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生主
《摄生秘剖》卷四:方名:养生主别名:归圆杞菊酒、养生酒组成:当归身(酒洗)1两,圆眼肉8两,枸杞子4两,甘菊花(去蒂)1两,白酒浆7斤,好烧酒3斤。功效:补心肾,和气血,益精髓,壮筋骨,安五脏,旺精神,润肌肤,驻颜色。用法用量:用绢袋盛之,悬于坛中,再入二酒封固,藏月余,不拘时候随意饮之。
-
味痰
味痰病证名。见《泰定养生主论》。即酒痰。详见该条。
-
泰定养生论
《泰定养生论》养生著作。元·王中阳撰。撰年不详。书名取义于《庄子》“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及同书《养生主》篇。书中以道家养生观点阐述人生由父母媾精,至孕育、婴幼、童壮、衰老诸阶段的生理调摄、疾病治疗,以及五运六气、病因、诊断等内容,并附载了一些验方。
-
气痰
《医宗必读·痰饮》:“在肺经者,名曰燥痰。《医学入门》卷五:“七情痰滞咽膈,多胸胁痞满,名曰气痰。”久者换苏子加黄芩、山栀、海石、三仙丸、《备急千金要方》指迷丸。”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由于痰浊停留部位、病因及症状表现不同,有风痰、寒痰、湿痰、燥痰、热痰、气痰、虚痰、实痰等病证。
-
绝疟煎
处方:常山(酒煮,晒干)1钱半,知母1钱半,贝母1钱半,草果1钱半。功能主治:疟。用法用量:水煎,五更热服。摘录:《仙拈集》卷一引《养生主论》
-
王珪
王珪元代医家。字均章,号逸人,又号洞虚子、中阳老人,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初任辰州路同知,元辞退隐居虞山下,人称“王隐君”。善养生,有诸病皆因痰作祟的论点。著有《泰定养生主论》十六卷,《药方》四卷行世。
-
肯綮(qìng庆)
肯綮(qìng庆)解剖结构名。指筋骨结合的地方。《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后世多用肯綮形容关键部位。《本草纲目》卷十三:“药中肯綮,如鼓应桴。”
-
酒痰
是指酒湿积聚成痰,以喘咳唾痰为主症的酒病。酒痰的病因病机:酒湿积聚所致者。酒痰的治疗:《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酒痰,因饮酒不消,或酒后多饮茶水,但得酒,次日即吐,饮食不美,呕吐酸水等症,宜瑞竹堂化痰丸。”指素有痰疾,因饮食酒醪厚味而喘咯咳唾者,又名味痰。《泰定养生主论》:“味痰,又名酒痰。
-
豁痰汤
《万病回春》卷五:豁痰汤:处方:半夏(制)栀子(炒)各3克陈皮海桐皮枳壳各2.4克桔梗赤芍苍术(制)香附各2.1克茯苓(去皮)1.8克川芎姜黄各1.5克甘草0.6克功能主治:治肩背疼痛。用法用量:水煎,加竹沥、生姜汁服。风痰吐涎,加防风:结痰,加瓜蒌仁;湿痰,加白术;热痰,是肺热不己,吐出成块,加山楂、天花粉。
-
五痰
五痰为病证名,为五种痰证的总称。1.五痰指风痰、热痰、湿痰、酒痰、沫痰。2.五痰指风痰、热痰、寒痰、气痰、味痰。元·王硅《泰定养生主论》:“方书皆曰五痰,何谓也?3.五痰指风痰、湿痰、燥痰、热痰、寒痰。《医宗必读·痰饮》:痰有五,“在脾经者,名曰湿痰。”以上两种均见《儒门事亲·治法杂论》。
-
朱衣滚痰丸
概述:朱衣滚痰丸为方剂名,出自《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一,即礞石滚痰丸加朱砂为衣。主治一切实热老痰,癫狂惊悸,心下怔忡,或咳喘痰稠,胸脘满闷,眩晕耳鸣,或绕项结核,口眼蠕动,梦寐奇怪,或骨节卒痛难以名状,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脉滑数有力等。大黄苦寒,荡涤实热,泻火通便,为臣;佐黄芩清热泻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