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才
概述:三才:1.指三部;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足底腱膜(跖腱膜)→第二足底总神经和第二趾底总动、静脉的外侧→第二蚓状肌。对肾脏的抗利尿作用:将速尿静脉注射于深度麻醉的狗,则引起持续而强的利尿,针刺一侧“涌泉”可引起对侧肾脏速尿利尿作用的深度抑制,而针刺“肾俞”则能对抗针刺“涌泉”穴的这种反应。
-
额窦内板进路及改良额窦内板进路前颅底颅面联合切除
麻醉和体位:1.全麻气管内插管。手术步骤:1.额窦内板进路前颅底颅面联合切除(1)切口,自鼻翼旁沿鼻侧向上,至眉弓处横行转至中线,继续经额正中向上,入发际1cm再横行转向患侧颞部,止于耳上5cm(图9.8.1.1.6-1)。故硬脑膜缺损区用游离筋膜修补,要用转入较大的带蒂腱膜覆盖,同时注意缝合固定和压迫,多可避免。
-
额窦内板入路及改良额窦内板入路前颅底颅面联合切除
麻醉和体位:1.全麻气管内插管。手术步骤:1.额窦内板进路前颅底颅面联合切除(1)切口,自鼻翼旁沿鼻侧向上,至眉弓处横行转至中线,继续经额正中向上,入发际1cm再横行转向患侧颞部,止于耳上5cm(图9.8.1.1.6-1)。故硬脑膜缺损区用游离筋膜修补,要用转入较大的带蒂腱膜覆盖,同时注意缝合固定和压迫,多可避免。
-
腰三角
位于背阔肌深面,第12肋的下方。有时由于下后锯肌在12肋的附着处与腹内斜肌后缘相距较近,则下后锯肌亦参与构成一个边,共同围成一不等四边形的间隙。自上而下为助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第12肋前方与胸膜腔相邻,为扩大手术野常切断腰肋韧带,将第12肋上提,此时需注意保护胸膜,以免损伤引起气胸。
-
额筛部脑膜脑膨出上额部硬脑膜外进路修补术
手术名称:额筛部脑膜脑膨出上额部硬脑膜外进路修补术别名:extraduralrepairoffrontoethmoidalencephalomeningoceleviafrontalapproach分类:耳鼻喉科/鼻和鼻窦手术/鼻部脑膜脑膨出修补术ICD编码:02.1205概述:在胚胎期,若神经管闭合不全,可发生颅裂和脊裂畸形,脑和脑膜经颅裂突出于颅外,便形成了脑膜脑膨出。
-
小指外展肌移位
手术名称:外展小指肌移位术别名:小指外展肌移位;小指外展肌移位术;逆行游离肌腹,直至切断在豌豆骨上的尺侧半起点,营养血管及支配神经位于肌腹近端桡侧面应注意保护(图3.25.3.3.3-2)。3.肌腱固定:于拇指掌指关节桡侧做纵切口,显露外展拇短肌肌腱,由此切口,做皮下隧道,伸向尺侧第1切口。
-
小指外展肌移位术
手术名称:外展小指肌移位术别名:小指外展肌移位;小指外展肌移位术;逆行游离肌腹,直至切断在豌豆骨上的尺侧半起点,营养血管及支配神经位于肌腹近端桡侧面应注意保护(图3.25.3.3.3-2)。3.肌腱固定:于拇指掌指关节桡侧做纵切口,显露外展拇短肌肌腱,由此切口,做皮下隧道,伸向尺侧第1切口。
-
外展小指肌移位
手术名称:外展小指肌移位术别名:小指外展肌移位;小指外展肌移位术;逆行游离肌腹,直至切断在豌豆骨上的尺侧半起点,营养血管及支配神经位于肌腹近端桡侧面应注意保护(图3.25.3.3.3-2)。3.肌腱固定:于拇指掌指关节桡侧做纵切口,显露外展拇短肌肌腱,由此切口,做皮下隧道,伸向尺侧第1切口。
-
外展小指肌移位术
手术名称:外展小指肌移位术别名:小指外展肌移位;小指外展肌移位术;逆行游离肌腹,直至切断在豌豆骨上的尺侧半起点,营养血管及支配神经位于肌腹近端桡侧面应注意保护(图3.25.3.3.3-2)。3.肌腱固定:于拇指掌指关节桡侧做纵切口,显露外展拇短肌肌腱,由此切口,做皮下隧道,伸向尺侧第1切口。
-
交冲
别名交冲。交冲穴主治病证:后顶穴主要治疗头目及神志等疾患:如头昏目眩,癫痫及头项强急,历节汗出,烦心,头痛,眩晕,癫狂痫,头顶痛,颈项强痛,风眩目眩,癫狂,痫证,瘛疭,目视不明,外感热病,咽喉疼痛,目眩,失眠,癔病,现代又用以治疗感冒,偏头痛,神经性头痛,精神病,颈项肌肉痉挛,精神分裂症等。
-
大羽
强间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大羽穴主治病证:强间穴主治头目、神志疾患等:如头痛,目眩,耳源性眩晕,口歪,颈项强痛,枕神经痛,失眠,神经衰弱,精神病,烦心,失眠,癫狂,痫证,瘛疭,眩晕,项强,呕吐涎沫,心烦,脑膜炎,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癔病等。
-
后顶
后顶穴主要治疗头目及神志等疾患:如头昏目眩,癫痫及头项强急,历节汗出,烦心,头痛,眩晕,癫狂痫,头顶痛,颈项强痛,风眩目眩,癫狂,痫证,瘛疭,目视不明,外感热病,咽喉疼痛,目眩,失眠,癔病,现代又用以治疗感冒,偏头痛,神经性头痛,精神病,颈项肌肉痉挛,精神分裂症等。后顶配太阳、百会、合谷,治头痛。
-
前顶
前顶穴主治头面疾患等:如头痛,目眩,头风,顶中痛,面赤肿,瘈疭,高血压,鼻炎,眩晕,鼻渊,癫痫,颠顶痛,鼻塞,鼻痔,鼻多清涕,目赤肿痛,中风,水肿,目痛,颜面浮肿,小儿惊痫,头晕,目赤,小儿惊风,高血压,中风后遗症,偏瘫等。前顶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处。或于百会穴前1.5寸取穴。沿皮刺0.5~
-
强间
别名大羽。强间穴主治头目、神志疾患等:如头痛,目眩,耳源性眩晕,口歪,颈项强痛,枕神经痛,失眠,神经衰弱,精神病,烦心,失眠,癫狂,痫证,瘛疭,眩晕,项强,呕吐涎沫,心烦,脑膜炎,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癔病等。强间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或当风府与百会两穴连线的中点取穴。
-
颅内外血管连通术
麻醉和体位:全身麻醉。手术步骤:颅内外血管连通术的方法很多,分述如下:1.脑肌血管连通术(encephalo-myo-synangiosis,EMS):颞部马蹄形切口,皮瓣和肌瓣分别向下方翻开,肌瓣下的颅骨用铣刀切开或钻孔锯开,骨窗约5cm×6cm,硬脑膜放射状切开或切除,将肌瓣覆盖在裸露的脑表面,缝合固定在骨窗缘下的硬脑膜上。
-
玉枕
概述:玉枕为经穴名(YùzhěnBL9)。玉枕穴主治头目及局部疾患,如头痛,后头痛,目痛,鼻塞,呕吐,目视不明,项部强痛,目眩,癫痫,目赤,耳聋,项强,寒热骨痛,现多用玉枕穴治疗三叉神经痛,近视,枕神经痛,视神经炎,嗅觉减退,青光眼,近视眼,鼻炎,口疮,足癣等。皮肤由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重叠分布。
-
鬼堂
上星穴主要用于头面、目鼻疾患等:如头风、眩晕、面浮虚、目睛痛、近视、角膜炎、视神经萎缩、鼻炎、鼻衄、鼻瘜肉、鼻痈、癫、狂、痫症、疟疾、热病等。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中,微屈肘取穴。尺泽穴主治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胸部胀满、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1.2寸,或点刺出血。
-
神堂
布有第四、五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及肩胛背神经;神堂穴的配伍:神堂配内关、神门,有宁心神,调心气的作用,主治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正坐仰靠取穴。上星穴主要用于头面、目鼻疾患等:如头风、眩晕、面浮虚、目睛痛、近视、角膜炎、视神经萎缩、鼻炎、鼻衄、鼻瘜肉、鼻痈、癫、狂、痫症、疟疾、热病等。
-
上星
正坐或仰靠位,于前发际中点入发际1寸处取穴;上星穴主要用于头面、目鼻疾患等:如头风、眩晕、面浮虚、目睛痛、近视、角膜炎、视神经萎缩、鼻炎、鼻衄、鼻瘜肉、鼻痈、癫、狂、痫症、疟疾、热病等。上星穴配肝俞治目赤、目痛、目痒等。上星配合谷、足三里,有疏风清热,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鼻渊,眩晕。
-
明堂
经穴别名·明堂:明堂为经穴别名,即上星穴。正坐或仰靠位,于前发际中点入发际1寸处取穴;上星穴主要用于头面、目鼻疾患等:如头风、眩晕、面浮虚、目睛痛、近视、角膜炎、视神经萎缩、鼻炎、鼻衄、鼻瘜肉、鼻痈、癫、狂、痫症、疟疾、热病等。上星配合谷、足三里,有疏风清热,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鼻渊,眩晕。
-
云翳
概述:云翳:1.经穴别名;若无前发际时,可先取百会,向前4寸取穴。上星穴主要用于头面、目鼻疾患等:如头风、眩晕、面浮虚、目睛痛、近视、角膜炎、视神经萎缩、鼻炎、鼻衄、鼻瘜肉、鼻痈、癫、狂、痫症、疟疾、热病等。上星配合谷、足三里,有疏风清热,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鼻渊,眩晕。参见宿翳:宿翳为病证名。
-
涌泉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足底腱膜(跖腱膜)→第二足底总神经和第二趾底总动、静脉的外侧→第二蚓状肌。涌泉穴配五行属木,木应于肝,肝为刚脏,体阴用阳,易升,易动,化火生风,足少阴肾经脉“从肾上贯肝膈”、“络心”,心主神明,涌泉乃阴阳交接之处,取之可调节阴阳治疗神志病。针刺涌泉穴还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
地冲
概述:地冲为经穴别名。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足底腱膜(跖腱膜)→第二足底总神经和第二趾底总动、静脉的外侧→第二蚓状肌。涌泉穴配五行属木,木应于肝,肝为刚脏,体阴用阳,易升,易动,化火生风,足少阴肾经脉“从肾上贯肝膈”、“络心”,心主神明,涌泉乃阴阳交接之处,取之可调节阴阳治疗神志病。
-
足心
概述:足心:1.人体部位名;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足底腱膜(跖腱膜)→第二足底总神经和第二趾底总动、静脉的外侧→第二蚓状肌。涌泉穴配五行属木,木应于肝,肝为刚脏,体阴用阳,易升,易动,化火生风,足少阴肾经脉“从肾上贯肝膈”、“络心”,心主神明,涌泉乃阴阳交接之处,取之可调节阴阳治疗神志病。
-
络却
络却穴主治头面,五官等疾患,如眩晕,耳鸣,鼻塞,瘸证,目视不明,头痛,癫狂痫,青盲内障,口 ,颈肿,瘿气,呕吐,癫疾,瘈疭,现代又多用络却穴治疗面神经麻痹,鼻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近视眼,甲状腺肿,枕肌和斜方肌痉挛等。络却穴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5.5寸,再旁开1.5寸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
及行
概述:及行为经穴别名,即络却及行。分布着枕大神经分支。及行穴主治病证:络却穴主治头面,五官等疾患,如眩晕,耳鸣,鼻塞,瘸证,目视不明,头痛,癫狂痫,青盲内障,口 ,颈肿,瘿气,呕吐,癫疾,瘈疭,现代又多用络却穴治疗面神经麻痹,鼻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近视眼,甲状腺肿,枕肌和斜方肌痉挛等。
-
脑盖
络却穴主治头面,五官等疾患,如眩晕,耳鸣,鼻塞,瘸证,目视不明,头痛,癫狂痫,青盲内障,口 ,颈肿,瘿气,呕吐,癫疾,瘈疭,现代又多用络却穴治疗面神经麻痹,鼻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近视眼,甲状腺肿,枕肌和斜方肌痉挛等。络却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处。分布着枕大神经分支。
-
络郄
概述:络郄为穴名,即络却。分布着枕大神经分支。络郄穴主治病证:络却穴主治头面,五官等疾患,如眩晕,耳鸣,鼻塞,瘸证,目视不明,头痛,癫狂痫,青盲内障,口 ,颈肿,瘿气,呕吐,癫疾,瘈疭,现代又多用络却穴治疗面神经麻痹,鼻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近视眼,甲状腺肿,枕肌和斜方肌痉挛等。灸法:可灸。
-
强阳
概述:强阳为经穴别名,即络却。分布着枕大神经分支。络郄穴主治病证:络却穴主治头面,五官等疾患,如眩晕,耳鸣,鼻塞,瘸证,目视不明,头痛,癫狂痫,青盲内障,口 ,颈肿,瘿气,呕吐,癫疾,瘈疭,现代又多用络却穴治疗面神经麻痹,鼻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近视眼,甲状腺肿,枕肌和斜方肌痉挛等。
-
胳却
概述:胳却即络却。分布着枕大神经分支。胳却穴主治病证:络却穴主治头面,五官等疾患,如眩晕,耳鸣,鼻塞,瘸证,目视不明,头痛,癫狂痫,青盲内障,口 ,颈肿,瘿气,呕吐,癫疾,瘈疭,现代又多用络却穴治疗面神经麻痹,鼻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近视眼,甲状腺肿,枕肌和斜方肌痉挛等。本穴少用或不用灸法。
-
天白
概述:天白为经穴别名。通天穴主治头面、口鼻等疾患,如头痛、眩晕、面肿、口、鼻塞、鼻衄、耳鸣、项强、瘿气、喘息、瘈疭等。通天穴主治头项痛、鼻塞、口 、衄血、头重、耳鸣,狂走,以及瘛疭、恍惚、目盲、青光、内障等上窍不灵之症。天白穴的配伍:通天配风池、昆仑,有祛风清热镇痛的作用,主治头重眩晕。
-
天臼
别名天臼、天伯。通天穴主治头面、口鼻等疾患,如头痛、眩晕、面肿、口、鼻塞、鼻衄、耳鸣、项强、瘿气、喘息、瘈疭等。通天穴主治头项痛、鼻塞、口 、衄血、头重、耳鸣,狂走,以及瘛疭、恍惚、目盲、青光、内障等上窍不灵之症。天臼穴的配伍:通天配风池、昆仑,有祛风清热镇痛的作用,主治头重眩晕。
-
天目
别名天臼、天伯。通天穴主治头面、口鼻等疾患,如头痛、眩晕、面肿、口、鼻塞、鼻衄、耳鸣、项强、瘿气、喘息、瘈疭等。通天穴主治头项痛、鼻塞、口 、衄血、头重、耳鸣,狂走,以及瘛疭、恍惚、目盲、青光、内障等上窍不灵之症。天目穴的配伍:通天配风池、昆仑,有祛风清热镇痛的作用,主治头重眩晕。
-
天伯
别名天臼、天伯。通天穴主治头面、口鼻等疾患,如头痛、眩晕、面肿、口、鼻塞、鼻衄、耳鸣、项强、瘿气、喘息、瘈疭等。通天穴主治头项痛、鼻塞、口 、衄血、头重、耳鸣,狂走,以及瘛疭、恍惚、目盲、青光、内障等上窍不灵之症。天伯穴的配伍:通天配风池、昆仑,有祛风清热镇痛的作用,主治头重眩晕。
-
天归
别名天臼、天伯。通天穴主治头面、口鼻等疾患,如头痛、眩晕、面肿、口、鼻塞、鼻衄、耳鸣、项强、瘿气、喘息、瘈疭等。通天穴主治头项痛、鼻塞、口 、衄血、头重、耳鸣,狂走,以及瘛疭、恍惚、目盲、青光、内障等上窍不灵之症。天归穴的配伍:通天配风池、昆仑,有祛风清热镇痛的作用,主治头重眩晕。
-
眉下垂手术
眉下垂手术适应证眉下垂常合并眼睑皮肤松弛,为美容可以手术矫正。2.顺睑板表面向上分离睑板前眼 匝肌和眶隔前眼 匝肌,并继续向上分离至额肌。图2眉毛骨膜固定术术前准备及麻醉同眉上部分皮肤切除术。向上下作分层潜行分离。4.眉毛脱落分离至眉部时,损伤眉毛毛囊。
-
通天
别名天臼、天伯。是穴主治肺窍不利、鼻塞鼻衄、不闻香臭,因名通天。快速取穴:先取承光(先取百会,再取百会至前发际的中点,再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承光穴),其直上2横指处即是通天穴。灸法:可灸。通天穴的配伍:通天配风池、昆仑,有祛风清热镇痛的作用,主治头重眩晕。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头项痛重,通天主之。
-
眉上部分皮肤切除术
眉下垂手术适应证眉下垂常合并眼睑皮肤松弛,为美容可以手术矫正。2.顺睑板表面向上分离睑板前眼 匝肌和眶隔前眼 匝肌,并继续向上分离至额肌。图2眉毛骨膜固定术术前准备及麻醉同眉上部分皮肤切除术。向上下作分层潜行分离。4.眉毛脱落分离至眉部时,损伤眉毛毛囊。
-
眉下垂后固定矫正术
眉下垂手术适应证眉下垂常合并眼睑皮肤松弛,为美容可以手术矫正。2.顺睑板表面向上分离睑板前眼 匝肌和眶隔前眼 匝肌,并继续向上分离至额肌。图2眉毛骨膜固定术术前准备及麻醉同眉上部分皮肤切除术。向上下作分层潜行分离。4.眉毛脱落分离至眉部时,损伤眉毛毛囊。
-
眉毛骨膜固定术
眉下垂手术适应证眉下垂常合并眼睑皮肤松弛,为美容可以手术矫正。2.顺睑板表面向上分离睑板前眼 匝肌和眶隔前眼 匝肌,并继续向上分离至额肌。图2眉毛骨膜固定术术前准备及麻醉同眉上部分皮肤切除术。向上下作分层潜行分离。4.眉毛脱落分离至眉部时,损伤眉毛毛囊。
-
额上部硬脑膜外入路前颅底颅面联合切除术
手术步骤:1.前颅底显露和切开(1)画出矢状窦和冠状切口线,并设计好可能应用的腱膜瓣形状位置及长度。沿此线纵形切开筛窦顶,中、上鼻甲根部一并切下,而眶内壁得到保留。若鼻腔上方术野显露尚不够,可分离对侧鼻骨,切开鼻中隔,全翻鼻锥而扩大术野。4.颅骨缺损区继发脑膨出对颅底骨质缺损较大的病例应行硬组织修复。
-
额上部硬脑膜外进路前颅底颅面联合切除术
手术步骤:1.前颅底显露和切开(1)画出矢状窦和冠状切口线,并设计好可能应用的腱膜瓣形状位置及长度。沿此线纵形切开筛窦顶,中、上鼻甲根部一并切下,而眶内壁得到保留。若鼻腔上方术野显露尚不够,可分离对侧鼻骨,切开鼻中隔,全翻鼻锥而扩大术野。4.颅骨缺损区继发脑膨出对颅底骨质缺损较大的病例应行硬组织修复。
-
上睑下垂
②眼肌麻痹性偏头痛,较少见,其特点为一侧偏头痛后同侧动眼神经麻痹;2.肌原性上睑下垂为提上睑肌有缺陷所致,如先天性发育不良、重症肌无力、肌萎缩、眼咽肌营养不良以及眼外伤影响提上睑肌收缩功能时均可发生睑下垂。3.提上睑肌功能测定:令患者睁眼向前平视及向上、向下注视分别测量睑裂高度,并观察睑裂与眼球关系;
-
血管化背阔肌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下颌骨重建术
全肌分起始部的腱膜、终止部的肌腱和二者之间的肌腹。背阔肌为多源性血供肌肉,主要血供来自肩胛下动脉的胸背动脉,该动脉向下越过大圆肌,沿背阔肌前缘深面与前锯肌之间向下内行,到肩胛骨下角稍上方入肌,入肌前的血管外径约为2.4mm,有同名静脉及神经伴行。5.关闭供区伤口:切取背阔肌肌皮瓣之后,检查胸膜有无破损。
-
带血管的背阔肌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下颌骨重建术
全肌分起始部的腱膜、终止部的肌腱和二者之间的肌腹。背阔肌为多源性血供肌肉,主要血供来自肩胛下动脉的胸背动脉,该动脉向下越过大圆肌,沿背阔肌前缘深面与前锯肌之间向下内行,到肩胛骨下角稍上方入肌,入肌前的血管外径约为2.4mm,有同名静脉及神经伴行。5.关闭供区伤口:切取背阔肌肌皮瓣之后,检查胸膜有无破损。
-
吻合血管背阔肌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下颌骨重建术
全肌分起始部的腱膜、终止部的肌腱和二者之间的肌腹。背阔肌为多源性血供肌肉,主要血供来自肩胛下动脉的胸背动脉,该动脉向下越过大圆肌,沿背阔肌前缘深面与前锯肌之间向下内行,到肩胛骨下角稍上方入肌,入肌前的血管外径约为2.4mm,有同名静脉及神经伴行。5.关闭供区伤口:切取背阔肌肌皮瓣之后,检查胸膜有无破损。
-
承光
快速取穴:先取百会(正坐,两耳尖与头正中线相交处,按压有凹陷处即是百会穴),再取百会至前发际的中点,再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承光穴。帽状腱膜由致密结缔组织形成,厚而坚韧,通过皮下筋膜内的纤维束与皮下筋膜、皮肤紧密相连。承光穴主治头痛、目眩、呕吐烦心、目视不明、鼻塞多涕、癫痫。承光配解溪、丰隆,治眩晕。
-
Mital法
手术名称:肘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松解术别名:Mital法分类:小儿外科/脑性瘫痪的手术/上肢及手部畸形的手术治疗ICD编码:80.42适应症:肘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松解术适用于肘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图12.38.5.1-1,12.38.5.1-2)。2.按“Z”字形延长方法切断二头肌腱(图12.38.5.1-6),在其深面可见到肱肌的肌肉腱膜表面。
-
肘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松解术
手术名称:肘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松解术别名:Mital法分类:小儿外科/脑性瘫痪的手术/上肢及手部畸形的手术治疗ICD编码:80.42适应症:肘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松解术适用于肘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图12.38.5.1-1,12.38.5.1-2)。2.按“Z”字形延长方法切断二头肌腱(图12.38.5.1-6),在其深面可见到肱肌的肌肉腱膜表面。
-
陈旧性跟腱断裂修复术
手术名称:陈旧性跟腱断裂修复术别名:陈旧性跟腱断裂修补术分类:骨科/肌肉、肌腱和滑囊疾病的手术/肌肉和肌腱断裂的手术治疗/跟腱断裂手术ICD编码:83.6405概述:陈旧性跟腱断裂修复术用于跟腱断裂。从腓肠肌腱膜中线切取一长17~将筋膜管分别与断腱的近端和远端缝合,关闭皮肤切口(图3.21.1.1.2-8,3.2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