴治头痛如破、身热如火、心痛、烦满、热血攻心、掌热、心烦闷、舌肿痛、痰涎壅盛、牙关紧闭、暴仆等症,均以放血为佳。中冲穴主治心痛、昏迷、舌强肿痛、热病、小儿夜啼、中暑、昏厥。中冲配劳宫、大陵,有清心泄热的作用,主治掌中热。中冲穴研究进展:对视野的影响:针刺中冲对视野有一定影响,而且与经络感传有关。
-
劳宫
别名五里、掌中、鬼路。劳即劳动,宫即中央,手司劳动,劳指手,此穴在手的掌部中央,故名劳宫。有指掌侧总动脉。劳宫穴主要用于心神、脾胃及热病:如心痛、心悸、胸胁支满、癫、狂、痫证、烦渴、饮食不下、呕哕、吐血、大便下血、中暑、口腔炎、小儿龈烂、溺赤及黄疸、掌中热、手掌多汗症、鹅掌风等。或艾条灸3~
-
掌中
2.经穴别名。别名五里、掌中、鬼路。劳即劳动,宫即中央,手司劳动,劳指手,此穴在手的掌部中央,故名劳宫。有指掌侧总动脉。劳宫穴主要用于心神、脾胃及热病:如心痛、心悸、胸胁支满、癫、狂、痫证、烦渴、饮食不下、呕哕、吐血、大便下血、中暑、口腔炎、小儿龈烂、溺赤及黄疸、掌中热、手掌多汗症、鹅掌风等。
-
鬼路
申脉穴主治头痛,眩晕,癫、狂、痫,腰腿痛,足踝关节痛等。间使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3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劳宫穴主要用于心神、脾胃及热病:如心痛、心悸、胸胁支满、癫、狂、痫证、烦渴、饮食不下、呕哕、吐血、大便下血、中暑、口腔炎、小儿龈烂、溺赤及黄疸、掌中热、手掌多汗症、鹅掌风等。
-
五里
足五里穴主治以少腹、前阴疾患为主:如少腹胀满,小便不利,睾丸肿痛,阴囊湿痒,肠风下血,四肢倦怠,嗜卧,股内侧疼痛,小腹痛,小便不通,阴挺,阴部湿痒,小腹胀满,股内侧痛,瘰疬,带下,癃闭,少腹胀痛,胸闷气短,现代又用足五里穴治疗尿潴留,遗尿,阴囊湿疹,尿潴留等。《备急千金要方》:主心下胀满而痛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