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怒
喜怒证名。指善怒、容易发怒。出《灵枢·杂病》。参见善怒条。
-
心理治疗
概念:心理治疗指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亦称精神治疗,是医生或其他人用语言、表情、态度或动作来影响病人,从而调节病人的情绪和感受,改变他们对所患疾病的认识和态度,帮助老年人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达到减轻病情和恢复身体健康的目的。
-
七情
概述:七情:1.七种情志活动;其次,七情造成气逆、气下等气机失调的方式并不是绝对的,如惊可致气乱,有时也引起气下。五志化火多由于气郁过久化热所致,故《临证指南医案》华岫云按曰:“郁则气滞,气滞久必化热”。即单行、相使、相须、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的合称。
-
暑
2.六淫之一;《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暑邪纯属外邪,无内暑之说。发病机理为暑热伤津,湿浊阻滞气机。如暑湿弥漫三焦,则见咳嗽、身热面赤、胸脘痞闷、大便稀溏、小便短赤,治宜清暑利湿为主。《黄帝内经素问·热论》:“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
-
气痹
《中藏经·论气痹》:“气痹者,愁忧(一本无“忧”字)思喜怒过多,则气结于上,久而不消则伤肺,肺伤则生气渐衰,则邪气愈胜,留于上则胸腹痹而不能食,注于下则腰脚重而不能行,攻于左则左不遂,冲于右则右不仁,贯于舌则不能言,遗于肠中则不能溺,壅而不散则痛,流而不聚则麻。”不能食者,用异功散加郁金、香附;
-
臣觉
概述:臣觉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别名巨搅、巨觉。位置:位于背部,肩胛骨内上角边际,当两手相抱时,中指端尽处是穴。功能主治:主治狂走,喜怒悲泣,肩胛痛等。刺灸法:斜刺0.5~或艾条灸5~
-
气瘿·肝气郁结证
定义:气瘿·肝气郁结证(qigoiterwithliverqistagnationpattern)是指肝气郁结,以颈部弥漫性肿大,边缘不清,随喜怒消长,皮色如常,质软无压痛,肿块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伴急躁易怒,善太息,舌质淡红,舌苔薄,脉沉弦为常见症的气瘿证候。痰为阴邪,气虽结而未化火,故皮色如常;舌淡红、苔薄、脉弦为肝郁气滞之象。
-
养生
养生是指根据中医理论,运用调神、导引、四时调摄、食养、药养等方法的中国传统保健方法。《灵枢·本神篇》:“故智者之养生也,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中国传统养生学术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灿烂瑰宝,在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中,它已经并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价值和巨大的优越性。
-
平肝饮子
处方:防风(去芦)桂枝(不见火)枳壳(去瓤,微炒)赤芍药桔梗(去芦,锉,炒)各30克木香(不见火)人参槟榔当归(去芦,酒浸)川芎橘红甘草(炙)各15克制法:上哎咀。功能主治:治喜怒不节,肝气不平,邪乘脾胃,心腹胀满,连及两胁妨闷,头晕呕逆,脉来浮弦。
-
妙香散
《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妙香散:处方:麝香(别研)一钱,木香(煨)二两半,山药(姜汁炙)、茯神(去皮.功能主治:补气宁神,行气开郁。心,君火也,君火一动,相火随之,相火寄于肝胆,肾之阴虚,则精不藏,肝之阳强,则气不固,故精脱而成梦矣。《得效》治梦遗,每服一匕,虚者温酒调下,热者麦门冬去心浓煎汤调下。
-
真珍散
《普济方》卷二○二:方名:真珍散组成:附子2个(一生一炮,各去皮脐),半夏(汤浸21宿,洗去滑)1两半,滑石半两,成炼钟乳半两,辰砂3钱(别研)。主治:喜怒不常,忧思兼并,致脏气郁结,渐积涎饮,胸胀满闷,或腹疼痛,憎寒发热,吐痢交作。加减:小便不利,加木通、茅根煎。制备方法:上为末。
-
五补鹿茸煎
《鸡峰》卷七:方名:五补鹿茸煎组成:鹿茸15分,天门冬7分,熟干地黄10分,苁蓉10分,巴戟4分,五加皮4分,五味子4分,天雄4分,人参4分,防风4分,牛膝4分,远志4分,石斛4分,狗脊4分,薯蓣4分,萆薢3分,石南菜3分,蛇床子3分,白术3分,菟丝子5分,覆盆子8分,石龙芮8分,杜仲6分,茯苓5分。
-
癫症
癫症有如下四证:①痰气郁结:苔薄腻,脉细弦或弦滑。证见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喜怒无常。治以理气解郁,化痰开窍。治以养心安神,补脾益气。可选用归脾汤或酸枣仁汤加减。③脾肾阳虚:舌质淡白,脉沉细。治以温阳兴奋,培补脾肾。可选用附子理中汤或金匮肾气丸加减。治以解郁化瘀,调气活血。
-
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精神分裂症青春型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临床类型。情感喜怒无常,变化莫测;表情做作,好扮弄鬼脸;行为幼稚、愚蠢、奇特,常有兴奋冲动。患者的本能活动亢进,也可有意向倒错,如吃脏东西、吃痰、吃大小便等。幻觉生动,妄想片断,常零乱不固定,内容荒诞与患者的愚蠢行为相一致。治疗药物常用的有氯丙嗪、氯氮平等。
-
中医养生学
概述:中医养生学:1.学科名;据《灵枢·本神》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须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柔刚,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魏晋南北朝不仅养生研究兴起,而且有众多养生书问世,如嵇康的《养生论》、张湛《养生要集》、葛洪的《抱朴子》、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导引养生图》等。
-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倡议书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倡议书》由卫生部于2007年9月1日发布。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内分泌科赵鹏飞面对不断增加的生活方式病,药物、手术、医院、医生的作为受到限制,唯一可行的是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摒弃不良习惯,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者和受益者。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自信乐观,喜怒有度,静心处事,诚心待人。
-
郁病·心神失养证
定义:郁病·心神失养证(depressionwithsyndromeofmalnutritionofheartspirit)是指气血不足,心神失养,以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舌淡,脉弦等为常见症的郁病证候。气郁化火者,情绪急躁、头痛目赤、胸闷虚烦、口苦口干等;痰气郁结者,亦称“梅核气”;
-
乳癖·肝郁痰凝证
定义:乳癖·肝郁痰凝证(breastlumpwithpatternofliverdepressionandphlegmcoagulation)是指肝郁痰凝,以乳房肿块随喜怒消长,伴有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舌苔薄黄,脉弦滑为常见症的乳癖证候。治法:乳癖·肝郁痰凝证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为乳中结核(乳疬、乳癖、乳痨、乳岩)之一种。
-
五气
概述:五气:1.五种气味;2.五运之气;《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色之气·五气:五气指五色之气,即青气、白气、赤气、黑气、黄气。《素问遗篇·刺法论》:“五气护声之华。”《类经》卷十六:“五气,五味之所化也。”
-
心风
《黄帝内经素问·风论》:“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癫疾之一·心风:心风为癫疾之一。见《太平圣惠方》卷四。多由情志抑郁,所欲不遂,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或痰浊阻滞,神不守舍所致。选用归脾汤、养心汤、定志丸,痰盛热甚者,用星香散、寿星丸或清心汤等方。
-
养生五难
养生五难养生名言。指五种妨碍养生的有害行为。嵇康《答难养生论》:“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分别指追逐名利、狂欢暴怒、贪恋声色、嗜食肥甘、情志不稳等行为。
-
天钓似痫
天钓似痫为病证名,急惊风类症之一。见《幼科发挥》。天钓表现有壮热,惊悸,眼上视,手足抽掣,或啼或哭,喜怒不常,甚或爪甲发青等症状。由风热炽盛,窜扰经络所致。治宜和解风热。用羚角钩藤散或小儿回春丹。针刺丰隆、曲池、颊车、间使。
-
生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生育《素问·上古天真论》:“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未经炮制的《灵枢·寿夭刚柔》:“则用之生桑炭炙巾,以熨寒痹所刺之处。”指春生之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此谓闭藏…生发《素问·刺禁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
善恐
出《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多由脏气伤损所致,尤以肾伤、心神浮越为常见。《杂病源流犀烛·惊悸悲恐喜怒忧思源流》:“恐病由心者,宜镇其神,宜定志丸加金银箔、琥珀、犀角、龙齿等。张璐在《张氏医通》中对肾伤而善恐者,以补精髓为大法用六味地黄加枸杞子、远志;肾阳虚者,用金匮肾气丸。参见恐伤条。
-
善怒
《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临床以肝实气滞较为常见,其证以善怒、胁肋或胁腹痛胀(或痞满)为主,宜用柴胡疏肝散、四磨汤、香甘散或小柴胡汤加香附、川楝子;肝燥血虚,稍有刺激即动怒者,宜养血柔肝、用滋水清肝饮,解怒平肝汤、加味归芍汤等方;参见怒伤条。
-
三部
《标幽赋》:“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为三部。”《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何谓三部?《难经·十八难》:“三部者,寸关尺也。”
-
气脚
《中藏经·论脚弱状候不同》:“谓人之喜怒忧思,寒热邪毒之气,自内而注入于脚…其状类诸风、历节、偏枯、痈肿之证,但入于脚膝,则谓之气脚也。”因与脚气之病邪从外而人于脚,从足而入于脏者不同,故名为气脚以资区别。
-
和
和①五治法之一。《素问·上古天真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灵枢·本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⑤安和,和缓。《素问·至真要大论》:“气之复也,和者平之,暴者夺之。”
-
过用
过用为病因学名词。指过度使用或过度发挥作用。参见病起过用:病起过用属中医病因学的基本观点,认为四季六气与饮食营养本是人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七情本是人对生存环境的精神活动,劳逸作息本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行为方式,但是如果气候反常,饮食失调及人的各种活动过极,就成为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
-
服蛮煎
处方:生地麦门冬芍药石菖蒲石斛川丹皮(极香者)茯神各6克陈皮3克木通知母各4.5克功能主治:清心滋水,安神开窍。治狂病已久,水不制火,心肾微虚,肝郁气滞。症见神志失常,时而发狂,言语不避亲疏,行为失检,污洁不知,喜怒无常,狂势渐减,则精神疲惫,时而烦躁,形瘦面红,舌质红,脉象弦滑或弦细者。
-
男性更年期综合症
概述:男性更年期由睾丸功能退化所引起的。临床表现:1、精神症状:主要是性情改变,如情绪低落、忧愁伤感、沉闷欲哭、或精神紧张、神经过敏、喜怒无常,或胡思乱想、捕风捉影,缺乏信任感等。但必须注意补充睾酮可能加重潜伏的前列腺疾病,如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
-
山栀子饮
处方:山栀子仁1两半,甜竹茹(微炒)1两,豉1升,大青8钱,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邪热干胆,神思不宁,喜怒狂躁,口苦舌干。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入蜜少许,煎至7分,去滓温服,食后、夜卧各1次。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二
-
四兽饮
概述:四兽饮为方剂名,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方。别名:四兽汤、白术汤处方:人参、茯苓、白术、半夏、陈皮、乌梅、草果各等分,炙甘草量减半,生姜五片,大枣三枚。以及生冷不节,饱食伤胃而成下利。草果补肝泻肺,暖胃和脾,去积行痰,比常山为和顺;乌梅补肺泻肝,敛阴和胃,去瘀消湿,平内外上下之争;
-
通气散坚丸
处方: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石菖蒲枳实(炒)人参胆南星天花粉桔梗川芎海藻当归贝母香附黄芩(酒炒)各等分制法:上药研为细末,荷叶煎汤跌为丸,寒豆大。功能主治:理气活血,化痰软坚。治忧郁伤肺,浊气痰瘀,聚绪为瘤,色白不赤,软而不坚,随喜怒消长者。用法用量:每服3克,空腹时用灯心20根,生姜3片,泡汤送下。
-
生津甘露饮子
《兰室秘藏》卷上:组成:藿香2分,柴胡3分,黄连3分,木香3分,白葵花5分,麦门冬5分,当归身5分,兰香5分,荜澄茄1钱,生甘草1钱,山栀子1钱,白豆蔻仁1钱,白芷1钱,连翘1钱,姜黄1钱,石膏1钱2分,杏仁(去皮)1钱5分,酒黄柏1钱5分,炙甘草2钱,酒知母2钱,升麻2钱,人参2钱,桔梗3钱,全蝎2个(去毒)。
-
千金保命丹
心气不足,神志不定,惊恐怕怖,悲忧惨蹙,虚烦少睡,喜怒无时,或发狂癫,神情昏乱;及小儿惊痫惊风,抽搐不定。及大人暗风,并羊癫、猪癫发叫如雷。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荷汤化下,不拘时候。或更加大川乌(炮,去皮脐)1两,半夏(生姜汁浸)1两,白芷1两,川芎1两,猪牙皂角1两,上和前药作末为丸。
-
异香四神散
《医方类聚》卷二一二引《仙传济阴方》:别名:四神汤组成:香附子(去毛,炒)半斤,乌药(炒)4两,甘草(炙)1两。血积、血晕闷、血癥、血刺痛,煎熟加好醋1呷;唾血,咯红痰,喉中腥气,加黄桑叶3-4皮,花桑尤佳;胎娠伤食,胸膈不快,噎气食臭,心腹紧满,加南木香或缩砂仁;
-
十膈散
《直指》卷十七:方名:十膈散组成:人参、茯苓、厚朴(制)、橘红、莪术、枳壳(制)、半夏曲、甘草(炙)、生白姜、辣桂、槟榔、木香各等分。如脾虚腹胀,心胸满闷,以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个,盐少许,煎至7分,和滓热服。附注:方中枳实、黄橘皮,《卫生宝鉴》作 枳壳, 青皮。
-
试和丸
《千金翼》卷十五:方名:试和丸组成:防风1分,泽泻1分,白术1分,蛇床子1分,吴茱萸1分,细辛1分,菖蒲1分,乌头(炮去皮)1分,五味子1分,当归半两,远志(去心)半两,桂心半两,干姜3分。用法用量:空腹吞,每服5丸,加至10丸,1日3次。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预知子丸
《局方》卷五:方名:预知子丸别名:镇心丸组成:枸杞子(净)、白茯苓(去皮)、黄精(蒸熟)、朱砂(研,水飞)、预知子(去皮)、石菖蒲、茯神(去木)、人参(去芦)、柏子仁、地骨皮(去土)、远志(去心)、山药各等分。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核大,更以朱砂为衣。
-
小八风散
用药禁忌:忌生冷、油腻、鲤鱼、猪肉。主治:迷惑如醉,狂言妄语,惊悸恐怖,恍惚见鬼,喜怒悲忧,烦满颠倒,邑邑短气不得语,语则失忘,或心痛彻背,不嗜饮食,恶风不得去帷帐,时复疼热,恶闻人声,不知痛痒,身悉振摇,汗出猥退,头重浮肿,搔之不知痛,颈项强直,口面喎戾,四肢不随,不仁偏枯,挛掣不得屈伸。
-
瘴疟丹
《岭南卫生方》卷中:方名:瘴疟丹组成:常山、缩砂仁、三棱、莪术各等分。癖疟者,胸肋间有气癖一块,或因喜怒而得,或因积聚而得之;食疟者,因饮食伤脾而为疟也。用法用量:当发前日,服30丸,冷酒送下,次早又服。制备方法:上四味同炒为末,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
霹雳夺命丹
《济生》卷九:方名:霹雳夺命丹别名:霹雳丹、夺命丹组成:蛇退1条(入瓦磁罐内煅),千里马(路上左脚旧草鞋1只,净洗、烧灰)1钱,金箔7片,银箔7片,发灰1钱,马鸣退(蚕退、烧灰)1钱,乳香半钱(别研),黑铅2钱半(用小挑子火上熔,投水银7分半,急搅,结成砂子,倾出,细研)。故舌青面赤,惟期存活母命而已。
-
经如
经如即经始。少冲为经穴名(ShàochōngHT9)。此为手少阴经井穴,脉气初生,位处小指端之冲要处,故名。如心痛、心悸、胸胁痛、心肌炎、肋间神经痛、热病烦心、目赤、咽痛、口中热、中风昏迷、悲恐善惊、喜怒无常、癔病、精神分裂症。本穴配大陵治心悸、心烦、胸满;一般斜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
喜怒伤气
喜怒伤气泛指喜怒等各种情志太过,均可使体内气机逆乱,产生疾病。
-
蓄血证
概述:蓄血证为病证名。伤寒蓄血证:蓄血证(stagnatedbloodsyndrome)是指风寒表邪不解,入里化热,与瘀血结于少腹,以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烦躁如狂或发狂,善忘,大便色黑,脉沉涩或沉结等为常见症的证候。病因病机:《证治准绳·杂病》:“蓄血,夫人饮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滞不行。
-
目劄·脾虚肝旺证
定义:目劄·脾虚肝旺证(frequentblinkingwithpatternofspleendeficiencyandliverhyperactivity)是指脾虚肝旺,以双眼眼睑频频眨动,眼干涩,常喜揉拭,白睛微红,干燥无泽,形体消瘦,烦躁喜怒,饮食偏嗜,舌红,苔薄白,脉弦细为常见症的目劄证候。关于目劄:目劄(frequentblinking)为症状名、病名。
-
行房时忌
行房时忌房事养生术语。《摄生要义·房中篇》:“忌其时者,十有一:醉酒、饱食,远行、疲乏、喜怒未定、女人月潮冲冒、寒暑疾患未耳、大小便讫、新沐浴后、犯毕出行,无情强为,皆能使人神气昏溃,心力不足,四体虚羸,肾脏怯弱,六情不均,万病乃作。”
-
腰酸
《张氏医通·诸痛门》:“腰酸悉属房劳肾虚,惟有峻补。”方用金匮肾气丸、补肾丸、青娥丸、六味丸、八味丸加减。《景岳全书·杂证谟》:“腰痛证凡悠悠戚戚,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根据腰痛程度、部位、病因、症状的不同,有腰脊痛、腰背痛、腰胯痛、腰脚痛、卒腰痛、久腰痛及外感腰痛、内伤腰痛等。
-
重阴必阳
重阴必阳是指阴重复积累至极即会转化为阳的规律。重,重叠,亦作极。阴气重叠过盛,则向对立的阳气方面转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