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因塞用
塞因塞用为治则。反治法之一。前“塞”为塞法,指补养固涩;闭塞不通之证,一般应采用通利的治法。例如中气不足、脾阳不运所致的脘满腹胀,命门火衰所致的尿闭症,气虚血枯、冲任亏损所致的月经不通等,应分别采用补脾、固肾、养血等方法治疗。《素问·至真要大论》:“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
气不摄血
气不摄血为病机。参见气虚不摄、气陷血崩、脾不统血:气虚不摄泛指脏气虚统摄失职,可见自汗、遗精、泄泻、遗尿、崩漏、便血等症。若见汗出肢冷,昏不知人,脉微欲绝者,为气陷血脱之危候,急煎独参汤,或加附子,以回阳救逆,但均需频服。《血证论》:“脾统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乎脾,脾阳虚则不能统血。”
-
反治法
概述:反治法为治法之一。《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从者反治。”例如病人身大热,口大渴,大汗出,脉洪大,四肢逆冷,其中四肢逆冷是假寒,余证是真热,用白虎汤热服。例如中气不足、脾阳不运所致的脘满腹胀,命门火衰所致的尿闭症,气虚血枯、冲任亏损所致的月经不通等,应分别采用补脾、固肾、养血等方法治疗。
-
反治
概述:反治指和常规相反的治法。如真热假寒、真寒假热等。《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从者反治。”临床上的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均属反治法。例如中气不足、脾阳不运所致的脘满腹胀,命门火衰所致的尿闭症,气虚血枯、冲任亏损所致的月经不通等,应分别采用补脾、固肾、养血等方法治疗。
-
久泻·肾虚证
《寿世保元·泄泻》:“五更泄者,肾泄也。”肾虚者加灸命门、肾俞。方二:治则:健脾调肠,温肾止泻处方:脾俞天枢足三里三阴交方义:脾俞为脾之背俞穴,有健脾益气的作用;方三: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煮至半熟,加鹿肾、肉苁蓉、葱白、胡椒粉、食盐,再煮至粥成。
-
肾泄
《寿世保元·泄泻》:“五更泄者,肾泄也。”《张氏医通》卷七:“五更泻,是肾虚失其闭藏之职也…肾虚者加灸命门、肾俞。方二:治则:健脾调肠,温肾止泻处方:脾俞天枢足三里三阴交方义:脾俞为脾之背俞穴,有健脾益气的作用;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煮至半熟,加鹿肾、肉苁蓉、葱白、胡椒粉、食盐,再煮至粥成。
-
久泻
方二:治则:健脾调肠,温肾止泻处方:脾俞天枢足三里三阴交方义:脾俞为脾之背俞穴,有健脾益气的作用;久泻·肾虚证的症状:久泻·肾虚证患者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腹部喜暖,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痠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肾虚者加灸命门、肾俞。方三: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
内金鹿茸丸
《杨氏家藏方》卷十六:组成:鸡内金、鹿茸(去毛,醋炒)、黄耆(蜜炙)、牡蛎(火煅)、五味子、附子(炮,去皮脐)、肉苁蓉(酒浸)、龙骨、远志、桑螵蛸各等分。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附注:《医略六书》本方用内金皮一两半(炒炭),煎汁为丸,收入砂仁灰三分,煎汤化下三钱。
-
休息痢
休息痢·瘀血内阻证:休息痢·瘀血内阻证(intermittentdysenterywithsyndromeofinternalblockadeofstaticblood)是指痢疾日久,瘀血内阻,以腹部刺痛,拒按,下痢色黑,兼腹部刺痛固定不移,常在夜间加重,面色晦暗,或腹部结块,推之不移,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等为常见症的休息痢缓解期证候。针后加灸,可温中祛邪。
-
五泄
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罗氏会约医镜·杂证》:“又言大瘕泄者,即肾泄也。热泄之一:大瘕泄指热泄之一。出自《宣明论方》卷十·五泄:《宣明论方》卷十:“五泄有溏泄、鹜泄、飧泄、濡泄、滑泄。”指湿盛伤脾的泄泻。多因泄久气陷下脱所致。治宜固涩止脱,扶正祛邪。又分寒滑、热滑。
-
炒芡实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清炒、麸炒等。炒芡实的炮制作用:芡实生品性平,涩而不滞,补脾肾而兼能祛湿,常用于遗精,带下,白浊,小便不禁,兼有湿浊者尤宜。如治脾气虚弱,泄泻急迫,不能稍停的甘缓汤(《罗氏会约医镜》);治肾虚精关不固的滑精,腰膝酸软,头昏耳鸣,四肢无力等的锁阳固精丸(《中国药典》)。
-
麸炒芡实
麸炒芡实的炮制作用:芡实生品性平,涩而不滞,补脾肾而兼能祛湿,常用于遗精,带下,白浊,小便不禁,兼有湿浊者尤宜。如治脾气虚弱,泄泻急迫,不能稍停的甘缓汤(《罗氏会约医镜》);治肾虚精关不固的滑精,腰膝酸软,头昏耳鸣,四肢无力等的锁阳固精丸(《中国药典》)。
-
带下病
带下病多由冲任不固,带脉失约,以致水湿浊液下注而成。本病的治疗以祛湿为主。如属脾虚湿郁化热,脾虚证兼见带下色黄腥秽,舌淡胖,苔微黄者,则宜健脾清热利湿止止带,方用易黄汤(《傅青主女科》)加减。湿热(毒)型:证见:带下量多,色深,或黄白相兼,或黄绿有泡沫,或色白如豆渣或凝乳状,或如脓似血。
-
秘真丸
《御药院方》卷六:秘真丸:别名:秘真丹丸(《普济方》卷二一七)。内虚里寒,冷气攻心,胁肋胀满,脐腹刺痛,呕逆泄泻,自汗时出,手足厥,久虚下冷,其气不足。用药禁忌:不可多服。各家论述:《医略六书》:龙骨固涩肾气,收束浮弱之脉;覆盆膏丸,人参汤下,使真气布护,则心肾相交,而脬气自固,安有遗尿之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