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取
概述:上取为针灸治法术语。《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如《肘后歌》:“腿脚有病风府寻”;鹤膝风刺尺泽、曲池等。如气积胸中,针人迎、天突、廉泉等穴位。下病上取为一种与病气上下相反的治法。如癃闭因于中气不足者,用补中益气法;子宫脱垂,用蓖麻子仁捣碎敷百会穴等。
-
上下配穴法
上下配穴法(superior-inferiorpointscombinationsuperior-inferiorpointsassociation)为配穴法之一。如失眠,上取神门、心俞,下取三阴交;胃痛取上肢的内关,下肢的足三里等。八脉八穴配穴法又名八法配穴法,指以奇经八脉与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穴位两相配合应用。外关与足临泣相配,主治目、头侧、面颊部疾病;
-
嵌入骨移植术
嵌入骨移植术是在病骨的两端切除一定的长度和宽度的一条皮质骨片,然后取同样大小的一整块骨片嵌入骨槽,用螺钉将骨板固定于病骨上,达到刺激成骨作用和内固定作用,促进骨愈合。局部皮肤、软组织如有广泛瘢痕,必然血运不好,而且骨移植后内容增多,皮肤缝合困难,容易发生感染,形成窦道。术后处理同骨上骨移植术。
-
萆麻膏
明 方贤着《奇效良方》:萆麻膏:处方:大萆麻子(一十四个.摘录:《活幼心书》卷下方出《本草图经》引《海上集验方)(见《证类本草》卷十一),名见《魏氏家藏方》卷十:方名:萆麻膏组成:萆麻子7枚。《普济方》卷九十二:方名:萆麻膏组成:大萆麻子14枚(正东南枝上取7枚,正西枝上取7枚),巴豆7枚(去皮)。
-
成炼钟乳粉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成炼钟乳粉:炮制:钟乳不拘多少,上取韶州者,无问厚薄,但颜色明净光泽者即堪入炼,唯黄、赤两色不任用。功能主治:主五劳七伤,咳逆上气,治寒嗽,通音声,明目益精,安五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益气补虚损,疗脚弱疼冷,下焦伤竭,强阴。兼可合和为钟乳丸散。熟讫,澄取晒干。
-
甘草膏
《幼幼新书》卷三十三引《婴孺方》之甘草膏:处方:甘草3两,黄芩3两,黄连3两,芎藭3两,白芷3两,藁本3两,当归3两,附子1两。制法:上6味,先于铜器中微火煎3味脂汁5-7沸,次下3味药末搅匀,慢火熬成膏。《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二方之甘草膏:组成:甘草2两(生用),川大黄1两,胡粉1两(细研),羊髓2两,猪脂2合。
-
感冒清热冲剂
处方:荆芥穗200g,薄荷60g,防风100g,柴胡100g,紫苏叶60g,葛根100g,桔梗60g,苦杏仁80g,白芷60g,苦地丁200g,芦根160g。60℃)的清膏;功能主治:疏风散寒,解表清热。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用法用量:每次1g,开水冲服,1日2次。感冒清热冲剂的功能主治:疏风散寒,清热解表。
-
枸杞煎
摘录:《千金》卷十二《大清经》引贺兰方(见《医心方》卷十三):枸杞煎:处方:枸杞根(切)大1石,薯蓣2大升,藕根2大升,牛膝大1斤,茯苓大1斤,石斛大1斤,杜仲大1斤,茅根大1斗,芦根大1斗,枣膏大1升,地黄煎大2升,麦门冬煎大2升,蜜大1升,千岁葛汁煎大2升,冬时苏大2升。用法用量:每服1匙,温酒盐汤化下。
-
还元丹
主脾泄、肾泄。摘录:《医便》卷一《理虚元鉴》卷下:还元丹:处方:远志、杜仲、牛膝、补骨脂、山药、茯神、锁阳、五味、杞子、山萸肉、熟地、菖蒲。功能主治:虚劳,阳虚。制备方法:上为末,用红枣20个,蒸烂,皮肉相离捞起,剥去皮核,研为膏,加好酒入药和剂为丸(切勿用面糊、米饮之类),如梧桐子大,晒干透心。
-
黄瓜丸
《圣惠》卷三十:黄瓜丸:处方:熟黄瓜1枚,黄连(末)2两。制法:以熟黄瓜头上取破,去瓤,纳黄连末,却以纸封口,用大麦面裹,文火烧,令面黄熟为度,去面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骨蒸劳热,皮肤干燥,心神烦热,口干,小便赤黄。附注:双连丹(《幼幼新书》卷二十引张涣方)、双连丸(《卫生总微》卷十五)。
-
浆水渍方
处方:浆水。功能主治:代指肿痛。用法用量:上取1升,以盐半两,和煎令沸。温浸患指,日3-5度。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
圣烟筒
《医学正传》卷五:组成:蓖麻子。用法用量:烧烟吸之。制备方法:上取肉捶碎,纸卷作筒。主治:一切风痰喉痹。或巴豆压油于纸上,卷皂角末烧熏鼻;或用热烟刺入喉内,吐恶涎及血即醒;或巴豆、明矾熬,去豆取矾吹鼻,并点喉蛾。
-
灭瘢膏
《千金》卷二十二:组成:矾石1两,安息香(一作女萎)1两,狼毒乌头1两,羊踯躅1两,附子1两,野葛1两,白芷1两,乌贼骨1两,赤石脂1两,皂荚1两,干地黄1两,天雄1两,芍药1两,芎藭1两,大黄1两,当归1两,莽草1两,石膏1两,地榆1两,白术1两,续断1两,鬼臼1两,蜀椒1两,巴豆1两,细辛1两。崩中亦纳;
-
万全金花散
《中藏经》卷八:方名:万全金花散组成:车螯(紫色者,出海际。主治:发背疽疮,疼痛不可忍者。用法用量:上各为末,旋抄车螯末、黄柏末各1钱,甘草末半钱以上,芦皮末1钱半以上,拌匀,用津唾调,以竹蓖子敷肿上,须盖遍疮根。未穴者自穴,已穴者恶物自出,凡10上取效。应系恶疮疖并敷之,无头者即消,有头者即脓出。
-
皂荚针散
《圣惠》卷六十六:方名:皂荚针散别名:皂荚刺散组成:皂荚针1斗(不生子者),牛蒡子半斤。小儿瘰疬肿硬。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以井花水调下。良久利下恶物,如胶糖,永断根本。制备方法:上取皂荚针于盆中烧,候火盛时,撒牛蒡子于火中,候烟欲尽,以盆合之,冷定,为末。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 皂针散。
-
三圣饮
《朱氏集验方》卷五引肖行之方:方名:三圣饮组成:桔梗(用百合子根煮一伏时)、甘草、贝母(姜汁炒)各等分。主治:痰嗽。《普济方》卷二五二:方名:三圣饮组成:大黄汁、紫草汁、冬瓜汁。《赤水玄珠》卷八:方名:三圣饮组成:苍术3钱,枳壳3钱,知母3钱。主治:疟疾,胸膈饱闷,口渴,热多寒少。用法用量:水煎服。
-
枭炙方
《圣济总录》卷一九○:方名:枭炙方组成:枭1只。主治:瘰疬。用法用量:上取肉,依常法炙熟,食后以五味汁下。
-
神仙一点散
《普济方》卷八十六引《海上方》:方名:神仙一点散组成:清白碱不拘多少(以7数为则,去边头不用)。主治:一切眼疾,诸药不效者。用法用量:用时取半粒绿豆大点眼。制备方法:上取纯干净者,以好厚纸7层包了,拴缚挂在当风处,待风化,49日取下,要干研细。
-
神效追命散
《续本事》卷二:方名:神效追命散组成:川大黄(实者)半斤,皂角刺半斤,川郁金5两。用法用量:每服3大钱,用真大枫子油入无灰酒温调药末,临睡时服。脏腑转时,只就地上取下虫,如疾多年,其虫色黑,日近者,其虫色赤,隔2-3日再服,直候无虫,方是病愈,即止其药,只服平常风药及诸补药。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香津膏
《圣济总录》卷一四九:方名:香津膏组成:齿垢。功效:定痛。主治:蜂螫。用法用量:上取少许,敷痛处。
-
香蟾丹
《普济方》卷三七九引《医方妙选》:方名:香蟾丹组成:干蟾5枚(水浸去骨,用瓦1个,顶头上取肉入蟾瓶内,盐泥固济,米炭火烧,留窍子,烟息为度,取出放地1宿,出火毒),蛇蜕皮1两(烧灰),地龙半两(炒),天竺黄1分,蝉壳1分(以上并为细末,次入),朱砂半两(研),麝香1分(研),胡黄连2两。
-
桑白汁
《圣济总录》卷一八一:方名:桑白汁组成:新桑根白皮不以多少(细锉)。主治:小儿脾热,乳食不下,胸膈痞闷,涎溢不收。用法用量:上取其自然汁,涂于儿口内。如无新桑根白皮,取干者1两,细锉,用水1盏,煎至半盏,放温,涂儿口内。
-
桑耳羹臛方
《圣济总录》卷一九○:方名:桑耳羹臛方组成:桑耳不拘多少。主治:诸痔。用法用量:上取作羹臛,调和令美,空腹随饭食之。
-
猪血脑子
《卫生总微》卷八:方名:猪血脑子组成:生龙脑1字(研细),猪血(猪尾上取)半蛤蜊壳。主治:小人痘疹黑紫,倒黡不出。用法用量:上药都拌匀,加薄荷汁(以帛子裹薄荷揉汁)半合,于汤中烫温服。
-
猪胆膏
《杨氏家藏方》卷三:方名:猪胆膏组成:高良姜1两(切作小块,油炒),干姜1两(炮)。主治:疔疮,热毒诸疮。制备方法:夏间预收猪胆120个,取汁,用竹破开,每日曝晒,夜则受露,不可着雨,将药末次第加入,伏天日晒日捣,略干,即入葱、姜汁,后入广胶和匀,晒至成膏,后入有盖瓷器内埋常走地下,2-3月取起。
-
紫粉灵宝丹
《圣惠》卷九十五:方名:紫粉灵宝丹组成:黑铅4两,水银2两(不别修制,每2两水银即入硫黄半两,结成砂子,细研如粉)。功效:添精益髓,神气清爽,好颜色红悦,久服轻健,补暖水脏。主治:筋骨风气。用法用量:每日1丸,空心以津送下。
-
楸叶贴方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方名:楸叶贴方组成:楸叶(新摘者)。主治:一切肿毒,不问硬软。用法用量:上取十重覆肿上,以故帛裹之,日三度易。如冬月叶干,以盐水浸良久用。或取根皮锉捣敷之,亦得。
-
鼠胆方
方出《肘后方》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四:方名:鼠胆方组成:鼠胆。主治:耳卒聋,或三十年老聋。用法用量:上取汁滴入耳内。不过3次愈。或令人侧卧,沥1胆尽,须望胆汁从下边出,初出益聋,半日顷乃愈。
-
手术室物品监测标准及采样规范
手术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1.手术室消毒灭菌合格率标准凡经压力蒸气、煮沸、化学药液浸泡,熏蒸消毒灭菌的物品,如器械、敷料、橡胶、玻璃、不绣钢或搪瓷类罐、盒等器皿类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均应达到100%。对不能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特殊医疗用品,可用棉拭子表面涂沫采样。
-
双开门式椎管成形术
2.颈椎管外伤或发育性狭窄有脊髓压迫症状者,ct片示椎管矢状径绝对值小于10mm。2.制好石膏颈领备用。用微型电锯或窄型椎板咬骨钳将棘突纵行正中劈开直达硬脊膜外[图1⑴]。将开门段最上椎板上缘的黄韧带与最下椎板下缘的黄韧带切断,从棘突劈开缝中伸入骨膜剥离器,将劈开的棘突向两侧张开[图1⑵],类似打开双扇门。
-
输尿管套篮取石术
输尿管套篮取石术套篮取石术有一定的危险,手术者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以减少危险。施行膀胱镜检查术,并按插输尿管导管的方式将闭合的尿石套篮插入输尿管。应将锁钮从套篮芯子上取下,取出外鞘,作腹部平片,然后将病人送回病房。应经膀胱镜放一可弯曲的小剪分离结石和套篮与脱垂的输尿管,或用电刀或输尿管口切开刀。
-
髂骨切骨术
此外,不论病人取何种体位手术,都可以从髂骨取得供移植的骨块。⑴皮肤切口⑵剥离臀肌,显露髂骨外面;紧贴骨面作骨膜下剥离(避免插入臀肌,以减少出血。楔状骨块可用骨刀或电锯在全厚的髂骨嵴上切取。当骨缺损需要大块松质骨时,可在髂前上棘的后方,在髂骨内、外板间用骨刀切取;
-
两段式螺旋型钛种植体植入术
两段式螺旋型钛种植体植入术手术图解1切口2球钻定位3用一级裂钻扩大至设定深4用定向钻扩大种植窝上半部分5用二级裂钻全程6用肩台钻扩大种植窝上口7定向杆作为方向指示8旋入种植体固位钉9安装覆盖螺丝10切开覆盖螺丝表面龈粘膜11安装愈合螺帽适应证⑴全身情况良好,身心健康的成年人,骨、牙齿发育已定型者。
-
黑尾叶蝉
黑尾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它以成虫和若虫群集于水稻茎杆下部刺吸汁液为害,影响水稻正常生长。严重时叶片平枯、稻株坐苗枯死,后期稻茎基部变黑、倒伏。还传播水稻普通矮缩病、黄矮病等多种病毒病,传播病害造成的损失往往比取食为害大得多。头大、尾尖。糯稻上发生量大于粳稻,粳稻上发生量又大于籼稻。
-
茶刺蛾
幼虫栖居叶背取食,幼龄幼虫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下枯黄半透膜,中龄以后咬食叶片成缺刻,常从叶尖向叶基锯食,留下平宜如刀切的半截叶片。体前端背中有一个紫红色向前斜伸的角状突起,体背中部和后部还各有一个紫红色斑纹。茶刺蛾的发生规律在湖南、江西等省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茶丛根际落叶和表土中结茧越冬。
-
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
检查名称: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分类:免疫学检查/细胞免疫测定别名:中性炎症细胞吞噬试验概述:中性粒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直接吞噬和杀灭多种病原微生物、抗原抗体复合物。试剂:(1)白细胞悬液:制备方法同趋化功能测定。(3)美蓝染液:美蓝20mg溶于10.0g/L碳酸钠水溶液中,过滤后使用。
-
中性炎症细胞吞噬试验
检查名称: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分类:免疫学检查/细胞免疫测定别名:中性炎症细胞吞噬试验概述:中性粒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直接吞噬和杀灭多种病原微生物、抗原抗体复合物。试剂:(1)白细胞悬液:制备方法同趋化功能测定。(3)美蓝染液:美蓝20mg溶于10.0g/L碳酸钠水溶液中,过滤后使用。
-
内取
内取指病位在内的疾病,用内服药消除之。《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
-
五治
概述:五治:1.春、夏、长夏、秋、冬等季节的正常气候;又如轻微的寒证或热证,用轻剂的温药或凉药和之,使其气血调顺则微邪自去,也属和法。根据部位有上取、下取、内取、外取、傍取等。《黄帝内经灵枢·颠狂》:“治之取太阴、阳明。”《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取其经,厥阴与少阳。”从:从为治法之一。
-
外取
出《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故曰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说明治病的手段,根据病证的具体情况,或从上治,或从下治,或从内治,或从外治,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
取
取①五治法之一。针对病邪所在,用针刺或汤药攻邪。根据部位有上取、下取、内取、外取、傍取等。《素问·脏气法时论》:“取其经,厥阴与少阳。”《灵枢·九针十二原》:“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素问·刺腰痛》:“左取右,右取左。”《素问·六节脏象论》:“凡此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
-
龙虎交战
龙虎交战为针刺手法名。出明·徐凤《金针赋》。即以捻转结合九六数组成。在手三阴、足三阳、督脉这七条经脉上取穴时,先右捻六下,行泻法后,再左转九下,行补法,如此一补一泻,一龙—虎交替施针,故名龙虎战。也可分三部施术。有疏通经气的作用,适用于疼痛性疾患。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
备急涂顶膏
《圣惠》卷八十五处方川鸡头末1钱,芸苔子末3钱。功能主治小儿天吊。用法用量上取新汲水调。涂、贴在顶上。
-
百劳煎
处方:杏仁半斤。制法:上取杏仁于瓶内,以童便2升,浸7日,泻出,去小便,以暖水淘过,于沙盆内研如泥,别用垍瓶,以小便3升,煎之如膏。功能主治:劳嗽,旦轻夕重,憎寒壮热,少喜多嗔,忽进忽退,面色不润,积渐少食,必入肺,脉紧浮者。用法用量:量其轻重,食上熟水调1匙至半匙,室女,妇人服之妙。食后白汤送下。
-
避瘟丹
《医方易简》卷四:避瘟丹:处方:乳香苍术细辛甘松川芎降香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枣肉为丸,如芡实大。摘录:《医方易简》卷四《慈禧光绪医方选义》:避瘟丹:处方:生甘草1两,南苍术1两,北细辛1两,黄乳香1两。制法:上为细末,加红枣肉半斤为园饼,如桂圆大。用法用量:放炭火上取烟熏之,可保3日无灾,一家免难。
-
导赤片
处方:大黄270两,滑石粉72两,茯苓(去皮)72两,生地黄144两,栀子216两,木通72两。制法:上取大黄为细末,与滑石粉混合;另取淀粉100两、糊精50两,与大黄等细末混合,分次加入茯苓、生地黄等浓缩液,搅拌均匀,分成小块,干燥后为细末,依法压片,每片重0.3g,密封。摘录:《中药制剂手册》
-
点眼雀粪膏
别名:雀乳散处方:雄雀粪。制法:上取细直者,以乳汁和研细。功能主治:息肉淫肤赤白膜。眼热毒,卒生翳。用法用量:雀乳散(《奇效良方》卷五十七)。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
法煮白石英水
处方:白石英5两,金10两,银4两,人参5两(去芦头)。制法:上取铁釜净洗,即下前件药于釜中,先下水3升,以杖子长者1枚,入釜中至底,水所浸着处,即刻记,更下水2斗7升,连前总3斗,以慢火煎之如鱼眼沸,渐减至杖刻处,即停火,急以湿土置于釜底,去滓,取其汁,贮于不津器中。功能主治:安定心脏。主诸虚邪气。
-
鸡子酒
《圣济总录》卷一五九:鸡子酒:处方:鸡子1枚(去清)。功能主治:妇人难产,2-3日不下。用法用量:上以苦酒半盏,投鸡子于酒中,饮之立产。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九《寿亲养老》卷四:组成:鸡子5枚(取黄)。主治:妊娠血下不止。用法用量:上取好酒1盏,同煎如稀饧。未愈,更作服之,以愈为度。
-
椒肾羹
处方:汉椒30枚(去目及闭口者,酒浸1宿),白面3两,羊肾1对(去脂膜,细切)。功能主治:下焦久冷,虚损。用法用量:上取椒入面内,拌令匀,热水中下,并羊肾煮熟,入五味调和,作羹。摘录:《圣惠》卷九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