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鬼门
开鬼门为治法。出《素问·汤液醪醴论》。汗法又称发汗法,为治疗八法之一。是通过开泄腠理、调和营卫、发汗祛邪,以解除表邪的治法。主要适用于外感表证及具有表证的痈肿、麻疹、水肿早期(上半身肿较显著)等。汗法分辛温发汗和辛凉发汗两大类。如果体质虚弱而确有需要发汗解表时,宜配合益气、滋阴等药同用。
-
鬼门
概述:鬼门:1.经外奇穴名;2.经穴别名。囟会穴在督脉的位置囟会穴在前头部的位置囟会穴在前头部的位置囟会穴在前头部的位置囟会穴在前头部的位置囟会穴的取法:正坐或仰靠,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际2寸处取穴。或于上星穴后1寸处取穴。囟会穴主治头面疾患等:如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颜青、鼻衄、癫疾、小儿惊痫、卒中等。
-
腰以上肿
腰以上肿水肿证型。《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诸有水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将治疗肿胀病的发汗病,喻之为“开鬼门”;而腰以下肿的利小便治法,喻之为“洁净府”。治腰以上肿,张仲景用越婢汤、越婢加术汤;宜麻黄、羌活、防风、柴胡、牛蒡子、葱白、忍冬藤以开之。”
-
汤液醪醴论篇
《汤液醪醴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汤液,五谷之液;古人用汤液醪醴治病,今之煎剂、酒剂,即由此发展而来。本篇首先讨论了汤液醪醴的制法及治疗作用,故名。下文提示患者的精神状态与抗病机能的密切关系,指出养生防病重于治病的道理。篇末论述了水肿病的病机及“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的治疗原则。
-
洁净府
洁净府治疗学术语。指一种治法。用通利小便的方法使膀胱净洁。《素问·汤液醪醴论》:“开鬼门,洁净腑。”王冰注:“洁净腑,谓泻膀胱水去也。”此法多用于小便不畅、尿频、尿急、小腹胀满等膀胱(下焦)湿热证候。方如五苓散、八正散等。
-
净府
净府即膀胱。《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开鬼门,洁净府。”张志聪注:“洁净府,泻膀胱也。”又名净府、水府、玉海、脬、尿胞等。其功能主要是贮尿和排尿。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足少阴肾经络膀胱。其背俞为膀胱俞,募穴为中极,合穴为委中。
-
麻子汤
《千金》卷二十一:麻子汤:处方:麻子5升,商陆1斤,防风3两,附子1两,赤小豆3升。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五味药中,萃聚开鬼门、洁净府、宣布五阳之法,而实借附子、防风以振麻子、赤小豆、商陆之势。患大风、贼风、刺风,加独活3两。主治:偏风。主治:肺气不足,咳唾脓血,气短不得卧。
-
五阳
五阳为生理学名词。指五脏的阳气。《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
-
阴瘅
黄疸之属阴寒者。症状:《医钞类编》卷九:“阴疸,无热恶寒,小便自利,脉迟而微。误开鬼门则肌肤冷鞕,自汗不止;误洁净府则膀胱不约,小便如奔。”治疗:《医门法律·黄瘅门》:“阴瘅病,误从阳治,袭用苦寒,倒行逆施,以致极重不返者,医杀之也…治宜温阳散寒退黄,选用茵陈附子干姜汤等方。
-
阴疸
黄疸之属阴寒者。症状:《医钞类编》卷九:“阴疸,无热恶寒,小便自利,脉迟而微。误开鬼门则肌肤冷鞕,自汗不止;误洁净府则膀胱不约,小便如奔。”治疗:《医门法律·黄瘅门》:“阴瘅病,误从阳治,袭用苦寒,倒行逆施,以致极重不返者,医杀之也…治宜温阳散寒退黄,选用茵陈附子干姜汤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