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中
水沟穴主要用于头面、神志及腰脊疾患等:如口眼部诸肌痉挛、面肿唇动、僻、齿痛、鼻塞、鼻衄、休克、癫痫、精神病、癔病、及颈项强痛、急性腰扭伤;水沟配中冲,合谷,有醒神开窍的作用,主治中风不醒人事。对休克家兔,针刺“水沟”能使血糖含量明显上升,增加5-HT浓度,血清肌酸磷酸激活酶活力增强。
-
圜直
圜(yuá,音圆)直人体部位名。指人中沟部位。《灵枢·五色》:“男子色在于面王,为小腹痛,下为卵痛,其圜直为茎痛。”李念莪注:“圜直,指人中水沟穴也。人中有边圜而直者,故人中色见,主阴茎作痛。”
-
世界预防自杀日
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卫生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高层精神卫生研讨会”。原因自然也有种种,比如精神抑郁症的作茧自缚,比如失业、经济困难、家庭纠纷等事件的剌激,比如在社会转轨变型期,由于原有的价值坐标被修正甚至被颠覆产生的巨大落差等等,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爱,是让自杀者悬崖勒马的一剂良方;
-
唇反
唇反为症状名,口唇外翻的症状。指口唇向上或向外翻起。唇反是危重病证的表现。《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可见于危重病证,为脾气将绝的败象。
-
RFLP单体型
RFLP单体型是指不同的多态性切点在一特定人群中出现()的频率不一样。但也有例外,如切点10(HinfI切点)与β基因簇各个切点都是连锁平衡的。对于这两个情况,为了进行产前诊断,可以先通过家系调查,确定在该家系中某种单体型确与某种突变基因相关联后,再检测胎儿的单体型来确定该胎儿是还含有这种突变基因。
-
Y伴性遗传病
Y伴性遗传病Y-linkedinheritabledisease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基因,所以这些基因只能随Y染色体传递,由父传子,子传孙,如此世代相传。长毛耳男人这是目前学者们公认的Y伴性遗传症状。这种病在印第安人中发现的较多,高加利索人,澳大利亚土人、日本人、尼日利亚人中也有少数发现。
-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
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对凝血酶Xa有抑制作用,肝素能加速其对凝血酶的抑制。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欧美白种人中可高1:2000-5000。现知,ATⅢ基因定位1q23,基因长16kb,由7个外显子组成,编码432个氨基酸,至少已发现20种以上的突变类型,表现出不同的功能缺陷。
-
坦桑尼亚人
少数为苏丹尼格罗人中的尼罗特人属尼罗-撒哈拉语系沙里-尼罗语族东苏丹语支;坦桑尼亚人有些保持传统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男子行割礼。19世纪下半叶,先后遭受德国、英国殖民统治。经过长期斗争,他们所在的坦噶尼喀共和国和桑给巴尔共和国分别于1961年、1963年获得独立,1964年两国组成坦桑尼亚共和国。
-
印度斯坦人
印度斯坦人(Hindustanis)南亚印度民族集团。又称兴都斯坦人。分布在北方邦、中央邦、德里邦、拉贾斯坦邦、哈里亚纳邦、比哈尔邦,以及全国各大城市。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混有澳大利亚人种成分。系由许多族源相同、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接近的地区性民族集团组成。尔后,又由4大种姓演变出许多亚种姓。
-
兴都斯坦人
印度斯坦人(Hindustanis)南亚印度民族集团。又称兴都斯坦人。分布在北方邦、中央邦、德里邦、拉贾斯坦邦、哈里亚纳邦、比哈尔邦,以及全国各大城市。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混有澳大利亚人种成分。系由许多族源相同、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接近的地区性民族集团组成。尔后,又由4大种姓演变出许多亚种姓。
-
3对1规律
说服别人或提出令人为难的要求时,最好的办法是由几个人同时给对方施加压力。那么为了引发对方的求同行为,至少需要几个人才能奏效呢?实验结果表明,能够引发同步行为的人数至少为3~人数增至8名或15名,求同率也几乎保持不变。但是,这种劝说方法受环境的制约较大,在一对一的谈判中或对方人多时就很难发挥作用。
-
阉割情结
“阉割情结”与“俄狄普斯情结”息息相关。这种畏惧就是一种心理症。精神分析家相信在正常人中也可以发现这种症状,只不过程度较弱罢了。于是孩子的潜意识里有了会被察觉、被处罚的恐惧。这种感觉往往潜伏在某些对女人怀有伤害态度的男人的人格上。这就是男人寡居或同性恋的原因;这种察觉刺激她产生强烈的潜意识反应。
-
人中针
人中针为针刺方法之一,指针刺人中沟上的穴位,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各类脑病、疼痛性疾患。
-
三部配穴法
三部配穴法是指按部配穴方法之一,即在病变的局部、邻近和远端同时选穴,配伍成方。包括天、人、地三才配穴法和上中下三部配穴等。临床应用广泛,如卒中昏倒,不省人事者,可取百会(天)、涌泉(地),人中(人);鼻疾可取迎香、上星、通天、风池、合谷等,均是。
-
天、地、人配穴法
天、地、人配穴法即三部配穴法。三部配穴法是按部配穴方法之一,即在病变的局部、邻近和远端同时选穴,配伍成方。包括天、人、地三才配穴法和上中下三部配穴等。临床应用广泛,如卒中昏倒,不省人事者,可取百会(天)、涌泉(地),人中(人);鼻疾可取迎香、上星、通天、风池、合谷等,均是。
-
四总穴歌
《四总穴歌》为歌诀名。撰人不详。见《针灸大全》。歌曰:“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近人更增“急救取人中,胸胁内关谋”,则称“六总穴歌”。
-
外生殖器穴
外生殖器穴为经外奇穴名。出《全国针刺麻醉资料汇编》。即前阴穴。位于人中沟上端。主要为腹股沟疝修补术、剖腹产术、子宫切除术、输卵管切除术(宫外孕)、卵巢囊肿切除术、膀胱及输尿管取石术、鞘膜翻转术、输精管结扎术的针麻用穴。一般斜刺O.l~
-
立命
立命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面部,鼻翼之稍外方,与人中沟中、上1/3交点相平。主治心中不安、狂言乱语、鼻塞、嗅觉减退、唇颊部炎症等。灸3壮,或温灸5~
-
对症取穴
对症取穴(symptomaticpointselection)为取穴法之一。又称随症取穴。指针对某些症状选取腧穴。临证应用时根据病情的标本缓急,适当地采用对症取穴,解除个别症状将为治本创造有利条件。如发热取大椎、曲池、合谷;乳汁不足取少泽;崩漏取隐白;昏迷取人中、十宣;虚脱取关元、神阙等。
-
泻火熄风
泻火熄风为熄风法之一。是一种治疗热极生风的方法。如高热、抽搐、两目上翻、项强,甚则角弓反张、神志昏迷、舌红苔黄、脉弦数等。针灸常选合谷、太冲、人中、大椎、十宣(或十二井)、阳陵泉等穴。并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
定神
定神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汇编》。位于人中沟中、下1/3交点处。计1穴。主治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病等。一般斜向鼻中膈方向刺入0.8~1.2寸。
-
唇1
“唇1”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药学杂志》。位于人中沟下端正中,距唇缘约0.2厘米处。主要用于针麻。如纵隔肿瘤切除术、乳房肿瘤切除术、胃次全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等。一般以15°角斜向上进针约1寸至鼻中隔软骨下,有针感时针头有固定感和酸、麻、重、胀的感觉。或接电麻仪通电,负极接在此穴,正极接于唇2穴。
-
唇2
“唇2”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药学杂志》位于下唇缘中点,距下唇缘约0.5厘米处。主要为针麻穴。位于人中沟下端正中,距唇缘约0.2厘米处。如纵隔肿瘤切除术、乳房肿瘤切除术、胃次全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等。一般以15°角斜向上进针约1寸至鼻中隔软骨下,有针感时针头有固定感和酸、麻、重、胀的感觉。
-
葛稚川
葛稚川即葛洪。葛洪为东晋著名医药学家、道家。字稚川,自号抱扑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长期隐居民间,对医学、炼丹颇有研究。生平著作较多,有《抱扑子·内外篇》《金匮药方》《肘后卒救方》等,后者收治多种灸治方法,对危重病人施用灸法,记载较早。民间以指掐人中急救之法,盖出此书。
-
湖南医者
湖南医者名姓履贯不明。太平天国时,卖药于黄州,1860年参加太平军,擅针灸,军中称道。曾用金针抢救中暍病人,取委中、人中、承浆三穴,竟得甦。见《医史杂志》。
-
三等
三等将全身或面部划分为上、中、下三等。头、腰、足为身之三等;面部三等,以身前发际到印堂为上等,山根至准头为中等,人中至地阁为下等。《黄帝内经灵枢·师传》:“上下三等,脏安且良矣。”
-
使道
使道①人体部位名。指鼻孔和人中沟。《灵枢·天年》:“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杨上善注:“使道谓是鼻空使气之道,隧以长,出气不壅。”《素问·灵兰秘典论》:“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王冰注:“使道,谓神气行使之道也。”
-
三形
概述:三形指肥、膏、肉三种体形肥壮的人。《黄帝内经素问·卫气失常》:“必先别其三形,血之多少,气之清浊,而后调之。”其肩肘髀膝高起处的肌肉坚实,皮肤丰满。后世一般将身体肥胖者称为肥人,并认为“肥人多湿痰”(《张氏医通》引李士材语)。肉人·三形:肉人为三种肥壮人中的一种。
-
肉人
肉人为三种肥壮人中的一种。出《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其皮肉结实,体型较大。与肥人、膏人共为三种体型肥壮的人。《灵枢·卫气失常》:“肉人者,上下容大。”
-
妊娠中暑
妊娠中暑病名。见边继孝校刊《竹林女科证治》。多因妊娠期正值夏令,孕妇体弱或通风不好等,致孕妇为暑热之邪中。症见发热口渴,自汗闷乱,昏愦倦怠,胎动不安,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治宜清暑安胎,方用香薷饮。口干渴者加麦冬、黄芩、花粉、五味子、栀子。或用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
剑脊翳
剑脊翳病证名。①即横翳内障。“横翳又名剑脊翳,白瞳人中映出于外如剑脊,中高边薄,横格于瞳人中,色白如银”(《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②属宿翳,又称剑横秋水。详参该条。
-
肥人
肥人①三种肥壮人中的一种。其肩、臀、股等处肌肉坚实丰满。见《灵枢·卫气失常》。②肥胖的病人。《灵枢·终始》:“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齐;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齐。”
-
颧部褐青色痣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颧部褐青色痣是中青年开始出现的颧部或眼睑、鼻梁对称分布的黑灰色斑点色素沉着,数个至数十个散在分布。疾病描述:孙啟璟等(1987)首先在台北中国人中描述本病,其临床表现与多数太田痣不同(类似于三岛分类的轻颧骨型)。治疗方案:近来应用染料脉冲激光治疗有效。
-
阿魏雄黄丸
处方阿魏(研)半两,雄黄(研)半两,柳枝(取向东者1-7茎,每茎长1尺,锉,焙,捣为细末)、桃枝(取向东者1-7茎,每茎长1尺,锉,焙,捣为细末)、丹砂(研)1分。功能主治鬼疟经久不愈。用法用量发时用净盏摩1丸,涂鼻尖并人中上,或未退,以冷水服1丸。须五月五日午时合。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
晚蚕沙浸酒
《圣惠》卷六十九:方名:晚蚕沙浸酒组成:晚蚕沙1升,茄子根2两,牛膝2两(去苗),天麻子半升,牛蒡子2两(微炒),防风2两(去芦头),羌活1两,秦艽1两,枸杞子1两,当归1两(锉,微炒),桂心1两,虎胫骨1两(涂酥炙令黄),海桐皮1两,鼠粘子1两。主治:妇人中风偏枯,手足挛急,顽痹不遂。
-
国际老年人日
每年的10月1日是国际老年人日(InternationalDayofOlderPersons)国际老年人日的由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和许多国家如中国、日本、瑞典、法国等国都组建了一些较为完善的老龄科研组织和机构,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加强对老龄问题的综合研究。今天,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花甲老人。
-
中马忤
中马忤为病证名,即中马毒。《太平圣惠方》:“中马毒,其状腹痛,吐下青黄白色,水谷解离”。《备急千金要方》:“儿卒中,马来闻马鸣,马上衣服,马汗气臭,皆令人中忤。”故又名中马忤。
-
中马毒
中马毒为病证名。《太平圣惠方》:“中马毒,其状腹痛,吐下青黄白色,水谷解离”。《备急千金要方》:“儿卒中,马来闻马鸣,马上衣服,马汗气臭,皆令人中忤。”故又名中马忤。
-
小儿暑温·肝风内动证
小儿暑温·肝风内动证(infantilesummerheatwarmdiseasewithsyndromeofinternalstirringofliverwind)是指热毒炽盛,阴血亏虚,肝风内动,以高热,神昏,肢体强直,或角弓反张,手足抽搐,印堂及人中发青,舌红,苔黄,脉弦数为常见症的小儿暑温证候。
-
抱朴子
概述:抱朴子:1.葛洪;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长期隐居民间,对医学、炼丹颇有研究。生平著作较多,有《抱扑子·内外篇》《金匮药方》《肘后卒救方》等,后者收治多种灸治方法,对危重病人施用灸法,记载较早。民间以指掐人中急救之法,盖出此书。内篇谈“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为著名道书。
-
Y连锁遗传
Y连锁遗传是如果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并随着Y染色体而传递,故只有男性才出现症状。由于这些基因控制的性状,只能在雄性个体中表现,这种现象又称为限雄遗传(holandricinheritance)。我国发现一个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家系,4代共26人中,8例患者均为男性,女性正常且后代亦无患者,很可能属Y连锁遗传,有待进一步证实。
-
蛊注
因蛊虫侵食府脏致病,并能流注传染他人。出《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有缓有急,急者仓卒十数日之间便死,缓者延引岁月,游走腹内,常气力羸惫,骨节沉重,发则心腹烦懊而痛,令人所食之物,亦变化为蛊,渐侵食府藏尽而死,则病流注染着旁人,故谓之蛊注。”其治可用《千金》桃奴汤、大乙备急散等方。
-
对症选穴法
对症选穴法指直接取用对某些症状有特殊疗效的穴位进行治疗的方法。如牙痛取合谷,胃痛取三里,腰痛取委中;大椎退热,人中苏厥,四缝消积等。
-
唇针
唇针指针刺唇部人中、承浆二穴的针法。可用于针刺麻醉。唇针为针刺疗法之一。指针刺唇部人中、承浆二穴的针法,可应用于针刺麻醉,又称唇针麻醉。
-
基础代谢率
基础代谢率是人体在清醒而极端安静情况下(清醒、静卧、空腹、环境温度在20℃左右时),不受精神紧张、肌肉活动、食物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基础代谢率的测定是临床上诊断甲状腺疾病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其他如肾上腺皮质和垂体前叶激素分泌不足时,也可表现为基础代谢率降低。
-
软
软①脉象名。指柔软弱而无力的脉象。《灵枢·四时气》:“脉软者病将下,诸经实者病三日已。”②柔软,不坚实。《灵枢·经脉》:“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
-
朴香丸
《寿世保元》卷三:组成:川厚朴(姜汁炒)5钱,大附子(炮,去皮脐)3钱8分,木香1钱半。主治:寒胀,老人、虚人中寒下虚,心腹膨胀,不喜饮食,脉浮迟而弱。用法用量:加生姜7片,大枣2个,水煎,热服。制备方法:上锉1剂。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 朴香汤。
-
小金牙散
《千金》卷十二:方名:小金牙散组成:金牙5分,雄黄2分,萆薢2分,黄芩2分,蜀椒2分,由跋2分,桂心2分,莽草2分,天雄2分,朱砂2分,麝香2分,乌头2分,牛黄1分,蜈蚣1枚(6寸者),细辛3分,萎蕤3分,犀角3分,干姜3分,黄连4分。主治:南方瘴疠,疫气脚弱,风邪鬼疰。用药禁忌:忌猪肉、冷水、生血物、生菜等。
-
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我虽然没有被抢过,但是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生涯,使我多少年来谈虎变色,不敢只身去纽约开会。
-
五肿恶候
五肿恶候为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三百五十八。肿病表现的五种危险证候。即五心肿、人中肿、舌头肿、膝胫肿、阴茎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