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底检查
操作名称眼底检查方法及内容先不散瞳检查,如须详细检查,应先查眼压,眼压不高者用复方托品酰胺眼液散瞳。所见影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③检查眼底周边部:要在右手示指套巩膜压迫器,压迫器位置的方向应与检查者的视线一致,尽可能位于子午线方向。正常视网膜画淡红色;脉络膜及视网膜的渗出画黄色;
-
黄斑前膜临床路径(2016年版)
基本信息:《黄斑前膜临床路径(2016年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于2016年12月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6〕1315号)印发。3.术中用药:利多卡因、罗派卡因或布比卡因。(4)散瞳剂。2.裂隙灯检查无明显异常,眼底检查无明显视网膜出血或玻璃体出血。
-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2011年版)
行白内障囊外(ICD-9:13.59)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ICD-9:13.71)。: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必要时行心电监测。2.术后用药:局部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水至手术后一个月,每日点药次数递减,酌情使用角膜营养药、非甾体类眼水。:1.术后角膜水肿明显,眼压高,眼前节反应较明显需用药观察,其住院时间相应延长。冲洗泪道;
-
特发性黄斑裂孔临床路径(2016年版)
3.术中用药:利多卡因、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局麻药物、肾上腺素、庆大霉素针、地塞米松针、抗生素眼膏(红霉素或典必殊眼膏)、阿托品眼膏。(3)降眼压药物;4.存在眼部活动性感染性疾病。5.出现严重并发症(视网膜脱离、脉络膜驱逐性出血,玻璃体积血,眼内炎、难控制性高眼压等):退出路径6.需行全麻手术者不进入路径。
-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临床路径(2016年版)
:第一诊断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ICD10:H34.803),特别缺血型、出血型或完全型阻塞,伴黄斑水肿者,需行玻璃体腔注药术(ICD-9-CM-3:14.79004)(二)诊断依据。6.中青年患者排查血管炎性相关因素7.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胸部X光片、颈部血管彩超、眼底激光治疗等。2.眼底检查;2.术后炎症反应或并发症;
-
颅内并发症-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疾病病因:中耳乳突的化脓性病变,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侵入乙状窦周围,形成乙状窦周围炎和乙状窦周围脓肿,此时窦壁亦受累,出现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并发于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岩椎炎,因炎症侵犯岩上窦而由此蔓延至乙状窦者,或中耳炎症破坏鼓室下壁,颈内静脉受累后感染由此逆行而上,向乙状窦扩散者均少见。
-
玻璃体囊虫病
玻璃体囊虫病多以猪尾蚴病为常见。囊虫在玻璃体可生活1—2年,可引起玻璃体混浊及视网膜脱离,视力障碍。3.眼底检查见玻璃体内灰白色半透明园形囊尾蚴囊泡,可达1—2DD,囊泡内有发亮的小点蠕动,即为头部,有时可见其头部伸出如象鼻状及口部吸盘。2.药物抑制炎症反应可选用地塞米松及消炎痛。
-
初治APL临床路径
一、初治AP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标准住院日为40天内。有明确脏器感染患者应根据感染部位及病原微生物培养结果选用相应抗菌药物。3.对于有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输注相应血液制品。3.成分输血:适用于Hb﹤80g/L,PLT﹤30×109/L或有活动性出血患者,分别输浓缩红细胞和单采血小板;
-
脉络膜脱离
由于手术、外伤、炎症或眼内肿瘤等原因引起脉络膜上腔液体增多或出血,导致脉络膜球形隆起称为脉络膜脱离。诊断依据1.根据病史及眼底检查;2.由于炎症引起者要加强抗炎治疗,一般选用地塞米松、强的松、消炎痛等治疗;3.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前房很浅、低眼压者可手术形成前房,必要时可行巩膜切开放液,以促进脉络脱重定。
-
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路径(2016年版)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渗出性黄斑变性(或称老年性湿性黄斑变性)(ICD10:H35.305)行玻璃体腔注药术(ICD-9-CM-3:14.79004)(二)诊断依据。4.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脂、血糖);5.眼科检查:黄斑部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5.术后眼部用药:抗菌药物+类固醇激素+非甾体抗炎眼药;
-
初治成人Ph-ALL临床路径(2016年版)
8.患者及家属签署以下同意书:授权书、病重或病危通知书、骨穿同意书、腰穿及鞘内注射同意书、化疗知情同意书、输血知情同意书、静脉插管同意书(有条件时)等。建议给予抗真菌预防。3.有凝血异常时应及时补充相关血液制品。:1.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和凝血功能;有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输注相应血液制品。
-
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2016年县级医院版)
:根据《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2014年)、根据《2013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2013年)等。
-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路径(2016年版)
同时,要落实以下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睡前、必要时0:00、3:00am等):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浆蛋白水平、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并发症相关检查:尿蛋白/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双下肢动脉血管彩超等。
-
糖尿病足病临床路径(2016年版)
同时,要落实以下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睡前、必要时0:00、3:00):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谱、血浆蛋白水平、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并发症相关检查:尿白蛋白/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超声心动图、下肢动脉血管彩超、颈动脉血管彩超等。
-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基本信息:《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2019年12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有关病种临床路径(2019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933号)印发,供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考使用。2.如分子生物学证实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及时予以砷剂。
-
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临床路径(2012年版)
基本信息:《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临床路径(2012年版)》由卫生部于2012年8月31日《关于印发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等6个艾滋病机会感染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107号)印发。除外白塞病(Behcet)、视网膜血管炎等原因。1.支持、对症治疗。2.抗巨细胞病毒治疗。(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根据电镜、组织化学、电生理、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等检查资料推测,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视细胞外节盘膜的吞噬、消化功能衰退,致使盘膜崩解物残留、规程形成一层障碍物,妨碍营养物质从脉络膜到视网膜的转动,从而引起视细胞的进行性营养不良及逐渐变性和消失。
-
单纯硅油填充取出临床路径(2016年版)
3.辅助检查:眼部B超: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贴伏良好。3.硅油乳化严重、继发性难以控制的高眼压者。3.术中用药:利多卡因、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等局麻药物、肾上腺素、庆大霉素针、地塞米松针、抗生素眼膏(金霉素、红霉素或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阿托品眼膏或阿托品眼用凝胶。(2)降眼压药物;
-
内眼检查法
一般在瞳神正常大小情况下检查,必要时在排除绿风内障后,用1%新福林扩瞳,作比较详细的检查。通过血管壁可以看到血柱。3.黄斑区位于视网膜后极,视神经乳头的颞侧略偏下方,距视神经乳头约3—4毫米,范围约略大于一个视乳头大小,颜色较其他部视网膜为深,无血管,其中央可见一针头大小的反光点,为中心凹光反射。
-
高脂蛋白血症Ⅰ型
概述:原发性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primaryfamilialhyperlipoproteinemias)表现为由遗传性脂蛋白代谢障碍引起的综合征。皮损可融合,其他症状包括上腹疼痛,可能是由肝脾包膜紧张、肝脾肿大和胰腺炎所致。眼底检查提示视网膜呈脂血症表现,血清中甘油三酯、乳糜微粒升高,肝脂蛋白酶缺如或减少,apoA低于正常。
-
Burger-Gruz综合征
概述:原发性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primaryfamilialhyperlipoproteinemias)表现为由遗传性脂蛋白代谢障碍引起的综合征。皮损可融合,其他症状包括上腹疼痛,可能是由肝脾包膜紧张、肝脾肿大和胰腺炎所致。眼底检查提示视网膜呈脂血症表现,血清中甘油三酯、乳糜微粒升高,肝脂蛋白酶缺如或减少,apoA低于正常。
-
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
概述:原发性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primaryfamilialhyperlipoproteinemias)表现为由遗传性脂蛋白代谢障碍引起的综合征。皮损可融合,其他症状包括上腹疼痛,可能是由肝脾包膜紧张、肝脾肿大和胰腺炎所致。眼底检查提示视网膜呈脂血症表现,血清中甘油三酯、乳糜微粒升高,肝脂蛋白酶缺如或减少,apoA低于正常。
-
脂蛋白酶缺乏症
概述:原发性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primaryfamilialhyperlipoproteinemias)表现为由遗传性脂蛋白代谢障碍引起的综合征。皮损可融合,其他症状包括上腹疼痛,可能是由肝脾包膜紧张、肝脾肿大和胰腺炎所致。眼底检查提示视网膜呈脂血症表现,血清中甘油三酯、乳糜微粒升高,肝脂蛋白酶缺如或减少,apoA低于正常。
-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2019年版)
2.术后用药:局部用抗菌药、糖皮质激素眼液,持续2周。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00)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D-9:13.59、13.7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
-
黄斑水肿临床路径(2016年版)
如: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麻醉方式:眼科表面麻醉2.术中用药:奥布卡因或丙对卡因局麻药物、抗生素眼膏(红霉素或典必殊眼膏)4.术中用耗品:眼科拆线包、抗VEGF针或糖皮质激素制剂(九)术后住院恢复观察1-3天。2.玻璃体腔无严重混浊,视网膜形态可辨、贴伏良好。4.存在眼部活动性感染性疾病。
-
角膜鳞癌
概述:角膜鳞状细胞癌(cornealsquamouscellcarcinoma)为来源于角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初起时病变为灰白色结节,渐向角膜内发展形成翼肉样或乳头状肿物,有时肿瘤呈胶样隆起,基底宽,富于血管,长大后见肿物表面凹凸不平呈菜花状,并有溃疡,肿物周围血管扩张明显。角膜鳞状上皮细胞癌;角膜棘细胞癌;
-
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概述:系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炎性反应,大多数病例由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所致。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单份血清/脑脊液抗体滴度≤40,血清中和抗体或补体结合抗体滴度渐增加到4倍以上。二、大剂量激素(氢化可的松100-500mg/d或地塞米松10-20mg/d)及20%甘露醇静滴降低颅压及减轻脑水肿,必要时颞肌下减压手术。
-
眼组织胞浆菌病
眼组织胞浆菌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真菌性肉芽肿性脉络膜病变。3.眼底检查:典型病例表现为黄斑区出血性盘状脱离;用药原则1.组织胞浆菌病的治疗,可以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同时给以皮质类固醇治疗,但一般疗效不佳;2.好转:眼底渗出及出血基本消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未完全消退,视力改善;
-
非炎性单纯性突眼
概述:起病缓慢,不伴有急性的、严重的全身或局部症状,这种与炎性突眼显然不同的症状的突眼状态,主要是由眼眶肿瘤或全身病变所引起的。临床表现:一、外伤性眼球突出有的由于外伤、眶骨或颅骨骨折、眶内积血所致,也有由于手术或治疗施行球后注射造成眶内大量血所致。
-
肠虫清
药品说明书:别名:丙硫苯咪唑;扑尔虫,肠虫清,阿丙条;本品尚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囊虫病、如脑型(皮肌型),显效率为80%以上,用于治疗旋毛虫病,总有效率达100%,疗效优于甲苯咪唑。10日为1疗程。重度感染病人必须住院治疗,进行脑脊液及眼底检查,并密切观察,必要时可酌情给予地塞米松,20%的甘露醇。
-
扑尔虫
药品说明书:别名:丙硫苯咪唑;扑尔虫,肠虫清,阿丙条;本品尚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囊虫病、如脑型(皮肌型),显效率为80%以上,用于治疗旋毛虫病,总有效率达100%,疗效优于甲苯咪唑。10日为1疗程。重度感染病人必须住院治疗,进行脑脊液及眼底检查,并密切观察,必要时可酌情给予地塞米松,20%的甘露醇。
-
抗蠕敏
药品说明书:别名:丙硫苯咪唑;扑尔虫,肠虫清,阿丙条;本品尚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囊虫病、如脑型(皮肌型),显效率为80%以上,用于治疗旋毛虫病,总有效率达100%,疗效优于甲苯咪唑。10日为1疗程。重度感染病人必须住院治疗,进行脑脊液及眼底检查,并密切观察,必要时可酌情给予地塞米松,20%的甘露醇。
-
黄斑
眼球由眼球壁和屈光间质两部分组成。眼球后部有视神经,它把视网膜的神经冲动通过视路传导至大脑枕叶视中枢。另一种叫杆细胞,司暗视觉。黄斑部一旦有了病变,如黄斑破孔、黄斑部老年盘状变性、出血、炎症等,都可以严重影响视力。维生素A缺乏、视网膜色素变性等,则会使视网膜杆细胞功能发生障碍,临床上出现夜盲。
-
丙硫咪唑
药品说明书:别名:丙硫苯咪唑;扑尔虫,肠虫清,阿丙条;本品尚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囊虫病、如脑型(皮肌型),显效率为80%以上,用于治疗旋毛虫病,总有效率达100%,疗效优于甲苯咪唑。10日为1疗程。重度感染病人必须住院治疗,进行脑脊液及眼底检查,并密切观察,必要时可酌情给予地塞米松,20%的甘露醇。
-
玻璃体猪囊虫病
概述:猪囊绦虫的囊尾蚴随血流经过脉络膜血管进入视网膜下,然后进入玻璃体内,形成玻璃体猪囊虫病(cysticercuscellulosae),较为常见。2.眼底检查:可见玻璃体内黄白色半透明圆形囊泡,大小约2~日久因玻璃体混浊,不易看见囊虫典型的形态,同时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也会出现,有时囊虫可钻入视网膜下而寄生。
-
脑膜瘤
成年较多,老年与儿童较少,婴幼儿更少。诊断脑膜瘤,其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检查包括颅骨平片,CT扫描和脑血管造影。在CT扫描图像上,脑膜瘤有其特殊征象,在颅内显示出局限性圆形密度均匀一致的造影剂增强影像,可并有骨质增生,肿瘤周边出现密度减低的脑水肿带,相应的脑移位,以及脑脊液循环梗阻引起的脑积水征象。
-
缺血性视盘病变
病因病理病机:缺血性视盘病变,视神经前端小血管循环障碍,主要是由于睫状血管灌注压低于眼内压,引起局部贫血,缺氧,而致视盘水肿,利用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可以证实。(五)中药:早期以清热凉血为主,兼以活血化瘀,以后以活血化瘀为主,兼以清热明目。
-
视神经外伤
巨大暴力可引起视神经损伤或神经管骨折,导致视神经纤维受损或压迫,引起视神经萎缩。常为钝力打击额部、眉弓部或颧部,跌撞伤眼部,引起眼眶骨折或颅底骨折而发生。2.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间接光反射存在;3.眼底检查:早期无明显异常,视神经撕脱者眼底大量出血,视神经乳头凹陷,晚期视乳头苍白。
-
视网膜挫伤
当眼球遭受挫伤时,常引起视网膜和脉络膜损伤,主要是血管反应性改变,早期为血管痉挛,继之为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发生视网膜水肿、渗出及出血等改变。用药原则1.单纯视网膜震荡,口服或球后注射血管扩张剂及皮质类固醇;3.视网膜出血及玻璃体积血,可静滴血栓通或采用中药活血化瘀。
-
单纯巩膜缩短术
手术名称:单纯巩膜缩短术分类:眼科/视网膜脱离手术/巩膜缩短术及巩膜层间加压术ICD编码:14.4901概述:巩膜缩短术的目的除封闭裂孔,并有缩短眼球、减少玻璃体腔容积,维持适当眼压的作用。3.板层巩膜切开在约相当于裂孔后缘做平行角膜缘方向的巩膜切口。应尽可能放出视网膜下液,此时眼球变软。
-
弥漫性主动脉炎的手术治疗
手术名称:弥漫性主动脉炎的手术治疗别名:混合型主动脉炎的手术治疗;2.伴肾动脉狭窄引起肾性高血压,药物治疗无效者。麻醉和体位: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仰卧位。7.先开放远端吻合口,用小针头在人造血管上刺孔,排除人造血管腔内积气后,再逐渐松开近端吻合口,完成从升主动脉到腹主动脉转流。
-
忽略现象
有些学者认为忽略现象也可以归类于认知障碍中的失认症。疾病名称:忽略症英文名称:neglect别名:忽略现象分类:神经内科常见症状ICD号:R48.8忽略症的病因:忽略症系右顶叶病变所引起,运动性忽略症也见于额叶内侧面或背外侧面,以及颞区的皮质或皮质下病变,丘脑、尾核、壳核及内囊等处的病变,也可引起运动性忽略症。
-
角膜扁平细胞癌
概述:角膜鳞状细胞癌(cornealsquamouscellcarcinoma)为来源于角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初起时病变为灰白色结节,渐向角膜内发展形成翼肉样或乳头状肿物,有时肿瘤呈胶样隆起,基底宽,富于血管,长大后见肿物表面凹凸不平呈菜花状,并有溃疡,肿物周围血管扩张明显。角膜鳞状上皮细胞癌;角膜棘细胞癌;
-
角膜鳞状细胞癌
概述:角膜鳞状细胞癌(cornealsquamouscellcarcinoma)为来源于角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初起时病变为灰白色结节,渐向角膜内发展形成翼肉样或乳头状肿物,有时肿瘤呈胶样隆起,基底宽,富于血管,长大后见肿物表面凹凸不平呈菜花状,并有溃疡,肿物周围血管扩张明显。角膜鳞状上皮细胞癌;角膜棘细胞癌;
-
角膜鳞状上皮细胞癌
概述:角膜鳞状细胞癌(cornealsquamouscellcarcinoma)为来源于角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初起时病变为灰白色结节,渐向角膜内发展形成翼肉样或乳头状肿物,有时肿瘤呈胶样隆起,基底宽,富于血管,长大后见肿物表面凹凸不平呈菜花状,并有溃疡,肿物周围血管扩张明显。角膜鳞状上皮细胞癌;角膜棘细胞癌;
-
角膜棘细胞癌
概述:角膜鳞状细胞癌(cornealsquamouscellcarcinoma)为来源于角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初起时病变为灰白色结节,渐向角膜内发展形成翼肉样或乳头状肿物,有时肿瘤呈胶样隆起,基底宽,富于血管,长大后见肿物表面凹凸不平呈菜花状,并有溃疡,肿物周围血管扩张明显。角膜鳞状上皮细胞癌;角膜棘细胞癌;
-
梅毒性葡萄膜炎
梅毒性葡萄膜炎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可以引起梅毒性葡萄膜炎,表现为虹膜睫状体炎或脉络膜炎,二期及三期梅毒皆可出现葡萄膜炎,发病率约为5—10%。(3)房水混浊: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Tydall氏现象;获得性梅毒性葡萄膜炎前葡萄膜炎多发生于生后5—6月(1)眼红、眼痛较剧烈,有些患者因眼痛甚至要求摘除眼球;
-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放射治疗
名称: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放射治疗适应证: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放射治疗适用于:1.当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多灶性或接近黄斑区或接近视神经乳头时,为了保留视力,可应用外照射。方法:1.放射源:可用高能X射线或60Coγ射线。2.在治疗后的3年内应每月做一次眼底检查,单眼性患者在2年内应对健侧眼每月进行一次检查。
-
血栓动脉内膜切除术
手术名称:动脉血栓内膜切除术别名:动脉内膜切除术;血栓内膜摘除术;血栓动脉内膜剥脱术分类:心血管外科/多发性大动脉炎手术/主动脉弓综合征的手术治疗ICD编码:38.1401概述:主动脉弓综合征按照分类属于Ⅰ型大动脉炎。3.应用无创血管钳分别钳夹无名动脉根部,右锁骨下动脉及右颈总动脉闭塞远端,不必外转流。
-
动脉内膜血栓切除术
手术名称:动脉血栓内膜切除术别名:动脉内膜切除术;血栓内膜摘除术;血栓动脉内膜剥脱术分类:心血管外科/多发性大动脉炎手术/主动脉弓综合征的手术治疗ICD编码:38.1401概述:主动脉弓综合征按照分类属于Ⅰ型大动脉炎。3.应用无创血管钳分别钳夹无名动脉根部,右锁骨下动脉及右颈总动脉闭塞远端,不必外转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