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垂体
神经垂体外有结缔组织被膜包绕。有大量无髓神经纤维,胞体位于丘脑下部。神经细胞胞体内和突起内都有深色颗粒,为从粗面内质网产生的激素——催产素与加压素。如果该激素的合成、运输或释放发生障碍时可引起尿崩症,尿量将明显增多,每日尿量达数升,催产素催产素对乳腺及子宫均有刺激作用,以刺激乳腺为主。
-
席汉综合征
病理生理妊娠期垂体增生肥大,需氧量增多,分娩时达到高峰,以此对缺氧特别敏感。此时如发生大出血,出现失血性休克,周身循环衰竭,由于神经垂体有动脉直接供应,而腺垂体是靠垂体门脉系统供应血液,故在出现大出血时,腺垂体血流量锐减,极易发生缺血坏死。(2)黄体生成释放激素(LH)兴奋试验:用LHRH50~
-
脑垂体
脑垂体又称垂体。根据胚胎学和组织学、生理学,将垂体分为以下几部分:腺垂体和神经垂体虽然共同组成垂体,但在发生学、组织学和生理功能方面都极为不同。神经垂体是神经垂体细胞组成的神经组织,而不含腺细胞。腺垂体分泌至少7种激素,与下丘脑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功能单位,起着上连中枢神经,下接靶腺的“桥梁”作用;
-
垂体激素
已知腺垂体分泌的七种激素:包括生长素、催乳素、促黑素细胞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卵泡剌激素及黄体生成素。其中后四种激素分别剌激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和性腺的活动。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有催产素和加压素两种(详见“催产素”、“加压素”)腺垂体和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均受下丘脑的调控。
-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疾病别名淋巴细胞性漏斗神经垂体炎,lymphocyticinfundibuloneurohypophysitis疾病代码ICD:E23.6疾病分类内分泌科疾病概述是腺垂体有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因此命名为淋巴细胞性腺垂体炎(lymphocyticadenohypophysits)。本病垂体CT和MRI的表现有:垂体增大或垂体占位(可伴鞍上扩展)、垂体柄增粗、空鞍、垂体有囊性病变。
-
垂体
中间部在人体不起重要作用,垂体后叶实际即指神经垂体,结节部和漏斗组成垂体柄。(1)促进生长。垂体后叶激素的作用加压素的作用主要是抗利尿,给小量的加压素即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中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减少,而其加压作用则需极大剂量,主要是引起微小血管平滑肌收缩,增加血流的外周阻力,而产生加压效应。
-
下丘脑
下丘脑能通过下述三种途径对机体进行调节:①由下丘脑核发出的下行传导束到达脑干和脊髓的植物性神经中枢,再通过植物性神经调节内脏活动;②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发出的纤维构成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两核分泌的加压素(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沿着此束流到神经垂体内贮存,在神经调节下释放入血液循环;
-
垂体门脉系统
腺垂体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垂体上动脉(大脑动脉环的分支),此动脉在漏斗处形成窦状毛细血管,即初级机毛细血管,而后汇集成数条垂体门微静脉。垂体门脉系统是垂体的血液供应系统。垂体下动脉则进入神经垂体,也分成毛细血管丛,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物通过神经纤维轴浆流动而至神经垂体细胞。
-
CRF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缩写CRF。在所谓的促激素释放因子(RF)中,是最早肯定其存在的(A.V.Schally等,1955),是通过丘脑下部-脑垂体神经分泌系统分泌进入垂体门静脉系统,它直接作用于腺垂体的促肾上腺皮御素(ACTH)分泌细胞,促进ACTH(别名corticotropin)的分泌。也可从丘脑下部和神经垂体中提取。
-
尾垂体
尾垂体是在硬骨鱼类脊髓末端(终枝前)形成的一种神经垂体,也称神经性脊髓垂体(neurohypophysisspinalis)。相当于尾神经分泌系统的贮藏释放部分,是由神经分泌细胞的轴突及其末端、神经胶质细胞和上衣细胞及该等细胞的突起、包裹它们的硬膜以及网眼状血管所构成的。提高鱼类鳃和肾脏吸收钠的作用;对蛙的抗利尿作用等。
-
水利尿
其机制是:大量饮水,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对位于下丘脑视上核的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沿下丘脑垂体束传至神经垂体的冲动减少,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减少,使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减小,减少水的重吸收,从而使尿液稀释,尿量增多,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于是血浆晶体渗透压恢复正常。
-
离婚基因
离婚基因即催产素受体基因变体,这种基因变体的存在会影响女性分泌催产素(oxytocin)。对女性而言,它能在分娩时引发子宫收缩,刺激乳汁分泌,并通过母婴之间的爱抚建立起母子联系。此外,它还能减少人体内肾上腺酮等压力激素的水平,以降低血压。它还可以增强阴茎和乳头的敏感性,改善勃起,使高潮和射精更加有力。
-
催产素受体基因变体
离婚基因即催产素受体基因变体,这种基因变体的存在会影响女性分泌催产素(oxytocin)。对女性而言,它能在分娩时引发子宫收缩,刺激乳汁分泌,并通过母婴之间的爱抚建立起母子联系。此外,它还能减少人体内肾上腺酮等压力激素的水平,以降低血压。它还可以增强阴茎和乳头的敏感性,改善勃起,使高潮和射精更加有力。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缩写CRF。在所谓的促激素释放因子(RF)中,是最早肯定其存在的(A.V.Schally等,1955),是通过丘脑下部-脑垂体神经分泌系统分泌进入垂体门静脉系统,它直接作用于腺垂体的促肾上腺皮御素(ACTH)分泌细胞,促进ACTH(别名corticotropin)的分泌。也可从丘脑下部和神经垂体中提取。
-
ADH分泌过多综合征
2.尿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病因学:最常见的原因是由肿瘤组织合成并自主性释放ADH所致,约占本征80%,主要为肺燕麦细胞癌、胰腺癌、十二指肠癌和淋巴瘤等。并发症:本征需与肾小管病变、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慢性心衰、肝硬化腹水、高渗利尿剂的应用以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所致的水潴留和/或低血钠相鉴别。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是神经垂体及下丘脑中含有的能刺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的物质。在垂体门脉血液中,末梢血中发现也有此类因子。主要作用于促垂体的促肾上腺皮质细胞受体,通过cAMP系统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释放。调节CRH的兴奋性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抑制性递质为儿茶酚胺和γ-氨基丁酸。
-
内分泌
概述:内分泌:1.人体重要的功能调节系统;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称为激素,内分泌系统通过所分泌的激素发挥调节作用。下丘脑某些神经元分泌的神经激素沿神经纤维轴浆运输到神经垂体或经垂体门脉运至腺垂体,称为神经分泌方式。主治病症:耳穴·内分泌主治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痤疮、间日疟。
-
神经内分泌
德国科学家EScharrer等(1928年)报道,在硬骨鱼视前区神经元的胞浆中发现含有类似腺细胞的分泌颗粒,指出下丘脑某些神经元可能有分泌功能,同时推测可能是内分泌性的,并首次提出了神经分泌(neurosecretion)的概念。要证实这一假说,使其成为科学理论,关键在于证实促垂体激素或因子的存在。
-
脑脊液精氨酸加压素
概述:AVP又称血管加压素、抗利尿激素或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细胞产生,贮存于神经垂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可调节颅内压和脑组织代谢,具有抗利尿、缩血管、加强记忆、参与体温及免疫调节等生理功能。相关疾病:颅内肿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血栓形成、脑栓塞、痴呆、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