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藏志
“志”指志向,属精神活动。肾藏志指人的记忆力或意志,为肾所藏。肾藏精,是一身精气之根。肾精充足,志方能坚。肾主骨,骨生髓,脑为髓海,脑髓充则精力旺盛、记忆力强;肾虚则脑髓不足或空虚,易发生健忘、精神不振或未老先衰。出《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王冰注:“专意而不移者也。”
-
志
意志:志即意志、意愿、志向。《素问·宣明五气》:“肾藏志。”王冰注:“肾藏志,专意而不移者也。”《灵枢·本神》:“意之所存谓之志。”情志:志即情志,泛指五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东方生风…意念:志即意念,指情感。《灵枢·贼风》:“此亦有故邪留而未发,因而志有所恶。”
-
作强之官
作强之官人体器官名,指肾。《素问·灵兰秘典论》:“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王冰注:“强于作用,故曰作强。张志聪注:“肾藏志,志立则强于作用,能作用于内,则技巧施于外矣。”马莳注:“惟肾为能作强,而男女构精,人物化生,伎巧从是而出。”肾主骨生髓,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
神脏
神脏五脏的别称。《素问·三部九候论》:“故神脏五,形脏四。”王冰注:“神脏五者,一肝,二心,三脾,四肺,五肾也。所谓神藏者,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也。”
-
脾藏意
“意”,意念指思维记忆功能。脾主运化,化生水谷精气,是产生记忆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参五脏所藏: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的,因而精神状态的异常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
九脏
九脏即五神脏与四形脏的合称。神脏指五脏,即心、肝、脾、肺、肾;《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故神藏五,形藏四。”王冰注:“神藏五者,一肝,二心,三脾,四肺,五肾也。所谓神藏者,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也。”形脏指藏有形之物的胃、小肠、大肠、膀胱四个腑(《素问灵枢集注》)。
-
藏象五志说
藏象五志说是中医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即将一些主要的心理现象归纳分类,配属于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藏所藏”(《素问·宣明五气篇》)。藏象五志说的归纳方法,使复杂的心理现象有法可循,对心理病机的研究有一定意义。
-
五神
五神是五种精神活动的合称,即神、魄、魂、意、志,分别为五脏所藏。《素问遗篇·本病论》:“人犯五神易位,即神光不圆也。”五脏所藏指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的,因而精神状态的异常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
五脏所藏
五脏所藏为生理学名词。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是以五藏精气为物质基础的,因而精神状态的异常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