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贯
贯为经络学用词。见《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经脉穿过某一部位称贯。《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
-
直阳之脉
直阳之脉指足太阳膀胱经的腿后直行之脉。《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论》:“刺直阳之脉上三痏,在蹻上郄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王冰注:“直阳之脉,则太阳之脉,侠脊下行贯臀,下至腘中,下循腨过外踝之后,条直而行直,故曰直阳之脉也。”张志聪注:“直阳之脉,督脉也。
-
无柄叶
无柄叶是指不形成叶柄,而叶片直接与茎相连接的叶。抱茎的程度,因植物种类而异。作为特殊的无柄叶的一种,由于左右叶基非常发达,挟抱着在相对的愈合,好象茎部贯穿叶片而过似的,这称为贯生叶,例如贯叶忍冬(Lonicerasem-Pervirens);还有叶柄和叶片的区别不明显的,此称为叶状(叶)柄(phyllode)。
-
百日咳茶
概述:百日咳茶以贯叶萎干品、绿茶、冰糖为主要原料,具有润肺化痰,解痉止渴的功效,用于小儿百日咳。原料:贯叶萎干品30克,绿茶5克,冰糖适量。用法:贯叶萎炒后,加冰糖、茶叶用水煎汁,随意饮用,日服1剂。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张权
张权为明代针灸家。履贯不详。曾辑有《十四经发挥合纂》十六卷。
-
伍起予
伍起予为南宋外科学家。其生平及履贯欠详,知医。家藏治背疽验方,颇有效验。尝集上古得效方论要诀,撰成《外科新书》1卷,公元1207年刊。该书已佚,但却是中国以外科命名之最早者。陈自明撰《外科精要》多所引录其内容。
-
陈宏纲
陈宏纲为明代针灸学家。即陈会。陈会为明代针灸家。字善同,号宏纲。履贯不详。席弘的第十一传弟子,精针灸。著《广爱书》十卷,后来经弟子刘瑾校补,编成《神应经》一书。
-
范培兰
范培兰即范毓䭲。范毓䭲为清代针灸家。字培兰。履贯不详。倡用“太乙针”治病。后同周雍和编成《太乙神针附方》一书。此法由是推广。
-
范毓䭲
范毓䭲为清代针灸家。字培兰。履贯不详。倡用“太乙针”治病。后同周雍和编成《太乙神针附方》一书。此法由是推广。
-
挟
挟是指经脉行于两旁称“挟”。《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
-
徐廷璋
徐廷璋为明代针灸家。履贯不详。精针术。据《中国医籍考》载:撰有《活人妙法针经》二卷,佚。
-
梅孤子
梅孤子即高武。高武为明代针灸学家。别号梅孤。四明(今浙江鄞县)人。凡天文、乐律,无所不通,晚年究心医学,尤精针灸。学术崇尚《素》、《难》,又能融贯诸家之说。曾撰《针灸节要》和《针灸聚英》等书,其中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为了考订穴位,又自制针灸铜人三具,男、妇、童子各一。
-
路氏
路氏为名姓履贯不详。据宋《通志·艺文略》载:曾撰《路氏明堂经》。
-
史脱
史脱为晋代外科医生。履贯欠详,善治疽症。
-
舌心
舌心即舌中。舌中即舌心,舌的中心部分。属脾胃。《黄帝内经灵枢·经别》:“足太阴之正……上结于咽,贯舌中。”
-
许律
许律为明代医生。字用韶。履贯不详。世医出身,父亲许矩是元代医学教授,他承继家传行医。其弟许度量,也业医。
-
王瓘
王瓘为唐代医家。生平履贯欠详。据载尝撰《广黄帝本行记》,未见传世。
-
陈会
陈会为明代针灸家。字善同,号宏纲。履贯不详。席弘的第十一传弟子,精针灸。著《广爱书》十卷,后来经弟子刘瑾校补,编成《神应经》一书。
-
吴廷耀
吴廷耀清末医生。字焕臣,生平里贯未详。尝任太医院七品吏目,兼东药房值宿供奉官。
-
吴惟贞
吴惟贞明代医家。履贯欠详。尝辑《药性赋大全》及《家抄济世良方》,刊本现存日本,国内未见刊本存世。
-
吴时宰
吴时宰明代(?)医家。履贯欠详,尝著《伤寒类证辨疑》,已佚。
-
吴焕
吴焕清代医家。浙江吴兴人。履贯欠详。尝与钱守和共辑《慈惠小编》三卷,现有刻本存世。
-
吴嘉德
吴嘉德清代医家。履贯欠详,尝著《保赤篇》,又名《保赤辑要》刊于世。
-
吴光霁
吴光霁金元间医家。字月谭,生平里贯欠详。尝著《伤寒一览方》一书,未见行世。
-
吴得夫
吴得夫宋代(?)医家。履贯不详。尝辑有《集验方》,未见行世。
-
邬廷谋
邬廷谋清代医家。字砚亭,生平履贯欠详,尝著《医学撮要》,未见行世。
-
卫嵩
卫嵩为唐代医家,撰有《医门金宝鉴》三卷,已佚。生平履贯不详,官至翰林博士。《新唐书·艺文志》载其著有《医门金宝鉴》,一作《医门金鉴》,皆有关脉学验证之理,后佚。
-
王祐
王祐宋代医官。生平履贯欠详,于太宗时任太医院副使,与王怀隐、郑奇、陈昭遇诸人合编《太平圣惠方》行世。
-
王永辅
王永辅明代医家。生平履贯欠详,曾著《惠济方》八卷,又名《简选袖珍方书》、《简选袖珍良方》,现有刻本。
-
王颜
王颜五代时医家。生平履贯欠详。因冒刘禹锡《传新方》之作,而辑成《续传信方》。另辑有《婴孩方》,均未见传世。
-
王日休
王日休明代医学家。其生平及履贯欠详,所著有《伤寒补遗》一书,后佚,其内容每为张璐之《伤寒诸论》等著作所引用。
-
米遂
米遂为人名。一作朱遂。履贯不详。《明堂论》一书的作者。
-
汪秋鹤
汪秋鹤明代(?)医家。履贯欠详,著《痘疹》一书,未见行世。
-
汪若源
汪若源明代医家。履贯欠详,尝著《痘疹大成》,又名《汪氏痘书》,刊刻于世。
-
汪绮石
汪绮石明代医家。世称绮石先生,履贯欠详。尝著《理虚元鉴》,现有刻本行世。
-
薛轩
薛轩宋代医家。字仲昂,里贯欠详,尝著《坤元足保》,现有抄本行于世。
-
宣成公
宣成公唐代医家。履贯欠详。撰《太和济要方》五卷。已佚。
-
徐安仁
徐安仁履贯欠详。撰《守论纂要》十卷,今佚。出自《秘书省续编列四库阙书目书》。
-
云川道人
云川道人清代医家。佚去真实姓名,生平履贯亦欠详。著有《绛囊撮要》五卷,刊于乾隆九年,现有多种版本行世。
-
原平仲
原平仲隋代医药学家。履贯欠详。撰有《灵秀本草图》六卷,已佚。
-
俞东皋
俞东皋明代医家。履贯欠详。著《痘疹xx言》,已佚。
-
俞宝
俞宝生平里贯均未详。著《小女节疗方》(一作《少小节疗方》一卷),已佚。
-
余苹皋
余苹皋清代医家。履贯欠详,尝撰《药性赋音释》一卷,有刊本行世。
-
叶玠
叶玠宋代人。生平履贯欠详,尝著有《五运指掌赋图》,未见刊行。
-
杨浚
杨浚清代医家。履贯欠详。尝辑《蓄艾录》一卷,未见行世。
-
杨馥樵
杨馥樵清代医家。履贯欠详。字舒和,浙江杭县人。与潘辉墀合辑《经验良方》,另有《凡方二百种》,现有刊本行世。
-
杨得山
杨得山清代医生。字峻峰,履贯欠详。尝任太医院八品吏目。
-
杨得春
杨得春明代(?)医家。履贯欠详。尝著有《疡科通玄论》三卷,未见行世。
-
杨大邺
杨大邺宋代(?)医家。履贯欠详,著述较多,计有《婴儿论》、《五脏论》、《三十六种风论》、《产后十九论》、《小儿方术论》等,惜均未见行世。
-
庄寿山
庄寿山清代医生。字越堂,生平里贯欠详,曾任太医院驻署官,授七品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