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食
服食养生术语。指服食药饵以求长生。《论衡·道虚》:“闻为道者,服金玉之精,食紫芝之英。”自秦汉至唐代,服食盛行,又以服食丹药者尤众。历代所载服食专著甚多,如《隋书·经籍志》著录有《神仙服食经》、《神仙服食方》等20余种,《通志·艺文略》著录用《服饵保真要诀》、《古今服食药方》等48种、八十六卷。
-
王遂
王遂为西汉时医家。为齐王侍医,讲究服食之道,后因服食致死。履贯欠详。尝任齐王侍御医。因体孱弱而自炼“五石”之药服食,后因中毒发疽而死。名医淳于意尝劝其停服未果,事见《史记·仓公传》。
-
粪颜色
概述:正常成人的粪便颜色因有粪胆素而呈黄褐色,婴儿因胆红素代谢尚未健全而呈黄色或金黄色,肉食者偏黑褐色,食绿叶菜者呈暗绿色,故粪便颜色可因进食种类而异。(2)白陶土色:胆道完全性梗阻、服钡剂后。(6)血样粪:便血(下消化道出血):痔、肛门裂、小肠腺瘤(肠息肉)、结肠癌、结肠憩室出血、溃疡性结肠炎等。
-
牛肚
牛肚的别名百叶、肚尖、牛胃、毛肚牛肚的使用提示每次约50克牛肚的营养价值牛肚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具有补益脾胃,补气养血,补虚益精、消渴、风眩之功效,适宜于病后虚羸、气血不足、营养不良、脾胃薄弱之人。3.於脾胃虚弱,失却健运所致之胃痛、烷腹胀痛、嗳腐吞酸等症。
-
神农
神农,又称炎帝、农皇,姓姜,名魁。正因为如此,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药物的著作,被命名为《神农本草经》,即寓有尊崇怀念之意。而完成这一艰苦的工作的,就是中医史上一位传奇般的人物——神农氏。即使是经常会遇到可怕的毒性草药,甚至威胁生命,神农氏依然抱着为民除病的信念,没有一刻耽搁的采摘、服食、品尝和记录。
-
植物-日光性皮炎
⑷给抗组织胺药,维生素B属及大量维生素C、烟酰胺、钙剂、复方路丁、肾上腺皮质激素等;⑺对症治疗。疾病描述:植物-日光性皮炎在过去常见的有藜皮炎,是患者过多服食或接触藜(灰菜)或其它有光感性的植物,并经受长期日晒后所引起的急性光毒性炎症反应,故皮疹好发于面部和手背等露出部位。8月份内,以青壮年女性易发。
-
石药中毒
是指因过量服食钟乳石、硫黄、紫石英等矿物药组成的钟乳石散、五石散等所致的中毒病。石药中毒的病因病机:汉、魏至唐初时期士大夫们为求长生不老,恣服钟乳石、硫黄、紫石英等矿物药组成的钟乳石散、五石散等所出现的种种药毒证名。表现为烦躁发狂,壮热,燥渴、发背痈肿等。关于金石中毒:金石中毒为病名。
-
下消·肾阴虚证
定义:下消·肾阴虚证(lowerconsumptionwithsyndromeofkidneyyindeficiency)是指阴津亏虚,肾失所养,以尿频尿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下消证候。目昏糊加光明、行间;畏寒肢冷加灸命门、关元。取肾俞、太溪、肝俞、太冲、胰俞穴。
-
服饵
服饵古代养生术语。指服食中的服金饵丹活动。《魏书·裴白藏传》“豁情赋序”:“余摄养舛和,服饵寡术,自春徂夏,三婴凑疾。”一说与服食同义。参见该条。
-
五石散
五石散为古代养生方剂名。因服此方后身体发热,喜好凉物,故又称“寒食散”。如《抱朴子》载为丹砂、雄黄、白矾、曾青、磁石;而《诸病源候论》则认为当由石钟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烧炼而成。其方始于汉代,魏晋时道流名士为求长生,多服食此散,成为风行一时的时髦之举,以致演化成当时社会的一种奇特现象。
-
苁蓉羊肉粥
《本草纲目》:苁蓉羊肉粥:处方:肉苁蓉10~肾阳虚衰所致的阳萎、遗精、早泄,女子不孕,腰膝冷痛,小便频数,夜间多尿、遗尿,以及平素体质羸弱,劳倦内伤,恶寒怕冷,四肢欠温,脾胃虚寒,脘腹隐痛,老人阳虚便秘。用药禁忌:苁蓉羊肉粥属温热性药粥方,适用于冬季服食,以5-7天为一疗程,夏季不宜服食。
-
狗肉粥
功能主治:温补脾肾,去寒助阳,轻身益气。年老体衰,阳气不足,营养不良,畏寒肢冷,腰膝软弱。在服食狗肉粥时,忌吃蒜、菱以及中药杏仁、商陆。唐·孟诜《食疗本草》中说:狗肉补五劳七伤,益阳事,补血脉,厚肠胃,实下焦,填精髓。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十七引《食医心镜》,名见《长寿药粥谱》
-
光毒性皮炎
病因病理病机:在皮肤组织中的光感物质,又称色基,能吸收比正常组织多的紫外线的能量,这些能量很快即转移到细胞部位,通过光化学作用,产生单态氧O-2,氢氧根OH-,并使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脂肪酸,细胞核中的DNA,以及细胞浆中的溶酶体发生变化,引起毒性反应。皮疹在日晒后数小时发生,表现为红斑、丘疹,主感痒或灼痛。
-
柏子仁粥
《粥谱》:柏子仁粥:处方:柏子仁10~主治:慢性便秘,心悸,健忘,失眠。用法用量:先将柏子仁去尽皮壳杂质,稍捣烂,同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兑入蜂蜜适量,稍煮1、2沸即可。对肠燥便秘,体虚而不宜攻下通便药物的甚为适宜。二药同米煮粥,其味颇佳,患者乐于服食,可收滋补强壮,养心润肠之效。
-
寒食散
《千金翼方》卷二十二引何候方之寒食散:处方:紫石英2两半,白石英2两半,赤石脂2两半,钟乳石2两半,硫黄2两半,海蛤(并研)2两半,防风2两半,栝楼2两半,白术7分,人参3两,桔梗5分,细辛5分,干姜5分,桂心5分,附子(炮)3分(去皮)。功能主治:男子五劳七伤,虚羸着床,医不能治者;用法用量:本方为散。
-
喉瘖·风寒袭肺证
定义:喉瘖·风寒袭肺证(hoarsenessdiseasewithpatternofwind-coldassaultinglung)是指风寒袭肺,以卒然声音不扬,甚则嘶哑,咳嗽声重,声带淡红肿胀,伴鼻塞、流涕、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紧等为常见症的喉瘖证候。再取坐位,按揉风池、风府、肩井等穴,配合拿风池、肩井、曲池、合谷等。详见急喉瘖条。
-
水银
(检查汞盐)(2)取本品硝酸溶液加氢氧化钠试液调至中性,加碘化钾试液,即生成猩红色沉淀,能在过量的碘化钾试液中溶解,再以氢氧化钠试液碱化,加铵盐即生红棕色的沉淀。而《大明》言其无毒,《本经》言其久服神仙,甄权言其还丹元母,《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
-
莲子
质硬,种皮薄,不易剥离。性味归经:莲子肉味甘、涩,性平;莲子的功效与主治:莲子肉具有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的功能。主治夜寐多梦,失眠,健忘,心烦口渴,腰痛脚弱,耳目不聪,遗精,淋浊,久痢,虚泻,妇女崩漏带下以及胃虚不欲饮食等病症。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
莲子肉
味甘微涩。莲子的功效与主治:莲子肉具有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的功能。主治夜寐多梦,失眠,健忘,心烦口渴,腰痛脚弱,耳目不聪,遗精,淋浊,久痢,虚泻,妇女崩漏带下以及胃虚不欲饮食等病症。(4)取本品粗粉5g,加三氯甲烷30ml,振摇,放置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
泥螺-日光性皮炎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泥螺-日光性皮炎表现为脸及四肢暴露部位对称性红肿,另有蚁走感、灼热疼痛、发痒、发胀、麻木等感觉,后出现瘀血斑。本病应与下列皮肤病相鉴别:1、日晒伤局部皮肤红肿和水疱,但很少发生显著的瘀斑,无服食泥螺史,常在日晒数小时或十余小时后发疹。但食后仍须避免日晒。
-
金石中毒
又称丹石中毒,是指因服食含铅、汞等重金属药过量、过久所致的中毒病。金石中毒的病因病机:因服食金石类药过量、过久而导致的中毒。
-
十便良方
《近时十便良方》为医学著作。宋·郭坦撰。此书载述多种药物,辨药及炮制;八炮炙,辨药;三十三分类叙述临床各科疾患,每类分若干病症,然后于每一病证项下列出单方、简要方及群方是为本书主体,约收方剂2000余首,并附记出处;卷三十四~四十杂方,包括脉诀、养生、丹药、服食、食治、解毒等。今存本内容已不全。
-
近时十便良方
《近时十便良方》为医学著作。宋·郭坦撰。此书载述多种药物,辨药及炮制;八炮炙,辨药;三十三分类叙述临床各科疾患,每类分若干病症,然后于每一病证项下列出单方、简要方及群方是为本书主体,约收方剂2000余首,并附记出处;卷三十四~四十杂方,包括脉诀、养生、丹药、服食、食治、解毒等。今存本内容已不全。
-
心悸·邪毒犯心证
定义:心悸·邪毒犯心证(palpitationwithsyndromeofpathogenicpoisoninvadingheart)是指邪毒内扰于心,以心悸,胸闷,气短,左胸隐痛,发热,恶寒,咳嗽,神疲乏力,口干渴,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或结代等为常见症的心悸证候。心悸·邪毒犯心证的治疗:治法:心悸·邪毒犯心证治宜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佐餐服食。
-
填骨髓煎
处方:白茯苓60克山茱萸当归巴戟五味子人参远志桂心附子菟丝子天门冬大豆黄卷各30克肉苁蓉60克石斛石韦各15克制法:上为细末,取生地黄汁12升,生栝楼根汁600毫升,白蜜180毫升,牛髓120毫升,入银锅中煎药,搅令匀,以慢火熬成膏,收入盒中。治虚劳干渴,羸瘦少力。用法用量:每服食前以粥饮调下半匙。
-
菟丝子粥
处方:菟丝子30~10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制法:先将菟丝子洗净后捣碎,或用新鲜菟丝子捣烂,水煎,取汁,去渣后,入米煮粥,粥将成时,加入白糖稍煮即可。功能主治: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适用于肾气不足所致的阳痿、遗精、早泄、小便频数、尿有余沥、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耳鸣耳聋以及妇人带下、习惯性流产。
-
羊脊骨粥
处方:大羊脊骨1具,青小米100克,食盐适量。再将青小米洗净后,加入羊骨汁内煮粥。适用于阴虚不足,虚劳瘦弱,肺劳咳嗽,皮肤、毛发憔悴等症。摘录:《养老奉亲书》《圣惠》卷九十七:组成:羊连尾脊骨1握,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菟丝子1分(酒浸3日,晒干,别捣末),葱白3茎(去须,切),粳米3合。
-
茵陈粥
处方:茵陈30~100克白糖适量制法:先将蔑陈洗净,煎汁,去渣,入粳米后加水适量,待粥欲熟时,加入白糖适量,稍煮一二沸即可。功能主治:清利湿热,退黄疸。疗程以7-10天为宜,每日分2-3次服食。粥宜稀薄,不宜稠厚,米只用粳米,不用糯米。用药禁忌:阴黄或阳黄均可食用,钩虫引起的 黄胖病不应服用。
-
玉米粉粥
处方:玉米粉粳米各适量制法:将玉米粉加适量冷水调和,将粳米粥煮沸后入玉米粉同煮为粥。对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及血液循环障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主治:高血脂症、冠心病、心肌梗塞、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及癌症的防治。用法用量:早、晚温热服食。用药禁忌:霉坏变质的玉米或玉米粉不宜煮粥食用。
-
圆肉党参炖猫肉
处方:桂圆肉15克党参30克猫肉150~250克制法:将上3味同置盅内,隔水炖熟服食。功能主治:健脾益心。适用于病后体虚、神经衰弱、头晕目眩、阳痿等症。用法用量:吃肉饮汤,隔日1次。摘录:《饮食疗法》
-
芝麻粥
处方:黑芝麻30克,粳米100克。制法:先将黑芝麻晒干后炒熟研碎。再与粳米同煮作粥。功能主治:补肝肾,润五脏。适用于身体虚弱、头发早白、大便干燥、头晕目眩、贫血等症。用法用量:可随意服食。摘录:《锦囊秘录》
-
猪脊髓煲莲藕
处方:猪脊髓500克(连脊骨)莲藕250克制法:将上2味同放锅内熬煲。功能主治:补血益肾。适用于遗精、面色苍白、四肢乏力、腰膝酸软。用法用量:当菜服食,每周2剂,一般4~8剂即可见效。摘录:《饮食疗法》
-
鸱头
《*辞典》:鸱头:出处:《别录》拼音名:ChīT u别名:鹦头(《唐本草》)来源:为鹰科动物白尾鹞的头。尾上覆羽纯白,中央一对尾羽与背同色,次二对亦灰而具暗灰横斑,外侧尾羽大都白色,亦杂以灰暗横斑。(《千金方》)②治风头旋,毒发眩冒:鸱头一枚(炙令黄),闾茹一两,川椒一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
-
地黄花
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D Hu nɡHuā别名:蜜罐(《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花蕾。功能主治:治消渴,肾虚腰痛。②《纲目》:治肾虚,腰脊痛,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圣济总录》地黄花粥)②治坠睛风热所攻:猪肝一具,黑豆花(曝干),槐花(曝干)、地黄花(曝干)各一两。
-
定心散
《*辞典》:定心散:出处:浙江拼音名:D nɡXīnS n来源:为莲座蕨科植物定心散莲座蕨的带叶柄基部的根茎。羽片互生,阔倒披针形,长40厘米,中部以上宽约12厘米,向下部逐渐变狭,基部宽约3.5~治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热病抽搐,关节风痛,冠心病。④治黄疸型肝炎:定心散、重楼、三叶青各等分。
-
狐狸尾
《*辞典》:狐狸尾: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H LiWěi别名:狸尾豆(《广州植物志》)。6厘米,先端浑圆或钝而有小锐尖,侧生小叶较小,上面略粗糙,下面被小柔毛,总状花序顶生,呈稠密的圆柱形、卵形至矩圆形,长3~6毫米,上面2枚裂齿短,下面3枚裂齿延长,呈刚毛状,被疏长毛;生境分布:生于旷野、草地。
-
龙利叶花
《*辞典》:龙利叶花: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LónɡLìYèHuā来源:大戟科植物龙利叶的花蕾。功能主治:《南宁市药物志》:"大咯血时,可用龙利叶花生冲或煲肉服食。"用法用量:内服:开水冲或炖肉,3~
-
蓬蘽
《*辞典》:蓬蘽:出处:《本经》拼音名:P nɡLěi别名:陵蘽、阴蘽(《别录》),割田藨(《纲目,),寒藨(《医林纂要》)。性味:甘酸,温。(《方脉正宗》)②治虚极欲倒,如坐舟车,是真阳不足,上气喘急,气短自汗而眩晕,手足冷,脉沉细:蓬蘽(炒)、人参、大附子(童便制)各三钱,肉桂二钱,甘草一钱。
-
沙参粥
《药粥疗法》引《粥谱》:方名:沙参粥组成:沙参15-30g,粳米50-100g,冰糖适量。功效:润肺养胃,祛痰止咳。主治:肺热肺燥,干咳少痰,或肺气不足,肺胃阴虚的久咳无痰,咽干,或热病后津伤口渴。或用新鲜沙参30-60g,洗净切片,煎取浓汁,同粳米,冰糖煮粥服食。用药禁忌:受凉感冒引起的伤风咳嗽患者忌食。
-
松膏
方出《千金》卷八,名见《千金方衍义》卷八:方名:松膏组成:松脂30斤。功效:治风逐湿,坚骨强筋。主治:历节诸风,百节痠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平旦空腹以酒送下,1日3次。数数食面粥为佳。用药禁忌:慎血腥生冷物、酢果子。但松脂性燥,必极力炼煮,方可服食。
-
三霜丸
《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张氏家传》:方名:三霜丸组成:巴豆(去皮,拣选白色肥好者)3钱(研细,先用白绢包20-30重,次用白纸外面包定,大石压令油尽,取2钱,轻者为用),真轻粉1钱,粉霜1钱。如服食,旋丸如小绿豆大,3岁以下如粟米大。《银海精微》卷上:方名:三霜丸组成:姜粉、枯矾、白硼砂。
-
神圣北庭丸
《妇人良方》卷七引《灵苑方》:方名:神圣北庭丸组成:北庭(去砂石,研)1分,没药1分,木香1分,当归1分,芫花半两,莪术半两,巴豆(去皮膜心)40粒。急喉闭者。制备方法:上先研北亭、没药、巴豆如粉,用好米醋3升同煮为稀膏,然后将余4味为细末,入于膏内搜合成块,用新瓦盒盛之,丸如绿豆大。
-
神验膏
《疡医大全》卷三十七引周鹤仙方:方名:神验膏组成:大黄4两,白蜡4两,败龟版3两,当归3两,松香2两,乳香2两,骨碎补1两,没药1两,川续断5钱,麝香2钱。用法用量:贴于夹伤处。制备方法:上先用醋熬牛皮胶化,便入前所调3味药,不住手搅成膏子,以瓷器盛之。附注:神效膏(《普济方》卷三一○)。
-
桑皮饮
《寿世青编 病后调理服食法》:方名:桑皮饮组成:桑根白皮4两。《直指》卷十七:方名:桑皮饮组成:桑白皮(炒)1分,青皮1分,陈皮1分,槟榔(制)1分,枳壳1分,赤茯苓1分,青木香1分,当归1分,川芎1分,石苇(炙,去毛)1分,羌活1分,牵牛(炒,末)1分半,半夏(制)1分半,葶苈(炒香)1分半,甘草(炙)1分半。
-
绿糖饮
《医钞类编》卷十五:方名:绿糖饮组成:绿豆不拘多少。用法用量:煮酽汤,取出加洋糖与饮,冷热随病者之便,以此代茶,渴即与饮,饥则拌食,并食其豆。各家论述:绿豆性虽清凉而不寒苦,且善于解毒,退热除烦,止渴利小水,独于治瘟疫为尤宜焉。以洋糖,既能解毒,且兼凉散,瘟疫初终俱可服食。
-
小麦粥
《药粥疗法》引《饮食辨录》:方名:小麦粥组成:小麦30-60g,粳米100g,大枣5个。主治:心气不足,神经性心悸,怔忡不安,失眠,妇人脏躁病,自汗,盗汗,脾虚泄泻。用法用量:以3至5天为1疗程,每天温热服食2至3次。制备方法:将小麦洗净后,加水煮熟,捞去小麦取汁,再入粳米、大枣同煮;主治:消渴,口干,烦热。
-
中医防治学
包括预防和治疗两部分内容:预防,包括精神调摄、服食适宜、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房室有节、加强锻炼、人工免疫、药物预防、避免外邪、环境卫生和劳动保护等;治疗,包括基本治则、治疗八法、六淫治法、脏腑治法,气血痰食虫治法、六经治法、卫气营血洽法、三焦治法、外治法,针刺法、推拿法、气功疗法等。
-
甲型流感病毒
FLUAV分类类型:种分类: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GeneBank编号:[V00603,J02151,V01106,J02144,J02148,J02146,V01099,V01104]禽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禽流感病毒(AvianInfluenzaVirus,AIV)特征:禽流感病毒是一种负链RNA病毒,其基因组由8股RNA节段构成,分别编码不同蛋白。心包积液,心外膜点状出血;
-
万寿丹书
《万寿丹书》为气功与养生学著作。明·龚居中撰。全书6卷,以养生为主,搜集了包括气功在内的各种延年益寿方法。卷一为安养篇,卷二为延年篇,卷三为采补篇,卷四为服食篇,卷五为脏腑篇,卷六为清乐篇。
-
广群芳谱·药谱
《广群芳谱·药谱》又名《佩文斋广群芳谱·药谱》,为药物学著作。本书为《佩文斋广群芳谱》的卷93~共收药物720余种。系在《二如亭群芳谱·药谱》的基础上增补而成。“增”字,为新增加的内容,特别是新增的“汇考”及“集藻”二项,补充各种文史资料尤为丰富。在笔叙方面,删去了原书中种植、修治、服食、疗治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