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喘息
中医:病证名·喘息:喘息为病证名。指呼吸急促困难,严重时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的表现。《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日死。”西医:喘息是指病人意识到的呼吸费力,伴呼吸频率、深度的改变。常见于哮喘、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等。
-
曼陀罗叶
《*辞典》:曼陀罗叶:出处:《现代实用中药》拼音名:M nTu Lu Y 来源:为茄科植物白曼陀罗或毛曼陀罗等的叶。0.45%,其组成主要是天仙子胺、天仙子碱、阿托品、红古豆碱、陀罗碱、7-羟-3,6-双巴豆酰氧基托烷等。(《闽南民间草药》)临床应用:治疗慢性瘘管:曼陀罗叶对瘘孔有吸脓和刺激肉芽生长的作用。
-
产后喉中气急喘
概述:产后喉中气急喘为病证名。即产后孤阳绝阴。病因病机及治疗:《经效产宝·续编》:“喉中气急喘者如何?因产后下血过多,荣卫暴竭,气无所生,独聚于肺中,故令喘也。此名孤阳绝阴,为难治。恶露不快,败血停凝,上薰于肺,亦令喘急,如此但服夺命丹(附子、丹皮、干漆、大黄),血出,喘息自定。”
-
乌头当归汤
《千金冀》卷十九:方名:乌头当归汤组成:乌头(炮,去皮)2两,独活2两,芍药2两,蜀椒(去目闭口者,汗)2两,白术2两,人参2两,厚朴4两(炙),桂心5两,麦门冬(去心)1两,细辛1两,吴茱萸1升,当归2两,生姜(切)2两,甘草(炙)2两。以水1斗3升,煮取4升,1服7合,1日3次。
-
产后孤阳绝阴
概述:产后孤阳绝阴为病证名。病因病机及治疗:《产育宝庆集》上卷:“产后喉中气急喘者何?因产所下过多,荣血暴竭,卫气无主,独聚于肺中,故令喘也。此名孤阳绝阴,为难治;恶露不快,败血停凝,上薰于肺,亦令喘急,如此但服夺命丹(附子、丹皮、干漆、大黄),血出,喘息自定。”
-
息
概述:息:1.一呼一吸;2.气喘,喘息;《黄帝内经灵枢·动输》:“肺气从太阴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来。”《黄帝内经灵枢·海论》:“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悗息面赤。”《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虚邪之中人也…赘肉·息:息通“瘜”,赘肉。王冰注:“息,长也”。“在气为息”指在功能上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
馏水石膏饮
处方:生石膏(轧细)2两,甘草3钱,麻黄2钱。各家论述:此方取汽水轻浮之力,能引石膏上升,以解胸中之烦热;少佐麻黄解散太阳之余邪,兼借以泻肺定喘,而胸中满闷可除。服至三次,胸间微汗,病顿见愈,服至尽剂,病愈十之八、九。
-
产后危证
产后危证有四,包括呕吐、盗汗、泻痢、喘息。宋·薛轩《坤元是保》:“产后危证有四:呕吐、盗汗、泻痢、喘息是也。并见者死,仅见者危”。
-
祛痰止咳平喘药
凡具有祛痰功效,以驱除痰涎为主要作用,治疗咳痰不畅的药物称祛痰药;具有止咳平喘功效,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作用,治疗咳嗽喘息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化痰药还适用于与痰有关的瘿瘤瘰疬、阴疽流注、癫痫惊厥;止咳平喘药适用于内伤、外感引起的咳嗽和气喘。分为温化寒痰、清热化痰和止咳平喘药三类。
-
肺热腹胀
肺热壅阻,气机不畅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肺热腹胀之症,喘息倚肩,不得仰卧,烦闷咳逆,腹胀胸痛,常胀不退。”喘息倚息,不得仰卧,烦闷咳逆者,治宜清热泻肺,用葶苈泻肺汤合泻白散。胃火熏蒸,腹胀作痛,大便结者,治宜清胃泄热,降气消胀,用枳桔大黄汤。心火刑金,泻心各半汤。木中火发,泻青各半汤。
-
建元定喘汤
《万氏家传点点经》卷三:建元定喘汤:处方:干葛陈皮枳壳当归腹皮桑皮冬花白术桂心天雄甘草功能主治:治喘息不休,四肢逆冷,不渴,脉迟缓,胸膈胀闷。摘录:《万氏家传点点经》卷三《点点经》卷三:方名:建元定喘汤组成:干葛、陈皮、枳壳、当归、腹皮、桑皮、冬花、白术、桂心、天雄、甘草。用法用量:生姜、大枣为引。
-
挟脊
挟脊即夹脊。夹脊为经外奇穴名(EX-B2)。见《黄帝内经素问·刺疟篇》《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华佗别传》等。其穴位于脊柱区,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主治咳嗽、喘息、消化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神志病及一切慢性疾患、中枢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一般斜刺0.5~
-
停喘
停喘为经外奇穴名。出《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位于手掌部,第四、五掌骨小头之间。左右计2穴。主治老年慢性气管炎、喘息。一般直刺0.2~0.3寸。
-
新止咳喘点
新止咳喘点即停喘穴。停喘为经外奇穴名。出《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位于手掌部,第四、五掌骨小头之间。左右计2穴。主治老年慢性气管炎、喘息。一般直刺0.2~0.3寸。
-
新肋头
新肋头为经外奇穴名。出《千金翼方》。位于胸部,胸骨两侧,第一、二肋间各1穴,第二、三肋骨间各1穴。左右计4穴。主治瘕癖、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支气管炎、喘息、呃逆、呼吸困难等。一般每穴灸3~7壮。
-
千金葳蕤汤
概述:千金葳蕤汤即葳蕤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九方。别名:千金葳蕤汤处方:葳蕤、白薇、麻黄、独活、杏仁、川芎、甘草、青木香各二两,石膏三两。功能主治:主治风湿,脉阴阳俱浮,汗出体重,喘息,嘿嘿但欲眠。运用:若一寒一热,加朴硝一分及大黄三两。附注:本方亦见于《小品方》,但方中石膏用三分。
-
川椒目
概述:川椒目为中药名,出自《赤水玄珠》。为《本草经集注》记载的椒目之处方名。别名:川椒目来源及产地:芸香科植物青椒ZanthoxylumschinifoliumSieb.etZucc.或花椒Z.bungeanumMaxim.的种子。性味归经:苦、辛,寒,有毒。入脾、膀胱经。功能主治:去水,平喘。治水肿胀满,痰饮喘息。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
-
太清调气法
太清调气法为气功功法。通过吐纳以引动“内气”运行,增强生理功能的一种静功锻炼方法。见于明·《道藏·太清调气经》。其功法为:在闲暇时,取静室无人处,散发、宽衣、覆被、正身仰卧,舒展两手,即行调气,以鼻吸气,以口吐气。以关节通、毛孔开,遍身润汗出为度,得汗后,将息良久,乃起床于无风处徐徐散步。
-
奶哮
见《幼幼集成》。小儿齁喘之发于乳哺期者。其症气喘促而连续,不能以息,久延不已。多因伤乳而得。伴有痰涎壅盛,喘息有声。先用山楂、神曲、麦芽煎汤服,以消乳食;次用越婢加半夏汤,以定其喘。奶哮遇气候寒暄不时,则发作连绵不已,但可自行缓解。于未发时,可预防之,宜服补肾地黄丸加五味子、破故纸。
-
延陵君炼气法
《延陵君炼气法》为气功功法。以“闲气”为主的练功方法。其方法:取静室处,散发,宽衣,覆被,正身仰卧,展脚及手于席上,勿握固。待全身安排舒适后,即便调气,候气得所(候气和调),咽之便闭气令闭;如觉气闷,即开口吐之;如服气功渐成,关节通,毛孔开,炼到二十、三十,即觉遍身润或汗出,如得此状,即是功效。
-
心衰
心衰(heartfailure)是指心气虚衰,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尿少为主要表现的危急重证。
-
肺衰
肺衰(lungfailure)是指肺气虚衰,以喘息抬肩,呼吸困难,胸闷胀满,心悸,唇紫,肢凉,咳逆痰壅,甚则神昏,谵语,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舌红暗紫或紫蓝,苔黄或干腻,脉沉细无力或结代为主要表现的危急重证。
-
腹胀·肺热证
腹胀·肺热证(abdominaldistensionwithlungheatsyndrome)又称肺热腹胀,是指肺热气滞,以腹胀胸满,喘息咳逆,不得仰卧,烦闷不适,舌红,脉数等为常见症的腹胀证候。
-
虚劳·肺肾气虚证
虚劳·肺肾气虚证(consumptivediseasewithsyndromeofqideficiencyoflungandkidney)是指肺肾气虚,摄纳无权,以咳嗽无力,呼多吸少,喘息短气,动则尤甚,痰多清稀,声低自汗,或尿随咳出,舌淡紫,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虚劳证候。
-
小儿哮喘·发作期
小儿哮喘·发作期(attackingstageofinfantileasthma)是指以喉中哮鸣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明显发作为主要表现的小儿哮喘阶段,此阶段一般以邪实为主。
-
小儿水肿·水气凌心证
小儿水肿·水气凌心证(infantileedemawithsyndromeofwaterqiinvadingheart)是指水气上逆,射肺凌心,以肢体浮肿,尿少或尿闭,咳嗽气急,心悸胸闷,喘息不得平卧,烦躁,夜间尤甚,口唇青紫,指甲发绀,苔白或白腻,脉细数无力为常见症的小儿水肿证候。
-
茶碱类药
茶碱类药是指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的一类药物。此类药物可通过减少细胞内环磷酸腺苷的破坏,刺激肾上腺素分泌而扩张支气管、缓解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喘息症状。常用药品有氨茶碱等。
-
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
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是指不同程度的咳嗽、咯痰、喘息症状,迁延到1个月以上者。治疗以控制感染、祛痰及镇咳为主,伴发喘息时,应加以解痉平喘治疗。
-
慢性阻塞性肺病气肿型
慢性阻塞性肺病气肿型又称慢性阻塞性肺病红喘型、慢性阻塞性肺病PP型,是指肺气肿病变显著、支气管病变不严重、临床以喘息症状为主的一种慢性阻塞性肺病。X线胸片可见两肺透明度增加。通气功能虽亦有损害,但不如支气管炎型那样严重,肺泡通气量正常甚至有通气过度,因此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不明显,二氧化碳分压正常或降低。
-
库什曼螺旋纤维
库什曼螺旋纤维(Curschmann'sspiralfibers)呈螺旋状,系慢性炎症时小支气管分泌的黏液,因呼吸困难、肺内二氧化碳张力增高而凝固,同时由于受到喘息气流的间歇吹动旋转滚动而成。经革兰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可见其呈毛虫状蜷曲,中轴蓝染,边缘呈淡红色。
-
走黄·热毒内闭证
定义:走黄·热毒内闭证(runningyellowwithpatternofinternalblockageofheat-toxin)是指热毒内闭,以面青唇焦,神思恍惚,四肢发厥,胸腹灼热,气粗喘息,舌质绛红,舌苔黑有芒刺,脉沉迟而弱为常见症的走黄证候。走黄相当于西医的败血症、毒血症、脓血症。
-
哮喘控制测试
该表要求患者回忆近4周的情况并回答5个简单问题,ACT所选择的这5项内容是对非控制哮喘最有预测性的:呼吸急促,急救药物的使用,哮喘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夜间觉醒,患者对哮喘控制的标化等,每一项问题均采用5分标尺法评估。在过去的4周内,您怎么常常哮喘症状(喘息、咳嗽、呼吸急促、胸闷或疼痛),你起来之后,晚上或提前在早上?
-
息鸣
息鸣病状名。指呼吸时有哮鸣音。《素问·气交变大论》:“咳喘息鸣。”
-
仰息
仰息病状名。指仰面喘息。《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月少),不可以仰息。”
-
中恶似痫
中恶似痫为病证名,为急惊风类证之一,小儿危恶证候之一。病情危重,病发有内、外两种。中恶毒之气,病自外至。其症眩仆,四肢厥冷,两手握拳,不能喘息。治宜先用霹雳散吹鼻中取嚏,促醒,继用苏合香丸。中恶毒之物,病自内生,其症心腹刺痛,腹皮青黑,闷乱欲死。宜急攻之,用雄黄解毒丸(《幼科发挥》)。
-
振埃
五节刺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振埃者,刺外经,去阳病也。”阳病属外,故取循行四肢体表的经脉(外经)予以针刺治疗。例如对胸满、喘息等阳气逆上的病证,可取天容、廉泉等穴针刺以降逆。
-
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静阳躁。”《素问·至真要大论》:“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素问·刺热篇》:“热病先胸胁痛,手足躁。”④脉躁,指脉搏急疾。《素问·奇病论》:“人迎躁盛,喘息气逆。”《卫生宝鉴·补遗》:“躁为躁愦,皆为热证。”
-
六之灸
六之灸指在膈俞、肝俞、脾俞左右共6穴上施灸。见《中国针灸学》。用于治疗胃痛、泄泻、消化不良、气喘等症。灸治胃扩张,胃痉挛,胃癌,肠炎,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横膈膜痉挛,喘息,胸膜炎等。
-
劳则气耗
劳为九气之一。劳则气耗为病机,是指疲劳过度,导致精气耗损的病理变化。症见喘促、汗出,继而倦怠乏力,短气懒言,精神萎靡等。《素问·举痛论》:“劳则气耗…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
-
火热喘急
火热喘急为病证名。出自《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三。又名火喘。指火热之邪,郁于肺胃,使肺气郁滞不宣,痰浊夹热,阻塞气道所致的喘息。症见喘急而口干舌燥,面赤唇红。因于肺热者,宜清肺泄热,用凉膈散;因于胃热便结者,宜清热通便,用凉膈白虎汤。
-
肺鸣
肺鸣证名。因气郁肺气不利出现的喘鸣声。《素问·痿论》:“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王冰注:“肺藏气,气郁不利,故喘息有声。”
-
喘呼
指喘息声较为粗大。《素问·太阴阳明论》:“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素问·水热穴论》:“故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参见痰喘、齁喘条。
-
喘促
喘促证名。①义同喘息。可见于虚喘、实证。《景岳全书·杂证谟》列有喘促门。②指短气不足以息,动则气促。由肺气耗损、肾不纳气所致。属于虚喘。参见喘证、虚喘等条。
-
喘安
药品说明书:成分:胆酸钠,盐酸异丙嗪HCI,氨茶碱,盐酸麻黄素,利眠宁适应症:单纯型及喘息型气管炎,哮喘急性发作,肺气肿及早期肺心病。用量用法:成人1片tid。注意事项:有胃及十二指肠病变者慎用。规格:片剂300mgx50片。
-
麻杏止咳糖丸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MaxingZhikeTangwan标准编号:WS3-B-0624-91处方:麻黄200g苦杏仁200g石膏100g甘草100g制法:以上四味,除苦杏仁外,其余麻黄等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苦杏仁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浓汁。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页)。用于风热咳嗽,气管喘息。
-
本末丸
处方:雄黄3钱,朱砂3钱,铅丹3钱,风化灰3钱,砒1钱。制法:上为粗末,以枣10枚煮取肉为丸,如梧桐子大,各于丸上针一孔,晒干。功能主治:伤寒素有喘息咳嗽,发动不得卧,胸满短气,病本在肾,末在肺者;注意:禁热物。摘录:《普济方》卷一三九
-
大前胡汤
《外台》卷一引《古今录验》:大前胡汤:处方:前胡半斤,半夏半升(洗),生姜5两,枳实8片(炙),芍药4两,黄芩3两,干枣12枚(擘)。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气极伤热而用前胡、麻黄开发于外,半夏、枳实消豁于内,芍药、黄芩清解于中,生姜、大枣兼和中外也。
-
定喘汤2号
处方:巴戟天9g,仙灵脾9g,枸杞子12g,款冬花12g,苏子9g,代赭石12g,人参3g,炒杏仁9g,五味子3g,远志6g,茯神9g,胡桃肉7个(焙)。功能主治:益肾定喘,化痰。主喘息气短,痰鸣,腰腿酸软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摘录:《临证医案医方》
-
肺宁丹
处方:牛黄2分,胆星1钱,山甲(炮)1钱,石膏(煅,人乳淬)3钱,冬花1钱,肉桂5分。制法:上为末,浓煎甘草汤为丸,如龙眼核大,青黛为衣。功能主治:消痰火而平喘息。主浆足结靥时,已发之痰火。用法用量:白汤送下。
-
厚朴枳壳汤
功能主治:上气胸满,喘息气绝,痰水盛溢。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生姜3钱,大枣2个(擘破),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每日3次。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