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疮疡消法
疮疡消法(sore-ulcer-resolvingtherapy)是指运用祛邪为主的各种内服方药,消散初起疮疡,以免酿脓的肿疡初起治疗总则。疮疡消法指针对不同病因病机,用具有清热解毒、散寒祛痰、利湿化瘀等各种作用的内服方药,达到消散疮疡目的,治疗肿疡初起的治法。
-
杀蛆药
《伤科汇纂》卷七:组成:皂矾。主治:损伤溃烂生蛆者。用法用量:煅赤,掺于患处。即化为水。佐以内服柴胡、栀子清肝火。
-
治痈疡法
治痈疡法为治法。指用具有不同功效的内服方药或其他疗法,治疗外科痈疡的治法。
-
雪上一支蒿中毒
雪上一支蒿中毒(Aconitumkongboensepoisoning)是指因外用或内服雪上一枝蒿过量所致的中毒病。
-
寄杖散
处方:白蜡1两。功能主治:打着不痛。用法用量:细细切烂,滚酒淬入碗内服之。摘录:《古今医鉴》卷十六
-
豇豆叶
《*辞典》:豇豆叶: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JiānɡD uY 来源:为豆科植物豇豆的叶片。功能主治:《滇南本草》:冶淋症。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用2~3两。摘录:《*辞典》
-
杞头汤
《解围元薮》卷四:组成:枸杞头2-3斤。主治:疠初起。用法用量:煎浓汤熏洗。2-3次愈。内服败毒散3-4帖。
-
徐长卿洗剂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名:徐长卿洗剂组成:徐长卿31g。主治:牛皮癣,带状疱疹。用法用量:水煎。内服或外洗。
-
蛇(疒丹)煎剂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名:蛇(疒丹)煎剂组成:生地31g,山栀6g,连翘15g,银花15g,碧玉散9g,丹皮9g,赤芍6g,黄芩9g,丝瓜络4g。主治:带状疱疹。用法用量:水煎,内服。
-
乌饭膏
《解围元薮》卷四:方名:乌饭膏组成:南天竹(即乌饭)。主治:大风挛曲者。用法用量:内服。制备方法:春、夏收其枝叶,秋、冬取其根皮,水熬成膏。
-
丹剂
丹剂是以某些矿物类药物经高温烧炼制成的不同结晶形状的制品,如红升丹、白降丹等,供外科使用。另有一些方剂由于药品贵重或药效显著而名之日“丹”,它没有固定的剂型,这类丹主要供内服。
-
午后昏矇
午后昏矇证名。午后视物有昏矇感之证候。《古今医统》认为:“因阴虚不足,滞而不行,血至午后则敛,而气不充其血”之故。治宜滋阴、益气、补血之剂。内服可用回阳汤之类加减。
-
无名疬
无名疬为病名,即瘰疬之迅即发生红肿者。出《疬科全书》:“亦有骤然红肿,非色欲所致,即餐膳不谨,此无定名,随症皆可致此。”治宜豁痰散结,可内服消肿汤方。
-
汤头
汤头即汤方。指以内服煎汤剂为主的药方。清·旺昂《汤头歌诀》将常用方剂的药物组成、功用编成歌诀,便于学者记诵。
-
汤方
汤方也称汤头。即内服煎剂为主的药方。
-
火痰毒
火痰毒为病名。《外科真诠》卷上:“火痰毒生于耳后上下,坚硬如疬,皮色不变,小儿多有此症。”宜内服消瘰丸,并以火酒磨槟榔外搽。
-
雌雄痔
雌雄痔病名。指肛门外同时见大小不等之两个痔核者。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七:“一长一圆即雌雄也。”属外痔内容。治宜内服苦参丸或采用手术治疗。
-
别骨填接
别骨填接医疗技术名。骨移植术,东考卿《江氏伤科学》:“若骨碎甚,即以别骨填接,外贴十八号膏药,内服六号接骨丹。”中国以骨移植手术治疗粉碎性骨折之最早记载。
-
白口疮
白口疮为病证名。见《幼幼集成》。痘后余毒,舌上生疮,其疮白者,名白口疮,此热在心肺二经。内服洗心散;外用朱矾散敷之。
-
蝙蝠消血散
处方:蝙蝠3枚。制法:上烧令烟尽,为末。功能主治:金疮血肉瘘。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以白水送下,1日内服尽,当下如水。摘录:《鬼遗》卷二
-
榴灰散
处方:石榴1个。制法:烧灰存性,为末。功能主治:血泄窍滑,鼻衄或下血。用法用量:衄者,吹鼻;下血者,内服。摘录:《医级》卷八
-
刺菱根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C L nɡGēn来源:为菱科植物野菱的根。功能主治:利水通淋。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摘录:《*辞典》
-
连翘茎叶
《*辞典》:连翘茎叶:出处:《纲目》拼音名:Li nQi oJīnɡY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茎叶。功能主治:《纲目》:治心肺积热。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摘录:《*辞典》
-
蒲桃种子
《*辞典》:蒲桃种子: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拼音名:P T oZhǒnɡZi来源:为桃金娘种植物蒲桃的种子。功能主治:治糖尿病。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摘录:《*辞典》
-
奇杖散
《外科百效》卷五:方名:奇杖散组成:白蜡1两。主治:杖疮,打着不痛。用法用量:细切烂,滚酒淬入碗内服之。
-
真溶液型药剂
真溶液型药剂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的供内服或外用的单项溶液制品。
-
表针
表针指外用针刺。表:外面;浅表。《备急千金要方》:“若治诸邪风鬼注,痛处少气,以毫针去之,随病轻重用之,表针内药,随时用之。”这里指外用针刺,内服汤药,针药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