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豌豆
一年生或越年生攀援性草本。软荚豌豆主要以嫩荚作蔬菜,嫩荚和青豌豆除含蛋白质外,还富含糖分及维生素A、B1、B2和C,豆苗及嫩梢则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均是优质蔬菜。具有益中气、止泻痢、调营卫、利小便、消痈肿、解乳石毒之功效;主治脚气、痈肿、乳汁不通、脾胃不适、呃逆呕吐、心腹胀痛、口渴泄痢等病症。
-
豌豆根试验法
豌豆(品种:阿拉斯加)根的伸长与植物生长素浓度成正比,利用这种性质进行植物生长素定量的方法,称为豌豆根试验法(A.C.Leopold和F.S.Gu-ernsey,1953)。
-
豌豆尖
播种30天后可采摘豆尖。豌豆尖的别名豌豆苗、龙须豌豆苗豌豆尖使用提示每次约100克豌豆尖的营养价值豌豆尖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钙和磷等营养成分。豌豆尖的选购1.豌豆芽苗茎叶柔嫩,水分含量高,需密封保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最好还是用大火快炒,并放点醋,以保持豆芽的脆嫩,同时还可以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
-
豌豆苗
概述豌豆苗是刚从种子萌芽而生长的整盘或割下捆把销售的带种子或不带种子的豌豆初生芽,豌豆苗是无土栽培,从播种到成苗一般只需几天。豌豆苗的别名寒豆苗、豆苗豌豆苗使用提示每餐50克豌豆苗的营养价值豌豆苗含钙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有利尿、止泻、消肿、止痛和助消化等作用。
-
山野豌豆
出处:《东北药植志》拼音名:ShānYěWānD u别名:宿根巢菜(《重要牧草栽培》),落豆秧、山豌豆,山豆苗、宿根草藤、豆碗碗、涝豆秧(《国产牧草植物》),山黑豆(《东北药植志》),透骨草、草藤(《吉林中草药》)。荚果,长圆状菱形。③《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舒筋活血,祛风止痛。②治无名肿毒:山野豌豆适量。
-
基因互作
基因互作是不同对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让纯种豌豆型与纯种玫瑰型杂交,F1既不是豌豆型,也不是玫瑰型,而是胡桃型;例如影响西葫芦的显性白皮基因(W)对显性黄皮基因(Y)有上位作用。抑制作用与上位作用不同,抑制基因本身不能决定性状,而显性上位基因除掩盖别的基因表现外,本身还能决定性状。
-
雪利牛尾汤
概述:雪利牛尾汤以牛尾、罐头清汁笋、罐头豌豆、罐头鲜蘑、雪利酒、热鸡汤等为主要原料,具有汤清透亮,醇美芳香的特点。原料:牛尾750克,罐头清汁笋250克,罐头豌豆100克,罐头鲜蘑15克,雪利酒50克,热鸡汤1500克,花生油25克,精盐10克,白胡椒粉0.5克,味精1克,黄皮葱头100克,碎白胡椒0.5克,香叶2片,干辣椒1个。
-
豌豆粥
处方:豌豆50克制法:以水煮熟豌豆。功能主治:下乳。治产后乳少。用法用量:空腹食,每日2次。摘录:《寿世青编》
-
胭脂膏
《袖珍小儿》卷七:方名:胭脂膏组成:胭脂、龙骨、白矾、白石脂各等分。主治:贼痘,痘疔。或用紫草油亦可。各家论述:胭脂以色,豌豆以形,血余以血活血,珍珠以阴和阳,要以除其血热之壅结者而已。《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方名:胭脂膏组成:紫草5钱,香油4两,黄蜡2两,乳香(研细)5钱,没药(研细)5钱。
-
炒三泥
炒三泥用料红枣300克,山药500克,鲜碗豆500克,桂花卤少许,猪油、白糖各少许。炒三泥制法用法(1)红枣洗净,加水蒸烂擦成泥(除去皮、核);山药洗净煮熟,去皮擦成泥;(4)锅洗净置小火上,放少许猪油,下入豌豆泥,待把水分炒干后,再随炒随加入猪油、白糖、桂花卤,用大火稍炒片刻,盛在盘的另一角即可。
-
表现型
表现型是简称表型。表现型指生物所表现的形态和生理等的性状,最初是作为与基因型相对应的一个术语,也就是一个生物的单位性状或综合性状是以什么样的型表现的,此时称这种型为表现型。例如,杂合子的高茎豌豆基因型为Dd,纯合子的高茎豌豆基因型为DD,但二者均显示出高茎的表现型。
-
野豌豆属
中文名野豌豆属拼音名yewandoushu拉丁名Vicia中国植物志42(2):232属下物种阿尔泰野豌豆、白花大野豌豆、白花山野豌豆、白花头序歪头菜、白花歪头菜、北野豌豆、北野豌豆(原变型)、蚕豆、察隅野豌豆、长齿野豌豆、长柔毛野豌豆、大花野豌豆、大龙骨野豌豆、大野豌豆、大叶野豌豆、大叶野豌豆(原变型)、东方野豌豆、短序大野
-
掌长肌腱转位术
手术名称:掌长肌腱转位术别名:掌长肌腱转位分类:骨科/瘫痪性疾病手术/手部瘫痪畸形的手术治疗/拇对掌功能丧失重建术ICD编码:82.5811概述:掌长肌腱转位术用于拇对掌功能丧失的重建,选用掌长肌作为动力肌,是因为该肌与拇指外展肌在功能上是协同肌,训练比较容易。麻醉和体位:选用臂丛麻醉。
-
掌长肌腱转位
手术名称:掌长肌腱转位术别名:掌长肌腱转位分类:骨科/瘫痪性疾病手术/手部瘫痪畸形的手术治疗/拇对掌功能丧失重建术ICD编码:82.5811概述:掌长肌腱转位术用于拇对掌功能丧失的重建,选用掌长肌作为动力肌,是因为该肌与拇指外展肌在功能上是协同肌,训练比较容易。麻醉和体位:选用臂丛麻醉。
-
豌豆属
中文名豌豆属拼音名wandoushu拉丁名Pisum中国植物志42(2):287描述PisumL.豌豆属,蝶形花科,6种,分布于地中海和西亚,其中豌豆P.sativumL.我国广为栽培供食用。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偶数羽状复叶,小叶1-3对,叶轴顶端有分枝的卷须;荚果长圆形,肿胀,有球形的种子数颗。
-
土黄七
土黄七此药为豆科(蝶形花科)植物茳芒香豌豆(Lathyrusdavidii)的全草及种子。叶为羽状复叶,小叶卵形,具托叶,托叶半箭头状,十分明显。总状花序从叶腋间生出,花为典型蝶形花,黄色。分布于松柏、新华、宋洛、老君山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l800米的山坡草地上。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镇痛的功效。用于痈肿疮毒、病经等。
-
黄狗下颏方
《证治准绳·疡医》卷四:黄狗下颏方:处方:黄狗下颏(连舌及皮毛劈下,入罐,盐泥封固,铁盏益口,煅一柱香,觉烟青即止,务宜存性,不可过,过则无用。用时研极细)白蔹末豌豆粉(俗名水寒豆,又名小寒豆,生用)各15克功能主治:散肿止痛。治肚痈,少腹痈,腿上贴骨痈。外又以3味等分,为敷药,香油调敷患处。
-
竹叶马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竹叶马豆:拼音名:Zh Y MǎD u别名:铁马豆来源:豆科竹叶马豆LathyruspalustrisL.var.linearifoliusSer.,以全草入药。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叶片线状披针形,长2.4-4cm,宽1.5-4.5mm,先端具小突尖,基部楔形,全缘,叶脉于两面现在凸出,网脉不明显。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田边、路旁草丛中。
-
烟草脆裂病毒属
烟草脆裂病毒属病毒的寄主:烟草脆裂病毒属病毒寄主范围很广,超过50个科的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可被感染,侵染一般不是系统性的。TRV经过土居的线虫传播,病毒能持久性地存在于线虫上,但不能增殖,利用人工复制的病毒也能十分容易地接种易感植物。
-
阿胶散子
处方:当归(锉碎,酒熬)、黄连(去毛,净洗)、诃子(煨,取肉)、阿胶(慢火炙令泡起即止)、甘草(浆水浸,炙之)各等分(上为细末),黄丹3两,白矾2两。功能主治:痢疾;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米饮调下。若要作丸子,以面糊为丸,如豌豆大。小儿疮,以人乳调涂,余疮干用。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三八引《四时纂要》
-
发灰饮
处方:头发(烧灰存性)。功能主治:斑疮豌豆。用法用量:饮调服之。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
攻毒丸
处方:有子蜂房(焙干存性)。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豌豆大。功能主治:痔漏。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黄酒送下。摘录:《回春》卷四
-
和血通气丸
处方:人参1两,麦门冬(去心)2两,大黄4两,黄芩(去腐)4两,黄柏4两,牵牛1斤(炒香,取头未)4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豌豆大。功能主治:疮疽,大小便秘。寻常积热之人,隔2-3日服此药,微利润动,永不生疮肿。摘录:《外科精义》卷下
-
回魂煎
制法:上为细末,用石脑油为膏,旋丸如豌豆大。功能主治:小儿慢惊风。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回魂丸"。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
-
荆蓬煎丸
处方:荆三棱60克(锉,酒浸,冬三日,夏一日)蓬莪术60克(锉,醋浸,冬三日,夏一日,二味用去皮巴豆20片,同于银石器内上文武火炒令干黄色为度,拣去巴豆不用)木香枳壳(麸炒,去甑)青皮(汤浸,去白)川茴香(微炒)槟榔(锉)各30克制法:上药七味修制毕,捣罗为细末,水煮面糊和丸,如豌豆大。
-
狼牙丸
处方:狼牙4分,芜荑4分,白蔹4分,狗脊4分,干漆4分。制法:上药治下筛,为丸如豌豆大。功能主治:寸白虫。用法用量:每服10丸。摘录:《医心方》卷七引《耆婆方》
-
母丁香膏
处方:五灵脂30克丁香14个母丁香7个制法:上为细末,以犬胆和丸,如豌豆大,捏扁阴干。功能主治:治吐逆不止。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四《鸡峰》卷十四:组成:五灵脂1两,丁香14个,母丁香7个。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犬胆和为丸,如豌豆大,捏扁阴干。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 母丁香饼。
-
通关止血丸
处方:枯白矾3克沉香0.9克半夏4个糯米14粒麝香0.3克制法:上药研末,面糊为丸,如豌豆大。功能主治:治鼻衄。用法用量:每用2丸,塞左右两耳。即服陈槐汤。摘录:《古今医鉴》卷七
-
一把篾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拼音名:Y BǎMi 别名:乌蔹莓,嘿吗野(傣名)来源:为葡萄科植物一把篾的根或藤。切片晒干。掌状复叶,有长柄,小叶长5~复伞房花序腋生,绿色。生境分布:生于林中潮湿处。性味:酸麻,寒。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散瘀活血,祛风湿。治膀胱炎,尿道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蛇咬伤,疮疖肿毒。
-
仙方夺命丹
《普济方》卷六十引《德生堂方》:组成:白茯苓1两,密陀僧1两(炒黄色),紫河车1两,白僵蚕1两(直者),贯众1两(净),缩砂仁1两,甘草节1两,乌鱼骨(去皮)2钱半,麝香1字。主治:缠喉风,木舌胀,双单乳蛾,喉闭,或误吞鸡鱼骨刺,竹木签刺,一切咽喉急证。
-
玉襮丸
《普济方》卷四十引《博济》:组成:半夏(汤洗7次,为末,姜汁和作饼子,焙)2两,白附子(炮),天南星(炮)各2两,龙脑(研)1分,白矾(研)1分。主治:风痰气厥,攻击头痛,胸膈不利,呕逆食少。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姜汤送下。制备方法:前3味为末,研入白矾、脑子令匀,煮姜汁面糊为丸,如豌豆大。
-
皂角膏丸
《医方类聚》卷一八○引《疮科精义》:组成:皂角1斤(去皮弦子,捶碎,酒煮,去滓,熬膏),牵牛(头末)2两,威灵仙(去末)2两,何首乌1两,荆芥穗半两。主治:风毒瘰疬。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食后温水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与前膏子同炼蜜为丸,如豌豆大。
-
万杯不醉丹
功效:解酒醉。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牛胆为丸,如梧桐子大。
-
泻水丸
《古今名方》引《肝硬变腹水证治》:方名:泻水丸组成:生甘遂15g,巴豆15g,红大戟15g,净芫花15g,上沉香3g,红枣90g(煮透,去皮核)。功效:攻里通下,逐水除饮。主治:肝硬化腹水。制备方法:前5味各为极细末,和匀,以枣肉和成硬膏为丸,如豌豆大,滑石粉封皮。用药禁忌:体虚者慎用。
-
珍珠膏
《医统》卷九十一:方名:珍珠膏组成:珍珠15粒,豌豆49粒,发余(烧灰)不拘多少。主治:痘疔。制备方法:上为末,用干胭脂,水调成膏。《眼科锦囊》卷四:方名:珍珠膏组成:虎肉2分,虎胆5分,冰片5分,珍珠1钱,蛇骨1钱5分,炉甘石2分5厘,银朱2分5厘。主治:内外二障及烂眼。
-
益气快中丸
《仙拈集》卷四:方名:益气快中丸组成:沉香3两,木香3两,大黄1两,槟榔1两,厚朴1两,干姜1两,使君子1两,干漆1两,当归1两,麦芽1两,雷丸1两,小茴1两,大茴1两,茯苓1两,芫花1两,皂角1两,巴霜1两,丁香3钱,麝香3钱,黄连3钱,人参酌用。主治:胃脘疼痛,饱闷膨胀,膈噎,痞积癥瘕,惊风吐泻,诸气积聚。
-
秘传先天丸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空心以淡盐汤或温酒任下。制备方法:上俱各净制,为细末,用白蜜1斤4两,好酒1斤和匀,炼过,将药未入内和匀,为丸,如豌豆大。用药禁忌:忌萝卜、诸血。
-
铁柱杖丸
《烟霞圣效方》引临清张先生方(见《医方类聚》卷二三八):方名:铁柱杖丸别名:铁柱杖组成:草乌头1两(生,为细末)。主治:妇人产后血风,腰腿疼痛。疔疮发背,头风。妇人产后,用温醋汤送下,每日2次。《丹溪心法附余》本方用法:用葱白去须叶捣烂为丸,如豌豆大,以雄黄为衣。
-
清神丹
制备方法:上为末,猪心血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万氏家抄方》卷五:方名:清神丹组成:山药6钱,归身6钱,远志(甘草汤浸,去骨)6钱,白茯苓6钱,辰砂6钱,麦门冬(去心)5钱,川黄连(姜汁炒)4钱,贝母(去心)4钱,人参4钱,白术(炒)4钱,酸枣仁(炒)5钱,甘草(炙)2钱。主治:小儿夜啼。
-
象豆丸
《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聚宝方》:方名:象豆丸组成:榼藤子(一名象豆,出广南,如通州藤,紫黑)。主治:诸痢,脱肛。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空心仓米饮送下。血痢、虫毒、五痔、脱肛,以上药为末,每服2钱,热酒调服。制备方法:治白痢,仁碾,银器火炒褐色,罗末,蒸饼汤浸握干为丸,如豌豆大,焙。
-
山栀散
伤寒》卷六引《孙兆方》:方名:山栀散组成:牡丹皮2钱半,山栀仁2钱半,黄芩2钱半,大黄麻黄2钱半,木香5分。主治:热毒炎盛,遍身发斑,甚者发疮如豌豆。主治:膈中停饮,服苍术丸后觉燥甚。附注:山栀子散(《东医宝鉴 内景篇》卷二)。《魏氏家藏方》卷七:方名:山栀散组成:山栀子。用药禁忌:忌酒、面等物3-5日。
-
煨脐种子方
《经验广集》卷三:方名:煨脐种子方组成:韭菜子1两,蛇床子1两,附子1两,肉桂1两,川椒3两。主治:男子精寒痿弱,白浊遗精;女人子宫虚冷,赤白带下。又用硫黄1两,丁香1钱,麝香3分研末,捣独蒜为丸,如豌豆大,每用1丸,安于脐内,用膏盖之。
-
塞耳丸
《圣惠》卷三十六:方名:塞耳丸别名:桃仁膏组成:桃仁1分(汤浸,去皮),松脂1分,椒目末半分,巴豆7枚(去皮心)。用法用量:绵裹1丸塞耳中,3日1易之。制备方法:上药捣炼膏,拈为枣核大。《仙拈集》卷一:方名:塞耳丸组成:蜘蛛大者1个,小者3个,人言1钱,黑豆49枚。制备方法:上为末,滴水为丸,如豌豆大。
-
锡粉丸
《鸡峰》卷十六:方名:锡粉丸组成:锡粉1钱,水银1钱。主治:妊娠胎死腹中,其母面色赤,舌青者。用法用量:每服50丸,瞿麦汤送下。制备方法:上同研,不见水银为度,枣肉和丸,如豌豆大。
-
豌豆汤
《圣济总录》卷八十二:方名:豌豆汤组成:豌豆2升。主治:脚气,抬肩喘。用法用量:上用水5斗,葱白10茎劈碎,椒3分,煮取汤2斗,倾入2瓷瓮,两脚各放瓮中浸,遣人从膝上淋洗百遍。
-
撒速汤
《饮膳正要》卷一:方名:撒速汤组成:羊肉2脚子,羊头蹄1付,草果4个,官桂3两,生姜半斤,哈昔泥(如回回豆子2个大)。主治:元脏虚冷,腹内冷痛,腰脊酸疼。
-
托叶
指从叶柄或靠近叶柄基部的茎上生长出来的,除叶身外所有叶性器官都称托叶。因此其外部形态,组织构造,着生位置,以及数目的多少,均随着植物种类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此外,禾本科的叶鞘也有认为是托叶的。从植物的系统发生和个体发生的观点来看,把不相同的几种器官,归纳在托叶中的也是有的。
-
连锁群
连锁群是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已知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而染色体数目是有限的,基因的数目却很大。迄今所知,一个物种的基因连锁群数决不会超过这个物种的染色体对数。玉米的染色体对数是10,它的基因连锁群也是10;豌豆的染色体对数是7,它的基因连锁群也是7等等。
-
刺桐属
叶互生,有羽状小叶3片;小托叶腺体状;雄蕊10,单体或二体(9+1)子房具柄,有胚珠多数;属下物种翅果刺桐、刺毛黎豆、刺木通、刺桐、大巢菜、海南黎豆、灰叶、鸡冠刺桐、劲直刺桐、苦檀子、亮叶围涎树、龙牙花、龙芽花、南非刺桐、塞内加尔刺桐、台湾崖豆藤、象牙花、叶轴香豌豆、鹦哥花、云南刺桐、醉马豆
-
穴果木属
中文名穴果木属拼音名xueguomushu拉丁名Coelospermum中国植物志71(2):165描述CoelospermumBl.穴果木属,茜草科,约17种,分布亚洲东南部至大洋洲,我国有穴果木C.kanehiraeMerr.1种,产广东。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着生于冠管喉部,花丝丝状,花药丁字着生,突出;核果形如豌豆,干燥或肉质,有直立的种子。