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
精华指五脏之气中最精粹部分。《灵枢·疏五过论》:“愚医治之,不知补泻,不知病情,精华日脱,邪气乃并。”
-
神仙养命驻颜草还丹
《医方类聚》卷二○四引《修真秘诀》:方名:神仙养命驻颜草还丹组成:川乌头1斤(净洗7遍,去皮脐),枸杞根1斤(冬月取,净洗,锉),何首乌1斤(净洗),威灵仙1斤(净洗,并控干),黑豆1斗。功效:补精华,益骨髓,黑髭鬓,养神延寿,令邪气不侵凌,筋力不衰老、血脉通畅、神色不变。用药禁忌:忌犬肉,一生不可吃。
-
磨腰丹
《方症会要》卷三:方名:磨腰丹组成:附子尖2钱5分,乌头尖2钱5分,南星2钱5分,雄黄1钱,朱砂1钱,樟脑1钱5分,丁香1钱5分,干姜1钱5分,吴萸1钱5分,麝香。用法用量:每次1丸,姜汁化开如粥,用火炖热,置掌中,磨腰上,候药尽粘腰上,烘绵衣包缚定,随觉热如火,日换1次。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
中医科
中医科的基本任务1.搞好祖国医学的继承和发扬工作。2.除病房、门诊医疗工作外,应担负中医会诊及中医教学任务,并帮助其他科室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研究中医基本理论、临床和方药,担负中医经验的整理提高工作。4.积极开展针灸、推拿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的新疗法,以及气功、太极拳等。
-
自然哲学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批判地吸收了古代和近代自然哲学的思想精华,总结了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和历史,建立起不同于以往任何自然哲学的自然辩证法学说。这种在自然哲学的生物学中采用对重演论预见的平行法则和自然梯级等的连续性法则,它是否与进化的观点有直接联系,一般还是问题,否定的意见很多。
-
精制巧克力
精制巧克力加工技术精制巧克力制造过程非常繁复。可可豆需要经过挑选、烘干、研磨、加热、搅拌、熟成、冷却、灌模,才能形成一方完美黑亮的巧克力。选用了杏仁碎、果仁酱(Pralinepaste)和草莓,要示范制作Rocher及如何让草莓穿上西装。处理巧克力时,要很小心,巧克力完全不能沾水。选用的水果外层必须完全不沾水分。
-
无畏的武器
《无畏的武器》为综合性藏医书。据《藏医史》载,此书由汉族名医韩王杭德、印度的巴热达札和大食的嘎林诺共同编著而成。着重介绍这三种医学体系的精华。近年来有学者从史学、语言学和音韵学的角度考证,认为这三位人物并非真有其人,而是代表印度医学、西方古代医学和汉族的中医学等医疗体系的象征性人物。
-
止园医话续集
《止园医话续集》为医案著作。罗文杰(止园)著。撰年未详。此书备录作者多年临床治疗重症、奇症、难症已获得治验之案例。每一医案均详析其病证及治疗特点,后胪列方药若干条。其辨治原则既强调发掘中医精华,又兼采西医之所长。1943年由止园学社刊行。
-
火府
火府指小肠。小肠为六腑之一。上接幽门,与胃相通,下连大肠,包括回肠、空肠、十二指肠。食糜在小肠再经过消化并分别清浊,精华部分营养全身,糟粕归大肠,水液归于膀胱。《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医学入门》:“小肠上接胃口,受盛其糟粕传化,下达膀胱,泌别其清浊宣通。”
-
叶天士温热论
传本不一,其一传于叶氏门人华岫云,王孟英《温热经纬》中《外感温热篇》的原文即据于此;《温热论》记录了叶氏对温热病论述的精华部分,重点分析温邪的传变规律,温热病的病理和治法,创立卫、气、营、血的辨证体系,介绍温热病察舌、验齿和观察癍疹、白瘩的诊法等内容,其中的一些学术见解直到现在仍为临床医家所重视。
-
伤寒析疑
《伤寒析疑》为《医述》系列丛书之第四卷。清·程文囿辑。本书取“述而不作”之义命名。内容系作者将平素摘录医书的札记分类汇编而成。2《医学溯源》;卷3《伤寒提钩》;12《杂证汇参》;卷13《女科原旨》;卷14《幼科集要》;卷15《痘疹精华》;卷16《方药备考》。书中引录资料较多,条理清晰,是一部切于实用的参考书。
-
宇陀宁玛·元丹贡布
宇陀宁玛·元丹贡布(708~医术高明,在诊断学上,除对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详细检查外,尤其重视运用脉诊和尿诊。在诊脉时,从脉象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在广泛收集民间医学资料,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吸收汉族、印度及其他医学的精华,在公元8世纪末,主持编著著名的藏医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
-
濒湖脉学
书分两部分,前一部分论述浮、沉、迟、数、滑、涩、实等27脉,作者以鲜明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分析各种脉象,其中同类异脉脉的鉴别点和各种脉象的主病,均编成歌诀,便于读者习诵;后一部分系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根据宋·崔嘉彦所撰《脉诀》加以删补而成者,比较全面地叙述有关脉学的多种问题。
-
杨继洲
简介:杨继洲为明代著名针灸学家。三衢(今浙江衢县)人。出身于世医之家,曾任太医院医官。学术贡献:他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一书的基础上,融贯本人的经验医案和各家针灸文献,由晋阳(今山西太原)靳贤增选校补,著成《针灸大成》。材料颇为丰富,可称集明以前针灸学的主要精华之作,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
王鸿骥
王鸿骥清代医家。因幼年多病而究心医学,通读古代医经,于脉法尤多研究。所著医著有《脉诀采真》,精采古代脉学著作精华,并有所发挥。又有《药性选要》四卷,系韵体文写成,对药物归经之说持有异议。另撰《医书捷钞》,系经与名医研讨后予以修订,加入伤寒、金匮有关方论,分病辑成。各书合成《利溥集》行世。
-
徐之才
徐之才(505~祖父徐文伯、父徐雄均为当时名医。撰有《徐王八代家传效验方》(或作《徐王效验方》十卷)、《徐氏家秘方》两卷、《徐王方》五卷,为总结家传医疗经验之书。另有《药对》(或作《雷公药对》)两卷。该书总结古代药剂学的精华,对多种药物炮炙处理,均有详细记载。其佚文见于《证类本草》中。
-
宇陀·元丹贡布
宇陀·元丹贡布(708-833年)唐代藏医学家。他曾研读其前代存留下来的医著《医学大典》、《无畏的武器》、《月王药诊》及天竺的古印度吠陀医著。其书涉及藏医学之理论基础、诊断、胚胎、解剖、临床各科、治疗原则、方药、养生等等内容,是一部奠基性的藏医学著作,其影响所及,至今仍然是学习藏医的必读课本。
-
医述
《医述》医学丛书。清·程文囿辑。刊于1826年。卷一-二《医学溯源》;卷三《伤寒提钩》;卷四《伤寒析疑》;卷五-十二《杂证汇参》;卷十三《女科原旨》;卷十四《幼科集要》、卷十五《痘疹精华》;卷十六《方药备考》。书中引录资料较多,条理清晰,是一部切于实用而又颇具文献价值的参考书。1949年后有排印本。
-
专精
“专精”的“专”指纯净,“精”指精华。如心为五脏六腑之主,故“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素问·解精微论》)。又如司岁之年,收备的药物气全力厚,是因为能得天地纯净之精气,故曰:“先岁物…(《素问·至真要大论》)。
-
摄生三要
《摄生三要》养生专著名。作者认为聚精、养气、存神为摄生的三大纲要,故名,并以此分卷论述。谓聚精的要点有五:寡欲、节劳、息怒、戒酒、慎味。养气起自调息,息调而胎息成,则可延年长寿。“检尽万卷丹经,总不出此玄机,摄生之要,尽在此矣。”收入《道藏精华录百种》第二十种。
-
静香楼医案
《静香楼医案》为医案著作。原系抄本,后收入《柳选四家医案》。柳宝诒予以分门汇辑,并加按语。柳氏将尤怡所撰医案归纳为内伤杂病、伏气、外感、外疡、妇人等32门。有助于读者领悟尤氏医案的精华,学习其辨证要领。尤氏善用经方,灵活化裁,对复杂病机善于分清标本缓急,立法甚严谨。现存石印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
顾氏医镜
即《素灵摘要》、《内景图解》、《脉法删繁》、《格言汇要》、《本草必备》和《症方发明》。此六种皆系作者选录《内经》、《伤寒论》及历代中医著作中的精华部分,并结合个人的学术经验加以归纳整理并阐述注解而成。全书论及生理、解剖、病原、病理、疾病各论、诊断、疗法、药物、方剂等方面,内容较广泛而系统。
-
水谷之精
水谷之精指饮食物经过消化吸收而化生的营养精华,它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由于来源于饮食水谷,禀受于后天,故又称后天之精。
-
三华聚顶
三华聚顶气功内丹术术语。指精化为炁、炁化为神,精炁神三宝之精华融聚于上丹田。此为内丹功成。《玄微心印·三花聚顶》:“下乘炼精化气,中乘炼气化神,上乘炼神还虚。精生气,气生神,神合道,返本还原,入于太虚,是谓三花聚顶。”
-
如银内障证
概述:如银内障证为病名。又名如银障症、如银翳。指圆翳内障因黄精混浊呈银白色者。症状:《证治准绳·杂病》:“瞳神中白色如银也,轻则一点白亮如星似片。乃郁滞伤乎太和清纯之元气,故阳光精华为其闭塞而不得发见…”病因病机:本病多由肝肾俱虚所致。治疗:治宜滋补肝肾,方用生熟地黄丸合皂角丸等加减。
-
清气
清气①指水谷精华的稀薄精微部分,与浊气相对。《灵枢·动输》:“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②即清气分热。《温热论》:“到气才可清气。”③指秋令清肃寒凉之气。《素问·五常政大论》:“秋气劲切,甚则肃杀,清气大至,草木凋零。”
-
目晕
肝藏血,血气不足,则肝虚,致受风邪,风邪搏于精气,故精气聚生于白睛之上,绕于黑睛之际,精彩昏浊,黑白不明审,谓之目晕。”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目别无甚病,但见灯视月及隙漏之处,则有碗大一圈环影睛外,其色内青红而外紫绿,绝似日华月晕,故曰目晕。或平气和衷汤进一、二剂亦妙。”
-
目疱疮
目疱疮为病名。即目皰疮。《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认为:“目,肝之候也。五脏六腑之精华,上荣于目,腑脏有热,气乘于肝,冲发于目,热气结聚,故睛上生疱疮也。”临床所见,如疮位于结膜上者,则类似于疱疹性结膜炎;如位于黑睛上者,则类似黑睛生翳;如位于眼睑上者,则为带状疱疹、睑缘炎之类疾病。
-
葛玄
葛玄(164-244年)养生家、炼丹方士。丹阳句容人。葛洪从祖父。慕长生久视之道,从左慈处得《太清丹经》、《九鼎丹经》、《金液丹经》。传弟子郑隐,再传葛洪。人称“葛仙公”、“太极左仙公”。宋崇宁三年封“冲应真人”,淳祐三年封“冲应孚佑真君”。撰有《浮黎鼻祖金华秘诀》一卷,收入《道藏精华录一百种》。
-
夺精
夺精为病证名。即精气严重耗伤。表现精神萎靡,耳聋,视物不明,脉极迟或极数等证候。《难经·十四难》:“(脉)一呼…四至曰夺精…虞庶注:“其人气耗血枯,神惨色夭,精华犹如夺去。”又注:“阳气乱,故脉数,数则气耗,耗则精无所归,独加夺去,故曰夺精。”
-
触伤真气证
触伤真气证病名。指因外伤碰撞而致内障者。《证治准绳·杂病》:“乃被物撞伤:而目珠痛,痛后视复如故,但过后渐觉昏冥也。盖打动珠中真气,络涩滞而郁遏,精华不得上运,损及瞳神,而为内障之急,若初觉昏暗,速治之,以免内障结成之患;若疾已成,瞳神无大小欹侧者,犹可拨治。”属惊震内障,参见该条。
-
常山太守马灌酒
处方:天雄2两(生用),蜀椒1两,商陆根1两,乌头1枚(大者),桂心1两,白蔹1两,茵芋1两,干姜1两,附子5枚,踯躅1两。制法:上(口父)咀,以绢袋盛,酒3斗渍,春、夏5日,秋、冬7日,去滓。功能主治:除风气,通血脉,益精华,定六腑,明耳目,悦泽颜色,头白更黑,齿落更生。
-
曲糵枳术丸
《内外伤辨》卷下:组成:枳实(麸炒,去瓤)1两,大麦糵(面炒)1两,神曲(炒)1两,白术2两。《准绳 类方》卷六:组成:白术(米泔浸1日)4两,黑枳实(去瓤,麸炒)2两,陈皮(去白)1两5钱,半夏(姜汤泡7次)1两5钱,神曲(炒)1两5钱,麦芽(炒)1两5钱,山楂肉1两5钱。主治:泄泻。气滞不行,加木香5钱;
-
肝肾双补丸
处方:当归、川芎、杭萸肉、巴戟、茯苓、石斛、防风、细辛、川姜、甘草、枸杞。功能主治:肝肾两虚,真阴不足,冷泪无时长流,瞻视昏眇。各家论述:血生于心,藏于肝,统于脾,当归、川芎养血益肝之圣药,枸杞子补肝滋肾,巴戟天、石斛益精血,茯苓补脾土,防风、细辛味辛散升发阳气,以干姜温中暖肾。
-
甘草杨桃
甘草杨桃属凉果类,用的原料可以是杨桃干或是盐胚甘草杨桃加工技术1、原料处理:杨桃干应浸水1小时左右,目的是让干制品复水达到半干状态才能迅速吸收料液。如果是半成品盐胚就应进行浸水脱盐,脱盐程度可保留盐分1-2%,捞起进行干燥至半干状态,备用。4、包装:密封包装。保存期半年。
-
针灸医学验集
《针灸医学验集》为书名。田从豁主编。1985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撷取了建国以来针灸文献中治疗经验的精华,并结合编著者的临床经验编辑而成。
-
内景图解
《内景图解》为《顾氏医镜》系列丛书之一。清·顾靖远撰于1718年。16卷,共六种。均系选录《内经》、《伤寒论》及历代中医著作中的精华部分,并结合个人的学术经验予以阐述注解,全书论及生理、解剖、病原、病理、疾病各论、诊断、疗法、药物、方剂等方面,内容较广泛而完整。顾氏的学术思想,主要受喻嘉言的影响。
-
气色
见《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五脏六腑的精华藏于内为气,现于外为色,“夫气由脏发,色随气华”(《四诊抉微》),隐然含于皮肤之内者为气,显然彰于皮肤之表者为色,气的有无盛衰决定了色的泽夭枯荣、有神无神,故可由此诊察内脏精气的盛衰、存亡,判断病情的轻重安危。
-
方药备考
《方药备考》为《医述》系列丛书之一。清·程文囿辑。本书取“述而不作”之义命名。内容系作者将平素摘录医书的札记分类汇编而成。2《医学溯源》;卷3《伤寒提钩》;卷4《伤寒析疑》;12《杂证汇参》;卷13《女科原旨》;卷14《幼科集要》;卷15《痘疹精华》;书中引录资料较多,条理清晰,是一部切于实用的参考书。
-
后天之精
后天之精即水谷之精。是指人出生之后,从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及摄入的饮食物中摄取的营养精华成分以及脏腑气化所生成的精微物质。它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由于来源于饮食水谷,禀受于后天,故又称后天之精。
-
本草必备
即《素灵摘要》2卷、《内景图解》、《脉法删繁》1卷、《格言汇要》2卷、《本草必用》2卷和《症方发明》8卷。均系选录《内经》、《伤寒论》及历代中医著作中的精华部分,并结合个人的学术经验予以阐述注解,全书论及生理、解剖、病原、病理、疾病各论、诊断、疗法、药物、方剂等方面,内容较广泛而完整。
-
外感温热篇
《外感温热篇》出自王孟英所著的《温热经纬》。《温热论》记录了叶氏对温热病论述的精华部分,重点分析温邪的传变规律,温热病的病理和治法,创立卫、气、营、血的辨证体系,介绍温热病察舌、验齿和观察癍疹、白瘩的诊法等内容,其中的一些学术见解直到现在仍为临床医家所重视。本书于1962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
幼科集要
《幼科集要》为《医述》系列丛书之一。清·程文囿辑。本书取“述而不作”之义命名。内容系作者将平素摘录医书的札记分类汇编而成。2《医学溯源》;卷3《伤寒提钩》;卷4《伤寒析疑》;12《杂证汇参》;卷13《女科原旨》;卷15《痘疹精华》;卷16《方药备考》。书中引录资料较多,条理清晰,是一部切于实用的参考书。
-
伤寒提钩
《伤寒提钩》为《医述》系列丛书的第三卷。清·程文囿辑。本书取“述而不作”之义命名。内容系作者将平素摘录医书的札记分类汇编而成。2《医学溯源》;卷4《伤寒析疑》;12《杂证汇参》;卷13《女科原旨》;卷14《幼科集要》;卷15《痘疹精华》;卷16《方药备考》。书中引录资料较多,条理清晰,是一部切于实用的参考书。
-
五脏
五脏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具有化生、贮藏功能,生理特点是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黄帝内经灵枢·本脏》:“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根据脏藏象学说,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精神意识活动分属于五脏,加上六腑的配合,把人体表里的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
性命圭旨
《性命圭旨》气功专著名。传为明·尹真人述,其弟子所录。全书分元、亨、利、贞四集。全书汇融道、佛、儒各家之说,以图配文,阐述道家内炼理论及具体功法,而其大要归于道教。书中论述内丹颇为详细,强调性命双修。本书内容丰富,阐述详切,绘图精工,为后学所称道,较有影响。收入《道藏精华录》第9册。
-
医学启蒙汇编
《医学启蒙汇编》综合性医书。清·翟良撰于1659年。作者摘录《内经》之精要以及历代医学文献之精华予以分门整理而成此书。卷一医学要领大纳,着重阐述医理;卷四-五对症方;卷六本草。为学医入门读物。
-
朱振声
朱振声近代医学家。曾主编《幸福报》,任《卫生报》编辑,其著作甚多,涉及方面亦广,有《内经运气辑要》、《用药指南》、《百病秘方》、《丹方精华》、《温病疫疠源流辑要》、《家庭实用验方》、《孕妇须知》、《求孕与避孕》等以及一些杂病疗法,包括妇科病在内计二十多种。
-
中焦主化
中焦主化为生理学名词。中焦的主要功能是消化腐熟水谷,吸收精华,化生营血,故称。《难经·三十一难》:“中焦者……主腐熟水谷。”
-
张卿子伤寒论
《张卿子伤寒论》伤寒著作。明末张卿子参订。张氏推崇成无己,认为成氏《注解伤寒论》“引经析义,尤称详洽,虽牴牾附会,间或时有,然诸家莫能胜之”(见凡例)。遂据此本旁采朱肱、许叔衡、庞安时、王履、王肯堂等诸家学说之精华。此书最早有明刊本,几种清刻本。近代有《中国医学大成》本,并于1949年后重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