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淋
血虚:症状:血虚者,尿出时涩痛不甚,尿色淡红,脉虚数。针灸治疗:治法:滋阴清热,补虚生血。或虚证宜补。30g,将以上食物放入锅内煎煮30分钟以上,用煎煮后的汁液煮粥食用。根据病因病机和症状不同,淋证分为热淋、石淋、气淋、血淋、膏淋与劳淋六种类型,在辨证时,除要辨明不同淋证的特征外,还要审察证候的虚实。
-
小儿诸淋
阴,水液之通路,膀胱津液之府,膀胱热,津液内溢,而流于泽,水道不通,水不上不下,停积于胞,肾气不通于阴,肾热其气则涩,故令水道不利,小便淋沥,故谓为淋。临床分石淋、气淋、血淋、热淋、寒淋五种。石淋·小儿诸淋:石淋为病名,诸淋之一,指淋证见有小便涩痛,尿出砂石者。多因下焦积热、煎熬水液所致。
-
导赤散
症见口渴面赤,心胸烦热,渴欲冷饮,口舌生疮;或心火移热于小肠,症见小便赤涩,尿时刺痛,舌红,脉数。导赤散治血淋:小溲血淋,茎中作痛,系热入膀胱,止血非其所宜,拟用钱氏导赤散加味治之。强心、利尿作用:君药木通有强心、利尿作用,同时使尿中的K+、Na+、Cl-排出增加,其机制目前不十分清楚。
-
丝瓜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天罗布瓜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鱼螆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虞刺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纯阳瓜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天罗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蜜瓜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布瓜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纺线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洗锅罗瓜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天丝瓜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天络丝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绵瓜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倒阳菜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坭瓜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缣瓜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蛮瓜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砌瓜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絮瓜
内服:煎汤,9~基部膨大,被柔毛;以上两种植物的根(丝瓜根)、茎(丝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丝瓜叶)、花(丝瓜花)、瓜蒂(丝瓜蒂)、果皮(丝瓜皮)、老瓜内的纤维(丝瓜络)及种子(丝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36)卵肿偏坠。
-
理血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理血汤:处方:生山药30克生龙骨(捣细)18克生牡蛎(捣细)18克海螵蛸(捣细)12克茜草6克生杭芍9克白头翁9克真阿胶(不用炒)9克功能主治:清热止血。溺血者,加龙胆草9克,大便下血者,去阿胶,加龙眼肉15克。备注:血淋之症,多由纵欲太过,肾脏因虚生热,以致血热妄行。
-
冷淋
本症多因肾虚而冷气客于下焦所致。《华氏中藏经·论淋沥小便不利》:“冷淋者,小便数,色白如泔也。”根据病因病机和症状不同,淋证分为热淋、石淋、气淋、血淋、膏淋与劳淋六种类型,在辨证时,除要辨明不同淋证的特征外,还要审察证候的虚实。初起湿热蕴结,以致膀胱气化失司者属实,治宜清热利湿通淋,佐以行气。
-
淋沥
石淋者,又称砂淋,湿热蕴结,酿而成石,故尿中带有砂石,排尿堵塞,刺痛难忍或少腹绞痛,或呈血尿。劳淋加百会、气海、足三里。《杂病源流犀烛·五淋二浊源流》:”浊病之源,大抵由精败而腐者居半”,“窍端时有秽物,如米泔,如粉糊,如疮脓,如目眵,淋沥不断,与便溺毫不相混,故曰是精病,非溺病也。”
-
小蓟炭
清代则有童便拌微焙(《握灵本草》)和童便拌微炒、酒洗(《本草汇》)等炮制方法,并有“消肿捣汁用,止血烧灰存性用”(《本草述钩元》)的论述。气微,味微苦。小蓟炭的炮制作用:小蓟生品和炒炭品各自的擅长、用法与大蓟情况相似,二者常配伍应用:生大蓟以凉血消肿力胜,常用于热淋,痈肿疮毒及热邪偏盛的出血证。
-
血余散
功能主治: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四方之血余散主治吐血,衄血,妇人崩漏,产后尿血,头发鲠喉。及小便出血,汗血。《赤水玄珠》卷二十六方之血余散:处方:发灰6克生蒲黄生地黄赤茯苓甘草各3克功能主治:《赤水玄珠》卷二十六方之血余散主治血淋。用药禁忌:切不可用百草霜、莲蓬止涩之剂。
-
小蓟
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尖具针刺;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顶生;气微,味微苦。6层,雄花序总苞长1.8cm,雌花序总苞长约2.3cm;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炭等。如用鲜大蓟根洗净捣汁,加热水炖1小时,饭前服,治热结血淋(《福建民间草药》);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蒙花苷(C28H32014)不得少于0.70%。两面均具白色柔毛。
-
广东土牛膝
《中医大辞典》·广东土牛膝:广东土牛膝为中药名,出自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别名:多须公、六月雪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华泽兰EupatoriumchinenseL.的根。分布江西、福建、广西、广东、云南等地。性味:苦,凉,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利咽,解毒,行瘀。1.治白喉,急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
-
天名精
化学成分:本品含天名精内酯(Carpesialactone)、天名精内酯酮(Carabrone)、大叶土木香内酯(Granilin)、鹤虱酯(Carpesiolin)、腋生豚草素(Ivaxillin)、豚草素(Ivalin)等。治乳蛾,喉痹,疟疾,急性肝炎,急慢惊风,虫积,血瘕,衄血,血淋,疔肿疮毒,皮肤痒疹。7天内蛋白及管型消失,红白细胞减少;
-
五淋汤
《顾松园医镜》卷十五:组成:生地、二冬、知母、黄柏、甘草梢、牛膝、车前、茯苓。加减:气淋,加沉香、郁金;血淋,加茅根、藕汁;膏淋,加川萆薢、川石斛;砂淋,加滑石末调服;因劳倦伤脾者,加人参。各家论述:生地壮水滋阴,血淋多用,二冬清肺气,化及州都,小便自然顺利;车前开窍通淋;茯苓渗湿利水。
-
芭蕉根
《*辞典》:芭蕉根: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BāJiāoGēn别名:芭蕉头(《分类草药性》)。归经:《本草撮要》:入足太阴、厥阴经。治一切肿毒,发背欲死,亦游风疹,风热头痛,产后血胀,消渴饮水,天行热狂,血淋涩痛,疮口不合。(《圣惠方》)②治黄疸病:芭蕉根三钱,山慈姑二钱,胆草三钱。
-
水苏
《中医大辞典》·水苏:水苏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治感冒,痧症,肺痿,肺痈,头风目眩,口臭,咽痛,痢疾,产后中风,吐血,衄血,血崩,血淋,跌打损伤。"④《日华子本草》:"治肺痿,崩中,带下,血痢,头风目眩,产后中风及血不止。(《圣惠方》)④治吐血及下血,并妇人漏下:鸡苏茎叶煎取汁饮之。
-
甘蕉根
出处:《别录》拼音名:GānJiāoGēn来源:为芭蕉科植物甘蕉的根茎。③厦门《新医疗法与中草药选编》:甘涩,大寒。归经:《得配本草》:入足阳明经。治热喘,血淋,热疖痈肿。③《本草求原》:治一切肿毒,发背欲死,血淋涩痛。据观察,病人服香蕉根汁后,先出现泄泻、尿量增多现象,随之高热迅速下降,病情好转。
-
柿饼
新鲜柿子有凉血止血作用;(《滇南本草》)③治吐血、咯血、嗽血、咳血,及小便淋血、肠风泻血、痔热流血等证:柿饼一斤(青州出者,去蒂核),枇杷叶(刷去毛)、白果肉(去衣)、怀熟地各四两,生姜皮一两(炒焦黑),百部五两,天门冬、麦门冬(俱去心)各六两。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
-
青葙花
《*辞典》:青葙花:出处:《江西本草》拼音名:QīnɡXiānɡHuā来源:为苋科植物青葙的花序。功能主治:清肝凉血,明目去翳。治吐血,头风,目赤,血淋,月经不调,白带,血崩。(《福建中草药》)④治月经过多,白带:白青葙花二两,猪皮肉三两。(江西《草药手册》)⑨治鼻衄:青葙花二两,卷柏一两,红糖少许。
-
野芝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芝麻:拼音名:YěZhīMɑ别名:野油麻、山麦胡、地蚤来源:唇形科野芝麻属植物野芝麻LamiumbarbatumSieb.etZucc.,以地上全草或花入药。叶对生,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心状卵形,先端长尾状,基部心形或近截形,边缘具粗齿,两面具伏毛;气微香,味淡,微辛。小儿疳积;或研末调青敷。
-
山茶花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散瘀。化学成分:本品含山茶酮一醇(camellenodiol)、山茶二酮醇(camellendionol)、芸香苷、对羟基苯甲酸、山茶鞣质A、B等、槲皮素、山柰酚、可可豆碱、β-香树脂醇、羽扇豆醇、儿茶精、表儿茶精、矢车菊素的3-半乳糖苷和3-葡萄糖苷等。雄蕊多数,外侧花丝基部连合,附着于花瓣基部,内侧离生;
-
苎麻皮
《*辞典》:苎麻皮:出处:《本草备要》拼音名:Zh M P 来源: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茎皮。功能主治:清烦热,利小便,散瘀,止血。①《得配本草》:治胎前产后心烦,天行热病;②《本草再新》:治小便不通,痰哮咳嗽,肛门肿痛,肛脱不收,疗血淋。附方:治金刃伤:野苎麻,阴干晒燥,搓熟取白绒敷之,即止血,且不作脓。
-
调荣散
《顾松园医镜》卷九:调荣散:处方:丹参2-3钱,桃仁2-3钱,赤芍钱许,刘寄奴2-3钱,玄胡索钱许,泽兰2-3钱,莪术钱许。各家论述:方中丹参活血,桃仁、赤芍破血,刘寄奴破血下胀,玄胡素活血化气,泽兰行血化水,莪术破气中之血。主产后淋证。更有污血阻滞,溺窍不通,以致淋沥,亦名血淋。主治:小儿衄血不止。
-
棕榈皮
《*辞典》:棕榈皮: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ZōnɡLǘP 别名:拼榈木皮(《本草拾遗》),棕毛(《普济方》),棕皮(《本草求原》)。子房上位,雌蕊3,基部合生,1室,胚珠1。上二味捣罗为散,酒调下二钱,(《圣济总录,棕榈皮散)⑦治赤白带下,崩漏,胎气久冷,脐腹疼痛:棕毛(烧存性)、蒲黄(炒)各等分。
-
棕树根
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ZōnɡSh Gēn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根。治吐血,便血,血淋,血崩,带下,痢疾,关节痛,水肿,瘰疬,流注,跌打损伤。①《滇南本草》:治妇人血崩不止,又治大肠下血,男子五淋便浊。(《四川中药志》)②治血淋:棕榈根一两。⑿治蛔虫病:棕树根、薏苡根、苦楝皮、兰花根各三钱。
-
石韦汤
《全生指迷方》卷四:组成:石韦(去毛,锉)、车前子(锉,车前叶亦可)各等分。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下朴消末1钱匕,空心、食前温服,日2次制备方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圣济总录》卷六十:组成:石韦(去毛)1两半,木通1两半,柴胡(去苗)1两半,茅根1两半,栀子仁半两,芒消半两。
-
无爷藤
《中医大辞典》·无爷藤:无爷藤为中药名,出自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广州部队卫生部所著《常用中草药手册》记载的无根藤之别名。别名:无爷藤、无头藤、无娘藤、无根草来源及产地:樟科植物无根藤CassythafiliformisL.的全草。治肝热消瘦,肺热咳嗽,黄疸,痢疾,鼻衄,血淋,痈肿,疥疮,烫伤。
-
榕须
《*辞典》:榕须: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R nɡXū别名:半天吊(《生草药性备要》),吊风根、榕树须(《岭南采药录》),榕树吊须(《广东中药》)。治流感,百日咳,麻疹不透,扁桃体炎,眼结膜炎,痧气腹痛,风湿骨痛,鼻衄,血淋,跌打损伤。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表,发汗透疹。水煎冲酒服。
-
冬葵子
又称“冬葵果”。治小便不利,热淋,血淋,砂淋,水肿,乳汁不行,乳房肿痛,大便燥结。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种子。7浅裂,圆肾形或近圆形,基部心形,边缘具钝锯齿,掌状5~归经:入大小肠、膀胱经。注意:脾虚肠滑者忌服,孕妇慎服。未出再煮服。(《太平圣惠方》)⑿治痎疟邪热:冬葵子阴干为末,酒服二钱。
-
桑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桑黄:拼音名:SānɡHu nɡ别名:胡孙眼、桑耳、针层孔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桑黄Phellinusigniarius(L.exFr.)Quel.[FomesigniariusL.exFr.],以子实体入药。主治淋病,崩漏带下,症瘕积聚,癖饮,脾虚泄泻。②治脱肛泻血不止:香附一两(焙),桑黄一两(微炙)。为末,鸡子白调敷;
-
硝石
用硝石研细,卧时取黍米大点眼眶内。用硝石一两半、白僵蚕一钱、硼砂半两、脑子少许,共研细,吹喉内。8、五种淋疾(一、劳淋:劳倦虚损,小便不通,小腹急痛。也可服透格散,小麦汤送下。9、背疽初起(恶寒,背上现疮肿瘾疹)。10、女劳黑疸(傍晚时便恶寒发热,膀胱急,小腹满,全身发黄,只是额头黑,故称“黑疸”)。
-
尿血·下焦湿热证
定义:尿血·下焦湿热证(hematuriawithsyndromeofdamp-heatinlowerjiao)是指湿热下注,迫血妄行,以小便淋漓灼痛,尿中见血,大便腥臭稀溏,小腹胀痛,身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尿血证候。又名溺血(出《黄帝内经素问·气厥论》)、溲血(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血证之一。
-
清下汤
《医方简义》卷三:方名:清下汤组成:大黄(醋炒)3钱,牡丹皮3钱,归身3钱,白芍1钱,苦参1钱,焦栀子3钱,生甘草8分,北细辛2分,通草1钱5分。如无鲜荷叶,以藕1斤煎汤代水。血淋症小腹滞痛,湿热内蕴,加琥珀1钱,滑石、瞿麦各3钱,去细辛;痰血交互,去苦参、细辛,加姜半夏1钱,川贝2钱,真化橘红1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