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土郁夺之
土郁夺之为治则之一。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王冰注:“土郁夺之,谓下无壅滞也。”土郁,指中焦脾胃湿邪郁阻;土郁夺之指中焦脾胃为湿邪郁阻应予祛除。如湿热郁阻,腹痛腹胀,大便稀黏而臭,舌苔黄腻,宜用苦寒燥湿法。又如寒湿郁于中焦,胸闷,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清稀,舌苔白腻,宜用苦温化湿法。
-
五郁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后世将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称为五郁。症见全身不适,少气,咽喉肿痛,口干舌苦,脘腹疼痛,目赤头晕,烦闷懊,潮热颧红,咳嗽痰喘,身生疿疮等。可用夺郁汤、善夺汤、疏土汤等方。可用泄郁汤、和金汤、善泄汤等方。
-
折
系五治法之一。《素问遗篇·刺法论》:“当折其胜,可散其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泄之。”《素问·刺腰痛》:“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举,刺足太阳。”《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疭…”
-
夺
《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盛者夺之。”《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土郁夺之。《黄帝内经素问·玉版论要》:“治在权衡相夺。”征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与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针刺的泻法·夺:夺指针刺的泻法。《灵枢·小针解》:“迎而夺之者,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