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
久通灸。马王堆帛书《脉法》:“阳上于环二寸而益为一久。”
-
调荣养卫丸
处方:人参、黄耆、当归、白术、白芍、茯苓、山药、麦冬、远志、山萸、陈皮、熟地、生地、五味子。制法:鸭血、蜜为丸。功能主治:久痨。因杂病久不愈,病久必虚,虚久成劳者。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八
-
硇砂线
《外科十三方考》:方名:硇砂线组成:番硇砂1两,壁线3钱,火麻花3钱,生半夏3钱,生南星3钱,芫花3钱,糯米酒1碗,白丝线3钱(先用碱水煮过脱脂)。主治:痔瘘。
-
五劳所伤
五劳所伤为病证名。指因劳逸不当,气、血、筋、骨活动失调而引起的五类劳损。《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
起坐生花
起坐生花证名。即久坐突然起立时眼冒星花之证,见《古今医统》。该证因肝肾阴虚,气血不足所致。《证治准绳·杂病》有:“(目)内外别无证候,但其人动作少过,起坐少频,或久坐,或久立,久眠,久视,便觉头眩目花昏晕也。”治疗除查治眼疾外,应滋补肝肾,调养气血为主。
-
久痔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连滞经久,差而复发,故名久痔。”多因脏腑久积热毒,流注于大肠而致。并谓“诸痔皆伤风,房室不慎,醉饱合阴阳,致劳扰血气,而经脉流溢,渗漏肠间,冲发下部”而成。其证见肛门部位搔痒,肿胀,或发生疮瘘,间下脓血,经久不愈者,或愈后复作。
-
培元固本启脾丸
《活人方》卷四:方名:培元固本启脾丸组成:六神丸1料,人参2两,茯苓4两。主治:脾肺肾元气久虚,清阳不能实四肢,而反沉陷于至阴之下,不克启发,凡交黎明或午前,随气下迫泄泻数次,日久无度,而精神虚惫,形消骨痿者。用法用量:黎明米汤送下,宜于久服。
-
沉寒痼冷
沉寒痼冷病证名。寒邪久伏于里之阴证。又称内有久寒。多见于素体虚弱,或久病机能衰退的慢性病。
-
治痔脏连丸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杭州方):方名:治痔脏连丸组成:川黄连8两,公猪大肠2尺。主治:大肠湿热,大便下血,日久不止,多食易饥,新久诸痔,痛痒皆作,肛门坠肿,以及脏毒。用法用量:每服2-4钱,温酒或米饮汤或开水送下,久服除根。制备方法:将黄连研细,装入肠内,两头用线扎紧,加酒,以猛火煮烂为丸。
-
散抟
散抟(tuán,音团)诊断学名词。系相气十法之一。诊察病人面部颜色的散漫与抟聚,以辨别疾病的新久和邪气的进退。《望诊遵经》:“散者病近将解,抟者病久渐聚。先散后抟者,病虽近而渐聚。”
-
久炼太素丹
处方:礜石(盐泥固济,火煅10日10夜,放冷用)、阳起石(入甘锅子内,煅令通红,放冷用)、寒水石(入甘锅子内,煅令通红,放冷用)、矾石(飞过成灰用)各等分。制法:上为极细末,加白石脂细末少许,滴水为丸;功能主治:男子、妇人一切虚损,夜梦纷坛,遗精失溺,大便滑泄,久利肌瘦,及妇人子宫久寒,赤白带下。
-
阳明蓄血
概述:阳明蓄血:1.伤寒阳明热邪与宿瘀相搏结而成的蓄血证;症状及治疗:《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屎虽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指久患牙齿蛀蚀作痛者。病因病机:嗜酒者多患之。治疗:治宜桃仁承气汤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服之(见《张氏医通·齿》)。
-
太阳紫粉丹
《圣惠》卷九十五:组成:硫黄3两,马牙消3两,水银3两。主治:男子久冷,妇人血气冷劳,膈气,反胃痃癖,一切冷病。久冷人加至5丸。晒干,布于铛中,瓷碗合之,以盐泥如法固济,候干,铛下渐渐以3-4两火养半日,渐加至7-8两火,经一复时,待冷,取药细研,以白蜜拌令泣泣,于竹筒中盛,糯米饭上蒸一炊久,出之。
-
控脑砂
概述:控脑砂为病证名。有2个义项,具体证治详见鼻渊条。《医宗金鉴》卷六十五:“若久而不愈,鼻中淋沥腥秽血水,…鼻渊而伴以剧烈头痛者·控脑砂:控脑砂指鼻渊而伴以剧烈头痛者。《外科大成》卷三:“鼻渊而兼脑痛者,名控脑砂。”
-
伤骨
伤骨为病证名。五劳所伤之一。因站立过久所致。出《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久立伤骨”。
-
久痰
久痰为病证名,痰证之一。指痰液在体内停积日久的病证。《明医杂著·痰饮》:“久而重者,黄浊稠结,咳之难出,渐成恶味,酸辣腥臊咸苦,甚至带血而出。”亦可见潮热咳嗽,有似内伤阴火。宜用熟地、茯苓、山药、苡仁、芡实、萸肉、五味、车前、益智仁等。
-
清里法
清里法小儿推拿方法名。《幼幼集成》卷三:“小儿发热至二、三日,邪已入里,或乳食停滞,内成郁热,其候五心烦热、睡卧不宁、口渴多啼、胸满气急、面赤唇焦、大小便秘,此为内热。仍以头发敷于胃口,以布扎之,一炷香久,取下不用。盖蛋清能滋阴退热;麻油、雄黄拔毒凉肌故也。
-
上腭多骨疽
上腭多骨疽为病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夫多骨疽多有发于手背、足背等处,不专在上腭者。其症皆肿硬一块,久而脱去一骨者便是。其原因均属肾虚,肾主骨也。总因气血不足,肾水素亏,复为寒邪所触,致患处之骨,肿突而起,日渐长高。”治宜滋阴补肾,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归脾汤等化裁治疗。
-
嗞啀
嗞啀(zi)病证名。指小儿烦躁的表现。《婴童百问》:“嗞啀者,心经有风邪,精神恍惚,心躁生风,热多不安,烦久则惊,风多不定,躁久而搐。”治宜清热镇惊,用七物黄连汤。风热重者,用至宝丹。
-
神品膏
《回春》卷八:方名:神品膏组成:香油1斤,官粉2两半,黄蜡2两,乳香4钱,没药4钱,孩儿茶4钱,血竭4钱,胡椒6钱。主治:瘰疬疮,历年久不愈者。用法用量:每用先将葱须、花椒、艾、槐条熬水洗疮,净后贴之。制备方法:先将香油熬滴水不散,方下官粉熬成膏,下黄蜡再熬至滴水成珠,离火,方入细药;
-
郁咳
肾水不足,邪火犯肺而致咳嗽。《医学入门》卷五:“郁咳即火咳,久者干咳无痰。治宜清肺止咳,泻白散加苦梗为君主之;久病宜敛,合用诃黎丸;肾虚者合用肾气丸;情志抑郁者合用霞天膏;肺燥皮枯,疮痒便闭者,治宜活血润燥,用生津饮。参见郁嗽、咳嗽条。
-
碧翳
碧翳病名。系指眼患淡青色翳障的病证。《古今医统》:“此因风热久亢而生碧翳,淡青色于黑睛上,不痛不痒,久则失明。”参见宿翳及旋螺突起等条。
-
痂癞
指皮肤上所生之结疮痂癞病。见《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症见初起在皮肤上出现边缘清楚的红色或浅色斑疹。继则形成环状斑片样,身有汗疮腥臭。久之可致肌肉萎缩,骨骼变形。该条病相当于结核样麻风。
-
肺胀嗽
肺胀嗽病名。日久可致肺痈肺痿。《证治汇补·咳嗽章》:“肺胀嗽者,喘急气粗,或左或右,则眠不得,有嗽久而成肺痈肺痿者,必云门中府引痛,咯吐脓血,腥秽异常。”《松崖医径·咳嗽》:“肺胀嗽,用桔梗香薷汤。”参见肺胀条。
-
海底漏
又叫骑马漏。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是指会阴处所生窦道者。即外口位于会阴部的肛漏。海底漏的病因病机:海底漏因湿热下注所致。初为会阴处肿胀,疼痛,后破溃流脓,日久成漏;久不收口,甚者可波及泌尿器官及生殖器官,不仅尿液可自漏口流出,甚而尚可影响生育。
-
金宝神丹
处方:青礞石半斤(捣罗过,用消石2两细研于坩锅内,铺头盖底按实,用圆瓦覆口,用炭20斤煨之,取出,入赤石脂2两同研极细)。候干,再入坩锅内,用少火煅红收之。功能主治:诸积痞块,攻刺心腹,下痢赤白;及妇人崩中漏下,一切宫冷之疾;饮食过多,脏腑滑泄,久积久痢。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五
-
狗头骨圆
处方:赤石脂、败龟(烧存性)、干姜,各半两;肉豆蔻(面裹.煨)、附子(炮.狗头骨(一具.炮制:上为末,醋糊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久患下痢,所下杂色,昼夜不止;或其人久虚,频下肠垢,谓之恶痢,并能治之。用法用量:每服五、七十圆,米饮空心下。摘录:《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神效桑枝炙
《外科枢要》卷四:方名:神效桑枝炙组成:桑枝。功效:未溃则解热毒,止疼痛,消瘀肿;已溃则补阳气、散余毒、生肌肉。主治:阳气虚弱,发背不起,或瘀肉不溃;阴疮、瘰疬、流注、臁疮、恶疮久不愈者。附注:阳症肿痛甚,或重如负石,初起用此法,出毒水,即内消;
-
浪脐生
难产类型之一。《张氏医通》卷十:“儿出胞时,头必转向产门,自然正产。若无力转运,脚踏胞衣,脐肠先出,谓浪脐生。急令稳婆清理推入,稍俟气平,乘势就其脚下,不可推转久延。久则脐肠复下,复难收拾矣。”类似于臀足位分娩,脐带脱出。
-
充髓丹
处方:熟地2两,山茱萸1两,金钗石斛5钱,地骨皮3钱,沙参5钱,牛膝3钱,五味子1钱,茯苓3钱。功能主治:补真阴。主久立腿酸无力,久则面黄肌瘦,口臭肢热,盗汗骨蒸。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八
-
鼻扇
鼻扇证名。即鼻孔煽张。指两鼻翼张合煽动。《医述》引林慎庵:“鼻扇有虚实、新久之分,不可概为肺绝。初病鼻扇,有邪热风火壅塞肺气,实热居多;久病鼻扇喘汗,是为肺绝不治。”
-
土大黄膏
处方:硫黄240克生矾120克点红川椒60克制法:上药各研为末,用土大黄根捣汁,和前药调成膏。功能主治:治干湿顽癣,不论新久。但皮肤顽厚,串走不定,惟痒不痛者。用法用量:新癣抓损擦之,多年顽癣加醋和擦,如日久药干,以醋调搽,牛皮癣用穿山甲抓损擦之。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
壮骨去温丹
《石室秘录》卷三:组成:薏仁1两,芡实半两,茯苓3钱,肉桂1钱,牛膝2钱,萆薢1钱。主治:湿气入于骨中,两腿酸痛。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此方妙在薏仁能入骨而去水,加芡实健脾以去湿,不使湿以增湿;又加肉桂,引经直入于骨中,湿有不去,酸疼有不止者乎?故此方必须多服久服,正是此意。
-
灵砂散
《普济方》卷三九四:灵砂散:处方:灵砂。功能主治:五种吐,不问冷热,久而不止,胃虚生风,诸药俱试不效者。用法用量:米饮调下。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四《仙拈集》卷三:灵砂散:处方:砂仁1两,五灵脂(焙干)1两。功能主治:妇人经闭血块。制备方法:将附子用面裹炮,以面焦为度,去面并皮脐,为细末,与灵砂拌匀。
-
百部蜜糖茶
处方:百部10克蜂蜜2匙制法:将百部煎汤20克,加蜂蜜调味。功能主治:对百日咳有显着疗效。亦适用于新久寒热咳嗽者。用法用量:每天2次,顿服。注意:百部有小毒,故不宜久服。摘录:《经验方》
-
曲末酒
《普济方》卷二一二:组成:好曲末5升。主治:久冷痢不纯白者,由积卧冷处,经久病发,逐令脾胃俱冷.日夜50-60行,大小腹痛不可忍。若至食时,捣蒜1升令至熟,下姜、椒末调和,如常食之法,惟须稠,勿加盐,以水和面2升作淳饼,极烂煮之,干漉,热纳蒸蒜薤,臼中相和,1顿食之,少与余食。以此法治不过2日,无有不愈。
-
骑马漏
概述:骑马漏为病名,又称海底漏。指外口位于会阴部之肛漏。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骑马漏的病因病机:骑马漏因湿热下注所致。初为会阴处肿胀,疼痛,后破溃流脓,日久成漏;久不收口,甚者可波及泌尿器官及生殖器官,不仅尿液可自漏口流出,甚而尚可影响生育。相当于复杂性肛漏。
-
含化雌黄丸
处方:雌黄1分(细研),蟾酥半分。制法:上药相和,以瓷器盛,干饭甑内蒸一炊,熟久候冷,看得所,丸如粟米大。功能主治:口疮,多痰涎,久不愈者。用法用量:绵裹1丸,含化咽津。摘录:《圣惠》卷三十六
-
丘经历
丘经历为宋代医生(为宋代针灸家)。山东益都人。曾以针刺治愈患牙槽风而日久颔穿脓血不止的病者。据《癸辛杂识》载:刘郎中患牙槽风,久之颔穿流脓,医皆不效。经历以针刺委中及女膝,是夕脓血止,旬日颔骨蜕去,别生新者。出人意外。
-
厚朴温肺散
处方:厚朴(去粗皮,用糯米粥浸一次饭久,晒干,为末)1两半,葶苈子(微炒,捣为细末)1两,皂荚子1升(不蛀者,蒸两遍,焙干,为末),接骨草(阴干,为末)3两,诃黎勒(煨,取皮为末)半两。功能主治:久患上气,胸胁支满。用法用量:每服两钱匕,空心以生姜蜜汤调下,晚饭后再服。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
久腹胀
久腹胀为病证名,指腹胀久而不愈者。《诸病源候论》卷十六:“久腹胀者,此由风冷邪气在腹内不散,与脏腑相搏,脾虚故胀,其胀不已,连滞停积,时瘥时发,则成久胀也。”其症多伴有腹胀,按之柔软,形体消瘦,面色淡白等。治宜健脾利气,用六君子汤加厚朴、香附。
-
王象晋
王象晋明代文人,旁通医学。间或以之授人,用之多验,久之遂通医药,对药物性能颇有了解,论男女气血之异而分别重用川芎或熟地。医著有《保安堂三补简便验方》、《保世药石》及《卫生铃铎》,后二种已佚。其著作《群芳谱》一书中,对药性的种植、修治、制用、辨讹、服食等,均有所论述。
-
秘金散
《圣济总录》卷一一一:方名:秘金散组成:黄连(去须)1两,沙参1两,太阴玄精石(研)1两,决明子1两。主治:自幼久患疳风,攻眼生翳,久疗不愈,翳膜遮障,但睛不损者。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用羊肝子1具,竹刀切作缝子,掺药末在内,以线系,入瓶中,用米泔煮熟,分作3服,淡吃。制备方法:上为散。
-
产前十忌
产前十忌指怀孕期间,古人认为孕妇应注意的十种禁忌。出清·李小有《胎产获生篇》。第一最忌共夫寝,二忌大醉,三忌大怒,四忌不可食诸物,五忌洗浴,六忌久睡久坐,七忌负重登高,八忌药饵,九忌师巫,十忌针灸。
-
终
终①永久,终久。《素问·天元纪大论》:“传之后世,无有终时。”《素问·至真要大论》:“其始则同,其终则异。”指经气消亡。《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疭、目睘绝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长终而不得反。”《景岳全书·论治》:“始非治虚之法也。”
-
乌风内障·血瘀气滞证
定义:乌风内障·血瘀气滞证(darkwindglaucomawithpatternofbloodstasisandqistagnation)是指血瘀气滞,以眼内出血久不消散,眼胀头疼,视物昏蒙,眼珠胀硬,瞳神或大或不大,瞳内气色乌昏或带有浑红之色,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点,苔薄,脉弦或涩为常见症的乌风内障证候。又名乌风障症、乌风。为五风变内障之一。
-
小儿癫痫·脾肾气虚证
小儿癫痫·脾肾气虚证(infantileepilepsywithsyndromeofqideficiencyofspleenandkidney),是指久病损伤,脾肾两虚,以发病年久,屡发不止,时有眩晕,智力迟钝,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少食懒言,四肢不温,睡眠不宁,大便稀溏,舌淡红,苔白,脉沉细无力为常见症的小儿癫痫证候。
-
固真秘元煎
处方:人参1钱,菟丝3钱,龙齿1钱,五味5分,茯苓1钱半,芡实,金樱子2钱,桑螵蛸1钱5分,车前1钱5分。功能主治:久带、久淋、梦与鬼交,并治男子梦遗精滑。用法用量:方中芡实用量原缺。摘录:《医级》卷九
-
陈芥菜卤汁
《*辞典》:陈芥菜卤汁: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Ch nJi C iLǔZhī别名:腌芥卤(《随息居饮食谱》)来源:为腌芥菜的陈年卤汁。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治肺痈喘胀,用陈久色如泉水(者),缓呷之。附方:治肺痈吐脓血,咳嗽,面肿:陈年芥菜卤久埋地中者,每日取十数匙,温汤炖热饮之。(《本草汇言》)摘录:《*辞典》
-
神火灵丹
《喉科心法》卷下:方名:神火灵丹组成:石膏5两(煨,尿浸,愈久愈好),三仙丹8钱,漂净朱标5钱。主治:各种疮疡溃后,新久烂腿,及烂皮疔等。用法用量:麻油调敷。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收贮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