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后利
后利即大便通利。见《素问·玉机真脏论》。
-
汗
概述:汗:1.汗液;《黄帝内经灵枢·五癃津液别》:“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心为汗。”因心血由津液所化,汗由津液所泄,放大汗不但散热过多而耗气,也会伤及津液而损于心血。出汗·汗:汗指出汗。《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汗法·汗:汗指汗法。
-
鬼哭饮子
《博济》卷一:鬼哭饮子:处方:阿魏1分(使童便磨一处),东引桃枝(小者,捶碎)1大握,甘草(大者)3寸(捶碎),青蒿1大握(如用其子,只用1两半),槟榔1两(为末),葱白2寸(连根)。用法用量:上以童便1大盏半,煎取1盏,去滓,食前分温2服。服后利下恶物并虫,能传注后人,必置之烈火,或油煎之,以绝后患。
-
实
与虚相对而言,指邪气亢盛,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反应,表现为正气与邪气均较强盛,正邪相搏,斗争剧烈,反应明显,可见各种亢盛有余的证候。《灵枢·玉机真脏论》:“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虚则实之。”《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
五实
五实为病证名。五脏俱受实热闭阻的综合证候。如心受邪的脉洪盛;肺受邪的皮肤灼热;脾受邪的腹满胀;肾受邪的二便不通;《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