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郁
胆郁证名。《赤水玄珠》卷十一:“胆郁者,口苦,身微潮热往来,惕惕然如人将捕之。治宜柴胡、竹茹、干姜。”参见郁证条。
-
胆汁淤积性黄疽
概述:胆汁分泌是肝脏的重要功能,由于各种有害因素致使胆汁分泌和排泄发生障碍,形成胆汁郁滞,病变在肝内者称为肝内胆汁郁滞,在肝外者称为肝外性胆郁。诊断:一、病史及症状本病以梗阻性黄疸而无肉眼可见的肝内外胆道阻塞为其特征。二、体验发现黄疸、皮肤骚痒抓痕,肝脏肿大。尿胆红素阳性;对于病因不明者对症治疗。
-
胆郁痰扰
胆郁痰扰为病机。指胆郁失疏,痰浊内扰,上扰心神的病理变化。胆郁痰扰证是指痰浊内扰,胆郁失疏,以烦躁不宁,胆怯易惊,失眠多梦,胸胁闷胀,善太息,晕眩,恶心呕吐,吐痰涎,苔白腻,脉弦缓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五脏郁证
概述:五脏郁证为病证名。《证治汇补·五脏郁症》:“有本气自郁而生病者,心郁昏昧健忘,肝郁胁胀嗳气,脾郁中满不食,肺郁干咳无痰,肾郁腰胀淋浊,不能久立,胆郁口苦晡热,怔忡不宁。”表现两胁胀满或窜痛,胸闷不舒,胁痛常随情绪变化而增减。《赤水玄珠》卷十一:“脾郁者,中脘微满,生涎少食,四肢无力。
-
心郁
心郁为症状名。《赤水玄珠》卷十一:“心郁者,神气昏昧,心胸微闷,主事健忘。治宜肉桂、黄连、石菖蒲。”参见五脏郁证:五脏郁证为病证名。《证治汇补·五脏郁症》:“有本气自郁而生病者,心郁昏昧健忘,肝郁胁胀嗳气,脾郁中满不食,肺郁干咳无痰,肾郁腰胀淋浊,不能久立,胆郁口苦晡热,怔忡不宁。”
-
胆郁痰扰证
胆郁痰扰证为证候名。指痰浊内扰,胆郁失疏,以烦躁不宁,胆怯易惊,失眠多梦,胸胁闷胀,善太息,晕眩,恶心呕吐,吐痰涎,苔白腻,脉弦缓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心脾郁
心脾郁为病证名。郁证之一。多由忧思过度,以致心脾气机郁结不舒。《类证治裁》卷三:“心脾郁,怔忡崩漏,归脾汤。”参见五脏郁证:五脏郁证为病证名。《证治汇补·五脏郁症》:“有本气自郁而生病者,心郁昏昧健忘,肝郁胁胀嗳气,脾郁中满不食,肺郁干咳无痰,肾郁腰胀淋浊,不能久立,胆郁口苦晡热,怔忡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