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揉法
揉法推拿手法名。《保赤推拿法》:“揉者,医以指按儿经穴,不离其处而旋转之也。”本法有祛瘀活血,消肿散结等作用。掌揉法具有理气和胃,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等作用,可治疗脘腹胀痛、胸胁支满、腹泻、便秘、头痛、失眠等疾患。本法适用范围较广,头面、胸胁部均可应用,可治疗头痛、脘腹痛及软组织损伤等症。
-
腹诊推拿疗法
同时骆俊昌老医师根据临床经验,结合推拿手法的作用特点创用了“治疗八法,,即补法、温法、和法、消法、通法、汗法、吐法、下法。(4)切腹:方法:操作时医者以一手或两手四指掌侧密接患者腹壁上,或按压或摩动。(1)束带摩法:用两手四指对置于脊柱两旁,沿两侧肋间隙作束带样的摩动,常用于胸腹及背腰部。
-
中医推拿美容技术
名称:中医推拿美容技术概述:中医推拿美容以中医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为指导,用手或上肢其他部位采用各种特定的技巧在体表经络循行部位或腧穴处进行操作,以改善局部症状和调和体内脏腑气血阴阳,达到防治损容性疾病或损容性生理缺陷的美容目的。亦可用于头面部保健美容,腹部减肥。功效:祛郁消积,和中理气,消食导滞。
-
按摩
适应证:1.骨科软组织损伤、四肢骨折后关节功能障碍、截肢、断肢再植术后、颈肩腰腿痛、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等。(3)滚法:半握拳,以小鱼际肌和第4、5掌指关节按压于治疗部位,利用前臂来回旋转带动腕关节作屈伸活动,使小鱼际肌、掌背外侧、第4、5指的掌指关节及其近端指节作滚动按压。其刺激强度较小。
-
按摩补益
揉法:以指腹、手掌成鱼际吸定身体一定部位,腕关节放松,以前臂摆动和腕关节的环转,带动指、掌、鱼际回旋环动的手法叫做揉法。在使用按摩补益时,要辨证施补,分清阴虚还是阳虚,气在还是血虚,要辨清病在哪个脏腑。肾虚者则采用益肾固本的方法,脾胃虚弱则采用健脾和胃之法。则要采用疏肝利胆,养血柔肝之法;
-
推拿
常见手法有推法、按法、揉法、拿法、摇法、 (扌衮)法、击法、摩法、擦法、扳法、捍法和一指禅推法等。擦法:擦法是以掌根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在病人较长的一段体表上作快速的来回摩擦。具有理筋通络、滑利关节的功效,多用于半身不遂、颈椎病,以及指端麻木疼痛等症。正骨八法之一·推拿:推拿为正骨八法之一。
-
按摩疗法
推揉类(平面用力手法)有推法、揉法、摩法、擦法、抹法。其作用力浅,仅作用于皮肤及皮下。捶法的主要作用是行气活血,放松肌肉,祛风散寒,消除肌肉疲劳,缓解局部酸胀等。此法多用于腰骶部及四肢的近侧部。捏法有两种。即纵行肌腹横向提拿,横行肌腹纵向提拿。屈伸法的作用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增加肢体活动能力等。
-
点穴疗法
平揉补泻,是以男性为例。行循按泻法,则与上述补法相反,即由肩髃穴至合谷穴作2次,由合谷穴至肩髃穴则作1次。3.经络循按法的应用:循按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是依据经络分布和循行的关系,一般用于风湿性疼痛和麻痹性机能障碍。13.压脊法:两拇指相并,用指端从大椎穴向下,一节一节从上往下压,压到阳关穴处为1次。
-
一指禅推拿
头痛:治疗以舒筋散风为主,一般先推印堂、丝竹空、悬厘、太阳等穴,后推风池、风府,再推督脉的百会、肩井,拿风池、按风府及大椎,最后推膀胱经的膏肓穴。对痰食引起的惊厥症,常用揉摩法揉两胁,以顺其气,摩中脘以消痰食。胸痛:在患侧用“缠法”,由轻到重,轻可以消散,重则破血,再用拿法在患部拿1~
-
一指禅推拿疗法
头痛:治疗以舒筋散风为主,一般先推印堂、丝竹空、悬厘、太阳等穴,后推风池、风府,再推督脉的百会、肩井,拿风池、按风府及大椎,最后推膀胱经的膏肓穴。对痰食引起的惊厥症,常用揉摩法揉两胁,以顺其气,摩中脘以消痰食。胸痛:在患侧用“缠法”,由轻到重,轻可以消散,重则破血,再用拿法在患部拿1~
-
外用药物推拿疗法
外用药物推拿疗法,就是根据药物的性味归经、主治作用等情况,使用单方或复方,按捣汁、粉末、加热、泡酒、调合等方法加工,将其结合各种推拿手法施术于患者一定部位的一种治病方法。外用药物推拿疗法的作用手法:常用手法有揉法、擦法、抹法、拍法、握法、热烫法、膏摩法、酒精法等。在擦药过程中要不断蘸取药酒。
-
喉瘖·风寒袭肺证
定义:喉瘖·风寒袭肺证(hoarsenessdiseasewithpatternofwind-coldassaultinglung)是指风寒袭肺,以卒然声音不扬,甚则嘶哑,咳嗽声重,声带淡红肿胀,伴鼻塞、流涕、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紧等为常见症的喉瘖证候。再取坐位,按揉风池、风府、肩井等穴,配合拿风池、肩井、曲池、合谷等。详见急喉瘖条。
-
指针法
概述:指针是以手指按压或爪切某些穴位,代替针刺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和脏腑功能、开窍醒神、止痛等作用。如果捏压一个穴位,拇指在这个穴位上,另一指或其它各指则在对称地方,此法常用于四肢、肩颈部等部位的穴位,如合谷LI4、曲池LI11、足三里ST36、三阴交SP6等(见图)。
-
面痛
面痛的症状:患者三叉神经分支范围内反复出现阵发性、短暂、闪电样、刀割样、火灼样疼痛,无感觉缺失等神经功能障碍,检查无异常。选穴:太阳、头维、上关、下关、翳风、颊车、听宫、听会、耳门、颧髎、睛明、四白、外关、合谷。医者以一指禅推法从太阳至头维、从太阳到上关和下关,往返6~
-
揉捏法
揉捏法推拿手法名。为揉法和捏法的综合手法。操作时手掌自然张开,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紧贴于皮肤,以拇指或掌根作为着力点,作环形旋转的揉捏动作,即拇指和掌根作揉的动作,其余四指作捏的动作,边揉捏边向前作螺旋形地推进。用于四肢及腰背部的软组织损伤。
-
合法
其起点和止点往往在穴位上。合推法为小儿推拿方法名。3.推法是从摩法中演变而出,但比摩法、运法为重,而较指揉法为轻,所以旋推法与指摩法极为相似,操作时需准确掌握运用。关于推法:推法为推拿手法名。后代在应用上有发展,常用的有平推法、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一指禅推法等。见曹锡珍《中医按摩疗法》。
-
精灵
概述:精灵为推拿部位名,即精宁。《中国针灸全书》列为腰痛点别名。《小儿按摩经·阴掌图各穴手法仙诀》·精宁:精宁位于腕背横纹的桡侧端。用揉法,有行气破积等作用。威灵·精宁:精宁与威灵为一个穴组,所以这两穴的位置有时有互换的情况。见《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广意》、《厘正按摩要术》。
-
推拿按摩疗法
推拿按摩疗法,是在人体体表上运用各种手法以及作某些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中医外治法,具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调整脏腑气血功能和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9:拍打法:用虚掌拍打患侧肢体肌躯体部,用力轻巧而又反弹感,动作要有节律。起到解痉作用。11:抖法:用手握住患肢的远端,轻轻抖动,患者应放松肌肉。
-
旋推法
注意事项:1.不可推破皮肤,一般需要辅以介质,随蘸随推。出《黄帝内经灵枢》。有疏通经络,行气消瘀等功效。后代在应用上有发展,常用的有平推法、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一指禅推法等。在小儿推拿手法中,推法是以拇指或食、中两指的螺纹面着力,附着在患儿体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做直线或环旋移动的推拿手法。
-
推拿麻醉
运用推拿手法刺激穴位以达到镇痛效果,使病人能在意识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接受手术的方法。推拿麻醉的操作:根据循经取穴的原则,运用有关经脉上的穴位组成处方,尤其运用深层有骨面可以作手法支撑点的穴位,如拔牙术及颈部手术取合谷,输卵管结扎术取三阴交等。术前诱导主要应用一指禅推法或揉法,手法要柔和、深透;
-
气关
《中医药学名词》(2004):气关是指小儿指纹的中间部分,位于食指第二节,即第二节横纹至第三节横纹之间。纹在风关是邪浅病轻,纹透气关是邪较深,纹达命关则病尤重,若指纹延伸至指端为“透关射甲”,则病更重。关于指三关:指三关又名小三关。《小儿推拿广意》:“指上三关,推之通血气发汗。”
-
摩法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掌摩法是用掌根部(或大、小鱼际)或全掌贴附一定的部位,通过连动前臂、腕关节作环旋运动,动作应和缓协调。摩法的作用与应用:摩法具有温经散寒、理气消积的作用,常用于胸腹及胁肋部,治疗胃脘痛、胸胁胀满、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等。
-
理筋手法
理筋手法骨伤科外治法。该法可用于因扭挫伤所致的筋络扭曲及翻转挛缩等症之治疗。具有舒筋活络,通经活血之功效。其基本手法包括按法、摩法、揉法、捏法、推法、拿法、提法、抖法、弹法等。详见各条。
-
分推法
概述:分推法为小儿推拿手法名。动作要领:操作时主要依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带动指、掌着力部分做横向直线分推,依靠腕部和拇指掌指关节的内收、外展活动带动拇指着力部分做弧线分推。3.推法是从摩法中演变而出,但比摩法、运法为重,而较指揉法为轻,所以旋推法与指摩法极为相似,操作时需准确掌握运用。
-
二扇门
二扇门为推拿穴位名。用掐、揉法,有发汗等作用。1.位于手背第二掌骨小头尺侧。《针灸大成》卷十:“掐两扇门,发脏腑之汗,两手掐揉,平中指为界,壮热汗多者,揉之即止。又治急惊,口眼斜。”2.位于手背第四与第五掌骨小头之间(见《幼科推拿秘书》)。
-
伤筋治疗手法
伤筋治疗手法是针对因暴力或慢性劳损等所引起的软组织损伤的一类治疗手法。(2)摩法,以手掌面或手指指腹,贴于皮肤表面,作直线或盘旋形来回摩动的手法。(10)拿法,是以拇指与食、中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的指端将肌肉或肌腱用力捏着片刻,然后松开的一种强刺激手法。(11)滚法,是以手的小鱼际掌、尺侧或3~
-
推拿排尿法
推拿排尿法是用推拿手法治疗尿潴留的一种方法。具体应用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中指或食、中、无名三指并拢,以指腹按在中极穴上,约成60°角向下稍用压力,一般压1分钟左右即可排尿。按压时手法宜轻柔缓和,压力不能过大,尤其是膀胱过度胀满时,手法更需谨慎。
-
修昆仑证验
清道光丙午(1846年),有号“天休子”者,著《修昆仑证验》,力倡“揉”、“晒”二法。“凡男妇头风、脑漏、牙疼、耳肿、脚气、臁疮、手足腰背筋骨疼痛、风寒、湿热、虚弱、酸软等症,于三伏日巳、午、未时,赤身于烈日中晒之,不论新旧大小病症,概能痊愈除根,即妇女月事,亦可晒,通天地化育神工,难以殚述。
-
小儿推拿疗法
小儿推拿疗法用推拿防治某些小儿病证的方法。手法应轻快柔和,常用的有推法、揉法、捏脊法和推脊法。常用穴位有脾土穴、大肠穴、板门穴、三关穴、六腑穴、天河水穴、七节穴、龟尾穴、丹田穴等。对腹泻、疳积、外感发热、小儿麻痹症及脱肛等病证的防治效果较好。
-
直推法
概述:直推法为推拿手法名。直推法-拇指侧推法直推法-剑指推法适用部位:直推法适用于小儿推拿特定穴中的线状穴位和五经穴,多用于头面部、四肢部、脊柱部。3.推法是从摩法中演变而出,但比摩法、运法为重,而较指揉法为轻,所以旋推法与指摩法极为相似,操作时需准确掌握运用。出《黄帝内经灵枢》。
-
推拿手法
摩擦类手法是在肌肤表面作直线或环旋移动的一类手法,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拂法、刮法、勒法、分法、合法、扫散法等;按压类手法是以按压或对称性挤压的方式作用于机体的一类手法,包括按法、压法、点法、捏法、拿法、掐法、拨法、扪法、掩法、挤法、抄法、踩跷法等;
-
精宁
《中国针灸全书》列为腰痛点别名。《小儿按摩经·阴掌图各穴手法仙诀》·精宁:精宁位于腕背横纹的桡侧端。5掌骨间,距掌指关节半寸处,约与外劳宫相平。用揉法,有行气破积等作用。威灵·精宁:精宁与威灵为一个穴组,所以这两穴的位置有时有互换的情况。见《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广意》、《厘正按摩要术》。
-
合推法
概述:合推法为小儿推拿方法名。与分推法相对。操作时主要依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带动指、掌着力部分做横向直线合推,依靠腕部和拇指掌指关节的内收、外展活动带动拇指着力部分做直线合推。3.推法是从摩法中演变而出,但比摩法、运法为重,而较指揉法为轻,所以旋推法与指摩法极为相似,操作时需准确掌握运用。属单式手法。
-
分法
概述:分法为推拿手法名。分推法:分发即分推法。动作要领:操作时主要依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带动指、掌着力部分做横向直线分推,依靠腕部和拇指掌指关节的内收、外展活动带动拇指着力部分做弧线分推。3.推法是从摩法中演变而出,但比摩法、运法为重,而较指揉法为轻,所以旋推法与指摩法极为相似,操作时需准确掌握运用。
-
按法
概述:按法:1.针刺手法名;《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推而按之。”《医学入门》:“按者,插也。”明.《金针赋》列为十四法之一:“轻浮豆许曰提。”其法本于《难经》“动而伸之”,伸即提之意。推拿手法名·按法:按法又名抑法。按法临床应用:按法在临床上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