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节
“六节”之节,谓一定的度数。古人以甲子纪天度,六十日甲子一周而为一节。又从六节以度三阴三阳及六气之变化以至人之六腑等。《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
-
六六之节
“六六之节”的“节”意指度数。古人以甲子纪天度,六十日甲子一周而为一节,六节为六个甲子,即六个六十天,合为一岁,故称。《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
-
大雁功
三十、回气:右手上托至肩平,右臂内旋,迅速屈肘,肘尖向右,右手五指并拢呈爪形,置右缺盆穴,同时左手从左侧自下而上迅速向上捞起,手心向里,手指向上,使左劳宫穴对着印堂穴,眼视左手心,同时重心迅速后移至右脚,右脚跟落地,腿微屈,左脚跟提起。右过水动作同左过水,但方向相反,如此左、右过水,交替做7次。
-
六节脏象论篇
《六节脏象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古人以甲子纪天度,六十日甲子一周而为一节,六节为一年,故称六节。脏,指内在脏器;象,为可见之形象。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脏象。本篇首论天度,继论脏象,以明人与天地相应之理,故名。篇末介绍了人迎与寸口脉象异常所发生的病变。
-
肾藏精
肾藏精(kidneystoringessence)指肾具有贮存、封藏人身精气的生理功能。肾为藏精的器官,包括藏生殖之精,主管人的生育繁殖,以及藏五脏六腑之精,主管人体生长发育。后天之精又称脏腑之精,由脏腑化生水谷精微而成,主人体生长发育。《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
天柱骨
概述:天柱骨:1.颈椎;2.颈椎之第四、五、六节。颈骨俗称天柱骨,即颈椎。头在上为天,颈椎为头之支柱,因名。《医宗金鉴》:“颈骨者,头之茎骨,肩骨上际之骨,俗名天柱骨也。”旋台骨又名玉柱骨、天柱骨、颈骨、大椎骨,即第4、5、6颈椎的合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旋台骨,即头后颈骨三节也。”
-
五华
五华为五脏精气于体表某些组织或部位的荣华显露,主要表现于面、毛、爪甲、头发和唇四周。《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心…其华在发”;其华在唇四白”。面、皮毛、爪甲、头发和唇四周,明润光泽为各脏精气充足,若枯槁变形为脏精亏虚。五华是望诊的重要内容。
-
五脏别论篇
《五脏别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本篇中心是讨论奇恒之府与五脏六腑的功用。它所讨论的与《六节藏象论》和《五脏生成篇》有别,故名别论。文中还阐明诊脉取寸口的道理,并指出医生诊病时,必须详细询问及耐心检查,然后加以鉴别和分析,才能达到确切诊断治疗的目的。
-
气数
气数指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常数。《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谓气数是用来标志万物化生的时间节律的。
-
三候
三候为农历推算四季气候的单位。五天共有六十个时辰,成为一个甲子,称为一候;三候共十五天,成为一个节气。《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三候谓之气。”
-
五治
概述:五治:1.春、夏、长夏、秋、冬等季节的正常气候;又如轻微的寒证或热证,用轻剂的温药或凉药和之,使其气血调顺则微邪自去,也属和法。根据部位有上取、下取、内取、外取、傍取等。《黄帝内经灵枢·颠狂》:“治之取太阴、阳明。”《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取其经,厥阴与少阳。”从:从为治法之一。
-
五气
概述:五气:1.五种气味;2.五运之气;《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色之气·五气:五气指五色之气,即青气、白气、赤气、黑气、黄气。《素问遗篇·刺法论》:“五气护声之华。”《类经》卷十六:“五气,五味之所化也。”
-
已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六节藏象论》:“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灵枢·热病》:“舌本烂,热不已者,死。”《温病条辨·汪序》:“六气之中,君相两火无论已。”《类经·气味类》:“亦犹乱世之甲兵,饥馁之粮饷,所必不容已者,即此药也。”
-
脏
《灵枢·病传》:“淫邪泮衍,血脉传溜,大气入脏。”《素问·六节脏象论》:“凡此十一脏,取决于胆也。”②专指“藏精气而不泻”的脏器。《素问·经脉别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③指脏腑及其所属经脉。《素问·经脉别论》:“太阳脏独至,厥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
-
甲子
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天干与地支循环相配,可成甲子、乙丑、丙寅…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互配合,天干在上,地支在下。《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谓用纪天的十干反复六次,和纪月的十二支反复五次,排成甲子,再乘以六,便是一年三百六十日的大概日数。
-
气迫
气迫病因病理学名词。指气候失常,不能应时而至,成为致病因素。《素问·六节脏象论》:“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
-
僻邪
僻邪同“邪僻”。指致病因素。《灵枢·本神》:“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素问·六节脏象论》:“邪僻内生,工不能禁也。”
-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农历推算四季气候而划分的二十四个时间阶段。《素问·六节藏象论》:“五日谓气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一年二十四节气,按顺序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节
骨节·节:节指骨节。见《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长刺节论》:“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穴位·节:节指泛穴穴位。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
-
魂
魂是精神意识活动的一部分,指随心神活动所做出的思维意识活动。《灵枢·本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杨上善注:“魂者,神之别灵也。”汪昂注:“魂属阳肝藏魂,人之知觉属焉。”《素问·六节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说明精神活动以五脏精气为基础,具体指出魂与肝血的关系。
-
候
《素问·病能论》:“阳明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不动而动大疾,此其候也。”⑤时令名,五天为一候,一年共七十二候,《素问·六节脏象论》:“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参“三部九候”。《素问·八正神明论》:“以息方吸而内针,乃复候其方吸而转针,乃复候其方呼而徐引针。”
-
合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入为合。”《类经》注:“脉气至此,渐为收藏,而入合于内也。”《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指脏腑的表里内外关系。《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面合色赤。”合穴:合(音hé)是指特定穴之一的合穴。五俞穴之一。
-
肝主筋
肝主筋是指五脏与五体相合,肝主要合于筋,因称。筋,包括肌肉、韧带、肌腱等,其生理功能的维持需赖肝血的滋养。肝阴不足,可致筋痿不用;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黄帝内经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肝者…筋脉拘挛抽搐,可见于肝风内动。
-
胆主决断
胆主决断生理学名词。指胆具有决断功能。胆气充实,则行事果断,脏腑气血功能发挥正常。《素问·六节脏象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王冰注:“刚正果决,故官为中正;
-
胆
其背俞为胆俞,募穴为日月,合穴为阳陵泉。《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偏头痛、带状疱疹、中耳炎、耳鸣、听力减退、急性胰腺炎等。与其他穴位配伍,治小儿夜啼。
-
藏象
藏象是指内在脏腑的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反映于人体外部的征象。藏,指藏于内,就是内脏;出《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藏,古通“脏”,藏象即指人体内脏生理机能活动及其病理变化而显现于外的征象。其主要内容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以及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和气、血、精、津液等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
罢极之本
罢极之本(píjizhiben)人体器官名。因肝主筋,筋司运动,所以说疲劳的根本在肝。《素问·六节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王冰注:“夫人之运动者,皆筋力之所为也,肝主筋,其神魂,故曰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素问绍识》:“罢极当作四极,四极即四肢,肝其充在筋,故云四极之本。”
-
内经运气病释
《内经运气病释》为运气著作,9卷。作者鉴于《内经》自《天元纪大论》以下七篇皆言五运六气、天时民病同异生化之原、反正逆从之理,凡在天人气交之病非此不能知。更以宋·陈无择“三因十六方”及缪问芳“十六方解”附于后。全书释《六节脏象论》6条;释《气交变大论》58条;释《黄帝内经素问》遗篇19条。
-
气追
气追为病机。指主令之气不能应时而至,导致气候反常,成为致病因素。《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
-
关阴
脉象·关阴:关阴是指阴盛已极,不能与阳气相交的脉象。表现为寸口脉大于人迎脉的四倍。《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寸口四盛以上为关阴。”病名·关阴:关阴为病名。小便不通,由于热结下焦,气化障碍、故阴窍关闭。
-
旋台骨
旋台骨又名颈骨、天柱骨、大椎骨等。即颈椎之第四、五、六节。《医宗金鉴》:“旋台骨,即头后颈骨三节也。”参见颈骨:颈骨俗称天柱骨。头在上为天,颈椎为头之支柱,因名。《医宗金鉴》:“颈骨者,头之茎骨,肩骨上际之骨,俗名天柱骨也。”一说指旋台骨。
-
心
心主血脉,血液的运行有赖于心的推动。《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心主汗,某些自汗、盗汗病证与心病有关。手厥阴心包经“内络于心肺”,足三阴、足三阳经别均通于心。其背俞为心俞,募穴为巨阙。《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凡心火动,口疮弄舌,眼大小眦赤红,小水不通,皆宜推而清之。
-
先
先①指病本,与“标”相对。《素问·贼风》:“先巫者知百病之胜。”《素问·六节脏象论》:“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灵枢·癫狂》:“癫疾始生,先不乐。”《灵枢·五变》:“夫木之早花先生叶者。”《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日者为病温。”
-
运
运①运动,行动。《素问·厥论》:“少阳之厥…(骨行)不可以运。”②指气运。《素问·六节脏象论》:“天地之动,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灵枢·脾胃》:“其注于回肠者,外附于脐上,回运环十六曲。”④晕,眩晕。
-
阴中之太阴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阴中之太阴,肾也。”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和主纳气,并与骨、髓、耳密切相关。功能:《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又寄藏命门之火,为元阴、元阳之脏,故有“水火之脏”、“阴阳之宅”之称。其背俞为肾俞,募穴为京门。
-
阴阳之宅
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和主纳气,并与骨、髓、耳密切相关。功能:《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难经·四难》:“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又寄藏命门之火,为元阴、元阳之脏,故有“水火之脏”、“阴阳之宅”之称。其背俞为肾俞,募穴为京门。
-
中
《灵枢·玉版》:“迎之五里,中道而止。”⑧指中运。《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上少阴火,中太宫土运,下阳明金。”《素问·脉要精微论》:“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素问·刺禁论》:“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素问·玉机真脏论》:“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
-
指甲
指甲解剖结构名。手指足趾的爪甲。《素问·六节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与其它动物的蹄和钩爪相同,都是表皮角质层的变形物,有保护指(趾)端等作用。指甲的后缘嵌入皮内的部分叫甲根,甲根基部的生发层是指甲的生长点,可使指(趾)甲继续生长。围绕甲根及甲侧缘的皮肤叫甲廓。
-
蛰
蛰①即“蛰虫”。见该条。②密固;贮藏。《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
水火之脏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齿更发长,亦与肾气盛衰有关。肾寄命门之火,为元阴、元阳之所藏,有“水火之脏”、“阴阳之宅”之称。上开窍于耳,“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黄帝内经灵枢·脉度》);
-
盛
见“盛者夺之”。《素问·气交变大论》:“故时至有盛衰,凌犯有逆顺,留守有多少。”《素问·平人气象论》:“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六节脏象论》:“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高世栻注:“受胃之浊,水谷未分,犹之受盛之官。”
-
肾
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包括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和主纳气,并与骨、髓、耳密切相关。肾寄命门之火,为元阴、元阳之所藏,有“水火之脏”、“阴阳之宅”之称。肾的主要功能:(1)排泄作用:尿是肾功能活动的产物,其中所含排泄物种类多、含量大,多由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分泌而来。
-
取
取①五治法之一。针对病邪所在,用针刺或汤药攻邪。根据部位有上取、下取、内取、外取、傍取等。《素问·脏气法时论》:“取其经,厥阴与少阳。”《灵枢·九针十二原》:“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素问·刺腰痛》:“左取右,右取左。”《素问·六节脏象论》:“凡此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
-
器
《灵枢·胀论》:“脏腑之在胸胁腹里之内也,若匣匮之藏禁器也。”②指特有受盛作用的器官。《素问·六节脏象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③指人体中具有某种独立生理机能的部分。《灵枢·经筋》:“足阳明之筋…上结于脾,聚于阴器。”
-
气淫
气淫为病因病理学名词。淫,过乱之意。气淫,指时令未到而气先至,属太过之气而造成气候紊乱失常。《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命曰气淫。”
-
年之所加
年之所加运气术语。每年主客气加临之期。《素问·六节脏象论》:“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
颈骨
颈椎骨·颈骨:颈骨俗称天柱骨,是颈椎骨的统称。头在上为天,颈椎为头之支柱,因名。《医宗金鉴》:“颈骨者,头之茎骨,肩骨上际之骨,俗名天柱骨也。”旋台骨:一说颈骨指旋台骨。旋台骨又名颈骨、天柱骨、大椎骨等。即颈椎之第四、五、六节。《医宗金鉴》:“旋台骨,即头后颈骨三节也。”
-
格阳
格阳①病因病理学术语。指阳气格拒。阳盛已极,而不能与阴气交通,故气血盈溢于三阳经,与三阴相格拒,表现为人迎脉大于寸口脉四倍。《素问·六节藏象论》:“人迎…指寒邪壅遏胸中,胃阳被格拒的吐逆症。临床表现为四肢厥冷,不欲饮食,食则呕逆等。
-
肝藏魂
肝藏魂指五脏精气化生的精神情志活动藏于肝。肝藏血,意识活动需受血之养,如肝血虚就可出现梦游、梦语或幻视幻觉等所谓魂不附体的病症。出《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不精则不正。”《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
封藏之本
封藏之本人体器官名。意指封闭储藏的根本。即肾。《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有储藏五脏六腑之精,供身体生长发育的机能,宜固密不宜耗泄,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