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脉
即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阴肾经。《小针解》注:“取五脉者死,言病在中,气不足,但用针尽大泻其诸阴之脉也。”《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洪),脾脉代(缓),肺脉毛(浮),肾脉石(沉)。《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诊病之始,五决为纪…
-
绿绒蒿
藏药部颁标准:拼音名:Luronghao英文名:HERBAMECONOPSIS标准编号:WS3-BC-0098-95来源:本品为罂粟科植物全缘绿绒蒿Meconopsisintegrifolia(Maxim.夏季拔取全草,去掉杂质,整株或切段,阴干。叶上下表皮均有多数具刺的多细胞非腺毛,基部细胞多呈棕黄色。叶主脉横切面,上下表皮均为1层扁平,外壁角质增厚的细胞。
-
野毛金莲
拼音名:YěMáoJīnLián别名:毛叶兔耳风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五脉绿绒蒿的全草。叶片倒卵形至披针形,长2-9cm,宽1-3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渐狭并下延至叶柄基部,全缘,两面密被淡黄色或棕褐色硬毛。蒴果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1.5-2.5cm,密被硬毛,3-6瓣自先端向下纵裂。性味:苦;止咳定喘;肺热咳喘;
-
竹叶马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竹叶马豆:拼音名:Zh Y MǎD u别名:铁马豆来源:豆科竹叶马豆LathyruspalustrisL.var.linearifoliusSer.,以全草入药。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叶片线状披针形,长2.4-4cm,宽1.5-4.5mm,先端具小突尖,基部楔形,全缘,叶脉于两面现在凸出,网脉不明显。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田边、路旁草丛中。
-
绿绒蒿属
中文名绿绒蒿属拼音名lvronghaoshu拉丁名Meconopsis中国植物志32:7属下物种白花绿绒蒿、报春绿绒蒿、藏南绿绒蒿、长果绿绒蒿、长叶绿绒蒿、川西绿绒蒿、刺瓣绿绒蒿、大花绿绒蒿、单叶绿绒蒿、滇西绿绒蒿、多刺绿绒蒿、高茎绿绒蒿、贡山绿绒蒿、光果五脉绿绒蒿、红花绿绒蒿、黄花绿绒蒿、藿香叶绿绒蒿、吉隆绿绒蒿、久治绿
-
槲寄生属
花小,单性,或排成聚伞花序式,顶生或腋生,无花梗;子房1室,柱头乳头状或垫状;属下物种白果槲寄生、白果槲寄生(原变种)、扁枝槲寄生、柄果槲寄生、橙红果槲寄生、枫香槲寄生、槲寄生、槲寄生(原变型)、黄果槲寄生、聚花槲寄生、棱枝槲寄生、瘤果槲寄生、绿茎槲寄生、卵叶槲寄生、五脉槲寄生、线叶槲寄生、云南槲寄生
-
省藤属
中文名省藤属拼音名shengtengshu拉丁名Calamus中国植物志13(1):60描述CalamusL.省藤属,棕榈科,约375种,广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我国约20余种,主产南部至西南部,其中省藤C.platyacanthoidesMerr.和白藤C.tetradactylusHance最常见,大部种类的茎劈开后供编织藤器用。萼杯状,3齿裂;退化雄蕊在雌花中成一杯状体;
-
丁香疝气汤
丁香疝气汤即延胡丁香丸。延胡丁香丸出自《兰室秘藏,阴痿阴汗门》。其组成为羌活三钱,当归、茴香各二钱,延胡索、麻黄根节、肉桂各一钱,丁香、木香、甘草、川乌头各五分,防己三分,全蝎十三个。治肾疝,症见脐下撮急疼痛,周身急痛,小便频数,及五脉急,独肾脉按之不急,皆虚无力。
-
五决
五决为诊断术语。决,判断。临床要结合五脏脉象的变化,以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的吉凶。《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所谓五决者,五脉也。”
-
二十八脉
即左右手足十二经脉共二十四经脉(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加任脉,督脉,阴蹻脉、阳蹻脉等共二十八脉。《黄帝内经灵枢·五十营》:“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
-
七味红花殊胜散
藏药部颁标准:拼音名:QiweiHonghuaShushengSan英文名:标准编号:WS3-BC-0219-95处方:红花112.5g天竺黄75g獐牙菜75g诃子100g麻黄75g木香马兜铃75g五脉绿绒蒿75g制法: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用于新旧肝病,劳伤引起的肝血增盛,肝肿大,巩膜黄染,食欲不振。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
斜萼草属
中文名斜萼草属拼音名xieecaoshu拉丁名Loxocalyx中国植物志65(2):540描述LoxocalyxHemsl.斜萼草属,唇形科,2种,均产我国,见于西南部、西北部、中南部及河南和河北。花冠筒细长,伸出,冠檐二唇形,上唇盔状,直伸,下唇片开张,3裂,中裂片较大;属下物种十脉变种、十脉斜萼草、五脉斜萼草、斜萼草、斜萼草(原变种)
-
五脉绿绒蒿花
出处:《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拼音名:WǔM iLǜR nɡHāoHuā别名:欧摆完保(藏名)来源:罂粟科植物五脉绿绒蒿的花蕾,6~8月采花,晾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毛叶兔耳风条。性味:微甘辛,寒。功能主治:清热。治肝炎,胆囊炎,肺炎,肺结核,胃溃疡。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研末。
-
肾疝
肾疝病名。由肾虚所致。《医学纲目》卷十四:“脐下撮急疼痛,并脐下周身一遭皆急痛,小便频数清,其五脉急、洪、缓、涩、沉,按之皆虚,独肾脉按之不急,皆虚无力,名曰肾疝。”治用丁香疝气丸、酒煮当归丸等。
-
七味红花殊胜丸
七味红花殊胜丸藏药部颁标准:拼音名:QiweiHonghuaShushengWan英文名:标准编号:WS3-BC-0218-95处方:红花112.5g天竺黄75g獐牙菜75g诃子100g麻黄75g木香马兜铃75g五脉绿绒蒿75g制法: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加适量水泛丸,干燥,即得。性状:本品为黄褐色水丸;
-
延胡丁香丸
概述:延胡丁香丸为方剂名,出自《兰室秘藏·阴痿阴汗门》方。别名:丁香疝气丸。羌活9克当归茴香各6克延胡索麻黄根节肉桂各3克丁香木香甘草川乌头各1.5克防己0.9克蝎13个制法:上药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芡实大功能主治:主治肾疝,症见脐下撮急疼痛,周身急痛,小便频数,及五脉急,独肾脉按之不急,皆虚无力。
-
二十四脉
二十四脉指常见的二十四种脉象。《脉经》载述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等二十四种脉象的形状,称为“二十四脉。”后世增入濡、短、长、牢、疾五脉并减去软脉,称为“二十八脉”。
-
三部五脉
三部五脉为小儿察色辨脉方法。《奇效良方》:“小儿三部,面看其色为一部,虎口脉纹为二部,一指脉为三部。五脉者,上按额前,下按太冲,前三部,共为五部。”
-
五脏生成篇
《五脏生成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本篇的主要内容是从生理、病理、诊断等方面,论述了五脏的生色、病色、死色及五体、五味、五色、五脉之间的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关系。吴崑注:“五脏未病,有相因相成之理;五脏已病,亦有相生相成之理。”
-
毛叶兔耳风
出处:《陕西中草药》拼音名:M oY T ěrFēnɡ来源:为罂粟科植物五脉绿绒蒿的全草。子房有心皮4至多个,有胚珠多数,柱头成一球状体。蒴果直立,宽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5~生境分布:生于高山草地。功能主治:镇痉熄风,定喘,清热解毒。治小儿惊风,肺炎,咳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